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故乡的保鲜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故乡的保鲜期

2021-02-09 21:41:06 作者:未知 来源:《湖南日报》 阅读:载入中…

  1

  有人来到我的老家,拍摄了一组照片发给我。

  点开图片,我看见了那些曾经异常熟悉的场景。但是,闻不到家乡空气里特有的味道,脚步触碰不到家乡土地上的体温,这便都不算见着了老家。

  有些路,还得我自己去走。

  喜欢在一个地方待着,也许并不一定是因为喜欢,只是因为习惯。习惯在同一条路上走来走去,便走不出那条路了。走得再远,那条路都在我们脚下,随着我们的脚步一直在延伸。

  其实,这也是我在一个离老家有段距离的地方生活二十年后,才知道的。我一直带着这条路在行走。或者说,这条路,一直在随着我前行,随着每一个离家的孩子前行。

  这条路,便是回家的路。

  带着这条路,我在一个异乡待了下来。二十年的时间,足够我把一座全然陌生的城市住得异常熟悉。熟悉得让人听不出我的异乡口音,熟悉得让我自己都以为我便是这里的人。

  慢慢发现,一个人在异乡待久了,宛如装在容器里的一杯水,保鲜期一过,水面会浮出绿色的霉。

  我们的身体也会慢慢生出不易察觉的霉,需用故乡的太阳晒晒才会痊愈。

  故乡的太阳,无论我们晒多久,都是新鲜的。

  只因,故乡的保鲜期,是一辈子。

  

故乡的保鲜期

  2

  每到放长假,我便十分羡慕那些拎着大包小包回老家的人。

  多好啊,吸吸老家的空气,会会老家的旧人。返程时,行囊里装上老家栽种出来的新鲜果蔬,和一些培植在老家田埂里的陈年旧事。那味儿啊,该就是酒的味道吧,绵长而隽永。

  只是,我已经失去老家十多年。

  也曾回老家去看。只是,脚下没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砖,走在上面,总觉得不踏实。

  老家的不少亲戚,也一家家地搬到了别的城市。如一只只蒲公英,被一阵接一阵的风吹远。有的是随孩子搬迁,有的是随工作调离。

  到了春节等长假,他们又会被一阵风吹回来。是啊,他们还有老家。外地的房子,只是栖息了他们的身躯。

  前几年,跟随着母亲回到她的老家。母亲孩提时代的许多事情,只有在老家的土壤里,才会被唤醒。

  沿着田埂走着,母亲的记忆苏醒。

  这里曾经是一条小河沟,那年,我和明秀用竹篓网过不少鱼。

  这片稻田里,以前多的是青蛙。到了晚上,打着电筒,光一射,那些青蛙就趴着不动。现在,青蛙可不能随意捕捉了呢。

  老家门前,是一个水塘。那时我们大人要出工,小孩在家。你们太小,我们不放心啊。就将你们兄妹几个用绳子拴在一张方桌下。那张方桌可大可沉了,你们根本弄不动它。等我们回来,桌子却在外面。

  母亲很兴奋地回忆着。

  母亲的脚步随着田埂朝前行进,我们的心却朝着时光流逝的反方向,往后探寻。

  尽管,有些故事,在家里曾听母亲提及,但只有到了故事的原生地点,那些细节与场景,才会真正鲜活。

  遇见几位老人,母亲更是激动握着她们的手,站在田埂边,一讲便是老半天。她们叫唤着母亲的乳名。

  田埂边站着的这些老人,脸上皱纹交错,如纵横交错的田埂。每一道褶里,都生长着不少岁月的旧事。这些老人该是村里年纪最大的吧,她们记得不少事情。一点一点,零零碎碎地讲述,便将过去的一些场景拼凑成一幅幅画面,呈现在母亲眼前。

  母亲哭,母亲笑,母亲回归到了孩提时代。

  老家,存在的意义,大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此吧,它能让我们回得去,能见得到过去的自己。

  人的脚步,总是朝前,更远地离家。仿佛离得越远,才叫越成功。

  人的心,却时常会向后,更近地触摸原乡。似乎隔得越近,才越懂自己。

  还有老家的人,别丢掉他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故乡的保鲜期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