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100字

2022-03-14 12:39: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100字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是一本由李柏映 / 徐进著作,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一):学无止境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无论是面对过去还是面对未来。

  作为一个当下的大学生,我担心的是未来,我在乎的也是未来我们该何去何从。现在的世界,流行着大学生毕业难找工作的现象,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职业成长的实质是心灵成长,每个年轻人都要上好这堂课。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在空闲的时候,我经常在想,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将来自己能做些什么,首先我必须要有一个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在未来会没有工作,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在求职过程中,要注重自己在企业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在乎工资,书中就有讲到,要看自己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价值和价格,决定了你的未来。 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想作为一个大学生,确实需要看一看。《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还没步入社会,先看这本书开始,让你接触社会人们的“生存法则”。 每一篇教导中都包含了一篇篇故事,有正面故事也有反面故事。总而言之,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学到点利于自身的知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知来教导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真正有用的让别人接受的青年。 比如关于工作,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我很快乐,因为我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一种是我很郁闷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工作,也不给我加钱?你的所作所为领导都看在眼里,不是不给涨工资,是你为公司付出了多少。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工资那么高,却没有想过他为公司带来的价值,再看看自己能为公司带来多少价值。 努力工作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努力工作才会让心灵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还可以发现人生新的意义。我们还要懂得礼貌、尊重和感恩,善于发现生活的小细节,这些都会让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加分。立足当下,做好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就是拥有书中所讲到的美好品格。大学时光非常宝贵,如果这四年不能成功接轨,我们将被社会抛弃。 我只局限于自己的周边环境,在自己格局里,把自己困住率,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想我一样的大学生还有很多很多,其实我们都有一个毛病,就是看不到未来,眼界不够宽,看了这本书,我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是在是太多了,当然,为了未来,现在努力还来得及,为了未来,你值得现在努力。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二):在明明德

  说是大学生,其实人生任何阶段,只要有了个人判断,就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作为一个职场混迹了也有八九个年头的不算萌新也不算老腊肉的我,也是受教良多。

  从了解作者开始,东北、传统文化、现代教育、国学经典、校园、教育机构、文化促进。从这些字眼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这本书的总基调了。再看一下目录、引言,满满的正能量,确切说应是传统能量。文内排版虽然有一点官方的感觉,对于坐久了办公室的我,也不会有什么排斥,还依稀觉得里面有着一丝丝严肃性、纪律性。

  作者从几大方面入手,其中设计很多小版块,里面会有大量的事例,事例设置的主要针对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环境,多有关求职与人生成长方面。作者的很多观点颇语重心长,作为一个教育者,这应是一个苦口婆心的常态了。想起自己上大学时的状态,就有些不务正业,虽也在苦练谋生本事,却还是懈怠有余刻苦不足,并且从入学伊始到走出校门,心态的成长方面没有见到多大的改变,甚至还会有一些偏离正确价值观轨道,现在回想起来着实有些替自己着急。若是当时能够较早的意识到一些正态的概念,做正确有效的行动,或许以后经历的会很不一样。

  当然即使步入社会,我们还是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的,看这书上的,正确的值得做的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朱光潜教授所说:大学生们,大半被同一个命运注定。就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真的是感到很痛心。无论是学生时代、或是未从事的教育事业、还是一个家长的视角,我都觉得教育是一个太重要的事情,而教育中对人文教育、对做人方面教育的缺失也很值得深思。就个人经历而言,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被影响的状态,若有一个榜样,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时时的提醒自己,敲打自己,或许就会不那么懒散,不那么懈怠,不那么向错误方面越走越远。而从此刻起,努力做下一代的标杆。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想要个铁饭碗,而什么才是铁饭碗?我觉得,自己就是铁饭碗,打铁还需自身硬,若自己身上有本事,是不惧怕什么套路、世道什么的。自立才能立于人,无论何时,经得住推敲的人,即使外界再怎样变化,我相信我们都可以守住本心,不被社会遗忘。

  i�B W�V�}6a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三):推荐书目——《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而还未毕业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生则应学习“大学”之道,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具备一定“治国安邦”才能的人。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让我们做有大用大担当的人。读书读得好,做事做得好,找一份工作不难,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不难,实现幸福人生不难。彰显本自具足的善,人生会越走做宽。职业成长,实质上是心灵成长。每个年轻人都要上好这堂课,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为一生职业生涯做好规划,成人,成才,成功,成就自己,止于至善。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从入学开始,就寻找适合自身发展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给自己尽早进行明确定位,最终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

