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书商
过去,在我们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见一个卖书的。有三十多岁,衣着朴素,骑一破旧三轮车,经常在放学时不经意间出现在大门口。
由于我家就住在学校,因此,中午放学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学校对面的馍店去买馍。每次在门口碰见他,他总是微笑着热情地给我打招呼。由于我是一个爱书之人,一看见他也总是禁不住停下来。
这样一来二去,我们便熟识了。在闲谈中,我知道了他一些零星的过去。原来其貌不扬的他竟是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早在06年毕业了。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青岛一家企业单位上班。
那时,踌躇满志的他满怀着青春的憧憬从破败的乡下千里迢迢来到繁华的都市青岛,一心梦想着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改变命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上班才一年多的时间,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倒闭了。于是,他刚刚绽开的都市梦也随之破灭了。经过几天几夜激烈的思想交锋,他最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小村庄,决心放下大学生的架子,一切从头再来,在商海中为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经过缜密的市场考察后,他选择了自己平日里比较熟悉的“书”为突破口,决定在城里租门市开一家书店,专营各类教辅书。目标选定后,他又开始为自己的梦想东奔西走了。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艰难筹备,他的书店终于开起来了。
转眼间,二年的时间过去了。他逐渐发现自己书店门前冷落鞍马稀,除去各种名目的昂贵的费用外,自己几乎所剩无几。因此,他又不得不调整自己经营的策略,把书店转移到自己的家中,然后自己再骑着三轮车到附近各个学校去推销。这样,就可以省去一大笔无谓的开销。
没有了城里的门市,他平时的生活更紧张了。不管严寒酷暑、风霜雪雨,他开始骑着他家里仅有的一个破三轮车游走于附近各个学校之间。他家附近有一所私立中学,规模不大,因为距离近,所以就成了他时常光顾的地方。学校里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是他小书摊的常客。慢慢地,以书为媒,那位美女教师居然爱上了他。随后,二人双双坠入爱河。
原来这位漂亮的女教师也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还是本科生,学的是英语。由于毕业后不再分配,工作也不易找,于是就暂时在这所私立学校代课。恋爱后,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支持。没想到,她父母一听,不容分说,坚决反对。一向固执的她以死相争,最后父母没办法,只好勉强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很快,他们两个就走进了婚姻的红地毯。
婚后的生活幸福而甜蜜。一年后,他们爱情的结晶——小女儿出世了。这样,两个人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等女儿渐长,平日里,小女儿交由年迈的奶奶的照管,为了减轻生活的压力,妻子不顾他的坚决反对,又到一家私立学校代课去了,而他依旧是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地打理他的图书生意。
在这平静如水的日子里,不知不觉中,他们盼望已久的儿子又来到这个世界上。儿子的出生,着实让小两口高兴了好大一阵子。每次我在学校门口遇见他,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言语之间他时常自觉不自觉地说起自己可爱的小儿子,好像儿子就是他的命根子似的。他说他现在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前段时间,他花钱找人又把自己和妻子的户口由“非农业”改成了“农业”。这样,他们一家四口就又可以正儿八经地当上农民了。说话时,他始终是笑着的。
去年冬日里的一天中午,北风呼呼地刮着,我像往常一样去买馍。刚走到门口,我还没看见,就被他叫住了。我停下匆忙的脚步,兴奋地走近他的小书摊。在攀谈中,他知道我不是本地人,就问我家中是否有闲人,能否在家帮他代销图书?并且不用本钱,买完了再给他钱,卖不完还可以退货,他说这样一个月下来也能挣几百块钱。我高兴地告诉他我回家问问,等过了年再说。临走时,我见他书摊中有一本《读者》原创版杂志,就想买下来。谁知他无论如何也不肯收钱,见我再三推让,最后只好说:“要不,你看完后下次再还给我吧。”我这才肯罢休,转身离开了。
过年回家后,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一直赋闲在家的老父亲。老父亲一听,很是高兴,让我开学后给他联系一下。
春节过后,我回到学校。我不知道他的电话,于是,我就打电话给他邻村的一个同事。不料,同事在电话中告诉我,年前,他那个可爱的小儿子不幸夭折了,妻子生气也回到了娘家,说是不跟他过了。他家这个年肯定没有过好。
我惊得目瞪口呆!
我真的没有勇气再拨通他家的电话,甚至是连问候一声的勇气都没有了。
寒假开学后,本来是一年中卖教辅书的黄金季节,我几乎每天都关注着他的消息。无奈我当时偶染小疾,被拘于床上,行动不便,无法出的家门。只是听一同事说在校门口见过他一次,面容显然憔悴了许多。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我也上班好几个月了,虽然我每天去买馍时都会驻足、侧目,只要门口有卖书的,我都会兴奋地走过去看看,但一次又一次次我都失望地走开了。
如今,他赠给我的那本《读者》原创版,还安静地躺在我的书橱里。每当我看到它,仿佛那个我熟悉的但又不知道姓名的大学生书商就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
在这里,我只想悄悄地问上一句:大学生书商,你现在还过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