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讲《六祖壇经》》的读后感大全
《净空法师讲《六祖壇经》》是一本由净空法师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57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净空法师讲《六祖壇经》》精选点评:
●一八年二月十七日,碰到违缘的事,于是走高速去了趟一位我主动帮她找书她便介绍我去的老菩萨提到的会龙寺,我不与她说任何我的事,她却侃侃而谈起,我这一年中在读在看的净空老法师,儒释道经典,尔后便走开了。人生所有的事都是自己感召来的,天地相应,至诚感通。她没说任何妄语,的确如是。得此书,因为早已想读,多次听闻老师说法。河南开封印的曹溪本。
●六祖大师的坛经 加上老法师的讲解,法味甚浓,受益无穷,不可思议,不可言说。
●悲生于智
●世人都应该看看哦
●《坛经》是经典
●在读
●我觉得这本佛教书已经没什么哲学色彩了,一派虚虚实实白马非马的斗(忽)机(悠)锋(人),完全是要素俱全的传奇小说+人物传记了。我是佛教徒,但我觉得逻辑混乱,无法服人,过于奇幻,不要相信。
●很喜欢!本来看公案有很多不懂的,看了这本后,许多地方都懂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011年7月27日读。2011-104。
《净空法师讲《六祖壇经》》读后感(一):六祖坛经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十字街头不见有一人在。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庄子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老子
饥来吃饭困来眠。
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如是。——《法华经》
《净空法师讲《六祖壇经》》读后感(二):弟子知师意
各种途径听闻过这个故事,自己去读,有几个片段,
「1」安置母毕,即便辞亲
备足老母生活所需,一切都安置好。
「2」第一次见面忍和尚
忍和尚故意说慧能祖师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慧能法师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3」第二次见面,是八个月后
老师讲话了,讲的是‘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学生回答,‘弟子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净空法师讲,三番问对,说话不多,老师与学生之间惺惺相惜,这不是文字,而是佛心,需至诚感通才得体会。逆境、障难都是意中之事,正法弘扬、承传必有其时节因缘。人要深省、忍辱、恒顺、随喜,完成自己的修学。
到这个月上来,我只觉自己有种‘华而不实’的错觉,我想把它抓出来改善,慧能祖师都是实学,砍柴舂米踏碓。我这样的人,怎么改进到‘实’。信仰的道必有其可实践的运用到实处,否则就‘浮游’。2018.10.06 戊戌八月二十七 15.46
《净空法师讲《六祖壇经》》读后感(三):这不是人物传记也是传奇小说。
我是佛教徒,如果有其他狂热佛教徒因为我不肯给我自己的宗教失去判断力地盲从就喷我的话,我就说一句话——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反正就是佛教徒,随你们喷我也还是,并且我还是觉得《六祖坛经》是不可信。
我再次声明,这个世界很复杂,历史变迁很漫长,文字修改很频繁,宗教也是一样,人非圣贤,都会为了利益去搞鬼,我们信任何宗教都不要变成迷信的脑残,要有智商有常识有理智有逻辑一点。佛教甚至其他几大教派鼓吹的你必须完全信,不能疑心,不然就咋滴咋滴的说法本来就是不对的,你是人不是猪,写书的也是人不是神,何况佛在佛教里也就还是人,你为何全都要相信?科学就鼓励大家质疑,科学就不鼓励盲从,因为科学它准大众验证,因为它强大,所以它能验证。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东西,哪怕是我们信仰的宗教,它不准人起疑只准人盲从,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东西里有经不起怀疑的东西。就这么简单。我们谁也不必自欺欺人。
这本书是《六祖坛经》的注释,其作者对本经深信不疑,一味追捧,这是没什么好说的了。而我觉得整个经书充满着奇幻色彩,传奇小说该有的要素全部都有,而且很齐备,单从文学的价值而言这本经书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这是经历部分。而大段的斗机锋部分所说的东西云山雾罩,虚虚实实玩文字游戏,连哲学都算不上,只能是白马非马这种诡辩,提出的逻辑混乱,目标要求人类是达不到的,应该说这本书的属性是宗教书籍+人物传记+唐传奇小说。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份上,我再对佛教和其他宗教中的两个惯常教义批判。其一就是佛教把质疑(当然站在佛教利益集团或脑残粉的立场就是“诋毁”)佛教摆在和杀生淫邪等其他基本大戒一样的位置,这是不对的。理由不用多说,正常人都懂。另外就是有的宗教,甚至佛教中的部分理论宣扬不信该教就会死后惨遭苦痛,这也是不对的,而且是假的,大家不用信。
如果一个宗教认为,一个坏人,生前作恶,但是信教就能救赎。而一个好人,生前造福,但不信该教所以就要遭殃。那这个宗教就是邪教。我们谁也不用自欺欺人,大家自己想。就像一个政党,如果不入党好人也要枪毙,而反过来只要是党员那坏人也要升官,这个政党是不是反人类法西斯政党?既然政党我们都能想通,为什么一遇到自己的信仰就智商为负了呢?
