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泡沫》读后感锦集
《大泡沫》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格罗斯著作,中信出版的179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08-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泡沫》精选点评:
●不错,特别是在这个泡沫频发的年代,可以得到一些经验之谈
●一部没有诚意的作品
●市场也许并不绝对完美,但是相对来说,它还是最完美的一个。……如果所有新技术都理性发展……美国将不再那么疯狂,但同时也少了许多快乐和乐观精神
●翻译的一般,书基本在陈述事实,作者个人理解太少
●感觉叙述方式西方化了点。跟以前读过的书有雷同。
●分析了几个代表性资产泡沫破裂到再繁荣的例子,说明泡沫不一定有坏处。跟经济学上讲的,适度泡沫对经济有繁荣作用,是一个道理的。
●不知所云。。。
●一篇长微博的事儿,太啰嗦了
●其实还好
●说的比较简单。对应到区块链泡沫上来说就是投资NVIDIA,TSM这些铲子
《大泡沫》读后感(一):美式大跃进的启示
真的挺简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美式大跃进——泡沫经济:结尾的六个建议也许会有用:1.关注原材料2.避免在上升期合并3.保持良性的资产负债表4.破了再兼并5.成立一个贪吃公司6.服务新客户。
《大泡沫》读后感(二):泡沫
制造价值洼地,提高行业的热门投资程度有利于行业的发展,泡沫可以存在,可以刺激一些行业,但要基于建设的前提而不是破坏,过了,乱了规矩都是破坏。
在还没有解决全民温饱健康的情况下,金融、能源房地产等泡沫在民生领域比例过大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作者提供了这么一个角度,并不错,但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别的国家,影响民生领域方面搞大跃进,只会使得本来的不堪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参与泡沫,最终的获益者不是老百姓,而且中国的政府管理层根本无法正确控制和使用泡沫来促进民生,行业没有找对,方式没有找对,最终的结果是做得更差。
该书名,翻译有问题,不会使用泡沫,就别乱搞。
《大泡沫》读后感(三):泡沫的机会
本书纵观美国20世纪和21世纪初主要泡沫金融史
从电报,铁路,1929金融新政,互联网,到最近的房地产泡沫。
从企业的角度看,借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先是少数企业从先前的泡沫中寻求到发展的机会,过了一段时间,该企业开始发财,一大批后来企业开始加入,扩大投资,一直到供大于求,由于这些企业通过股市大大的融资,融到的资金投入到实业中,股市泡沫崩溃后,这写资产减值,又有后来者,借着这些低价资产,寻找到商机,不断的循环。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怎样的借用这些机会发财,在泡沫后,低价买入未来有发展的企业,是很好的机会。还有就是注意泡沫,在投机氛围浓烈,不再是基于供求关系,而是市场的炒作,这是要谨慎,撤出资金。
从创业者的角度看,每一次泡沫都是一次机会,新的创业机会,低成本扩张的机会。
《大泡沫》读后感(四):泡沫也是一种融资方式。
在图书馆中邂逅了此书。随手翻翻,说的是泡沫的好处。又是一本逆向思维的书,于是借下。读罢此书,改变了过去谈泡沫色变的观念。书中用7个美国式泡沫的例子向我们娓娓道来,泡沫是资本市场的一种自发式融资,当大量的资本涌向一个产业,泡沫开始形成,然后是产能过剩导致产业内恶性竞争,大量投资者亏损最终泡沫破灭。泡沫也不过是一种资产的再分配。如何在泡沫中生存下来才是我们该思考的。
泡沫对于社会进步也有着推动作用,大量资本涌入到一个行业时,会加快该行业的发展。如此一来,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ZF不愿意让房地产泡沫破灭,因为近10年来的房地产行业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如若破灭,一则城市化进程变慢,二则引发大量的失业,引起社会动荡,三则,减缓了GDP,减少了政客赖以生存的政绩。
《大泡沫》读后感(五):改变思想的书
泡沫,在我们的脑海中是坏东西,这是根深蒂固的教育造成的结果。
看了这本书,原来的思维模式都发生了变化。
有些泡沫长期来看是有益的。
作者并且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如何度过泡沫时期的有益建议。
摘录如下:
如果你认为某个泡沫正在形成,或者刚刚结果,那么下面6条原则或许可以帮助你获利,或者至少可以帮助你避免像你的吹牛大王伙伴那样遭受损失。
第一关注原材料。泡沫周期中,基建都极大提高了对原材料的需求。过剩运营力引发价格大战的时候,损失的不是原材料供应商,而是泡沫企业。
第二避免在上升期进行合并,99年YAHOO花费57亿美金股票买下BROADCAST.COM
第三保持良好的资产负债表。
第四泡沫之后进行兼并
第五成立一个使用泡沫中建造基础设施的企业。或投资它。
第六用泡沫中建造的基础设施服务于新用户,如铁路从运煤到运人。
思想决定行为,这本书就是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