  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的发展完善和实现,这就客观的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一个全方位的统筹规划,也可以说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它是我们职业选择乃至一生的计划,对于我们是至关重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让我们更充分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优缺点、兴趣,可以结合我们的特点作出切合实际的方案,为我们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成为动力的源泉,鼓励自我不断奋进,追求更高的目标,给我们提供了指导,使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帮助我们选择一条最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道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空间和战士自己的平台,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成为弱势群体的代名词,在这个社会背景下,要求大学生不只具备一定的课本知识,还要真正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及一定的工作技能。要有强健的体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为迎接毕业后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更应具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良好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成为国家栋梁。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四):做好规划,成就自己——《大学之道》书评

  做好规划,成就自己——《大学之道》书评

  Z_Dary20181209

  要说大学之道,必然想到儒家经典《大学》。其实我们社会不管如何进步,经典的东西依然还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正是经典推动了人类思维的进步。这本书用这个“大学之道”命名,我认为了也寓意了作者在告诉人们要从经典中汲取养分。

  梁启超写过《少年中国说》,中国的未来在少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想起一两百年以来,中国被列强欺凌侵略,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中国的存亡而奔走呼号。我们得以有今日之太平已经是不易。今日的中国人爱好和平、珍惜和平。都在为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进取,拼搏向上。新一代的年轻人都知道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大,读书上大学成为很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不是读书无用,而是缺少了一堂最重的课。导致有的人迷茫,找不到方向。我们的先辈用经典又一次的告诉我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所以说,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难关,需要得到指引。读书是有用的,专业也是有用的。如果在大学里面堕落、奢侈、放逸,我们这就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以后的人生也就更难走了。

  随着职业人生的展开,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人生存在试错的空间,我们也应该有试错的勇气,更应该有放手去拼搏的决心。希望每个人都能不断的完善,成就自己。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五):专解大学迷茫时《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

  很多人的大学只有四年,而这四年却是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问题与烦恼,而《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便是改善这些烦恼的妙计。想来,多读经典,确实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

  初入大学的时候,我们虽然对社会的了解依然是一片空白,但是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已经开始去改变自己。他们会在学习之余选择兼职工作,想要在还没有步入社会之前提前了解到关于职业工作。然而第一步,很多人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

  在大学里工作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为了赚钱,第二种则是为了实践锻炼。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说这两种想法孰对孰错,但是在这样一个年龄段,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想法,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大学的第一阶段便是来自于学习的迷茫。这样的学习可能是学业相关,也可能是工作,或者社会相关。很多人在第一阶段误入歧途,便会走上网贷,以及其他一些不当的收益方式,这个是可以避免的。

  在《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中有很大的篇幅都在说关于大学生工作的问题,什么样的工作是大学生关注的,为什么工作,工作能带来什么?每个人在大学初期就应该想好。

  而我本人也同样遇到过这样的烦恼,至今想来都很疲惫。

  大学的第二阶段是对于当前的困惑与未来的渴望,同时也因此有了对未来的困惑迷茫。

  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也是对自己身份的一个确定。大二大三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经过了一两年的实习锻炼,已经看清了许多公司以及工作的模式和套路,然而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却是处于迷茫当中的。

  迷茫,是大学岁月里一条走不出去的道路。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困惑与烦恼,也正是这些烦恼在帮助我们成长。

  《大学之道》在于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就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发展,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每一步路都会有它的风险与成长。如果能早点读到经典,在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提前做好选择,在已经选择的方向上努力奋斗。即便不能成功,也定然会有不小的收获。

  读过很多关于大学,关于职场的书籍,但是真正能够影响到我想法的,目前只有这一本《大学之道》,也只有这里,给了迷茫中的我一个前进和选择的方向。

  等到即将毕业的时候,整个大学时期便来到了第三个阶段--对于职场的迷茫。每个大学生都在好奇职场生活,可是没有真正经历过,再怎么说也说不清楚。

  职场工作除了能力,便是与“礼”有关,也是《大学之道》中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有礼可行天下,无礼难迈前门。

