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桑觉寺经典读后感有感
《诺桑觉寺》是一本由[英]简·奥斯丁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页数:2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凯瑟琳的想象力逗笑。感觉像奥斯丁故意照着哥特小说的套路写出来的。
●幼稚
●简奥斯汀,完毕。
●有一些为数不少的女人,你看到她们不会有别的感觉,只会感到惊奇。惊奇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男人喜欢她,并且娶了她。除了这句话之外没找到亮点。。。
●书中评说;小说是有巨大的思想力量,用最贴切的语言,向世人传达对人性的最彻底认识,并对人性的种种表现做恰当的刻画i,传达洋溢着最生动的的才智与幽默的作品
●感觉凯瑟琳可能是奥斯汀笔下最有少女心的一个女主了…?然后亨利第一次出场好可爱哈哈哈
●简奥斯丁的语言魅力无可抵挡。钱势似乎是很重要的东西,即使凯瑟琳家不是很有钱,作者却在最终仍然安排给了女主3000磅的财产。
●摸鱼16 总是会想到奥斯汀小姐写小说画面:用小片的纸写作,失修的门一响动就把稿纸藏起来作若无其事状。‖诙谐而贴切,谑而不虐,机智的讽刺里有着对人性的深刻洞见。十八世纪末叶英国社会风貌之一。读奥斯汀的小说,真的能体会到福斯特所说的“人们为什么喜欢读小说”(逃离现实生活的假面恐惧)。大抵也是奥斯汀笔下人物生活范围的狭小,以及在这狭小空间内最大程度对人物性格精细的刻画,非常生动。
《诺桑觉寺》读后感(一):少女的心思
但是对于这本书
并不太感冒
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诺桑觉寺》读后感(二):写作新手的两重世界
莫兰小姐身处在两个世界,一个是交游狭窄的现实世界,另外一个是由阅读和想象交织而成的虚拟世界。她最大的幸运是在小小的生活圈中遇到了能与她灵魂对话的亨利先生,看他们俩的对话内容是小说当中最有趣的部分。不同于艾伦太太的喋喋不休,也不同于索普先生的自我中心,莫兰和亨利的对话是真正有来有往,情趣相投的。
然而整部小说却不怎么吸引我,无论是古堡题材的硬性插入,还是作者数次在小说当中表明写作者的身份,都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这或许是一个刚从阅读者转化为写作者的不足之处吧。
我在书店看到这个系列的时候,真是相当高兴的。虽然电影《成为简奥斯丁》让我相当的伤心,以致于有段时间有点排斥她的作品,不过现在这种感觉基本已经消退了。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怎么形容呢?天真吧,相当的天真,甚至可以说是天真到了有点“蠢”的地步。不过确让人讨厌不起来——谁没天真过呢?且,作为一个喜欢书的人,看见书里的“她”为了一个故事而“走火入魔”,实在是件会让人忍俊不禁事。
只是,在爱情这块,我觉得很弱。我甚至不太能感觉到“爱”。结尾也有点为了结尾而结尾的感觉,这是我给3星而不是4星的主要原因。
《诺桑觉寺》读后感(四):令人欣慰的爱情
这本书没有《傲慢与偏见》、《爱玛》写的好(后经过查看,此书是作者22岁时完成的,并且是最早想出版的书,怪不得没前两本写的成熟)。女主人公只有温柔、善良、美丽、天真、单纯这些特点,男主人公就因为这些喜欢上了女主人公,有些牵强。他们之间产生的爱情也写的不够详细和热烈,翻译也不是太好,有些句子让人有些费解。此书若作为消遣,可以拿来一读。
以下是一位喜爱读书的人写的“有感”,恰与我非常相似:
“人至中年,谈起爱情自然略有怯意,但是爱也许从未离开,它一直都在。阅读常常将我们无法体会到的人生展示眼前,或感触,或思索,或莞尔,或泪流……我们在故事中完整自己的人生,也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意一一在文中找寻,聊以安慰。”
《诺桑觉寺》读后感(五):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书评。。
Austen的书还是我的最爱啊。虽然这一本里的男女主角还是不如《傲慢与偏见》里的优秀。。。不过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女主角不聪明不博学家境也一般,唯一的优点就是心眼好,善良!!!
O好说话啊,替人着想啊,隐忍啊什么的都可以用在她的身上。
不过她还有个很有趣的特点就是喜欢看哥特式小说,我想这种恐怖小说我是没什么兴趣的。。
男主角没有达西那么富有,而且职业我也不喜欢,居然是个牧师,我怎么都觉得死板。不过那个时代的人觉得好就行了。。
当然除了资产,其他的男主角完全可以和达西媲美。彬彬有礼、博学多才,而且都有一个不错的妹妹~~~~呵呵
但是让我遗憾的是Austen又把结尾写那么仓促!为了搓成男女主角的婚事,在整本书的倒数几页里草草地写了男主角的妹妹的婚事——他妹妹成功地嫁了个富有的人。(而这在前文只字未提。)
因而主角的婚事才被允许。
哎,每次写结尾都那么潦草,真让人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