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读后感精选

2020-10-19 03:47: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读后感精选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018-4-1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精选点评:

  ●抵制“但是”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套路话文字太多了,排比比喻。。。

  ●文字入心

  ●文字是优美的,表达的思想虽不能完全认同却也是受之有益。你也许觉得是鸡汤,我却认为这是人生经历品味孤独后的感悟。

  ●许是读了太多毕淑敏的散文,其中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但是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更多的还是一种心灵的浸染和修炼。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当孤独足够深刻,就可以照见灵魂深处的丰盛。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四天读完了,感觉内容和书名关系不大,有些话很有道理,好鸡汤,但有些,我是不认同的。

  ●文字很优美,读起来觉得舒服顺畅,一气呵成的段落和严谨有趣的排比让我时常叹服,反复琢磨。 但是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一句话:优秀的阅读是有力量的,因为在阅读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而是和古今中外的先驱者们并行。 当时看着本书,可能是孤独二字点到了我,可是关于此书我没有体会到孤独的意味在哪里,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总结仿佛都是一种无言的经历,等你品味了读懂了,反而愈发享受这种阅读感,所以阅读本身便是一群人的狂欢,你与历史的交会,与人文的接触,与天地间的沟通。

  ●领导的书。。太 太 太 哎

  ●83/2018 今天在书店翻完这本书,惊觉现在的书彩页印刷贼贵、字距贼大、不相干插图贼多。毕淑敏的文字轻飘飘柔若无骨,三星是给多了。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读后感(一):繁花一朵朵

  毕淑敏笔下的花朵,仿佛带有莫名的力量,推进着我往前走,脱离我的肉体,灵魂脱壳般的去思考种种事件。 她笔下的花朵不会特别的体现“孤独”这两个的含义,会淡淡把花朵的意义放进我的心房,让我的内心久久回荡。开篇散文形式,打开了我对种种“心”的性格、形态、经历的思考。后续不同故事的延续,一眼望去,里面的信息无法一口吞噬,需得细嚼慢咽,才方可得到一二。 她的某个花朵敲醒了我麻木的神经,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毕淑敏的回答是:“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我思考半巡,联想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拍卖你的生涯中,看到有:豪宅;巨富;一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用卡;美貌贤惠的妻子或英俊博学的丈夫;一门精湛的技艺;一个小岛;一座宏大的图书馆;和你的情人浪迹天涯等等选项,我想要去拍卖一个宏大的图书馆,对我来说:书是我可以畅游的游乐场,我可以在此得到幸福感,我可以看到不同人的生活面貌,对人生的体悟,对世间的种种智慧的体现,我爱这样的体验。我喜欢在书的海洋中享受那一份静谧,和众多同学一般,享受那无法言语的美好。所以我的目标定在:未来能有一个图书馆,自己呆在里面徜徉。同时,我们还要思考:一个我们必不可缺的经济需要,钱的问题。有些人把他定为自己的终身目标,想方设法的挣钱,钱是否能带给我们幸福感,是有待取考。所以,把钱定为终审目标的,我觉得应该有所更改。 人生就那么一次,过去了就没了。我和毕淑敏在“死亡”这个问题上意见保持一致,懂得死亡迟早都会来,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所经历的种种。并非是:我们避而不谈这个话题,仿佛他离我们很远,我们有很长的时间去浪费,实际呢?我们谁也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个先来临,突破自己的想象,思考如果我在死亡前那段日子,我想要去做什么,想要去经历些什么,怎样才能让我在我死的时候能死得其所,安的自在。 一本书看完之后,可以放置。同时从书中得到的花朵,要在脑海中反复的思考、酝酿出自己的果实。毕淑敏带给我的精神花朵,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其中的含金量太过浓重,值得我去反复回荡。正如其中一篇文章:人生就是要享受这期间的过程,有好有坏,不能剥夺。假如有人告诉你:你未来要经历的苦难和幸福的数量,那么你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享受幸福呢?会不会在幸福到来时,不敢心悦的去迎接呢!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读后感(二):给人生找个意义

  周围是一片黑暗,我从来没有见过那样黏稠厚重的黑暗,头脑中也是一片黑暗,如同最深的海底,渺无希望。认识毕淑敏始于初中时语文作业中的各种阅读理解,既感慨于她对世间万物敏感的认知,又厌恶罗列在她文章后面的各种习题选项,我就是这样在爱恨交织的阅读体验下度过了我孤独而又平淡的少年时光。

