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女人最重要的,不是婚姻,而是......
提到历史上的女将军,你会想到谁?
也许是替父从军、抗击匈奴的花木兰;也许是与夫并肩、保家卫国的梁红玉;但是,还有一位女将军,她名留青史,却鲜为人知。
在厚厚的《明史》中,她名列“将相列传”;
在“夫为尊”的明朝,她更是与其夫君被人并称为“良玉夫妇”。
她,便是秦良玉。
曾有人这样评价道: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四百年前的明末,走近那个时代,走入秦良玉的人生。
努力,是人生最大的捷径
公元1574年,秦良玉出生于四川忠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忠县。
她家境殷实,父亲是岁贡生,爱好书法、熟读兵法;秦良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小弟。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打小就备受宠爱。
许是受父亲日日熏陶教诲,许是血液中有着巴蜀人不服输、敢拼的基因,秦良玉在兄弟四人中表现最好。
自小,她就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写大字、读书、学作诗词,扎马步、练武更是从不间断。
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儿身,就放松要求,反而是加倍努力。
长大后,她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能文又能武。
秦良玉的父亲经常说:可惜啊,良玉不是男儿身,她的几个兄弟都比不上她啊。如果我家良玉是男子,一定能够建立一份事业啊。
戏剧性地是,她的父亲说中了开头,却没料中结尾。
不可否认,秦良玉,是兄弟几人最优秀的。
但,她亦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人的本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因为在她成年之后,她始终以保卫国家为己任,勇敢地击退了一波又一波敌人,成为了当时很多将士的榜样与楷模。
崇祯皇帝曾写过这样一句诗: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是啊,秦良玉是将军,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将军。她是女人,却用她那并不宽阔的肩膀护佑了一方百姓。
我时常在想:如果,小时候秦良玉没有跟随父兄学习,她又会如何?
也许她会变成一个闺阁女子,闲来无事绣绣花、写写诗;嫁人后,安心相夫教子。
可她终究是选择了另一条路,那条路枯燥无味、荆棘丛生,一下子看不到结局,但她最后达到了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
在这条路上,有一个最明确却容易被忽视的捷径:努力。
经常有人问:捷径到底是什么?
也许,秦良玉可以告诉我们答案: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努力。努力去过好每一天、努力去扎好每一次马步、努力去写好每一个字、努力去理解每一本书……
看似枯燥、简单,实则有大用处。
当你做好每一件事的时候,坎坷会变成坦途,你也会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独立,是女人最好的保护伞
秦良玉十八岁时,遇到了她的挚爱,也是她的丈夫---马千乘。
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二人结为连理。婚后的日子幸福极了,俩人琴瑟和鸣,好不快活。
庆幸的是,已婚妇女秦良玉没有沉醉于眼前的日子里,她依旧有自己的想法。
她观察到很多将士实力不够,若有敌人来犯,恐难以抵挡。于是,她向丈夫马千乘建议,一定要组建精锐部队。
后来,她更是亲自去制定考核内容,选拔优秀人才,组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白杆兵。
她考量各种训练方法,坚持自己带兵,与将士们打成一片;同时,她也号令严明,有错必惩,一手打造了一队“精锐之师”。
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作乱,马千乘奉命镇压。
秦良玉主动请缨,负责押送粮草。她带领五百余名士兵,把所有粮草保护得好好的,尽心尽责的进行后勤保障工作。
不久后,她披上铠甲,拿起长枪,走上战场,奋勇杀敌。
杨应龙兵败身死后,大家都认为:秦良玉的功劳很大,说是战功第一也不为过。但她没有争功夺利,更没有居功自傲。
仗打完了,她依旧每天按时训练她的将士们,就如同她少时每日做的事情一样。
兵越练越精,她在军中的声望越来越高,士兵们都把加入“白杆兵”作为奋斗目标,军中士气十分高昂。
而她的丈夫愈加尊重她,大事小事都愿意同她商量,也乐意听取她的意见。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做女强人,要做强女人。
秦良玉就是一个强女人。即使嫁做人妇,她也没有完全依附于丈夫。她有自己的见解、想法,还勇于实践;她敢为人先,遇到困难危险,第一个上;她处处以身作则,用润物无声般的信念影响着每一个人。
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也获得了丈夫的爱与尊重。
反观现在,一些女性结婚生子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还时时苦恼付出一切却换来丈夫的谩骂与轻视。她们陷入家庭琐事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却不会自己找寻出路。
也许秦良玉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作为女性,永远不要做家庭里的小女人,一定要试着走出来,要试着表达并实践自己的想法。当你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时,你会从中获得满满的幸福感,那是再多甜言蜜语都比不上得。
因为,面对生活中的狂风暴雨,独立的你,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撑起一把伞,并且能够安然地迎接彩虹。
无畏,是人生最大的底牌
如果说,秦良玉一生中遇到的坎儿有什么?
我想,中年丧夫是其中之一。
她三十九岁时,马千乘被诬陷,后死于狱中。而那时的大明王朝已日薄西山,摇摇欲坠。
一边是含冤而死的丈夫,一边是保家卫国的呼声,她纠结过。但纠结撕扯过后,她还是穿上了盔甲,走上了救国之路。
作为一个妇人,成为掌管数万大军的统帅,面对战场上的强敌,她可会害怕?
怎么会不怕呢?
从小父亲教她兵法,那些兵法韬略早就融进了她的骨子里。成婚后,她和丈夫一起杀敌,她亲眼见证过战场的残酷,也体会过温热的血液打在脸上的那种灼热。但,还是到了需要她独自面对的时候。
她深知战场就是你死我活,所以她畏惧;她肩负着数万将士的生命,不敢下错一个命令,所以她畏惧;她要护佑一方百姓的平安,不让他们流离失所,责任实在太过沉重,所以她畏惧。
也许正是因为心中有所畏惧,她才更加无畏。
她的后半生,一直奔走在国家的边境线上。哪里有敌人,她就奔赴哪里,从未退缩过。看着很多官员收受贿赂,面对叛乱作壁上观,她勇敢地骂出自己的心里话。朝廷没有银钱发军饷,她变卖家产,妥善保障士兵的生活。
在后半生的戎马生涯中,看着哥哥、弟弟、儿子、儿媳先后战死,她也从不放弃,还是努力做着自己该做的一切,直至付出最后一丝力气。
有人夸赞她伟大,我倒是觉得无畏才是她的本色。哪怕千难万难,她也没对生活妥协。
反观我们,面对生活的诸多困难与挫折,动辄放弃,丧失信心,还安慰自己“换条跑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是我们却不曾想过:如果面对这些困难,想方设法战胜它们,是否更好?
与其频繁更换跑道,不如勇敢地面对,这样不是更好?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是啊,连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秦良玉做到了。
她这一生,有过天真无忧的少时时光,享受过幸福美好的婚姻时光,也经历过诸多奔波。
她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承担了很多责任。
这一辈子啊,烂漫、开心、幸福、痛苦、纠结、挣扎……她历经百般滋味,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强女人。
四百年后的我们,无从知道秦良玉到底经历了多少事情,但依然可以从那些繁杂的历史文字中窥探到一些东西,而那些,是秦良玉身上最为宝贵的,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努力的、独立的、无畏的人,有勇气面对风雨,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