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工作4小时》经典读后感有感
《每周工作4小时》是一本由费里斯 (Ferriss.T.)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似乎都围绕二八定率了,有启发
●在中国的实用性较差,真正能实现的话要么创业要么自由职业,offsite可能性太低。但其中半退休的享受生活的理念还是很值得学习的,生命的长度不变,我们就要努力拓展宽度,把每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
●越到实践部分越觉得不现实,不可操作。哎~原理是好的……有心无胆是一方面,积累不够是一方面,环境更严苛是另一方面。
●这是一本时间管理的好书,虽然当下不可能做到每周工作四小时,但是里面介绍的方法却值得参考,很多细节和小办法真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一本好书首先有一个好的观点,这本书提出的生活方式就很有吸引力:每周工作4小时。作者推崇的新贵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而工作,而不是为了退休而工作。通过了解新规则,面对恐惧,从圆梦计划开始,一步步计划脱离朝九晚五的工作负担,达到时间和财务的自由,为了某个明确的目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成为你自己想成为的部分。
●里面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一个8020法则,一个是帕金森法则。Tim最厉害的是把这两条作为公理一样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在具体执行上,这两个法则还是不够底层。像游泳和语言、跳舞都是比较简单类技能。如果是建一座城市呢?这种方法缺陷就很明显了。所以,这种适合低技能的领域。
●迷你退休,喜欢,要做new rich,做新贵,看完啦~~~~
●他的案例适用面不广,但是理念确实很好:抓住重点,舍弃那些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客户
●本书的核心词是外包,时间管理以及聪明投资。现在想想,的确有很多投机者靠这个赚了很多钱。
疏通思路,帮助执行。变换形式的思考与做事的方式变换。但是整体上来说,不太现实的一件事情。中国雇佣模式就算这样变换,也不可能。文中提到的工具确实很不错,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效率。环境和身份的不同,体现出来的效益结果都会不一样吧。属于理论篇,实战部分很难实现在大部分人身上。
《每周工作4小时》读后感(二):时间管理的终结
quot;如果这件事是我今天惟一完成的事情,我会对今天满意吗?" "
1.我们的生存需要将工作和休息交替着进行,更别说我们还需要自我发展了。能力、兴趣和心智的忍耐力都有各自的周期,有高潮也有低谷。我们的计划也应该随之调整。新贵的目标是把"迷你退休"分配到整个一生,而不是愚蠢地把休息和享乐一再延迟统统放到退休以后。目前,我的个人目标是,每两个月的工作之后,就有一个月的海外生活或者一个月的强化学习(探戈、搏击,什么都行)。
2.寻求宽恕,而不是寻求许可。。大多数人习惯在你动手做之前就来劝阻,但是一旦你开始做了,他们的阻挠就变得犹豫了。要学会做一个麻烦制造者,真正搞砸的时候也要学会说对不起。
3.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更重要。
4.每天要完成的重要事情永远不能超过两件。不要同时做几件事情。
(我经常在plan中规划一天中要完成N件重要事项,常同时听歌、看书、浏览网页、玩游戏,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5.输出!!!大量的输出是生活方式设计的基础!!
(这本书中最受益的一句话。读了二十几年书,输入了二十几年,试问除了文凭和自然成长这二十几年输出了什么?这也促使我开始了豆瓣书评)
6.练习不完成的技能。开始某件事情,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完成它。更多并不意味更好,停止一件事往往比完成一件事要好 10 倍。
7.宠物狗策略
8.迷你退休的诞生和假日的消亡。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要把 20~30 年的退休时段整个放在最后,而不是把它重新分配到整个人生中去呢?"
