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地藏占察经卷下》经典语句
1、17. 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
2、29. 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
3、41. 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4、44. 从此修学,为善知识大慈悲者守护长养,是故离诸障碍,勤修不废,展转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复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见佛无数,发深广行心,住坚信位。
5、23. 是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
6、26. 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
7、8. 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
8、46. 其钝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虚诳不实故,染著情厚,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当先学唯心识观。
9、7. 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
10、35. 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
11、6. 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
12、47. 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无有生死涅槃、一切诸法亦无定实之相而可得者。又复为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光、如泡、如露、如灯、如目壹、如梦、如电、如云,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令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即是涅槃。如此所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著想故,得离怯弱。
13、32. 所谓内心自生长短、好恶、是非、得失、衰利、有无等见、无量诸想,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
14、9. 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
15、22. 内心念念不住,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
16、19. 内妄相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
17、16. 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
18、30. 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
20、1. 所言一实境界,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
21、3. 一切有心起分别者,犹如幻化无有真实。
22、11. 此妄心,与前境界虽俱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
23、14. 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
24、40. 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25、38. 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灯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26、42. 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一乘之道,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
27、2. 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心,一切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无净,真如相故。
28、27.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色像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若烦恼断坏时,还归法身,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
29、34. 如是观察,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见有差别也。
30、36. 若心无记,不知自心念者,即谓有前境界,不名唯心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