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蔡少芬崩溃大哭:我的前半生被你毁掉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蔡少芬崩溃大哭:我的前半生被你毁掉了

2019-10-10 14:07:56 作者:番茄 来源:遇见番茄 阅读:载入中…

  1

  看到一个新闻。

  上海一位老人在临终前,立下一份遗嘱:“我的遗产留给女儿吴某一元,其余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80万,全留给陈女士。

  那这位陈女士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老人连亲生女儿都不顾?

  她是女儿花钱给自己爸爸请来的保姆,而这个保姆来家里仅仅3个月……

  这样的剧情是不是很熟悉?像不像苏大强和蔡根花宝贝?

  但人家蔡根花宝贝也只是想在房产上加个名,而这个保姆用三个月的时间,拿到了上海的一套房产和80万存款。

  事实再一次证明,现实远比电视剧狗血。

  说实话,刚看上面新闻的时候,我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因为我觉得正常情况下,一个爸爸和女儿几十年的感情,就算女儿不缺钱,就算女儿不那么附合他的心意,他也不会做出全部财产给仅认识三个月的保姆,只给女儿一块钱这么决绝的决定。

  但之后看了相关资料,我有些明白老人要为什么这样做。

  

蔡少芬崩溃大哭:我的前半生被你毁掉了

  2

  老人对女儿一直疼爱有加,女儿刚出生的时候,老父亲把一直无法戒掉的烟给戒了。后来,老人和妻子离婚了,他主动放弃了财产分割,只提了一个要求:女儿跟我。

  单亲爸爸养大女儿并不是易事,女儿生病,半夜他一个人送去医院。平时,就算女儿有什么要求,他都尽力满足她

  “爸爸真的好爱你”老人曾流着泪对稚嫩的女儿说。

  “爸爸你别哭了,爸爸我也爱你”,懵懂女儿也曾带着满满的爱全心回应着。

  但小小的人儿总会长大的,那个全世界只有爸爸的女儿,开始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人生。

  后来,女儿工作了,恋爱了,结婚了,生儿育女了。他们不再住在一起了。

  老人越来越老了,他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远了,电话从一周一个到一个月一个,到三个月一个。两人相聚的时间,从半个月一次到一个月一次,到三个月一次,最后变成了半年也未必能见一次面。

  如此艰难见一次面,并不是女儿远嫁了。女儿的家离老人的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在生病那段时间,三个月里,女儿探望过两次,只是简单问候两句,就匆匆走了。

  之后,她给他请了一个保姆,自己就再也没有在医院出现过。

  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迟迟没等来女儿的老父亲心如死灰,于是立下了这份让人唏嘘不已的遗嘱。

  他说:“上海房租太贵了,房子就留给保姆。爸爸存款也不多,你结婚生子耗尽了爸爸所有积蓄,只剩下80多万养老钱也用不上了,也留给陈阿姨吧。

  父亲临死也不给女儿留多一分钱。女儿在父亲临死之际也不去探望一下。

  这种互相伤害的中国式亲子关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3

  父母过度的付出

  前阵子在网上看到一个极度毁三观的事。

  上海的一位妈妈,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的幼儿园,去陪校长睡!还不止一次,校长还想和这位妈妈发展长期地下关系!

  老公和她理论时,她是这样说的。

  

  还有这样说的。

  

  这位妈妈将自己说得很伟大,一切为了孩子值得的。

  我们来假设一下。假如她老公默认她的做法,一切是不是朝着光明去?

  幼儿园三年,这个校长肯定不会只让这位妈妈陪睡一次。然后,幼儿毕业了,小学呢?初中呢?高中呢?大学呢?还会不会有另一个禽兽校长?

  等到孩子长大了,毕业了,找工作了,成家立业了。这位伟大的曾经为了孩子读好的学校去陪睡的妈妈是不是就能轻易放手呢?

  说实话,不太可能!

  过度的付出,畸形的付出最后会演变成扭曲的爱。“我曾经为你付出那么多,我为什么不能管你?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

  人是一种会权衡利弊的动物。

  父母对子女过度的付出。他会记住,会化成一种束缚,束缚着子女和他自己。当子女不顺他意时,就会容易变得偏激。

  心理咨询师黄骐说过:许多父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只是一种转移。他们不愿去解决与另一半的问题,甚至不想面对另一半,于是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

  这是不少单亲家庭或者婚姻不和谐的家庭常发生的事。

  新闻里的老父亲,是一位单亲爸爸,他把所有精力和爱都给了女儿。但过度的付出,这份爱就会有失偏颇。心理也容易失衡。

  这位老父亲,他临离开之际对女儿都无法释然,这种无法释然的心态让他即使离开了,也采用了一种非常刚烈和强硬的手段去刺激女儿。

  

  4

  子女理所当然的索取

  最近,一个新一线城市的大一新生发贴吐槽妈妈给少生活费。

  她说以前高中的时候,妈妈帮她交补习费,4000,6000的,眼睛都不眨一下。现在读大学了,一个月只给两千元,导致她月底要去吃食堂。

  女生很委屈,她认为妈妈应该一个月给她4500元。虽然她的学费一年要3万加住宿费。

  你是逗我的吗?学生不在食堂吃,难道天天下饭馆?