  在步入职场生活的时候,就早已不是学生,没有人会怜惜你的不易,只有人在鞭策你继续前行。大学之前,“礼”是尊重,理解,包容。职场之后的“礼”便是不断前进,只有努力的人不会被公司淘汰,只有奋斗的人,才能获得成长。

  大学四年,迷茫三生。如果在大学与生活中有所困惑,不如与我一起静心读一本《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心中所惑,便有所解。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六):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

  终有一天,你会带上早已收拾好的行李,离开那个载满你十几年记忆的家乡、离开了所有你熟悉的人和小巷,随后坐上了那列驶向人生重要阶段“大学”的绿皮火车。此时的你会激动,会困惑,也会想:自己已经长大了,离开父母的怀抱了,今后要独自一人面对生活了。可是人生的路上又怎么会一帆风顺呢?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是你在迈入人生路途前一个特殊的阶段,这个社会虽小,可生活中所有会出现的问题它一个都不会少,如何处理应对这些问题,如何能把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精彩对未来的人生之路有很大的影响。

  就像这本书《大学之道》的作者:李柏映、徐进所说,《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让我们做有大用处大担当大格局的人,读书读得好,做事做的好找一份工作并不难,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并不难,实现幸福人生并不难。只有彰显本自具足的善,人生才会越走越宽。成人,成才,成功,成就自己,止于至善。

  这本书也说了在工作学习中态度的问题。“礼,与世界相处的秘密”有一家企业招聘总裁秘书,经过层层面试,最后有三个年轻人进入最后总面试。这天早上,三个年轻人早早来到总裁办公司等待总裁亲自面试。总裁进来以后说:“你们三个先稍坐下,我去开一个例会。”过了一小时,总裁回来了,说:“对不起,我回来晚了,今天的面试也已经结束了。你们两个可以走了,他可以留下来。年轻人很纳闷,面试没有开始怎么就结束了?总裁说:我们今天面试的这道题就是礼,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知不知礼?何为知礼?我的办公室因为比较关键,所以有监控设备。我问了一下行政办公室,你们三个人在我离开办公室后,状态不一样。有人正襟危坐,有人坐得很懒散,还居然有人到我的办公桌上看我的东西。‘用人物,须明求。’这些都已经不符合规矩了。一个人懂不懂得礼,对未来的工作非常重要。我所选用的秘书,一定是个知书达礼的人,无论走还是坐,人前人后,都要知礼。”

  以上只是这本书的几个部分,《大学之道》这本书从“为什么而工作”、“如何选择职业”、“孝道把人立起来的根基”、“利他,职业成长的法则”、“礼,与世界相处的秘密”、“为什么要读经典”等6个方面把大学生活划分开,每个阶段都给与了很好的建议,也解答了很多大学生困惑的问题,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书,所以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个大学生。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七):人生之道-孝

  孝是人道第一步封面不知不觉原来自己已经大学毕业4年有余,很庆幸的是自己找到了喜欢的职业,并为之坚持,大成就还算不上,却也是小小地将志向立起来并朝着目标前进。作为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看这本书似乎为时已晚,但我相信书的力量,很多书值得多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感悟。譬如本书,看到第三讲关于孝道的内容时,结合自身处境,感受颇多。

  “夫孝,始于事亲……”何为事亲?事亲就是服务、侍奉双亲。我与我的丈夫在两年前组成了一个家庭,我与公婆的关系很和睦,我很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去年夏天我的宝宝也来到了世上。在我怀孕前期,婆婆把我照顾得很好。身边也有朋友问我,和婆婆住是不是很不自在,我回复没有,因为我的婆婆很尊重我。至于我为何用前期这个词,是因为后期的时候,我婆婆一直身体不适,最终婆婆被确诊为癌症晚期,这期间的感受不一一叙述。到我这个年纪,惟愿上一辈父母安康,下一辈幼子健康快乐成长。但有时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于是我的婆家便开始了痛苦的抗癌看护路程。我的丈夫还有个姐姐,他们暂时放下了一切,包括自己的事业,只愿陪婆婆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看护病人,尤其当这个病人是自己上了年纪的父母时,这其中的身心打击是巨大的,而我的丈夫所做的一切也再一次让我确认了我把自己交给了对的人。我们的父母那一代真的是我所见的最苦的一代,年近六十的他们上有八九十岁的老父老母,下有刚成家立业的儿女。辛苦了大半辈子,临近退休,却又不得不来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子女带孩子。我婆婆就是典型的例子,她在年轻的时候早出晚归,勤俭节约,舍不得吃穿,把积蓄用在培养一双子女身上,女儿出嫁了还要操劳儿子的婚配,买房。末了,还要遭受病魔。若我的丈夫和他的姐姐是不孝的子女,那么这个打击更为巨大。

