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去见恒河》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去见恒河》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0-10-21 23:17: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去见恒河》经典观后感有感

  《去见恒河》是一部由法满执导,朴树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见恒河》精选点评:

  ●mini广告片。

  ●朴树 多年以后我还是喜欢你

  ●朴树沧桑的少年感让我总是看他的视频眼泪就下来了,当内心的灵魂碰上一个垃圾的社会,社会不停冲荡撞击朴素的灵魂,有些人选择逃避不改变,有些人选择引领大众,他们都很迷人。

  ●怀揣着一颗悲伤的心 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最爱的媒体+最喜欢的艺人+最悦意的品牌,怎么就在一起了呢!!!!!酷

  ●他们听那样儿的音乐,他们看那样儿的电影,他们做那样儿的事,我不知道谁是怪物

  ●这样就很朴树。很喜欢,也很想去恒河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

  ●我始终是不安的 只有在音乐的瞬间 我才得以平静

  ●朴树没有变老,只是变穷了。

  《去见恒河》观后感(一):穿过人山人海

  当年《生如夏花》出的时候,觉得真好。

  说实话,当年朴树的专辑我没买,但买了泰戈尔的诗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再出《平凡之路》的时候,我儿子说,觉得真好。

  他总是哼着,“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但他还没有。

  现在看到《去见恒河》,我和我儿子一起看,拍得真好。他看到了人山人海,我看到了穿过的朴树。

  《去见恒河》观后感(二):樸樹

  百度愛愛奇藝看了這個,又看了網易云超級面對面一個8分鐘這樣的訪談。一段關於樸樹的話,那段最後是說,希望有更多不一樣的年輕人,看來看去都一樣。不一樣,不一定是做音樂,要有自己的有趣。

  《去見恒河》,11分鐘的紀錄片、短片,81人評價,8.9分。2017年4月14日。過去兩個月這樣。

  樸樹在恒河,感受的生命,印度的不急著改變,不著急,內心的快樂、干凈。他們貧困,但是一樣唱歌跳舞,快樂的生活。一切的混亂,卻又如此安定。

  他終於有所休息,六天,做唱片的日子,要崩潰的日子。做音樂的不容易。歌詞?

  在英國,變酷了,比起做唱片更好的。收穫的。

  並非喜歡所有樸樹的所有歌,但是他真的喜歡音樂,現在更喜歡,覺得這是美妙的。他也相信音樂。

  這個世界非常豐富,他在印度知道。我只買過一本關於印度的書。是于堅的《印度記》。因為曾經在文摘中看到他寫的西藏,人們臉上古老的表情。林懷民也說過印度,不著急,人生沒有什麽成敗之分。

  印度是一個豐富的地方。

  樸樹,多多走走,這次在印度,也有所改變。內心會更乾淨,明白吧。

  《去见恒河》观后感(三):所谓冷

  写这起源,是七夕前一天在朋友圈看到的视频。

  刘若英的“不怕走错,只怕没走过”。

  妻子母亲歌手创作人多重身份,喜欢追问“然后呢“ “故事就结束了吗”“幸福快乐就是终点了吗”。有时候比较低落的时候就会站在阳台,看着阳台外面的楼房,如果有一两盏灯是亮着,会觉得也许他们的心情和我一样,那么在那一刻就感觉自己不是孤单,在那一刻我们是一起的。常会被笑“你也有今天”,可是“何其有幸,我能走到今天”,即使连歇下来停一口气的时间与力气都没有,但还是很贪婪的想要经历这一切。那个看起来很自信的自己其实不是最真实的自己,在很多时候更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有时候讨厌自己。不是偶像不是崇拜对象,而是陪伴彼此的同温层。反正没有人知道下一步要走到哪里,我宁愿多绕几圈。谁不怕走错,但我更怕没走过,走过才会是我的。平顺也好,曲折也好,我们都得自己走走看,跌跌撞撞也没关系。谁敢大声地说我们都变成了我们原本想要的样子,但正是这个我从没有想过的样子,支撑了我自己。

  让我想起她之前的一首歌,亲爱的路人,将前任当做亲爱的路人,多么干净的定位。

  不要问还差什么,我们没结果。都结了果,却由他来收获。

  冷冷观看周围一切,接受发生所有一切的坦荡君子,是我喜欢的样子。

  后来再去看了一系列影片。

  黄觉的“第一次做父母,我们绝不完美”

