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绝版青春读后感摘抄
《我的绝版青春》是一本由恶魔丁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嫁衣工舍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绝版青春》精选点评:
●再次无耻。再次重温。再次化脓。
● 依稀的记着这本书一股子塑料味儿
●都说是炒冷饭的作品,由于我没看过前面的冷饭,又感于行间少见的真诚,4颗星。
●喜欢这部小说。
●说实话我真的一点都不觉得好看.
●呵呵,真实吗?
●那些曾经的青春那些曾经的女孩~
●一个男生的青春历程。
●没郭敬明矫情 比青春小说深刻
●初中的某个暑假看过
《我的绝版青春》读后感(一):丁天你换汤不换药啊
很久以前,丁天的书每本必买。
這次依舊。
但是,看了幾眼,就失望了。
丫简直就是把之前的书炒了一遍冷饭。
《傷口咚咚咚》,《玩偶青春》,《像一場愛情》。三本書的內容糅合在一起。
翻出來書架上的那幾本,發現,很多段落連句子都是原封不動。
失望失望失望!!!
《我的绝版青春》读后感(二):横扫青春一大片(作者:大仙)
文森特·阿莱桑德雷在写《青春》——你轻柔地来而复去,从一条路到另一条路,你出现,而后又不见。从一座桥到另一座桥,脚步短促,欢乐的光辉已经黯淡。青春也许是我,正望着河水逝去,在如镜的水面,你的行踪,流淌、消失。
1983年,我读艾略特的《荒原》,一上来就被他的第一句打蒙——四月是一个残忍的季节。当时我还挺纳闷,四月多好啊,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哪残忍了?等我成为一个成熟的诗歌青年之后,锤炼得比四月还残忍,写过一句有关青春的诗句——青春是一段残忍的年华。
看了恶魔丁天的最新小说《我的绝版青春》,感觉是中年回望青年,用中年灰色的碎屑,重建昔日青春的废墟,用少年放纵的酒杯,引渡中年迟暮的情怀。我们当年青春似火,我们现在干葱挺拔,岁月在第一次荷尔蒙的呐喊声中,穿透两个世纪,沉淀在我们浓郁的甘油三酯中。青春必须是绝版,不可复制,不是绝版的那不叫青春,那叫叫春,就算你叫春叫得春回大地春满人间春风又绿杨柳岸春风狂度玉门关,那也跟青春无关。
恶魔丁天说他的“绝版青春”是关于温情、关于忧伤、关于欲望。实际上,当你年华已逝回首青春,夕阳余晖之下还有一滩青春的残渍,你突然醒悟——青春越温柔越残忍、越欢乐越忧伤、越纯真越欲望。青春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年华,也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干坏事最多的岁月。
我们都是从青春期混出来的,不知不觉就告别了青春,在青春年华不混是不可能的,不混就让青春瞧不起你。恶魔丁天的“绝版青春”也是写他跟女孩子混人生聊理想的,当然青春的光阴必须得在床上,因为你是在地球上,地球给你提供了床,就为了让你在床上解决青春。
青春时代面临着诸多的恋爱,你再怎么早恋,青春期也是你集中恋爱的时刻;你再怎么晚恋,你也在青春期的性幻想中暗恋。恶魔丁天写他的“绝版恋爱”,我认为应该叫“扫荡青春一大片”,因为青春期不干别的,就是集中谈恋爱,经常换对象。用赢得你的方式我赢得了别人,用抛弃你的方式别人同样抛弃了我,所以,青春是一场残忍的游戏,在上个世纪末,这种游戏被物质杀伤的程度还比较小,充满了精神的驾驭。
的确,青春美得就像一场刻骨的暗恋,在暗恋的锋芒中,我们撕碎了一切!此时的丁天,化身恶魔,回马一枪,扫荡青春一大片!
