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地的窗口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摘抄

2020-08-17 23: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摘抄

  《大地的窗口》是一本由[英]珍·古道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一):上帝视角

  030|123,《大地的窗口》。

  行文之间,我感受的不仅仅是“大地的窗口”,更像是“上帝的视角”,充满悲悯博爱

  Jane Goodall与黑猩猩故事,以前有所了解,却未能深入学习。26岁踏足非洲肯尼亚,终生付诸于黑猩猩的研究及野生动物/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这种孤独中的坚持实在让我佩服。

  其实,读书之前我一直思索一个问题,“什么使人成为人?”在本书中寻找到了少许的线索可能是“智与”,一种更高级的“智与爱”。为什么会衍生出这一种“智与爱”的能力?可能是有利于基因的传承(按照《自私的基因》所言)。

  另外,我一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其实,从意识形态上呼吁仅仅是一个治标不治本方案然现在仅有这一办法。我想,“科技驱动生产力发展城市化导致的人口集中、虚拟世界替代真实世界等”才会是治本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因为我到的是解决公车小偷问题并不是靠治安、靠呼吁,而是纸币的消灭。

  过往,是人类的生存问题导致其他物种的生存问题。前者的解决,是根本

  重要的一点,做好我自己,保护野生动物。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二):为什么没有保留原书的几十图片?

  书的内容本身非常棒,翻译也很流畅,读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唯一的遗憾是原书中的几十张图片都没有收入翻译版。是版权原因吗?

  图片也非常精彩呢,而且少了图片或多或少减损了原书那种冲击力真实感,读者得全凭自己想象

  不过,无论如何,还是要力荐本书。对于热爱自然,对动物行为研究和野保工作抱有书呆子式的不实幻想,却没有机会深入实地对某个动物种群进行长期观察的读者,这本书能让你了解更多并不美好真相,当然也会让你坚定保护生态和物种多样性念,启发你省视人类自身。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三):人性的窗口

  有的世界,遥远陌生;有的窗口,似幻实真;有的书籍,言更是言己。

  有的书籍,看似与你的生活、工作、兴趣专业毫无关系,但就是那么随手一翻,就深深撼击你的魂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真实世界。

  《大地的窗口》就是这样一本书。

  科学著作、观察黑猩猩、三十年原野研究…光听这几个介绍就会让许多人顿失兴趣,不如把时间精力放在猩猩、人猿等类型电影,或某某你从来没听过的应该也许大概可能是明星的人推荐的赶热点的书上。

  顺便吐槽下:现在买书,各大网购书店平台非要在书名后加一长串”某某在读某某推荐“的营销真是让人倒胃口——如同一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上面蹲着几只苍蝇摩拳擦掌、鼓翼而歌的在介绍菜品。

  如果你就这么巧了的读了这本书,也许会赞同我对本书的看法。

  英国作者Jane Goodall博士,上世纪六十年代受人类学大师路易士·利基指派到坦桑尼亚的冈比国公园进行黑猩猩研究起长达三十年。

  这是一本科学研究观察的书,但同时也是一本纪实传记,一本生动温婉的小说,一个知行合一的典范。

  书的结构大致为三个部分。

  ①第一二三章,介绍冈比、研究中、研究对象,书的开头你很难想象于传统科研书籍的呆板形象联系起来,作者文笔流畅细腻,徐徐铺开一派欣欣向荣、静谧和谐的大地。

  ②第四至十七章,详尽的勾勒了黑猩猩族群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涉及它们的生老病死:孩提时代、学习模式、沟通方式、工具制作与使用、团队打猎、争夺地盘、与狒狒的相处等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立体的勾勒了一个与人类十分相近的族群。

  “打开人类近亲这扇窗户,不只使我们更加了解黑猩猩在自然界的地位,且更加了解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明了黑猩猩如何运用一度被认为只有人类才有的认知能力,明了黑猩猩及其他不会说话的动物也能做理性思考,也有感情,并且知道痛苦和害怕,会使我们变得谦卑。”

  ③第十八至二十章,黑猩猩研究的意义、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作者及有识之士在动物保护方面做的努力和成果。就作者的观察研究结果以及揭露的对待动物的暴行,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读完本书,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人类简史》、《活山》。《人类简史》从人类历史纵向检视我们自己,本书是横向的物种对比;《活山》作者终身对凯恩山脉的探索,是一种内向的哲学升华,本书是作者务实的外联拓展,两位女士的文笔都极其细腻温婉。

