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读静思
“读书,读书,在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说;而又说“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十六年前我开始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明确指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而一个教师要是自己不读书或者读书很少,那么必然会导致自己的专业成长缺少一个明确的通道。
综观我们熟悉的一些名师大多学养深厚,功夫了得。所以记得很多年以前张文质先生说从一篇文章向一本书走去。当时我感觉是很有点没底,但是当我读过谢云的《阅读照亮教育》却不得不信服:从一篇文章到向着一本书走去,这是可能发生的。
《阅读照亮教育》这书是谢云老师多年的思考积累选择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积累而成。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思考的教育、书斋里的教育、道路上的教育、光影里的教育、尘世间的教育。我翻看文章的写作时间不禁有点惊讶:看起来不厚的一本书其实跨越了二十多年,最早的文字是1995年留下的,而最近的也是前几个月。此刻,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有些教师即使从教二十年三十年,可能没有增加教育的厚度、深度,只是单纯增加了长度而已。那么这样的几十年可能也没有真正的温度可以温暖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童年。
从书的字里行间我可以慢慢寻觅到谢云老师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因为专业的成长而逐渐抵达。从那个偏僻的小镇到绵阳的教师进修学校,乃至创建知行社,引导一批教师读书写作走上光明的教育。这个过程也是艰辛不容易的,但是每一步迈出都有自己的价值,哪怕是探索的步子起码也可以知道在下一次可以走得更加稳健。因为成长从来就不是唯一确定的答案。
教师的职业生命特点就是陪伴孩子走过一段成长的路,一个好老师最大的价值不一定在于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点,而是可以让孩子们在多年以后依然可以感谢老师让他们曾经也心怀理想。多年以后依然想起那些日子还可以继续感觉到情感的温度。做教师的人不可能发财也不一定可以成名,但是却可以因为自己的阅读深度引导孩子们心怀光明带着理想主义的情怀出发走在人生的路上。
因为读书写作所以有机会遇见更好的自己,谢云老师先后荣获: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优秀教师等称号。因为写作而成为《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先后出版了一些书。在他的1+1教育社区里我们不断看见很多喜讯传来,当然也深知谢云老师走在阅读思考写作的路上不曾停歇,而他的团队里活动也日益具有了全国影响力。“武穴公益夏令营吸引了全国三百多位教师参与。书写着改变更是改善着,教师应该是理想主义的事业,心怀善意怀揣理想。
谢云老师在阅读中行走,也在光影的世界里行走,更多时候也在现实的人生里前行。虽然怀揣理想,却也焦虑:青年教师如何安居,而后乐业?更是不断书写自己更加美好的人生。书一本本地出,笔耕不辍,收获多多。多少年过去,终于谢云老师用这样的方式亲切地款待自己,也款待身边的很多老师,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所以他的知行社一直在走……
心怀光明就可以发现光明,寻找成长的印记,我们需要读书,也需要思考。胸怀千里江山更是需要不断行走在现实的世界上,读完此书我深深感觉很多时候我们不仅仅是读书不够,行走的的广度也不够。所以做一个教师应该像他一样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寻觅更好的自己,也会遇见更好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