我是佛教徒,所以我更要抵制这些有违佛教慈悲包容教义的,在漫长历史演化过程中因为各种复杂原因而扭曲的错误言论。
父母爱子女,为之计深远。信徒真正爱惜自己的信仰,也不是要你变成一头只会盲从的猪。我最讨厌基督教那种老子的神天下第一,其他都是傻逼的风格,所以我信仰了哲学色彩很深邃的很包容的佛教。但正因为我自己有自己的喜好,所以我坚决维护基督徒和无神论和其他信仰的人的信仰。
极乐世界,其实不是《六祖坛经》里说的大家都想一样的东西(当然,按照这本书虚虚实实斗机锋的诡辩风格,他会说成大家都要想非想非不想),而是大家都想自己想的东西,而且能够和谐相处。
藏传佛教的密宗我已经不想吐槽了,有本事念个咒你隐身给我看?最后还是科学家发明了隐身衣是吧?而汉传佛教里的斗机锋,我操我看纯粹是汉人智商太高玩出的花样,早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我们的老祖宗就玩过了,希腊那群哲学家也玩过了,但人家还有逻辑,是把不合逻辑的地方巧妙隐藏住了,斗机锋纯粹就是……呵呵。我是语言学硕士,北大的钱冠连写的一本语言学著作专门研究佛学语言,其中重点就是斗机锋。我觉得斗机锋这个玩意,呵呵。
总之,当小说看还是不错。当教义看就把自己绕死吧。非法非不法,其实不为法。莫道佛偈皆菩提,亦有忽悠嘴炮党。
《净空法师讲《六祖壇经》》读后感(四):《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禅宗代表著作之一,简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唯一一本僧人所著,而被佛教界和学术界共同称之为经的禅宗著作。由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同。据流通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盘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
惠能大师指导禅者修行实践的核心方法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即“于诸境上心不染”,就是不论遇到什么境界都不起心动念;无相为体,即“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的体性,知一切相皆是虚妄;无住为本,即“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无所系缚。于修行的次第上,一般说法认为惠能大师主张顿悟,其实是误解。惠能大师认为“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万法尽在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是指佛与众生的差异只在迷悟之间,但同时强调:“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迷闻经累劫,悟在刹那间”,指出“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明确指出了由迷转悟有量变积累的过程,客观地分析了顿悟与渐悟的关系。
《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惠能大师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坛经》的思想对禅宗乃至中国佛教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佛教著作被尊称为“经”的,仅此一部。
《六祖坛经》偈语精选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法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馀。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初启出家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颂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弟子等人,从前的念头,现在的念头,以及今后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不要被愚蠢所污染;从前所有作恶造下的孽和愚蠢痴迷等罪孽,都一起忏悔,希望立刻消灭,并永远不会再发生。弟子等人,从前的念头,现在的念头,以后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不要被骄傲狂妄所污染;以前所犯的骄傲狂妄等罪孽,全部忏悔,但愿马上消灭,永不再有。弟子等人,从前的念头,现在的念头,还有今后的念头,每一个念头都不要被嫉妒之心污染;过去犯下的所有嫉妒等罪孽,也全都忏悔,但愿即刻消灭,永远不再产生。
颂说: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外界的相对,有无情五对:天与地相对,日与月相对,明与暗相对,阴与阳相对,水与火相对,这就是五对。现象语言有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这是十二对。从自己的本性发生作用的有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这就是十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