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宫读后感摘抄
《月宫》是一本由保罗·奥斯特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能真切的感受到现实 又能深陷故事中的故事 翻译的很好 非常喜欢
●奥斯特最差的一部小说,完全不合逻辑,完全装逼做作的一本书,连故事中的故事都讲的力不从心。和在路上比一个是天,一个是地。
●赞
●读奥斯特就是一种耐力的煎熬, 美妙与烦躁就在一瞬间。 何况发着高烧?
●想看!
●我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就看完了保罗奥斯特和大卫米切尔的所有书ORZ
●都是住在月亮上的人
《月宫》读后感(一):终于读不下去了
读不下去月宫了。从佛格在中央公园被找到开始,接下来的事情就像一个骗子对着你扯淡,一个不自觉又拙劣的妄想症者,而他讲的,除了怪异的“好运气”之外,再没有其他。那一片一片描述不同人与遭遇的文本,充满了陈腔滥调。
您不能这么写小说吧....
《月宫》读后感(二):行走在月亮上
书后页上是一位大作家的推荐语,好像是说现代人等待保罗奥斯特的书,就像过去的人等待狄更斯的书一样。
我有同感,从《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到《幻影书》,一本本接着看,故事情节从没有让人失望过。
他的书很温暖,疯狂的青春,荒诞的往事,主人公就像住在月亮上的人,而凯蒂则像他与现实连接的纽带。如果有这样一位姑娘守候在身旁,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尽管行走在月亮上吧。
当注定的老瞎子出现时,我一时错觉以为这是《闻香识女人》,接下来绝望地发现,我是在读一本拙劣的19世纪初巴黎猎奇小说翻版,二流的,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私生子,还有一大笔转来转去的遗产,就算他糊上了多少登月、唐人街、麦卡锡之类的美国式集体记忆,或是红河谷、在路上之类的抒情——“壮哉我美利坚!伟乎颓乎米国好男儿!”,瘫痪则是撞上波兰斯基式的大运,无数翻版,不停翻版,就连通畅的叙述也变成了一次暗算。
穿行在一列佛格自己构建的世界里,前90页很难进入状态,此后文章内的情感似乎突然迸发。我被烫到了。
90页-118页,佛格和女友的性生活描写,一点身体描写几乎都没有,从各种场地激情四射,到两人住在一起,没有任何身体描写,但你会被烫到和甜到,好比放了很多焦糖的玛奇朵。
一波三折的生活,成为老头子的伴读,继承遗产,消耗,成为胖男人的卧榻陪伴。佛格最终,失去了女友,找到了自己。
当他在海边静默,你也许会被咸到,也许此时,才会长出一口气。
从穆斯林葬礼后,我很久没有读过这么难读,又读罢深有感慨,写不出自己感想的书。
《月宫》读后感(五):保帅,我腻了。
这是我继《神谕之夜》后看的第二本保罗奥斯特的书。
只是第二本我就觉得腻了。
没错,巧合的确是制造戏剧冲突的重要途径。但是巧合泛滥的小说只能让读者觉得那是一本莫名其妙的“穿越文”。
保帅最喜欢做的那种“故事套故事”的循环在这里感觉上只是非常牵强地把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故事拉进一个故事当中。
就连“月宫”这个代表“未开荒地”意象的关键词在文章中的出现,也让人觉得作者只是为了“不走题”才时不时地点一下。
反正我觉得读保帅的第二本书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被腻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