  现在想想那时当真是纯真年代,就像菊花还是一种花,心灵鸡汤也还是能滋补人心灵的补药。我常常被她文字中不经意出现的某句话所击中,兴高采烈、黯然神伤。

  于是倾慕之心很快变成了盲目跟随者的拙劣模仿,我总结了她散文的套路无外乎就是先说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然后通过这件事情中的某个特质进行发散思维的联想,最好能上升到心灵、精神、人生的高度,最后用一句漂亮的话总结,一篇篇高分作文就这样诞生了。

  时间往后走了二十多年,当我整理书柜再次翻出当年所写的文章时,才发现曾令我沾沾自喜的文字竟是那样的牵强附会,毫无逻辑和美感可言。除了满篇都是青春期荷尔蒙爆发的盲目乐观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酸腐味,霎时羞红了脸。

  后来知道了毕淑敏也曾是军医,在青藏高原的阿里服役多年。5000米以上的高原,稀薄的空气,从繁华都市到世界屋脊的心理落差都是常人们难以体会到的孤独感和疏离感。

  于是当我再次读到“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我相信这才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这就是经历过暗夜孤独的人的心灵独白。

  她在本书的多篇文章中谈及到自己初到高原时的境况。猝不及防中,灵魂经历了大的恐惧,大的悲哀,感受到人是多么渺小,生命是多么孤单。在高原急行军中,“身上的所有感官,感受到的都是痛苦与折磨,这样的生命,我再也不想拥有了。”

  没有充满正能量的说教,这两句话反而给我强烈的震撼。

  人在经历了痛苦与绝望之后,会得到一分新生的愉悦。于是她才让我们明白,痛苦和磨难是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命的常态不是岁月静好,而是暗流涌动,并且在暗流之下,我们只能是孤独的踯躅前行。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最不堪的经历,在低谷中怀疑人生,周围是一片黏稠厚重的黑暗,如同最深的海底,渺无希望。

  可是面对恶劣的环境,悲观的人生,与奋起反抗的英雄主义式态度不同,与消极度日的悲观主义式态度也不同,她的态度更多的是忍耐和等待。在忍耐中成长,在等待中学会善待每人仅此一次的生命,只为生命的过程,而不是为了赋予意义的结果。

  这让我想起了卡夫卡的《城堡》,不是所有的门打开就能进入房间,不是所有的路途都有终点,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我们试图把握生命的意义,在为人生的种种理想奋斗时,不过是在寻找意义的歧途上越走越远。

  在一个荒谬的世界寻找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却发现存在的意义竟诞生于荒谬之中。他走进了绝望,正如他让K徒劳地走向城堡。而毕淑敏却像个知心大姐一样的告诉你,别管什么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了,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你要给你自己的人生找一个意义,下一个定义。

  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就是关怀心灵、寻找幸福。这不是心灵鸡汤般的说教,而是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来体味人生、品味孤独的经验。就像王蒙先生对她的评价:有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

  最后,散文写的优美而不矫情,真的难能可贵。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读后感(三):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当我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陌生人,我们会不知所措,会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当夏天的雨季来临,许多生命的记忆被雨水淋成褪色的风景,所有不经意的回眸都被绚丽成最浪漫的构思,在梦醒后的清晨,无奈地投入另一种漂泊。

  我们都有属于自己思念的城市,但那座城市并不属于你,所以可能从始至终你都是最孤独的旅人。

  其实,你知道吗?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毕淑敏在一个大学礼堂讲演里曾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没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青年人在这个问题上飘忽不定,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也有很多人无法在青年时代就确立自己的目标。

  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对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百分之二十七的人完全没有目标;百分之六十的人目标模糊;百分之十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二十五年过去了,那百分之三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忍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我之所以提到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人生目标的确立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青年,都遭遇到了相当程度的朦胧或是混沌状态。

  有人会说,是啊,那又怎么样?我可以一边慢慢成长,一边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啊。我平日也碰到很多青年朋友,诉说他们的种种苦难。

  像我们这样的年纪,在一群人的回忆里进进出出,一个人走两个人的路。

  飞鸟是孤独,霓虹是孤独,星辰是孤独,你是孤独。

  就去寻一束光,照亮彼此漫长的追逐。

  一个人走在孤单的街道上,望着消失的人流,想到了自己过往,勾起的回忆,使画面将孤单演绎,其实你不懂得一个人生活,孤单也是一种风格。

  孤单的人并不孤独,有自己陪伴,可以早已习惯。

  孤单的人不会落泪 ,因为泪水已散,化成心酸溶到生活被冷风吹干。

  孤单的人并不孤独,有酒有书做伴,孤独也会失去方向感。

  孤单的人并不可怜,他们早已看穿生活的模样,只是夜深寂寞会纠缠不断,暂时的停留,找到心灵的归宿,明天接着孤独的旅程。

  推荐一本,我最近在看的这本《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全彩四色装帧设计,手绘插图。 是毕淑敏朗读者系列的终结篇,也是毕淑敏关于人生关于孤独的温暖感悟。