  阮经天的“我和他在一起的23年“

  朴树的“去见恒河”

  虽然是mini的品牌片,但是还能有所打动。

  看着他们在最放松的旅途中改变了自己,在太平洋的海中温泉,坦诚相见,聊聊一段相隔12年的形影不离,带着自省态度一遍一遍回看自己,好像也能看到一丝影子。

  在印度之行中,朴树一番自白特别打动。我还是对悲伤非常敏感,即使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喜欢明亮的,喜欢开放的,但我觉得那种悲伤还是在我心里。在印度看着那些人生活的很贫困很糟糕,但是没有人急于去改变什么。而目前生活是有目的性的,近两年开始在怀疑理性这个事情,人的能量都是感性的,理性是束缚人能量的东西,就觉得人应该爱自己,爱自己所有能量。

  在马德里中,黄觉,一个很长时间内的坚定的不婚主义者,和一个对婚姻没什么概念的人,却组合一个家庭。可能婚姻不在于有多么长久的了解,而在于勇气。在买婚戒的时候,有57和58两个尺寸,卖婚戒的老先生说选松一点,宽松一点比较舒服,但是后来却转头去换紧一点尺寸,因为担心宽松点会掉了,似乎当戒指在无名指上有存在感的时候,会觉得更安全。后来想想,这也是对婚姻的态度。

  在日本屋久岛,阮经天和相差12岁的弟弟阮经文,穿越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森林,寻找一棵7200年的树。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个跟你血缘如此相近的另外一个人。然而他并不是你的影子,而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也许长相相似,但是却极其不同。他有的我没有,我有的他没有。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就剩下我们两个人,我们也能够互相依靠活下去。

  在看这些片子时候,总会感受到很多情绪,

  比如刘若英的自省,

  比如朴树的无用,

  比如黄觉的克制,

  比如阮经天的依靠,

  这些情绪没有那么高跌起伏,

  很像刘天昭在“毫无必要的热情”中写到的月亮,热情迎上去,冷冷映回来。

  怀疑在投入社会之初,就是为了安心离开它。

  冷冷态度下带有的独特温存。

  虽然害怕冷,但特别喜欢冷。

  在看这些影片的时候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各种画面。

  有“小森林”那个穿着白衣骑着自行车下去的女孩,市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编织渺小却舒适的生活。

  有“金粉世家”里那个拿着百合花的冷清秋。

  更多是刘天昭的“毫无必要的热情”,有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有孤独六讲。

  甚至想起海上钢琴师1900在八十八个钢琴上手指飞舞,在这个与世界相对隔绝的航船上,固定的钢琴键所能带来的安全感。

  想起老人杨绛说的小时候看童话故事,最后说的王子公主幸福快乐生活在一起,但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想起梁文道在哪本书籍说过的,我担心的是一个人太过强调做你自己,很容易就变成固步自封,很容易变成我今天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只能这么做,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能拿我怎么样?不能只做自己,多少也要放下自己,不要那么执着于自己的意味。不往前走走,永远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可能性。所谓的做你自己,首先要了解你是谁?而了解你是谁,你就能够开始远离你自己,一步一步远离自己,做人同时还要懂不做自己。

  就这么一幕接一幕,好似电影一样。

  突然就明白了这就是所谓冷。静坐常思己过,闲谈勿论是非的理性。功利远不比真诚和干净重要的赤子之心。为什么一直以来有点觉得和潮汕人格格不入,可能就是对比家里人的好客热情,我是能不打扰就不打扰的安静与克制。人应该自律,但是过的这么没人味也不对,应该多一些世俗的欢乐。

  只是可惜这种习惯会延续很多,从对无印的执念,到书籍选择,到喜欢的人的特性,必须要干净,再到在野外露营的时候会觉得莫名心安,因为那时脱去一切杂物,将人全新暴露在自然面前的方式,叶落归根,人归自然,都是通用。

  所谓冷

  怀疑在投入社会之初,就是为了安心离开它。

  剥离一切外物坦然面对。

  满是自省与克制与无用。

  不是冷就代表冷,反而带有独特温存

  因为太久的宁静,所以烟花绽放那一刻会体验到多几倍的幸福

  因为很多的灰白黑,在西班牙红色艳丽面前更能感受大气的美

  因为很多克制自制,在日常生活中更能觉得点滴温暖

  刘天昭写月亮,热情迎上去/冷冷映回来

  但是月光最终还是照亮了,就够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