《每周工作4小时》读后感(三):误人子弟的书
Tim Ferris 是大名鼎鼎的“四小时”专家。两三年前曾在某杂志上读过他的访谈,对这个工作、做饭甚至健身都能速成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读完这本书后,我对 Tim 其人的幻想和倾慕被彻底击碎了。
Tim 值得认同之处,在于他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枷锁的冒险家。他乐观自信,不惧挑战和竞争。但他所谓“每周工作四小时”的精髓,一是将琐碎事务外包,二是创办一家不需要那么入流的公司用来赚钱。
于我而言,这两种做法都是细思恐极的。
Tim Ferris 将除享乐之外的生活琐事都视为浪费生命,主张将这一切都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如印度人)。他在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的优越感姑且不论,对于像我这样凡事都想亲自体验的人而言,那种完全丧失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的生活,究竟能有多让人享受呢?辛苦了一个礼拜,利用周末时间认真地清扫房间,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放松方式。把许多事情都外包的生活,不仅丧失了自我探索带来的乐趣,还剥夺了一个人从完成小事中获得成就感的可能。要知道,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啊!人也不能每时每刻都紧巴巴地做着“最重要的事”的啊,否则,我们干脆把睡觉这件事也外包算了。
第二种做法,暴露了Tim Ferris 极为可疑的创业理念。在他看来,公司只是一个人的赚钱工具。服务业是要坚决放弃的,因为这个行业中的创业者很难远程控制事务。剩下的选择是提供产品的公司。但也无需费心设计什么高端产品,也不需要创造需求,只需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就行。消费者调研和洞察依旧多此一举,因为你自己就应该是目标消费者群体的一分子,你自己就能代表整个群体的消费观点。简直是扯淡。回头想想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理念,再看看周围那些在自己的行业中潜心钻研的人,我就想朝 Tim Ferris 狠狠地比个中指。
总而言之,Tim Ferris 是个善于投机取巧的人。他有小聪明,却没有大智慧。照搬他的方法的人,将可能成为一个有钱、有闲却浮躁、肤浅的小暴发户。
《每周工作4小时》读后感(四):20/80法则:以更少达到更多的成功奥秘
时间,才是当今世界最值钱的不可更新的资源。
时间管理越来越引起大家的注意,市面上的书籍层出不穷。很想好好学习一下,却发现书没看多少,时间都花在挑书上了。
【每周工作4小时】,如此夺人眼球的书名一下子激起我的好奇心,作者究竟是怎么做到一周才工作4小时的?
整本书分为四章
定位(拥有选择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找准人生的方向)
精简(对于可以不用过多精力就能完成的事情,过多的投入就是愚蠢)
自控(利用你的外包生活,拥有多渠道收入)
解放(开启远程工作模式,开心去旅行)
核心思想是“外包”,详细解释了人们工作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把大部分工作内容外包给专业人员操作。放权让他们自行处理工作事务,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创造价值。
也许我们看了书并不能马上跟作者一样,通过远程工作,享受移动生活的便利。但是,第二章——精简。提供了多样的处理事务的技巧,可以很好地运用在平时工作生活中,而且效果立竿见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一
不断迫近的最终时限的魔力
每天上班,因为有8小时的时间需要填满,我们才需要满满8小时的工作。如果时间改成15小时,我们就会工作15小时。下午突然接到一项任务,看起来工作量巨大而且截止时间就在今晚12点。甚至来不及抓狂抱怨,我们往往会是处浑身解数赶在12点之前完成任务。
时间宽松的时候,大家做事东一榔头西一锤的,总是磨磨蹭蹭挨到最后一刻才急急忙忙的完成,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马马虎虎。
这反映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增加成效有两种顺序互相颠倒的办法
1, 只做重要的事情以减少工作时间(80/20法则)
2, 减少工作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两个一起用:确定最重要的几件事情(3件以内),用非常短的时间和清楚的截止时间来计划它们。
因为,没有确定好真正重要的任务就马上开始做,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会变成重要的事情了。一会儿取快递、一会儿查看邮件、一会儿看看微博聊聊微信。时间被这些琐事占用,一天很快就过去了,重要的事情还没什么进展。
只有对高负荷工作量的有效限制,才会迎来高效和时间的自由。
二
浪费时间的事情批量处理。
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来统一处理的。书中作者制定计划,每天两次查阅电子邮件。中午12点和下午4点,可以保证收到此前你发出邮件的大部分回复。为了执行起来有效,在邮箱设置自动回复。把这个做法告诉你的老板、同事和客户。
这么做的好处是避免总被收到新邮件的提醒打断工作,垃圾邮件那么多,占用你宝贵的时间。
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段,在这期间可以用来做点儿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决定这么做也许会在开始的时候让人觉得你工作不负责任。不过没关系,如果要做一件事并不至于毁掉你周围的一切,那么就试着去做,然后证明它是对的。大多数人习惯在在你动手做之前就来劝阻,但是一旦你做了,他们就会犹豫,然后学着慢慢接受。
如果事情造成的损失不太大或者有可能弥补,就不要给别人说不的机会。
三
学会建议,从小事情做起。
不再向别人寻求解决办法,而是自己提出解决方案。通常在向别人寻求答案的时候,都会被对方问到,
你的看法是什么?
