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A69:以小博大的方式!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A69:以小博大的方式!

2019-07-15 06:00:07 作者: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来源:守夜人总司令 阅读:载入中…

A69:以小博大的方式!

  最近有点小忙,仅有的一些时间也被用来写《结构学》这本书的主体内容不对外发布,但草稿会陆续在觉悟社中更新)。公众号上暂时发一些觉悟社中部分提问回答

  美国社会基础结构分析包含三篇:信仰坍塌农场的消亡、社区的衰落。等我挤出时间完成它们,希望能在下下周之前发出来。另外我之前跟大家说《结构学》的框架三篇:《F1:底层逻辑》、《F2:精神结构》和《F3:结构力量需要重写,我尽量抽时间在这个月完成,突然压力好大。要吸取教训,以后不能随便承诺时间表

  早几天有个人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司令,对于客户群体底线投诉管理方如何化解,因为罚不责众,只要人数多就容易占据道德制高点,就能向对方施加压力,迫使对方接受己方诉求

  我没有正面回答他,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包含在《结构学》的基本原理之中。他既然在觉悟社里就能读到那些原理性的内容。显然他没有理解《结构学》的基本原理和引申出来的各部分内容。再阐述原理和逻辑也无济于事。因此,我举了一个现实中的案例来阐述如何应用《结构学》的基本原理。

  政府为了减少开支,目前在加大甩包袱力度。以前基层政府大包干的各种社会治理机制,现在都在搞政府搭台,引导民间资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向。基于这样的背景,那天作为小区代表去参加街道办的座谈会会议本身乏善可陈,唯一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小插曲主任在阐述为什么要改变社会治理思路时候,阐述了一个日常工作中的困境群众生活问题千头万绪,但是基层工作人员手上的资源有限权力更有限,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但是群众往往比较容易激动。假如诸位中有一位来做我的这份工作,请问,遇到群众堵门的事,你会怎么处理?因为我坐的举例他最近,所以,他让我回答这个假设的问题。

  我的性格习惯外交词令推脱,就直接阐述了思路:我说,这事简单,既然是人民公仆自然不能让人民都堵在门口。堵在门口还怎么为人服务?所以,作为公仆应该把人民都请到屋里坐下来慢慢谈。但是,屋子里坐不下这么多人,就请他们推举出代表到屋子里来好好谈。只要他们推举出代表,不管几个代表,大众与代表之间就形成了某种信任捆绑这种生活中积攒的信任捆绑会让代表们既代表他们的利益,也能对他们形成某种约束。否则,他们就不会推举那个人。这种隐蔽的约束条件和结构特征,瞬间就将你要面对的人群规模大幅降低了!而且,无形之中就让他们自己形成了一种基于信任的相互捆绑。接下来,只需要把有限的几个代表请到屋子里去,每人奉上一杯茶,坐下来慢慢谈。

  代表们刚开始必然义愤填膺,作为人民公仆,自然是和颜悦色的听着,一言不发面带微笑。等他们七嘴八舌发泄情绪之后,就心平气和的对他们说,自己级别太低,无法做决策,如果仅仅是把各位的诉求收集一下又显得太敷衍,我们总是要解决问题的。所以,请诸位推举一位代表,到能做决策的领导办公室商谈刚才各位反馈的问题和表达的诉求。诚意满满,态度诚恳姿态够低,又立足解决问题。对方实在没有理由拒绝,否则,怎么去向外面的人解释呢?所以,这些在屋子里的代表们一定会在他们中间推举一位代表去领导办公室谈,甚至会临时草拟一些诉求。

  如此一来,他们就由法不责众人多势众变成形影单调了。但是,他们已经用生活中多年像织布一样反复编织而成的信任彼此做了双向担保,捆绑在一起。因此,只要与最后的代表达成协议,他就会去说服屋子里的其它代表,这几个人接下来就会去说服屋子外面信任自己的那个群体。这一结构特征决定驱使行为导向性。

  因此,事情突然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把最终的代表引进办公室之后,该客气的时候客气,该讲政策就讲政策,该严肃纪律就必须严肃纪律,讲明后果。进到办公室之后,你是主场,他是客场,一群专业的人对付一个毫无准备的人,难道还讲不清楚政策,达不成协议,解决不了问题?!

  主任听完非常高兴,他拍拍我的肩膀夸奖道:我觉得你完全可以从政!结果本能脱口而出说了一句收不回来的蠢话:我对刀笔小吏不敢兴趣。我话未落音就发现他的脸都绿了,突然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有一种特别想抽自己的尴尬

  在生活中这种简单的应用比比皆是掌握了《结构学》的原理,可以信手捏来——它不过是利用了结构工具自身的特征去达到目的。《结构学》中是这样阐述文化的:群体在共同的生存环境之中形成的共同的生存策略。关于这一点的详细论证,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请阅读觉悟社中的《结构学》正式内容:《C4:道德与宗教》和《C5:文化的本质》。

  社会分工协作的核心是信任而不是效率所谓信任就是确定性——如果每一步都是确定性可预期的,这种信任就能够建立起来。人与人交往会逐渐的消除不确定性,从而建立信任,然而,建立信任的过程,也是一种相互驯化的过程——通过经年累月的反复确认,逐渐形成一种约束性的相互捆绑。有时候会不惜代价的去维护它——从《结构学》的角度来阐述,这就是由个体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结构的内在制约力会让个体相互支撑又相互牵制。从而以低成本方式最大限度维系整体的有序存在结构工具的特征决定了个体行为的边界以及整体行为的导向性。理解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就能充分的利用它,并驾驭群体向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

  《结构学》觉悟社特训营专用

  获取《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

  提问请发消息:守夜人总司令

  点击下列链接,阅读更多:

  F3:结构力量

  C4:道德与宗教!

  B19:不动产投资思路!

  B18:中层和高层之别!

  C31:教育的本质!

  C30:如何追女神

  C27:职场中的真相

  A61:与所有人为敌!

  A63:匮乏感是一种恶疾!

  A64:人和人真的不同

  公告:《结构学》宣言

  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

  A62:为什么需要外汇储备

  A56:刘邦为什么要换太子

  A47:边缘人无法逆袭

  A46:淤积的小市民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C12:务必要振兴建设兵团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C20: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书读得比你少,为何混的比你好

  A34:烂父亲危害到底有多大!

  警报:《结构学》的目录和纲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