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牢记三件事,有个好人缘
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搞好人际关系。
一个人在社会中行走,如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读懂曾国藩的三句话,为你赢得好人缘。
01
曾国藩说:“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
意思是,即使别人用奸巧虚伪的手段来对付我,我仍然用宽厚包容的方式来回应他,用诚恳愚拙的态度来对待他;久而久之,对方想要加害于我的念头也就消散了。
宋人程颐曰:“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展开交往的基石。
交朋友,贵在以诚易诚、以心换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圣人每天都要自我反省,帮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相处是否诚实守信。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信是我们生而为人的金字招牌,能助你在人际交往之路上无往不利。
世间唯有诚信二字,最能打动人心。
对于诚之一字,曾国藩是这样解释的:“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著也。”
诚实,就是不欺骗;
不欺骗,就是心里没有私心杂念。
一个没有私心杂念的人,心里面没那么多小算盘,与人相处永远真诚坦荡。
02
包容
曾国藩说:“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
意思是,天底下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也没有毫无嫌隙的交情。
只要在大的方向上持守正道,小的地方包容掩饰,这样就可以了。
曾子曰:“犯而不校。”
如果别人无意之中冒犯了你,不要同他过多地计较。
孔子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一个人,只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拎得清,即使细节上做得有些出入,也是可以容许的。
这样的人,就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亲近的。
《菜根谭》里讲:“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在与人相处时,不能一味地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要多看看他人的长处。
太干净的地里长不出东西,太干净的水里养不了鱼。
太过清高,别人反而不敢和你亲近。
释迦牟尼布法时曾言:“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你对别人有情绪,未必能影响到别人,但一定会刺伤自己。
一直耿耿于怀,轻则伤身体、重则伤神,那就得不偿失了。
与其计较,不如包容。
用一颗宽厚的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03
分寸
曾国藩说“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
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意思是,不轻易去结交朋友,他日便不会轻易遗弃朋友;
不随意去亲近别人,他日便不会有随意疏远别人。
他在《挺经》中阐释:“进退有据,循天理而存人情,此所以为全身之术也。”
与人交往,既要遵循天理,又得体恤人情。
这既要求我们有保全自身的智慧,又要考验我们为人处事的分寸。
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与人交往,对于不该管的闲事,就不去打听;
对于不需要了解的事情,就不去过问;
对于别人无关紧要的过失,就装作设看见。
有句话说得好:乍见之欢,不若久处不厌。
有分寸的关系,才是真正长久的关系。
实在做不到的时候,不必勉强自己,只需守好自己的本分。
《中庸》里说得好:“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既能无愧于心,又能遵循本心,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