《我的绝版青春》读后感(三):青春是一件孤品,不绝版不出世
初拿到这本《我的绝版青春》,对着封面看来看去,赏玩不已。似曾相识,似曾相识。身旁女孩用手指摩挲着那些细小凸起的颗粒(不知叫什么工艺),良久,突然轻声低呼,像小时候的贺年卡呀!
想起来了。顿时,女孩和我还没来得及阅读文字,已然被吸入青春的时空隧道。那时,一进入十二月,各类卡片纷纷登陆北京的大小批发市场,每家摊前都有好几摞,从地面直码到齐胸高。天天,放学后直奔贺卡摊儿,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也不一定能挑出一张半张。饶是如此,依旧风雨无阻,直至某天,猝然与那张命定卡片相遇,刹那间电光火石,天地黯然。那劲头,跟早年的古玩虫盯潘家园差不多。
和他们一样,我们的目标,也是为了淘出一件绝世孤品,一出手把所有人都震了那种。我们需要的是能言说内心的东西,给自己那段荒诞旖旎的情感一个最精准的注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绝版青春》就做到了。
这本书,像少年叛逆而后皈依的教徒,在多年以后的大雪之夜晚祷时,抬首一瞥,瞬间被窗外的幽蓝大地摄住心魄,前尘往事,尽上心头,犹如厚重的积雪,表面寒光闪闪,内里温暖如初。于是,再多加一段悼词,无声朗诵,以亲手埋葬暗夜中青春的游魂。
唯有珍视曾经的美丽,堪以告慰曾经的人生。
书中的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讲一个女孩在路边小店的公用电话呼了人,旋即陷入濒崩状态,见有人拿起电话听筒便怒目而视,放下后又转而忧心忡忡,如此霸着电话反复呼叫,最终还是没能等到回电。
这一幕,应该发生在90年代中期,北京的沁凉夏夜,子时过后。美貌的女孩子坐在马路牙子边,裸露着两条光溜溜的长腿,倔强地抽一支烟,无望地等待一个不敢面对的回答。不远处站着几个年轻男孩——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因为等着用电话,不期然中陪伴了女孩,守侯了她的青春。
想想,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手机时代是日子,正面交流,毫不躲闪,亦无悬念。呼机时代是青春,呼叫出去的电波,永远通向不可知的彼岸,所谓挣扎,所谓感受,其实都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那些昨日守侯在身旁的男孩们,正如等着用电话的主人公,偶然相伴,尽情安慰。
今朝就此别过,他日重逢天涯何处。
青春已绝版。因为青春从未出版。一如当年从未寄出的贺卡,夹藏在自己也忘记了的哪本书里,十年,二十年,某日翻出,定如绝代孤品出世,千金不换。所以说,爱过的人不如藏起的青春。人已在天涯,人已相忘。青春尚在笔端,青春尚能流淌。
《我的绝版青春》读后感(四):青春期,那些不饱和的恋爱
为了纪念青春期,那些不饱和的恋爱
于是
作者丁天一改写恐怖时的面目,甚至不惜改用“恶魔丁天”作为新的笔名,并用“个人情史”这个招牌笼罩新书《我的绝版青春》。在国外,用不同笔名匹配不同题材的做法很普遍,但在国内尚无一人敢实施。据我所知,丁天一不小心就创了国内这个先河。
