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读后感精选

2020-03-31 23: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读后感精选

  《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是一本由丰子恺著作,天文化/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丰子恺愿一生清澈明朗》精选点评

  ●返璞归真朴素自然。丰子恺的散文都是琐碎闲聊,就应该和他的漫画放在一起读,让人平静气,自然放空。

  ●今朝风日好或恐有人来

  ●话不多说,这么好的书值得五星!

  ●千万不要被书名吓退。丰老的文字绘画很有感染力不动声色幽默活泼可爱的童心,啊,好想跟丰老握握手

  ●娓娓道来故事 让人手不释卷

  ●非常好看细腻轻松,幽默,搞笑,写实。你能在其中找到自己产生共鸣

  ●朋友妈妈送我的,读完了

  ●舒服极了,然是在心情好

  ●丰子恺的画特别生意,画的也特别的好看。

  ●原来感伤是一种艺术气质,,,原来我有当艺术家潜质……

  《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读后感(一):欲与丰子恺同行

  欲与丰子恺同行(散文)

  文/巴陵

  我很早就关注起丰子恺先生文学作品,说来已经有些时段大概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还在读中学时候

  一天,我从堂哥方贻海处借得一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专中文系函授教材书里有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现在已经记不清题目;并且有丰子恺先生的个人介绍。我记得清楚的是书里有介绍丰子恺先生的作品集缘缘堂随笔》的一段文字,让我记住了《缘缘堂随笔》这册书。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对中学教科书里的书名做过几次统计和抄写,后来做成一册书单准备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读完这些名著弥补我儿时没有书读的遗憾我不知在那本教科书里,也抄录了《缘缘堂随笔》的书名,就一直想得到这本书,一览《缘缘堂随笔》的原貌和丰子恺的本意及他的育儿心得,来完善自我。

  《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读后感(二):观书后随感

  丰子恺先生众多散文合集文笔流畅优美而又极具层次。既有追忆往昔所感,亦有记事记人,内容多样。《我的苦学经验》这篇引发了我对自己学习态度思考,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才可。《惜春》告诫我们要惜时光。《我的母亲表达了对母亲感恩怀念、珍之情。《庐山面目》这篇让我对其心生向往,颇想感受旅行的趣味。其他篇文章关注于人间百态,既富有诗趣亦富有画意,这点实属难得。

之所以没给5星,是因为其中有几篇我并不是很喜欢。如《蜜蜂》这篇最后未能帮助蜜蜂,甚至于,这大概就是成人冷漠自私吧。《东京某晚的事》里的老奶奶称呼是老太婆,我想丰子恺先生大概没有表达我想的不敬之意,但最后他提到,老太婆寻求帮助的行为是悖事的,唐突的。我实在是不能认可这点,但这大概是受时代背景影响下的思维。《口中剿匪记》似乎是想借拔牙谈清剿贪官这事。但我看这文总觉得怪怪的,大概是因为比喻还是不那么的恰当,毕竟在我看来假牙还是比不过自己天生的牙齿,更何况还是换一口金牙。

  《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读后感(三):愿你一生清澈明朗

  小时候,在农村,虽然并不富裕,但是因为一些原因,爸爸定了报纸,报纸来了第一件事,除了看连载的小说,就是要翻看漫画,看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后来看爱看漫画估计都是那时候培养的,不过从来没看过日本漫画,大学及大学毕业之后的一段时间,追过朱德庸,都是在幽默搞笑中发人深思,引人思考。但是毕竟能力不足,学问有限,悟性又低,有懒于动脑,终是还是悟不透老先生的人生哲理,对我也就是只能也是看些热闹,在门外窥探窥探吧了。

  以前的信息没有现在传播的快,不是什么都能百度一下,当然最主要的也是那时候也没有深究学问的意识,对先生了解、知道的除了名字真的一无所知,就知道是大家,这本书,告诉我在大家之前,先生经历了什么,不是自传,不是人物传记,就是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经历,在平日里就点点滴滴记下来,顺便记一下生活的感悟,还有学习的技巧、读书的方法,虽然我也是人到中年,但是读起来依然觉得有所收获。

  全本尚未读完,但是也感到先生一生必是清澈、明亮,对小辈也是诲人不倦。(继续读完,在补充)

  庆幸自己无意中买的了对的书,即使我改变不了陋习,小程同学还可以努力一把吗,这样的要求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呵呵。

  《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读后感(四):童年的石门湾

  我的家乡西面有条河,叫做包河,许是因为河水常年幽黑而得名。小的时候虽调皮捣蛋,到处乱窜,但孩子眼中的距离总是以儿童的脚步丈量,所以活动范围颇为有限,那条河就是我们往西活动的界限。河流成了一道天然的沟堑,阻挡了我们涉足对岸的脚步,河流彼岸的世界成了我们狭隘却又美好的憧憬。

  大概十月份秋忙结束,其时碧空长霄,秋色正浓,特别适合星期天的一群孩子。玉米虽已全部收割完毕,但红薯还在疯狂生长。那在地下繁衍的硕果已经很大了,直至深秋时节,霜打的出现才是传递丰收的讯息。