  一个毕业后能不能赚4500的大一新生,理直气壮问妈妈要4500。谁给她的勇气,很明显不是梁静茹。

  那无疑,这个给她勇气的人,是她的妈妈。

  女孩在贴里两度提到,为什么妈妈以前那么肯给她花钱,现在反而不肯了。

  习惯索取的子女,背后往往有着一个事事顺着她,不断无底线付出的父母。

  伸手惯的他们,觉得他们任何时候要,父母都应该随时给。不给,父母就是不称职的父母,就是不够有他们,就是生而不养……

  

  5

  父母想要陪伴,子女却一直忙碌

  我上面说过,正常情况下父母是不会像新闻中的老人这样对待子女的。

  会让父母做出某些难以理解的决定,一定是存在着一些不难理解的事。过度付出是一方面。渴望爱是另一方面。

  一个男人辛苦把女儿养大,到老了,走不动了,女儿却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届时孤独,寂寞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要说什么老人应该识多点朋友找找自己的生活。要知道一个小孩少了父母的陪伴,哪怕她有再多的玩伴,童年都是缺失的。

  老人其实和小孩差不了多少。但老人却比小孩更累,小孩可以哭,老人却必须懂事,体谅子女。

  一个生病的老人,身心最脆弱的时候,这时如果一个陌生人都比女儿贴心,他会情不自禁把对女儿的情感转移到对方的身上,对他产生一种亲人般的依赖感,从而对他放下防备。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那么多老人被买保健的欺骗。

  他们渴望爱,渴望陪伴。

  可惜有些子女忘了这一点。或者说她忽略了这一点。

  当时新闻下面,很多人都在站在女儿那一边。她们的理据很清晰:女儿要生活,要工作,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她能帮你找保姆已是孝顺的表现。

  看到这些评论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一个小时的车程,用一个小时陪老父亲坐坐吃顿饭聊聊天,就无法生活了?就无法工作了?就无法照顾孩子?找个保姆来照顾父亲就是孝顺了?

  说穿了,只不过是习惯索取的人,只是付出一点点觉得自己应该被表扬罢了。

  其实,老父亲的做法不对,但女儿不懂得感恩也是事实。

  虽说父母养育孩子不应该带有目的性。但你不能因为父母不索取你就理所当然不给,毕竟,让你长大成人还是你的父母,不是吗?

  

  6

  父母不断纠缠,子女拼命逃离

  如果说上面的互相伤害是双方都有责任,那这种可以说是父母单方面造成了。

  有些父母把自己的女儿当成摇钱事,不断地索取,最后,女儿退无可退只能选择逃离。

  张韶涵就是一个例子。

  她那贪得无厌的父母从她身上拿不到更多的好处后,不惜向媒体爆料她吸毒、酗酒、出柜。父母诽谤让张韶涵如日中天的事业跌到谷底。

  去年,再次翻红的张韶涵说“我想让它就这样过去吧”。

  或者对她来说,她和父母的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回不到过去的还有蔡少芬。

  从小父母便离婚,好赌成性的蔡母,多次欠下巨债。蔡少芬为了帮母亲还债,掏光了所有积蓄,抵押了多栋房子,还是无法还清。

  面对这样的母亲,蔡少芬曾哭诉说:

  “我顶不住啦,钱已经全部给了我家里人,我真是无能为力。其实好久之前已经帮妈妈还过好多赌债,所有收入都给了她,三年前我已经抵押了两层楼还债。

  以为可以偿还所有的债目,但刚刚知道还有好多,大到超过500万的天文数字,我好怕,我真是无能为力呀。

  后来,蔡少芬只好宣布和母亲断绝母女关系。

  蔡仁伟的伪诗集里是这样描述《家人》的

  牙齿有时会咬伤舌头,眼睫毛偶尔刺进眼睛,我们存在互相伤害的可能,却无法将彼此舍弃。

  希望父母们能体谅一下子女,子女们也能多陪陪父母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