  当我为自己嗷嗷待哺的宝宝不厌其烦地喂奶,换尿不湿,擦洗的时候,我的丈夫也在这么侍奉他的母亲。很多人觉得侍奉老人很脏很累,可有想过我们出生之初他们也未曾嫌弃我们,把屎把尿。或许为人父母的我们才会有这种深切的感受。在这世上,我见识过的最深的感情,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比如我的父母,又比如我的公婆。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一代,从小学念到大学,甚至硕博,如果不能做到孝敬父母,那真的是把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当然也不能愚孝,虽说不能顶撞父母,但也不能全部都依父母的话。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独特的思想,会自主思考。再者,我们读过这么多书,总能自己判断一些对错。但是即使父母说错做错,也要记得尊敬他们,好好沟通。这也是和他人的沟通之道。所以书中也说“与世界相处,要先学会与父母相处”。

  再有就是我们对父母要知道感恩。我生了宝宝后,我的母亲便辞了工作来帮我一起养孩子。我发现母亲很多的习惯已与我不同,有一次我生气地斥责了几句她。当时我的母亲未曾言语,直接进了房间偷偷抹眼泪。我突然觉得自己很不孝,想想自己对陌生人有时都很容忍和关心,为何不能如此对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却伤的最深,这着实不该。

  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该陪他们变老。不要让孝走失,不要让自己后悔留下遗憾。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八):走进大学就是步入社会,你准备好迎接未来了吗?

  职业成长课,在如今学校越来越风行,但是即使大家都认可这门功课,大部分院校还是以选修课出现,无论学生是否重视,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首先应该重视起来。都说步入大学,人生就开始了,虽然这是个笑谈,我们深知这是鼓励初高中孩子接受学业的繁重找的借口,事实步入大学,人生开始,很快就是步入社会,步入职场,陷阱重重。

  互联网时代,尤其现在是知识竞争时代,大家都在努力学习,但是却在假努力,譬如明摆着答案,但是还是会反复的问,职场上明显的操作步骤,还是不厌其烦的问。《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适合每一个年轻人为进入职场做准备,为自己的一生职场生涯规划,也适合在职场上摸滚打爬多年仍不得要领的中年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大学生,读书读的好,做事做得好,找一份工作不难,承担更大的责任不难,实现幸福人生不难,人生会越走越宽。这就是这本书的要旨,鸡汤类文本也许只能表面起作用,但这本书加了少于鸡汤,更多的是职业成长中具体的操作实践。

  于大学生而言,素来有:毕业等于失业这么一说。然不知,此种情况对于完全有竞争力的大学生而言根本不是问题,就业压力大并不存在。此书从为什么而工作;如何选择职业;孝道,把人立起来的根基;利他,职业成长的法则;礼,与世界相处的秘密;以及为什么要读经典书。从基础案例结合理论知识,配合鸡汤一步步让大学生进入职场前就做好准备。具体内容希望每一个看到此书,或者意欲看这本书的人仔细体会,我只能将我看完后深刻体会到的一些聊表陈诉。

  为什么而工作? 我曾经有个学生,我总是拿他作比方,因为他让我印象最深刻,高二男孩,说的不好听点幼儿园英语单词还不认识不会用。我问他:你梦想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他回答说:我要那种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的工作。作为一个老师,我不能说他大言不惭,但实际真的很气愤。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必定会走出不同的人生。有人说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有人说工作是为了实现梦想,无论哪种都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管何种理由,一定要思考自己到底为何工作。 随后要坚定自己的脚步,年轻人如果未来想在职场上有一番作为,一定要跟着理性走,不要跟着情绪走。为什么工作无论开端还是过程甚至结局都会有重重陷阱,我们一定要坚定好自己,方法在这本书中都有狩猎。 为什么要读经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特别认同作者说得这句话:我们这一代青年,很有可能成为差距非常明显的一代人。在我们中间,可能会出现国家栋梁,也可能成为社会包袱。形成这种差距的很可能就是我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学习。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我并不祈祷自己或者孩子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也自然不希望成为社会包袱。但是就是普通人读不读书,也能看出差异来。经常读书的人最明显的能够听得进去别人的话,知道反思自己,当然肯定会有特别的人群。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特别的好看,推荐每一个人来看,大学生尤其需要,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急需有人来指导。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九):人生不可或缺的六堂职业成长课