  说到翻译,因为没看过原版,但也觉得非常流畅,特别是一些词语、成语,在中文书籍都出现得特别少,用到这里却非常的恰如其分。也是自身汉语基本功不够的原因,“踽踽独行、燠热、同侪……”多学了几个词,也算是意外之喜。

  看其他书友介绍,翻译版不知因为什么缘故未能保留原版的图片,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本书112页“文柯”印成“文阿”,231页“她没有有发挥余地的母爱”疑是多印了一个“有”字,268页“广衾”应为“广袤”。所以少打一星。

  然而瑕不掩瑜,力荐此书,它为你多开一扇窗。

  人生有许多供我们透视世界、寻找意义的窗口,科学即是其中的一扇。有许多聪明绝顶、洞见犀利的科学家,前赴后继地擦亮了窗上的玻璃——透过这些窗户,我们对于人类过去未知的领域可看得更远、更清楚。

  :黑体部分为书中原文。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四):谢谢你,给我打开了一扇审视自己的窗口

  一直对猩猩特别感兴趣,说不上来为什么,《猩球崛起》系列一刷再刷,每次看到“Caesar is home”这段儿的时候都忍不住泪目,至于有些人所说的恐怖谷效应,我则完全无感。

  我成长在一个闭塞的小城,并没有接触过猩猩,但我朦胧中觉得,一定有些东西在冥冥之中指引,直到看到这本书,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是的,是珍·古道尔一直在给我以指引。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曾在邻居家的楼梯间里翻出了一摞厚厚的《少年博览》,这本杂志算得上我最初的看世界的窗口,正是在这里面,我第一次读到了珍·古道尔和黑猩猩的故事。一个女性孤身前往非洲,终身与黑猩猩为伴,你完全可以想象那对一个十岁左右小女孩的震撼,也许那个时候就种下了启蒙的种子。但可惜的是,种子只是种子,它没有长大,甚至没有萌芽,就像扔进湖面的一颗石子,在最初的层层涟漪之后,就向着无尽的湖底坠落,最终被深埋在淤泥里。

  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正如首页所说:人生有许多供我们透视世界、寻找意义的窗口,透过这些窗口,我们对于人类过去未知的领域可以看得更远、更清楚。透过黑猩猩这个窗口,我对人类的行为模式有了不同角度的认识,而且我从来没有预料到,我居然会从一群黑猩猩身上学到育儿知识,也是从一群黑猩猩身上,深刻意识到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

  爹熊熊一个娘熊熊一窝之黑猩猩篇

  书里最典型的两个例子是菲洛和派逊。

  菲洛是成功育儿的典范,她能干、有感情、有耐心,会陪孩子玩耍,也会保护孩子,在雌猩猩社群中有极高的地位,也是个社交能手,菲洛的女儿菲菲在这种有爱的环境下长大,自然非常有自信、果决,而且在言传身教中继承母亲的优良品质,菲菲后来也成了一位模范妈妈。

  派逊则是反面教材。派逊的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没什么朋友,她也没有耐性、粗率,鲜少陪孩子玩,因此派逊的女儿波在成长过程中一直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很粘妈妈,总是害怕她突然跑掉。青春期的波无法正常面对雄猩猩的求欢。成年后的波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母亲的影响,但仍然由于不慎而失去了孩子,此后波的生存状态跟母亲大同小异。

  家庭对个人性格的养成和行为模式的潜移默化,在这群黑猩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人类社会最近几年才因为阶层固化掀起类似的讨论,不知道该什么。

  黑猩猩的基因传递与你妈 逼你生孩子

  发情期的雌猩猩臀部会呈潮红状,以使雄猩猩接到信号,此时雄猩猩会要求雌猩猩留下来与他单独为伴,以免其他雄性接近。他们还会成功地经营和伴侣的关系,不管是照顾还是恐吓,总之能让雌猩猩常伴左右,不会逃脱。有时候他们会一起离开部落数十天之久,度过一个蜜月期,等雌猩猩的潮红完全退掉才回来,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最大程度保障基因的传递。但因为一个程序bug——雌猩猩怀孕后,潮红并不会突然消退,所以有些雄猩猩费劲千辛万苦,最终收获的仍旧有可能是一顶绿帽子。

