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董桥的名言
1、青涩的岁月常常是一生人最缅念的岁月。未必都是密树浓荫、远山含翠的金粉记忆;也许是一个看云的心愿在严师的书斋里破灭,也许是一次黄昏的约会在听雨的残荷边落空,几十年后对着飘霜的两鬓细细回想,心中尘封的懊恨一瞬间竟给冉冉飘起的暖意盖掉了。 ----《从前》
2、我向来主张用筷子吃饭必须严格划清界限,授受不亲,免得相濡以沫,一餐饭跟太多人法式亲嘴,曲终人散之后,徒生失节之恨!我这份恐惧感与生俱来,明明知道有违中国文化的和气精神,毕竟始终英勇不起来。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当然更不知道该怎么宣诸笔墨,生怕亵渎了世代相传的美德。 ----《品味历程》
3、我们在人生的荒村僻乡里偶然相见,仿佛野寺古庙中避雨邂逅,关怀前路崎岖,闲话油烟家常,悠忽雨停鸡鸣,一声珍重,分手分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在苍老的古槐树下相逢话旧。可是,流年似水,沧桑如梦,静夜灯下追忆往事,他们跫然的足音永远近在咫尺,几乎轻轻喊一声,那人就会提着一壶龙井,推开半扇竹门,闲步进来细数别后的风尘。 ----《从前》
4、冒辟疆和陈定生、侯方域、方以智为明末四公子,山河风雨,名节飘摇,他们伙同一些才志之士抗衡权贵公卿,寄情纸上烟云,一旦南明梦碎,冒家水绘园里尽管修禊依旧,唱酬依旧,辟疆心绪毕竟萧索,陈名夏替他的重订诗文集写序说他:“笔锋墨秀,玄旨微情,俱在有意无意,可想不可到之境。”,极是! ----《记得》
5、“But this is how Paris was in the early days when we were very poor and very happy.”他说年轻人有缘在巴黎消磨年轻的岁月是人生的福分,一辈子消受不尽,因为巴黎是个流动的盛宴。 ----《绝色》
6、肌肤油亮仿佛远古的铜像,眉毛浓密细致,眼神荡漾的是黑森林里的清流,加上一株挺秀的鼻子守护温润的红唇,回眸一笑顿成万古千吻的渊薮。她的锁骨是神鬼的雕工,神斧顺势往下勾勒一道幽谷,酥美一双春山盈然起伏,刹那间葬送多少铁马金戈。 ----《橄榄香》
7、米洛斯那样的书虫早年在英国满街都是,个个渊博,个个怪癖,轻易可以写出Nancy Pearl的Book Lust和More Book Lust。旧书店老板几乎都是老朋友老同道,书架上随便抽出一本书顺口说得出一段书海奇缘,各派作家的风格闭着眼睛总结几句胜出学院教授讲三堂课。 ----《记忆的脚注》
8、有了这样灵巧的视野这样细腻的悲悯,难怪丘吉尔对历史对政治对人生难舍难弃的是这样苍茫而精致的体悟。他磅礴的一生说穿了是他对历史悲剧的情感和预感;他营造的文采供养的也离不开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笔下万古的壮怀:沉实而飘逸、硬朗而典丽的Ciceronian! ----《今朝风日好》
9、下有刚不我教堂回家,嫩夏碎花丝织上衣配黑色暗柳长裙,银亮的头发依旧绾会一种松松的发髻。“你美得像一部法国人装帧的书!” ----《青玉案》
10、他电影里的女主角几乎都“性别模糊”,只让人从敬慕中察觉瞬息的柔曼。那是境界。他说“能有这种悟性的演员难找。” ----《从前》
11、可是,流年似水,沧桑如梦,静夜灯下追忆往事,他们跫然的足音永远近在咫尺,几乎轻轻喊一声,那人就会提着一壶龙井,推开半扇竹门,闲步进来细数别后的风尘。 ----《董桥七十》
12、我想看的是短文章里的“事”、“识”、“情”。“事”是“实例”、“故事”;“识”是“观点”、“看法”;“情”是文笔的“情趣”、“风采”。语言太甜则失真、虚假。沉郁的悲情比蛋蛋的哀愁耐人寻味;哀愁而淡淡不如火辣的愤怒。哲学写得浅浅的很难算是这里,浅浅的文笔露出发人深思的哲学才好。 ----《英华沉浮录》
13、端上来的大海碗碗底碗壁贴满薄薄一层青岛对虾切出来的虾片,碗里撒了些葱丝姜丝香菜末,还倒上少许白兰地,一锅滚烫的老母鸡汤往碗里一浇,虾片顿时烫熟,满厅堂飘起白兰地和虾片的香气。 ----《青玉案》
14、活着就是故事:浓艳的故事,白描的故事,也许带点乌克兰的风雪,也许染着波兰的艳阳,我在意的是安娜幽幽的琴声和玛利亚清淡的小品······· ----《白描》
15、今之男女,煮字以疗饥者多不胜数,实则得以靠此维生者万中无一。此辈中人或因惯见文人一行自立门户、风光无穷而效颦操觚,不惜乞哀告怜,举债度日,终致进退维谷,悔之晚矣,不知如何是好!区区一生命途多舛,回首前尘,深感鼓励晚辈以文谋生,简直罪过。 ----《英华沉浮录》