  在二十多年前的乡下熟人社圈,尚且保留着浓厚的淳朴乡风。对于小孩子而言,那时的乡村是一个有序自治的独立王国,“偷瓜摸枣不算贼,逮住挨顿王八锤”是这个王国的律法,这个王国的田野地带是属于少儿的格局局促却异彩纷呈的“世外桃源”。

  星期天的我们,午饭过后,三五成群,去往西地包河是我们不约而同的目的地,最重要的是,烤红薯是我们不谋而合的周末娱乐。幼时的我们缺见少识,懵懂无知,但在烤红薯上却如蚂蚁一般,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分工意识,一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有的小伙伴负责构筑烤红薯的沟土烧炉,有的小伙伴负责拣拾干燥耐烧的柴禾,有的小伙伴负责把守望风。当然,任务最重的,是负责偷红薯的“勇士”,这是一项需要健壮快步的体力、临危不乱的胆力和快速决断的魄力的工作,一般都是由小伙伴中的“佼佼者”——最调皮捣蛋的人负责执行。

  或许,做贼的效率是最高的。物色好目标后,只见几个少年健步如飞,迅速到达红薯地,寻得一个藤叶繁茂、易于掩护的低洼地。继而匍匐在地,定位好红薯的根部,开始动手“挖宝”。红薯都是长在人工堆高的垄土上,极易挖掘,尤其是有些长势极好的红薯,能够将垄土撑胀开,露出红色可人的薯皮。于是,三下五除二,只是几分钟功夫,每人手中便多了几只形相喜人的红薯。“事了拂衣去”,任务完成之后,小伙伴们即迅速撤离,留下了一户农人的号叫和咒骂。

  当然,也有当场被抓或者事后败露的情形,那便成了村中广播的主角。广播声音的覆盖范围大于小小村落的四维,随着村长的“喂,说个事情”,又多了一个季节的污点和笑资。

  沟窑、柴禾一应俱全,只“等米下炊”。打猎顺利回来,篝火宴随即开始。在秋高气爽的十月天空,河水缓缓流经,虫鸣不绝于耳,几个小伙伴围坐一圈,享受着星期天的快乐,品味着丰收的喜悦。等红薯烤熟,大家纷纷动手吃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夕阳西下的时刻,多了几张喜笑颜开的童稚面孔。

  童年的故乡,童年的包河,就是我心中的石门湾,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留下了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脚印,也埋藏了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成长记忆。这些记忆一旦因某个机缘触发开关,童年的快乐时光便纷纷涌现出来,怀旧情绪是无可避免的了。

  《丰子恺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读后感(五):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第一章 人间有味是清欢 P4.私塾先生大都是吸鸦片的。 P9.中举的,祖坟上可以立两个旗杆。 P21.芥川龙之介说,中国女子的耳朵玲珑而洁白像贝壳。 P21.顾恺之,“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故其画人常数年不点睛,说“点睛便欲飞去”。 P32.学习语言:单语、对读、会话;学习知识学科,掌握系统是关键。 P50.嘴巴与眼睛:嘴巴是肉体的嘴巴,眼睛是精神的嘴巴。嘴巴的味觉称为“下等感觉”,眼睛的视觉称为“高等感觉”。 P5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我想,这“几希”恐怕就在眼睛里头。 P56.龟鹤同笼原不过是要借这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来训练人的头脑,使头脑精密起来。就像体育中跳高跳远原不过是要借这种武艺来训练人的体格,使体格强健起来。

  第二章 聆听万物之美 P63.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P63.长安买花者,一枝值万钱。道旁有饥人,一钱不肯捐。 P69.鄂尔泰:“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P71.十五世纪日本画家雪舟。 P76.小亭闲可坐,不必问谁家。 P79.“美感”是由于“绝缘”而发生的。 P81.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P84.扬州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P91.“标题音乐”:含有文学内容的音乐。 P92.直的形式有严肃之感,横的形式有和平之感…故直线比横线森严,横线比直线可亲。 P95.山远始为容。

  第三章 艺术的生活 P118.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 P121.陆游: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P123.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P124.晏几道: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P126.百家姓:养躬须丰;酆鲍史唐。 P129.端午习俗: 老虎头、桃叶、蒲剑→驱邪;蜘蛛煨蛋→祛病;苍术白芷、雄黄→祛除毒虫、毒气;门上写“王”→消毒药。 P139.“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第四章 岁月静好,不忘初心 P144.吾乡三大贱:丫头、小狗、和尚。 P179.八指头陀: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P180.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P185.新年习俗→毛草纸揩嘴:把嘴当屁眼,这一年即使有不吉利的话出口,也等于放屁。 P186.“锣鼓响,脚底痒。” P193.烟火不断:缘缘堂虽毁,烟囱还是屹立。

  第五章 无宠不惊过一生 P202.《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P218.口中剿匪→拔牙。 P222.岑参: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P226.钱珝: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P230.杨万里: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