  在我的学生时代,老师要求写作文时,我最常使用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式思考模式。

  即便一个作文的命题,让我觉得很陌生,当我使用这样的套路进行三段式模式思考之后,基本上都能把握题意,写出一遍符合要求的作文。

  到了工作中,遇到新任务,套用这个三段式思考模式来解决问题。简单的问题,通常都能迎刃而解;复杂的事情,除了运用三段式思考模式,再多沟通交流,多方寻求合作,也不会很难实现。

《大学》

  四书之中有《大学》,它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如今的“大学”,更广泛被世人知晓,不是因为四书中有它,而是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场所更广泛的被知悉。生活在其中,学习在其中的学子们被一个名词涵盖,我们称之为——大学生。

  尚未走上社会的群体中,大学生无疑是最接近社会的一群人,在大学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为走上社会做准备。准备什么?为什么准备?怎么准备?这时大学生应该在走上社会之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

  《大学之道 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一书,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这本书在开篇不久,就用一个“老教授讲课的听课者反应各一”的案例来提醒我们思考:“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一定要深入地思考一下,我们到底为什么工作?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我们为什么工作?

  我以为,这便是三段式思考模式的第二问。

  而接下来,我们需要提出并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怎么做?

  大学,是为了让我们做能大用的人。为了让我们能在生命层面饱满茁壮地成长,学以致用,做时代需要的人才。作者在《大学之道 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中,揭示了大学生职业成长的实质——心灵成长,并给出了为一生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的六堂课。

第1堂课,讲:“为什么而工作?”

  这堂课讲得是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首要意义在于:生存。在此基础上的维护生命的尊严。

  工作的第二层意义,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一个职场人士来说,价格就在于为他人创造价格、提供服务时,产生的自我价值。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我付出了多少,付出的越多,产生的自我价值才越高。

  工作的第三层意义,在于:生命的升华。

  稻盛和夫认为:劳动的价值在于战胜欲望,磨练精神,创造人性。

  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奉献,赢得世人尊敬的往往不是富人,而是在各行各业专注、奉献的普通人。如果大学生毕业后,能经受职场的磨练和洗礼,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就能像时传祥、张秉贵、李素丽一样,借助职场完成人生升华。

第2堂课,讲:“如何选择职业?”

  从第一个层面讲,《周易》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果一个人选择善业,一定会发达;反之,一个人如果与人为害,以后一定会有麻烦。要想有长久的福报,就要从事“善“业。

  择业从第二个层面讲,是要看的长远:看行业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国家的导向,文明的进程。

如何看行业的发展?

第3堂课,讲:“孝道,把人立起来的根基“。

  要做事,先做人,做人从哪里开始?《围炉夜话》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做人就从孝道开始,人生的许多问题自然就能找到答案。

  父母对子女有十重大恩,贯穿生命的始终。自我有记忆时起,就时时感受父母对我的恩惠。

  小时候,遇到下雨天,父亲把我背在背上,将我拢在大大伞下,任凭雨水淋湿他的头发和衣摆,只有趴在他背上的我是干燥的。

  中学时,注校的我没到周末回家的时候,都能品尝到餐桌上丰盛而美味的菜肴,三个人的家,总是五六道菜,双亲还总是把盘子里最精华的部分往我碗里夹。

  有了孩子以后,我也在雨天背过孩子,也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慢慢回味到,父母几十年来给我的恩赐,才学会用妈妈的心去理解父母的做法。渐渐学会简朴,了解到平平淡淡才是真。

  当我有意识地回馈父母,他们的面颊多了丰润的笑容,家庭更加团结。我的心态更加健康,面对压力和责任更有担当。

第4堂课,讲:“利他,职业成长的法则“。

  成功源于成长,成长源于坚持。

  成长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德的成长,服务他人能力的提升是为德的成长;一个是才的成长,带着服务他人的精神去学习专业,将来用这个专业服务他人。

  要坚持则需要有目标,有目标才有持续的成长。

  郭蓓在《胜任未来》一书中倡导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她的建议是:要不断地跟据人生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处境,来重新设计人生,设定目标。并且,这种设计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所以,即便现在觉得没有目标也不可怕,想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父母、伴侣、孩子需要什么,想想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自然就能找到目标了。我们的目标的出发点,往往都是利他。这样的目标,更有意义。

应懂得为他人着想

第5堂课,讲:“礼,与世界相处的秘密“。

  “礼多人不怪”、“挥掌不打笑脸人”,这些都听说过吧?