16、不论是成事败,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爱情是最特别的、最动人的;这是好的;也是对的;不然谁会有勇气跟一个陌生人分享一张床,而且一睡好多年? ----《董桥七十》
17、“花时已去,梦里多愁,如果当年要了那孩子,我如今就不那么孤单了。邻居送我一株白兰花,这里天冷,只开过几次小花,总算唤回了你的童年和我的青春。” ----《董桥七十》
18、活了这许多春秋的老头了,邂逅的人和事说不上多也说不上不多,闲时回想恍如一出出的戏,有的缤纷,有的苍凉,更多的是幕启幕落之间的那一阵微茫。 ----《今朝风日好》
19、他偏爱的另一批书他说要跟到他归天的那一刻:「那是慰藉,是寄託;人生流离,书是故乡!」 ----《绝色》
20、“他们的故事,于是也就只能像干干几笔写意的山水:传统的安分中透着潜藏的不羁,宿命的无奈里压住澎湃的不甘;纵然的刹那的美丽,预卜的竟也是阶前雨滴到天明的凄冷。” ----《旧日红》
21、文学跟音乐、艺术一样,是创造"从前"的"骗局":不加渲染的往事是账簿;上了颜色的历史是文学。蓄意打碎人家这段美梦,不啻焚琴煮鹤。 ----《英华沉浮录》
22、萧姨跟老师同龄,长年穿着浅色丝绸旗袍,花白的头发梳得丝丝服帖,圆圆发髻永远插着一枝翡翠发簪,宽宽厚厚油绿得谁也舍不得雕琢,只沿着四围阳刻一道细致花边。……萧姨天天拜佛画画吟诗吃燕窝,细腻的粉红肤色衬着精巧端庄的五官,简直钱慧安的淡彩工笔仕女。 ----《旧日红》
23、文章大家不愧是文章大家,下笔总是这样铿然有声,一句一个惊喜,就算道理偶有商榷的余地,文辞从来如锤如炼,玲珑剔透。我倒觉得年轻人肯看书已然难得,他们爱看什么就看什么书似乎也不太容易阻止,一时间一知半解甚或无知错解也不要紧,年齿渐大重新再看一定别有洞天。少年以酒当水,老年以水当酒,那也是人生的规律。 ----《今朝风日好》
24、十月威尼斯秋阳似酒,秋水似画,萧萧微风吹冷了满城一绺绺的石板路,盛夏的游人都走了,四百多座小桥漫步闲逛的大半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外地访客而不再是游客了,他们默默探望一幢幢久违的沧桑,一块破砖一段历史,数滩积水数面古镜,几朵青苔几幅心事;扁舟穿过“叹息桥”下的呜咽声中,多少前朝的孤愤一下子随着河边古屋窗台上飘下来的落红缓缓逝去,像深情的血斑,像含恨的残梦。 ----《今朝风日好》
25、施蛰老看不惯的官僚词汇很多:“比较好的”、“有一定的贡献”,“基本上是正确的”,“可能有些问题”,”有相当的影响“,“原则上是可以同意的”。 ----《文字是肉做的》
26、人的一生也许以无题为贵,许多世事讲究的是过程不是结局;过程零零碎碎,何题之有? ----《青玉案》
27、堂先生那天给我讲了一段故事,说有个和尚天生慧黠,谈休咎都奇中。三个读书人上京应试,先请和尚看相,和尚起初闭目入定,慢慢睁眼看了看那三个 人,又闭目,轻轻举起一个手指作答,挥袖命徒弟送客。试后榜发,一人中式,满村争说和尚道行真高。徒弟问和尚原未学此,何以灵验?和尚说:「我未发一言, 仅举一指,今一人中式,固验矣;倘两人中,则表示一人不中,验也;三人全中,更表示一起中,亦验也;若皆不中,正好表示一起落第,安有不验者哉!」介堂先 生常常有点神秘,有点诡异。 ----《橄榄香》
28、秀髮齐耳,浓黑如夜,微鬈的刘海下一双文静的大眼睛荡着湖光,纤秀的鼻子鼻尖特别尖,灯光打下来菱角嘴唇躲在阴影里隐隐显露羞涩的笑意。 ----《半生缘》
29、奥威尔……思想越来越左,回伦敦回巴黎过穷日子,幸好还有V. S. Pritchett那样的开明之士写文章同情他信仰民主社会主义:“《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那么深刻的作品学院派皱眉头的人还真不少!”那天,一位美国老先生吃晚饭的时候悄声对我说,“那样的观点学术上还需要不少论证。” ----《青玉案》
30、青涩的岁月常常是一生人最缅念的岁月。未必都是密树浓阴、远山含翠的金粉记忆;也许是一个看云的心愿在严师的书斋里破灭,也许是一次黄昏的约会在听雨的残荷边落空,几十年后对着飘霜的两鬓细细回想,心中尘封的懊悔一瞬间竟给冉冉飘起的暖意盖掉了。那其实是近乎浅薄庸俗的意兴,经历了一代人一代人的渲染,中外追忆幼年往事的不少创作,却依然打破时空撩起无尽的感动。 ----《旧时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