你觉得怎么样?
这种没什么意义的来回拉锯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白白浪费时间。掌握主动权,直接告诉对方你的决定是什么。
“我能给个建议吗?”
“我建议……你认为呢?”
“我们去做……如果不行我们再做别的。”
在工作时接到电话,谈话的主题总是容易在寒暄几句之后跑偏,进入到一段无聊的对话。所以在接到电话的时候这么做
“你好”
“你好,我是XX。我真在忙,请问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哦,那我待会儿再打过来吧”
“不,我还有几分钟,你现在说吧”
不鼓励别人闲聊,也不要任由他们闲聊。营造一种时间紧迫感,让对方立即进入主题。具体化,不讲故事。
四
学会说“不”
专注于眼前的行动,实行拒绝干扰的原则。
“你有空吗?”
“晚上出去吃饭?”
“你能帮我做下这件事吗?”
“不!不!不!”试着说不,不要特意说谎,拒绝别人的这些要求并不会对你造成多大困扰。相反,这么做可以精简那些浪费时间的事情,着手于更重要的事。一个简单的回答,“我真的不能;抱歉,我现在手上的事情太多了。”
不重要的事情做得再好,也不会变得重要;
耗时的工作并不等同于重要的工作。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作者一样,全世界到处旅游,每周只工作4小时还有大把的钞票。但我们可以学习他高效率工作的方法,灵活运用到日常学习工作中,提高做事效率。在相同的时间内比别人做更多的事,还能多出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每周工作4小时》读后感(五):别再自我感动了!整天忙碌工作,不懂这3点的员工,迟早会后悔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01、打破错误认知:拼命工作,舍不得休息,是新时代的懒人
先问大家几个问题:一个每天加班加点,没有时间看电影,没有时间逛街,甚至没有时间吃饭和睡觉的上班族,你觉得她勤奋吗? 一个昼夜不舍,每天学习18个小时,熬到凌晨1点才舍得休息的学生,你觉得他勤奋吗? 一个每天飞来飞去,没有时间陪孩子,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爸妈,一年到头,都没有时间在家吃一顿晚饭的老板,你觉得他勤奋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勤奋。
那不好意思,我要泼冷水了。
他们不勤奋,甚至是懒惰的人。
你可能会反驳,怎么可能,他们明明那么努力,那么勤奋啊!
《每周工作4小时》中说:显得忙碌只是懒惰的一种形式——懒于思考和未经选择地去行动。
过度忙碌并不等同于勤奋,充其量算是低质量的勤奋。这种人避免思考那些真正有意义的问题,逃避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用忙碌麻痹自己,用忙碌摧毁深度思考的能力,从不舍得花费时间审视工作和生活。
公众号书单说:审视是一件太过费时费力,且难以取得短期回报的投资方式。所以,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用具体的努力,替代抽象的思考。
如果你也很忙碌,根本闲不下来,甚至一闲下来就会不知所措,那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了。
于宙在TEDx的演讲《我们这一代的困惑》中说: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 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 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所以,当你忙到焦头烂额,焦虑无措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
我现在有成效吗,还是只是忙碌而已?
