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八早泸州街边的那一碗面,谁是你心中NO1
泸州,一座被长江和沱江环绕而成的城市,在奔流不息的江水簇拥下,你若能站在泸州领域的上空俯瞰这座城市,你会发现它像一支永不沉没的木筏子,承载了近三千年的江阳历史文化,也繁衍生息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纯良,耿直豪爽的泸州儿女。
虽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川江航运的风光已经逐渐退潮,泸州的江河风流依旧在,码头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追忆,但是这并不妨碍泸州人被这种浪里来浪里去的滔滔江水日夜洗礼下,始终拥有奔放与豪迈。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酝酿出大曲酒的芬芳,泸州人不仅仅好喝酒,也擅于品酒,酒于其他地方的人是什么情况,江阳沽酒客不得而知,但是今天俨然成了泸州城市名片,经济命脉,也成了大部分泸州人的“红颜知己”,虽然不能说泸州人人都爱喝酒,但是酒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酒则有菜,爱喝酒的泸州人,自然也乐于研究烹饪之道,四川本来就是一个讲究精致饮食的大省,所以四川大多数的城市的人对吃就不会将就而必须讲究。这往往从一天的早餐开始。
我觉得任何一个地方,要看的饮食趣味性,早餐是不能忽视的,南方比如广东、江浙、两湖,北方天津、北京,或精致,或传统,任何一个地域,即便饮食再粗糙,对早点的要求都可能更高一点,大约应了那一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精彩的一天,从早餐开始。
早餐的种类当然也非常丰富,全国都比较常见的豆浆油条、稀饭包子,牛奶糕点等自不必说,有的地方比如合江县,还有特色的早豆花饭等等。泸州自己的土产早餐还有白糕、猪儿粑、黄粑、锅盔等等。
不过非常奇怪的是,在并不是以面食为主食的泸州,早点的主打还是面条。说到面条,全国各地有名的地方,似乎以北方为主,而一些对四川了解的人会说,成都担担面,宜宾燃面,即便是在川南,总不会想到泸州的面食有什么突出。
不过我认为这是泸州的传播路径一直比较狭隘的原因,当然也许是一种习惯,我们自己的热爱自己家乡的味道罢了,如同武汉人的过早,热干面,武汉人把它当做一种对外宣传的名片,但是沽酒客品尝过后,并没有武汉那种热爱的感觉,这就是口味习惯问题,谈不上优劣,反倒是我觉得河南的烩面不错,但是跟一些朋友聊这个话题,有人又觉得烩面不怎么样。
今天我特别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泸州一些有特点和时间较久远的早餐面馆,它们最少已经有十多年,最长的有三十年左右了,算得上小地方的老字号,至少在老城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因为八十年后改革开放,做生意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对于八十年代以前那些此次就没做记录了。当然此次写的主要是时间比较长的,还可能有遗漏,若是你有自己心仪的也请留言补充。
刘三姐肉丝面
刘大珍,是刘三姐肉丝面的创始人,她从1984年8月开始在城区龙泉桥下做肉丝面,到现在已经做了整整三十年。据刘三姐介绍,肉丝面的精髓就在于肉丝,因此肉丝的选材和做法都比较讲究。一般都是用腿子肉,瘦肉来炒,炒了之后再煮,这种肉才可以成丝。
对于刘三姐肉丝面来说,很多市中心的老泸州人应该不算陌生,他家能够36年还屹立不倒,不是没有道理。怎么说了,唯心主义者说人家财运好,唯物主义则来看,还是味道一直比较恒定。当然也有人不是很喜欢,大约在味道上提出异议的不多,经营的人脾气有点不太好,吃个早餐,想吃出宾至如归的感觉可能是有点困难。
这些年他家一直没有开过分店,泸州从早期几个固定的早餐面馆,到现在每个街道都有,甚至有比他家规模和味道更好的,但是还是依然存在,一天生意都不弱,大约是几十年培养出来的习惯吧。
左肥肠
泸州肥肠面是不是第一家不知道,但是最早他家是蓝田坝那边开始,印象中的老店在钟鼓楼,这家1992年开张,店龄28年的小店,特色就是一碗红油肥肠面,左肥肠不同之处在于,它在几年前就已经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现在泸州市已经有了大大小小12家的分店。左肥肠已经不再是一个面馆,俨然成为了一个品牌。
而且我有次在宜宾和成都好像也看到,不知道记忆有没有误区。就经营的品牌影响力来说,它是泸州最有想法和付之于行动的了。当然今天的味道如何,要你们自己感受,而且如今十多家分店,基本把江阳和龙马潭两个区主要街道占据,也算是有商业头脑。
金晶抄手
金晶抄手大约是2000年开张,至今只有20年的店龄。以怪味抄手为金牌作品,面条味道也不错。2000年,大小面馆已经各据一方,很多面馆都配有抄手出售,但以抄手为主营项目,有人跟我说,金晶抄手还是泸州第一家(但是我分明记得还有一家在大山坪星光路的泸州抄手,不过不知道他成立的时间,而且泸州抄手已经换人了。),因为定位的准确,很快便成功地成为了泸州众口相传的抄手店。金晶抄手点餐时所用的“面票”让很多人想起了那些用“粮票”吃饭的年代,而那个称得上是泸州面馆里最小的泡菜碟有没有让你很纠结呢?
这里沽酒客要补充说明一个,还有说皂角巷的郑抄手才是泸州最好吃的抄手,而且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不知道是无缘还是什么缘故,土生土长的沽酒客,硬是经常从皂角巷过,就没有遇见过一次,难道它屏蔽我,请问这个郑抄手还在开吗?很想去验证一下,你们的推荐。
杨三牛肉面
杨三牛肉面位于珠子街附近,这家已经开了20多年的牛肉面馆,面积不足7平方,有地道的老城味道,每当有客人到来,首先是一碗内容丰富的时令小菜汤,算是一个特别的小惊喜,那些浮在碗里的青菜叶子,无疑撩拨着分明的四季,给城里人一次对话大自然的机会。
不过好久没有去珠子街了不知道还在不在,味道是不是如初。
顺带补充一下,之前我吃过泸州一处的牛肉面,有点记不起具体位置了,反正味道很正宗,印象是在小市。
三家巷牛肉面
在伊顿宾馆附近,也有一家很出名牛肉面馆——三家巷牛肉面。老板姓王,也曾经是泸州的新闻人物,该面馆早年在水井沟的三家巷,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三家巷早已没有了踪影,主人为了记着自己的发祥之地,把自己的面馆改成三家巷。在这里吃面,还可看到主人当年与张凯丽、毛阿敏等诸多明星合影哦。
三家巷牛肉面如今的情况如何不知道,但是有一次去重温,味道感觉已经大不如前,据说换了下面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饮食这个东西,可以提升,但是绝对不能变味,老主顾即便有情怀,也不可能天天买单吧。不知道今天如何。
大把菌面
泸州城区刺园路一段的大把菌面,离公交车站不远,吃面赶车两不误。一碗野生菌子面,那小米辣红得特别诱人,加上那可口菌子汤,味道不摆了。吃面,也能找到一种乡间的感觉来。
今天不知道大把菌还在不在,疫情期间好多都关门了,也很长时间没有在外吃东西,反而习惯了自己家里下面吃,这样节约一点,不是沽酒客不拉动GDP,实在是能力有限。
从此之外,泸州的早点面试其实还有很多,说这么一点也是抛砖引玉,加上现在泸州城不想原来那么小,区域扩充后,每一个街道都有了自己的吸引点,比如龙泉桥下的那家担担面据说就搬迁到了龙马潭的广电中心附近,所以你心中的那碗面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