在七十年代生人的这波人中,关于初恋的回忆总会有点神经质,必须荒诞地和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必须演绎和教导主任、班主任之间的游击战,所以才有了四合院里的初吻、明明天天在一起上课却要纸条来往以表深情、始终不敢越界的破处企图,在放学后和相好的对象对着护城河里洒满垃圾的池水抒情、在大学宿舍里和一门心思想捉奸的监管玩儿一把惊险剧情——孩子就这样长大成人了,没有哪次恋爱是正大光明、随心所欲、意气风发的。男孩和女孩都一样,怀抱着对爱情的无限憧憬,爱对方的美、或是善良,爱对方的身体、或是倔强的脾气,可爱着爱着就无疾而终了。
其实没有深情。越是压抑的环境、越是无知的欲望,就越没可能酿造什么惊天动地的大爱。其实都是没头没尾、半途而废、哪怕只是未曾声张的小情绪,便被青春期的你我当成绝恋,可以为之痛心疾首、生死相许,乃至演变诚惊悚情节,萦绕在未来的人生里始终不去,这便是青春期恋爱的真相。小说中的丁天、以及那些女孩,都是这种真相里的配角,主角是那绝版的年代里、绝版的爱恋方式。
他们看起来是混混,不好好读书,打架、骂人、抽烟、早恋、被处分,和整个教育环境格格不入。他们必须谈恋爱,因为青春期早熟的荷尔蒙无处发泄,恋爱的质地和密度只是差强人意,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的稚嫩模仿,但是这不影响青春过后回忆往事时的挚情和感伤。这本小说集合了数个中短篇格式的片段,每一段都是主人公回忆与一个女孩的别扭交往过程,在开头或结尾,你总能读到无限感伤,是回忆者时近中年时对青春期不饱和恋爱的无奈,就像在《夏日女孩的生与死》的结尾摘录的那段罗大佑的歌。
早年的丁天也写过言情小说,带着一点王朔的痞子气,但没有人家那么跋扈;带一点早点学说相声后留下的逗贫口吻;也带着村上春树且听风吟、挪威森林时代的青涩冷调,但没有人家故事里那种女主角。加了“恶魔”定语的丁天仍然善用京腔语言,但与多年前的作品相比,抒情、回味、乃至反思的技艺显然在岁月沉淀中获得了升华。几乎让人忘了这是纯然的虚构小说,尤其巧妙地在言情模式里加入惊悚恐怖笔法,顿时,令世间爱情真相的某个侧面惊险地冒出来,对自己曾犯下的错情终于惊惶起来(见《十年》一篇)。恐怕,这也是青春期不饱和恋爱的后遗症之一。
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承认,一心一意想谈恋爱、一心一意和暧昧着的女孩在洗完澡的夏夜漫无目的地打着电话、一心一意地为课桌里出现的生日蛋糕恼火羞愧、一心一意地闹分手并烧毁证据……这样的事儿,只可能在青春期的校园内外发生,一旦我们走出富含禁锢寓意的校园,从傻不愣愣的恋爱初级阶段毕业,就再也不会发生那样的心跳了。权当此书是在纪念吧,虚构是因为拼贴,而绝不是虚假,让那些快被你我忘却的傻小子、傻女孩的往事在彻底灰飞烟灭之前,被正式咏叹。
《我的绝版青春》读后感(五):我的翻版青春
我的翻版青春
很多年后,我无意间提起我的文学爱好,一定提起这本书,《我的绝版青春》,看完这部小说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吗!
太多触动到的地方和笑翻天的地方,偶尔一念间又特感动,想给自己写一部我的翻版青春。
这两天,看考研书电影,总希望手机响起,不是10086的短信,而是女朋友的问候,一直没等到,若是平时我还看得开,也没怎么期望,现在想好好付出,不在乎她对自己的冷漠,不在乎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即时演戏也要认真,因为自己已经进入角色,不能退出,不能敷衍。抱有希望的时候,失望就开始了。
看小说中提到穷困潦倒时,想起自己曾经问她的问题,感觉可笑,当初转载过一篇文章,大致就是说男人你要混个人模狗样,否则女朋友跟你了,把一生幸福押到你小子身上,你不混个样好意思吗!