  古人云:礼不可废。礼貌、礼仪在这个世界上无疑处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懂礼的人,比不懂礼的人,更容易或得他人的好感,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怎样才算有“礼”呢?

  语言方面:懂得倾听,别人说话时耐心听别人说;言语要谦虚,谦受益满招损;

  行为方面:懂得表达感恩,凡是你感恩的,你将得到更多;少与人争执,不逞强,更不要嘲笑别人;懂得礼让,想着别人,别人也会想着你。

  着装方面:注意外表,着装得体,按身份和场合去穿着。

第6堂课,讲:“为什么要读经典?“

  有一个大学生问中科院的一位院士:”我们年轻人,怎么才能成功?“这位院士回答的很简单,就四个字:”请多读书。“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读书的重要。

  书籍是人类社会是实践和智慧的总结,读书使人进步。我们不但要多读书,既然花了时间去读,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年轻的时候,我们价值观可能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经典好书是经由古人时代筛选和传承的经典,现在社会上推崇国学,正是希望通过经典,来帮助我们形成关于人生正确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一个人坚定的脚步,一定来自坚定的内心。有志向的人,必然坚定地朝着目标迈进。

  大学生如果能掌握本书的精髓——这六堂课相关的知识,确定人生目标,谋定而后动,更容易在走上社会之后,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

  《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读后感(十):愿我们人人都有读书人的样子!

  最近看的写给大学生的书比较多,比如《胜任未来》、《优秀的绵羊》等,作者们都从各自的角度阐述大学时期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让自己适应社会,未来及走好自己的人生。但如果从看过的这些相关类别的书里推荐一本,我则推荐这本书:《大学之道:大学生必修的六堂职业成长课》。

  所谓“必须”为这本书已经奠定了基础,讲的都是为之最根本的东西。

  从上面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作者从关于工作、职业、职场,还有孝道、礼仪、阅读经典等几个大的方面来阐述大学生要掌握的六个方面。既有关于物质文明的,也有关于精神文明的;既有经济基础的,也有上层建筑的;其间引用大量历史故事来驳斥现今一些比较流行的错误观点,比如,读书无用论等有理有据,张弛有度的呼吁当代大学生要从当下,生活小事培养自己的各种生活技能、人文素养,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成长,去进步,去超越。

  在工作这个篇章里,作者说,让我们保持理性,不要随着情绪和欲望而走。每一件大事,都知道为什么,就成熟 了。表明工作的三个层次,为了生存,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命的升华。最后还做了一个总结,如果为了生存去工作,将来职业会很稳定,因为有忍耐力,会保持基本的理性,会守住自己的底线。如果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工作,将来一定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无论到哪家企业,领导都会喜欢,因为对这种人来说,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不是和领导讨价还价的地方。如果是为了生命的升华去工作,将来一定卓越,五十岁以后,一定会成为这一代的职场精英,很有很多的年轻人来向你请教,你可以和他们讲讲你这三十年来是怎么走过来的。

  思想基础决定了结局。关于工作,是想稳定、优秀还是卓越,都好。作者认为每个人都能具足这三种境界,放下世俗的偏见,也就是所谓的面子,能够从工作中看到生命的变化,看到和他人沟通往来和付出,看到自己的 自立自强,以这样一颗心来面对生活的平凡事,就是成功。

  对于职业,最主要是从业要无害,绝对不要去做非法行业,非正常运营行业,非正常销售行业,咱们是读书人,要见贤思齐,古时候对于读书人的作用是这样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现如今,我们都是读书人,但我们又是在做什么呢?