  回首来时路,从幸福中遇见旅行,自梦想处关照生命,人生一场,一期一遇,用文字相遇。

  当我们品味灵魂的孤独,就宛如照见生命深处的幽幽光亮。

  心中无尘,眼底有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愿你我都能学会和内心真实的自己相处,并心怀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勇往直前。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当孤独足够深刻,就可以照见灵魂深处的丰盛。

  《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读后感(四):温柔以待 孤独不再

  毕淑敏新作《孤独是灵魂的必修课》,与上一篇《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可以说是同一系列的心灵力作,一如既往的彩图简画,不过分华丽,但恰到好处。

  毕淑敏的文笔,向来细腻柔软,无需太过轰烈的人生际遇,拾起一点生活小事,蘸一点心情调料,化开更多绚烂的色彩,温暖你的人生。

  说到孤独,通常伴随的是孤单、寂寞的感受,无一不令人无助、沮丧。然而孤独和快乐都是人生中不可缺席的组成部分,我们如何让孤独为人生奉献点什么,好让这条寂静之道变得不再漆黑无际?我们试着在这里找找答案!

  17岁入伍,毫无心理准备之下,从生活长大的北京,直接进入阿里山,没有经过任何的适应和过渡,历经6天6夜的车程,抵达极端严寒、极端缺氧的高原地区。高原地区,极目所见是绵延不断的雪山,没有炊烟的陪衬,没有村落的作伴,面部抵挡的是紫外线的强烈曝晒,没有建筑的遮蔽,没有树林的掩盖,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毕淑敏一待就是11年,这当中,除了忍受艰苦的环境,还有心灵的痛苦煎熬。军旅在外,思乡已甚,心中的这股孤独,能与谁诉说?天地之有,何以承重?

  快乐是一种传染,而孤独是一种力量。在极地严寒中,你要想不被打倒,就必须战胜它。她觉得要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留下点什么,于是开始执笔写作,将昆仑山的人和事,所感所悟所思,泉涌般地记录下来,成为了她首部军旅小说。当初为小说命名时,敏感的她认为,昆仑山之大,自然力量之无穷,必须要以铿锵的字眼才能与昆仑山相抗衡。一番休整后,她想到“殇”这个字,既与“山”同音,又能贴合地反映驻守在边疆战士的内心孤苦之情。这也是她迄今为止,创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作品。

  生命是灵魂的栖息地。毕淑敏透露在她行军拉练的过程中,因为觉得自己快要承受不了因负重前行而带来的饥寒交迫的身体极限,所以边走边在脑海里谋划如何命葬深谷悬崖。然而很快她就意识到,此举不但枉顾自己的生命,而且还会连累紧跟在她身后的战士。关键时刻,她终于放弃了这样的念头。因为曾经深刻地感受过想了结自己的生命,所以毕淑敏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她觉得应该珍惜生命、敬重生命,让生命的烈火燃烧熊熊不息的灵魂。

  通读这两本书,简单地总结作者独有的写作风格。 *语言细腻,词藻比意象丰富、深远 *寓意深刻,利用生活小事述说警世道理 *名词解释,用不同的排比句来丰满层次结构 *细致地用非常贴合的词语来修饰被描述对象,使普通的句子更有温度,更有想象力。 *前后用两组肯定而准确的词语来修饰被描述对象,像一座天秤架在描述对象之上,使之结构对称,然后集中指向被描述的对象。 *生活小事,没有用三言两语来简单地表达,而是用了完整且符合的修饰,将描述对象推向完美的境界,为我们塑造了文学想象的意境。

  毕淑敏的散文,之所以温暖人心,就是巧妙地运用身边的人和事,言简意赅地写成一个又一个感动人心的小故事。故事虽简,但是道理直白,不必累赘地将自己的建议分成细项再作完善。因为她懂得,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千差万别的,只需指引前方的明灯,剩下的就交由每个人去思索、去反思。毕竟每件事都没有标准答案,适用于你,并不代表其他人也受益。

  那些让你感动的文字,一定在某一时刻以某种方式流经你的心田,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刻,再用温柔的方式让你重温,予你以宽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