我空间向来是安静的,跟火星上差不多,登陆的都是外星人,自从奉行“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QQ潜规则后,空间就安静,因为所谓低调做人,那些婆婆妈妈脆弱敏感伤心痛苦激动忧伤欣喜若狂都封杀了,而实际的点建功立业又实在没干多少,所以该低了低了,该高的没了,经过日复一日,终于成为死火山,偶尔到活火山那儿转转,死活的问题是没必要再考虑了,就是偶尔怀疑一下到底是不是火山。
在这样死火山的大背景下,我转载的这篇文章竟也又被转载了,人就是这样,别人觉得有价值的东西,自己也顺便觉得有价值了,而这部小说中的那瞬间,联想到我的感受,像鲁迅当年《灯下漫笔》中突然意识到人容易被当做奴隶还欢喜一样,我也感到深深的,伤心。
你喜欢听善意的谎言还是残酷的真相呢?
有一句话说,如果结果是好的,那么 又何必在意结果呢?你觉得呢?
如果能让你混个人模狗样,即使原因不一样又有何妨呢?而实际是其实你大可不必担心你混个狼狈不堪会让女朋友跟着你受罪,因为人家早跟着人模狗样的或者说可能人模狗样的了!你要人模狗样是事实,但原因是很残酷的,不要觉得我在说你,我是嘲笑自己罢了。
比如过去我是乐意善意谎言的,一很抽象的女孩,我乐意真诚地说其实你很形象,而我若是那女孩,我现在倒希望别人说,虽然你抽象,但你不必要因此而形象。我之所以说是现在,是因为我原来更喜欢前者,无关大雅我宁愿说,也愿意听说善意的谎言。
这些好像与这本无关,其实爱情,有时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合理的谎言我们称之为想象,于是饶雪漫,张悦然,郭金明,开始了合理化的行动,一般来说,写爱情,校园的固然美好清纯,但毕竟受局限,绕阿姨这方面很厉害,写校园生活就像写北极的企鹅,我是感觉绕阿姨的疼痛小说可以放到奇幻类型的书架之列了。至于金民同志,我就不说了,他的出现充分证明才与德有时实在没什么关系,张悦然呢,我就不多说了,看到她的名字的时候,总是出现在这样一群角色中,当然,文学如果可以作为纯粹的赚钱工具,我倒是庸人自扰了。只是,这样,连善意也不沾边了。只能说是。。。。。
与之对应,有了真相的残酷。
社会上有纯粹的肉体关系的爱情
迁移到校园中便是寂寞之爱,寂寞了,恋爱吧。我倒不是把大学的寂寞爱情判重了,而是把社会的肉体之爱判轻而已,而且我觉得两者之间,是等效的,放到同样的年龄背景和社会背景中。
我倒不愿多么深恶痛绝地批判了,倒不是资格什么,能指点迷茫之人的该是两种人,迷路的和找到路的,迷路的能告诉你那条是错的,正确的能告诉你那条正确的,抛却钱钟书关于吃蛋与下蛋的说法,我倒也在二者之列,放到爱情的具体情境中,谈论爱情是什么,也许是爱的很惨的,或很幸福的才能说爱情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而不懂爱情是什么固然可以去批判不是什么,但我竟是要怀疑了,也许爱情就是那么1+1了,我们大众的平民百姓的爱情,寂寞+性而已。相依相伴逃的便是寂寞,也算体现了人的社会性,而性所为人欲,也体现了人而为人的自然性,这样,爱情触手可及,到不需要那般虚幻的光影,让我们去迷惑和幻想,善意的谎言你听了太多,我只是想说说残酷的真相,而有时我们的残酷,也只是厌恶于它的表述方式而已,寂寞固然于孤单不同,我我们大可在主观感受于客观状态上大动干戈地辨析,可是那是文人或有雅致的辨析,而我们爱情的谎言与真相之别就像孤单与寂寞的区别一样,我们宁愿繁化一下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感觉以告诉自己人间的美好而已。
可是我想简单点了,不想那么难以理解的美好了湖唯美的情景了,j宁愿换个角度从另一面,所谓的悲观角度去简化了,爱情,寂寞+欲望。
而这本书,当你的大脑被那些连善意能称不及的书本充斥时,心灵寻找到那真实的共鸣,生活的真相,豁然开朗的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