我不停地找事来做,是不是错过了重要的事情?
02、二八法则:帮助你告别无休止加班,不再做无用功
二八法则最简单的解释是:20%的人拥有世界上80%的财富,80%的人拥有世界上20%的财富。80%的结果得益于20%的付出。
图源《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将其应用到工作中,首先要找出你所有的工作事务中,哪些工作或者哪些客户决定了你80%的薪资或提成,重点先将这部分的工作完成,再做那些只能带来20%效益的低回报工作。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里说:事无巨细地接手一百件事,倒还不如只挑其中最重要的一件用心去做好。
假如你是个销售,手头上有很多客户,你从早忙到晚,24小时随时待命。
这个时候,你要抽点时间,思考一下:所有的客户带给我的收益都一样吗?哪几个客户能给我带来大订单?哪些客户难缠还很少有订单或者只有很小的订单?
你可以列一个表单,找出对自己最重要,能带来80%效益的大客户,减少在20%的客户身上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用心维护大客户。
《每周工作4小时》提供给我们应用二八法则时思考的两个问题:
1.到底是哪20%的原因造成我80%的问题和不快乐? 2.到底是哪20%的原因带给我80%的理想成果和快乐?其中的80%、20%并不是具体数值,也有可能是90%和10%,或者95%和5%,重点是要找到最重要的工作,而不是成为事无巨细,用工作填满醒着的时间,还自我感动的“懒人”。
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我们做好所有的事,而在于我们做好关键的几件事。
03、帕金森法则:最大化提高你的工作效能,不做拖延症患者
你觉得寄一张明信片要花多长时间?
《帕金森法则》的作者告诉我们,有的人能花费一整天!
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给远方的外甥女寄明信片,明明5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她慢慢悠悠,犹豫焦虑,忙活了一整天。那她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
1.找明信片(1小时) 2.找老花镜(1小时) 3.查找地址(30分钟) 4.写明信片(1小时15分钟) 5.出门寄明信片纠结要不要带伞(20分钟)帕金森法则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老太太的行为看似荒谬,但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种现象也很常见。
比如,周一,领导交代你写一篇报告,周五下班之前给他就可以。一般情况下,你会什么时候完成?最临近截止时间的时候完成!
大多数人都有拖延症,我们总以为这期间能有更多时间准备,收集资料,提升工作的质量。但实际上,给你的时间越多,你越容易分心,懒散,缺乏动力,没有紧迫感,从而导致工作效能很低。
图源网络但如果领导说当天必须给到他,那你一定能完成,而且质量也不赖。
因为这项工作需要你尽快完成,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拖着,你会调动全身的细胞,想尽一切办法搞定这件事。这个过程,你的工作效率直线上升,最大化利用了时间。
所以,面对拖延症,给大家3个小方法:
1.列要做事务清单(to-do list)
早上花3-5分钟列一张简要的要做事务清单(to-do list),其中重要性最高的工作当天必须完成。工作过程中,如果插进紧急事务,只需思考一个问题:我不马上做这件事情会有什么后果?如果后果你可以接受,那就把它放在一边,先做最重要的工作。
2.自己给每件工作设定deadline(最后期限)
每项任务都不要放在很长期限内。比如,我要求自己今天下午3点之前必须交给领导报告,这个截止时间就会对我产生作用,促使我提高效率,不摸鱼,不开小差,不做与此无关的事情。
3.成果导向,以终为始
开始一件工作的时候,想想要完成的目标。比如,今天我要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到晚上了还没动笔,但我可以“欺骗自己”今天查资料了。这一天看似没闲着,但我忘记了目标,做了不少无用功。
经常使用这3个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告别拖延症,成为高效能人士。
最后,在这个加班文化盛行的时代,不加班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特别是当你发现,明明已经过了下班点,周围的同事却没有人起身。
如果你也想做个高效工作,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从今天开始,不要被无意义的加班绑架,勤于思考,时常审视自己,将二八法则和帕金森法则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在有限的生命里,前进的同时,不忘领略沿途的风景,活出尽可能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