  职场这一主题,作者强调了一个中心:利他。为他人着想是世间第一学问。利他的思维就是成功的思维。多为别人做,多为别人想,是练心的根本法。经常为别人服务的人,他的心是非常敏锐的,到哪里都能感知到别人的需求,人的心是能够被训练出来的。如何培养?第一就是创造环境,“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如果你懒,就多和勤奋的人在一起。第二就是寻找好的老师,“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人生有四种遗憾:“幼无名师,长无良友,壮无善事,老无令名。”(少年成长时,灭有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教过你,长大以后做事业没有遇到好朋友,人到中年,没有做过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老去的时候,匆匆忙忙,庸庸碌碌地走过一生。)好的老师对我们的帮助远远超过我们自悟、自学的速度。

  很难想象,作者会将孝道、礼仪、阅读经典这三个方面作为大学生必须学习的六大功课。在我的心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最基本的东西,基本到不值得拿出来一说。但作者却费了大量的篇章很详细的来说明这些在我们看来都知道的东西做起来却有很多人都很欠缺。

  在佛教里有一部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还有一种说法,自己的妈妈就是观世音菩萨,都是强调父母对我们恩德之重,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为什么重点将孝道作为必修学习的功课,是因为孝道是根本,如果想与世界好好相处,先要学着和父母相处开始,人的感恩是从对父母生起感恩之心开始的,人的责任是从对父母的责任开始的,人的简朴是对父母的报答和体谅。孝道在,人才能立得起来,而且对社会的爱心与责任,是源于大孝。这样一说,才能深刻的理解,孝是一个人品质德行的根本。重视孝道,是每一个读书人,每一个大学生身体力行的。

  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五不虚度的概念,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

  礼貌,礼仪从三个方面:语言、着装、行为。语言就是要 (1)善于倾听,听是接收,接受对我们人生有益的智慧,像一颗树吸收水分一样。有个比较深刻的例子,经理和秘书参加一个课程,结束后经理问秘书,你听到了什么。秘书说和大学学的不一样。经理说,你来听的时候,不是来接纳的,是排斥的。你是为己所用的听,还是带着对立去听?

  (2)语言要谦逊。一个人读书很多,未必就一定深刻。大学生如果傲慢,对手机没有好处。傲慢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阻碍自身的发展。有个很深刻的例子,日本一位艺术大师,一次登台表演,一个学生过来提醒:“老师,您的鞋带松了,需要系上。”

  大师答到,谢谢你。马上把鞋带系上。

  学生走了以后,他又把鞋带解开,因为今天他演的角色是一个流浪汉。这个流浪汉已经哦组了很久很久的路了。

  周围的人问大师:为什么你的学生提醒你,你没有说出真相,而是接受了他的建议?

  这个大师说:“他提醒我,是他的一片好心,如果我拒绝了他的好心,以后我在别的地方犯错误时,他就再也不会提醒我了。”

  (3)多说感恩的话。凡是你感恩的你即将得到更多;凡是你觉得理所当然的,它即将离你而远去。一句感恩的话改变人的命运。常说感恩的话要变成我们的习惯。感恩不能习惯就不能成为力量。人生的课要去用,要去做。

  (4)不争执,不逞强。一个人读了很多书,是用来帮助别人的,不是用来炫耀自己的,嘲笑别人的。语言是为了交流,解决问题,不是为了驳斥人家,也不是为了展示自己。语言上要定的让人,怎么让人?比如“您说的是对的。”学。练。 尤其注意,我们动了情绪的时候,尽量少说话。

  行为上礼让,第一要时时懂得礼让。“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便是。” 第二要眼里有事。道德就是心中有人,能力就是眼中有事。第三是敢于担当。

  服装上要整齐,要雅,符合自己的 身份不要过度的打扮,不要太性感。培养内在的气质,这是长期修养出来的。

  最后是读经典。要关注人生,就要读经典。要用诚敬心读经典。知识,科技解决的只是人类的生存问题,解决不了人类的精神命题。学习经和史,为了站的高看得远,尽量减少人生的决策错误。(1)尽量读原文;(2)从一些年代近的经典下手;

  林则徐说过:“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一人读了书,但没有读书人的样子,没有意义。一个人做事偏激,固执,再聪明也不足以成大道。一人有了一点学问就高傲,没有一颗谦卑的心,没有一颗大众服务的心,他的学问再高,一生也是白学。

  愿我们人人都有读书人的样子,让读书有益,见贤思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