  这怕不是人类婚姻的雏形吧?黑猩猩为了基因传递短暂地接受两性契约关系,人类社会把它演变成婚姻,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为了基因延续,增强抗风险能力,只不过文明社会以爱的名义赋予了婚姻更多其它意义。从这个角度看,父母逼生瞬间有了生物学的解释,这简直就是刻画在基因里的程序,很难被改变。

  .s:百度“珍·古道尔”的关键词,相关搜索的推荐会让你大吃一惊,生而为人,怎么会有如此龌龊的猜疑,而且是对一个举世公认的伟大女性。

  :搭配纪录片《珍·古道尔》食用更佳。

  《大地的窗口》读后感(五):了解,关心,行动

  

谁成长过程中没有与大自然互动过呢?但我想没有人比珍古道尔博士更有发言权了。1960年开始,她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冈比(又译作贡贝)丛林里观察黑猩猩三十余载,《大地的窗口》正记录了期间的故事。

其中,珍经历丧夫之痛后重回冈比,她很长一段时间不是去观察,也没有记录,只是陪伴着黑猩猩们,或者说,是让黑猩猩陪伴着她。她尾随几只“熟人”来到瀑布边,午后的阳光正透过茂盛的无花果树,黑猩猩你推我攘,扑腾起晶莹的水花,无论它们是敬畏地啸叫,还是示威地低吼,隆隆瀑布声始终伴在低音区。生命正如这瀑布,永远如一,又不同往昔。

哪怕珍没有梭罗那样的哲思,纪录片式的文字带来的感动,丝毫不亚于《瓦尔登湖》。扑面而来的野生气息勾连起我和大自然的灵光瞬间。这些瞬间在我们的童年时尤为多。珍不仅拨动我们各自的童年回忆,也拨动了整个人类的童年往事。

自然主题在艺术和文学领域经久不衰。我亦始终无法抗拒溯源。

珍对待生命,生态系统的反思,关照了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而黑猩猩作为和人类基因最相似的动物,很大程度上可以揭示原始人类的行为模式。另外,因为她观察到黑猩猩将树枝磨成精致的形状来钓白蚁,我们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唯一会制作工具的动物,由此开始反思人类在生态链中的地位。

我也曾反思,我爱野生动物吗?如果是的话,那为什么?毕竟我们并不能与他们玩耍,也不介入他们的冲突。他们更无法像孩子或者狗子一样,用爱来回馈我们。

珍说,这是一种近乎爱的感情,“对充满野性而又自由自在(wild and free)的生灵之爱”。她在冈比丛林日复一日地跟着卡萨克拉黑猩猩族群,常常在距它们十米内的地方,观察它们梳理毛发,分食无花果,争夺配偶。她追踪雌猩猩如何养育婴儿,雄猩猩对谁示威。给每一只黑猩猩起名,记录它们的成长。反之,黑猩猩也能辨认出她和每一个研究人员,当黑猩猩感到他们没有威胁,就任其在一边活动。他们也是这样对待同一片区域的狒狒族群。三者竟达成一种灵长类间的默契。

当然,珍和黑猩猩的关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亲密。事实上,人类和野生动物本来就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主要是防止疾病传播。而以科研为目的的观察,更需要刨除不相干的变量(人类活动),因此珍的研究和记录以不打扰黑猩猩生活为原则,他们通常互不干涉。珍说“他们对我一无所求,也没有怜悯”。折射出些“天地不仁”的意思。我们和这些体质上的近亲(黑猩猩)或远亲(一些低等生物)在生命初始遵循同一规律,这野生而自由的联系,还不够吗。

当然,珍对其中几只黑猩猩珍对它们的爱甚至超过了对一些人类的爱。因为它们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实际上,《大地的窗口》主角正是几只典型的黑猩猩。

温柔活泼的菲菲,她从母亲那儿继承了富有责任心的本性,和带孩子的绝技——把脚勾住孩子用手逗它——这是别的雌黑猩猩都不会的。她总会回应孩子的需求,这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多黑猩猩母亲做不到,尤其是第一次做母亲,她们好像会忘记自己还有个孩子,因为疏忽而导致小黑猩猩从树上摔死的例子也不少。和人类一样,在友好“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小黑猩猩往往更有自信。

还有吉吉。她是卡萨克拉族的“女神”,却一生没有孩子。所有雄猩猩都为她疯狂,却从没人成功和她交媾——每到一半她就神经质地跑开。甚至为此和雄猩猩大打出手。和想象的不同,雄猩猩并不因此排斥吉吉,相反他们关系很好,因为吉吉常会和雄猩猩一起巡逻边境,围捕疣猴,事实上吉吉的捕猎水平相当高超。在别的雌猩猩忙着带小孩时,吉吉也更愿意参与雄猩猩吵闹的聚会。值得一提的是,她还会参与到别的雌黑猩猩小家庭中,担起类似人类“阿姨”的责任。她有一个很好的玩伴帕蒂,珍常常看到她俩,和帕蒂的孩子一起行动。当帕蒂的孩子遇到危险时,吉吉会第一时间冲过去带它逃离,平时她也会慈祥地允许帕蒂的孩子骑在她身上。我爱古怪而温馨的三“人”组!

智勇双全的菲甘,与世无争的乔米欧,一生坎坷的季尔卡……这些故事没有刻意拟人。在动物行为学中“神人同形同性”(anthropomorphism)是一个大忌。简单来说就是把动物的行为赋予人的感情。理解人的感情已经很困难,试图理解动物的情绪更加不易。我想有时候拟人是一种傲慢,有时候刻意逃避拟人也是。我们曾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动物行为学的发展逐渐破除了这种不可一世,承认动物的智力,记忆力,自我意识等等。

珍在描述黑猩猩的行为时采用了很多只用在人类身上的词语,比如“青少年”,这些语汇标志着文化的影响。可黑猩猩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脑补过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雨季的时候雄性黑猩猩会围着一片茂盛的果树喧闹,示威,如果其中再有几只性成熟的雌猩猩,就会演变成狂欢,持续很久。异性和食物,这不就是我们的派对?

这些算书里的小彩蛋了。对于我们这样非专业的普通读者,拟人是更容易犯的错。妄自揣测动物也是傲慢。尽管黑猩猩本性较温和,同族间通常互相支持,也发生了残忍的食婴事件。而和邻族的斗争则更为血腥——卡萨克拉族把卡哈马族的黑猩猩团灭了。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反之亦然,只有建立在了解上的关心才不是自以为是的伤害。0202年了,珍的故事已经不可复制。因为她与黑猩猩的距离还是太过亲密,正如前面提到的,会不可避免地影响观察结果和传染疾病。为动物设计的实验越来越精巧,随便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组织都普及了红外相机,专业领域的先进追踪设备也层出不穷。田野调查依然有着不可替代性。

深山老林,条件艰苦自不必说,黑猩猩性情有时暴怒,还有偷猎者记恨他们,甚至有些土著也厌恶他们——这片林子本可以作为耕地谋生。四个学生被绑架,使研究一度中断。在跟随黑猩猩的过程中有年轻的学生不慎失足坠崖,不禁让我想到曾周,同样年轻的生命,同样在进行大熊猫的田野调查时坠崖。

《大地的窗口》是一本黑猩猩科普书,珍和研究团队的故事只有寥寥几笔,却言传身教。在科研路上的耐心,执着与专注构成了全书底色,令人动容。尤其是,她初到冈比的前三个月,只能找土著领路,连一只黑猩猩也没见着。换做是我,估计一个星期就退堂鼓了。

这样一份工作曾经是我的梦想。如果早些遇到这本书是会让我知难而退,还是激励,不得而知。

社会中引起广泛讨论的往往是某种选择,我们要月亮还是六便士?“xxx高材生选择送外卖你怎么看?”成年人真的可以两个都要吗。我常觉得相反,逐渐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处处被掣肘。专注和坚持比选择来得重要,对我而言,这样简单的道理竟然很晚才明白。因而珍的故事更打动我几分。

除了这些,《大地的窗口》甚至可以作为随取随看的小品散文。这要归功于优秀的翻译。第一章第一段就可见一斑:“地平线上依然悬着一弯眉月,对岸扎伊尔傍山的湖岸线映着群山倒影。天还没亮,月亮随着款款水波向我漫舞、闪烁。”作为冈比的旅游宣传不过分吧。

唯一的遗憾就是中文版没有图片。我真的很想看看吉吉有多性感曼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