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的观后感大全
《噪音》是一部由Matthew Saville执导,Brendan Cowell / Nicholas Bell / Richard Cawthorne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噪音》精选点评:
●相当好,可为什么所有人都长得差不多。。。
●非典型澳洲片,缓慢的节奏和云里雾里的叙事倒是充满了欧洲片的风味,几个特写镜头挺精细,从头到尾的俚语脏话台词大概是唯一不和谐的地方
●看完后感觉很空,有点摸不到脑袋,留下的疑问太多
●莫名其妙的电影,澳洲英语听起来怎么那么怪异。
●完全没看懂导演想表达什么
●那樣好的開始卻無法延續,看來果真還是不要起點太高的好。
●对闷骚片的接受程度越来越低了
●T^T居然看错了一本。。。。
●比较压抑
●无聊枯燥。唯一有意思的就是那个请求吃两片饼干的家伙
《噪音》观后感(一):无法遁逃的惶恐与荒谬
每一刻,都可能暴死;任何的微不足道,也可能夺取性命。
还活着,就无法遁逃惶恐与荒谬。
在我的身体死后脑还未死的十秒钟,我的一生将如何再现在脑海?
现在想到,那是恐怖的十秒钟,那是否就代表我还有很多留恋?
《噪音》观后感(二):需要耐心
这部电影再一次向我们证明澳洲的生活实在是太太太太乏味了,没有手机、没有卡拉OK、没有各色酒局饭局赌局茶局,除了回家和女友发发脾气卷2根大麻慰济一下无聊的日子,也只有和几个同样无聊的不知所措的人说些莫名其妙的对白了,怪不得早年移民澳加的哥们如今各个都哭着喊着要回国效力,还是国内的花花世界吸引人啊。
话扯远了,除了节奏太慢,故事其实倒还完整,如果能少些关于人性、情感的探讨,多一点有关案情层层揭开的描写,片子会好看一些。
《噪音》观后感(三):杂七杂八
男主角看着有些消沉乃至颓废,大概是因为和其乐手女友彼此影响的结果了。后者似乎代表了某种理想主义,但却和警察这等极端现实的职业结合在了一起
噪音在干了一场之后似乎得到了缓释,但在房车上重新有出现了,大概是说平时压力太大需要适当的释放。瞧他握枪装子弹的手都一直在抖
刚开始在城铁(?)上的那场屠杀大概也是想说压力大?开枪的那个人的开枪的目的从电影中看似乎同样只是为了缓释某种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后来传递给了那个城铁上的幸存者,不过她虽然还得了糖尿病很容易受惊骇,但还是挺过来了。
第二个来报案也就是后来开枪那人所说的,那地方充满了外来的移民,整个地区都充满了某种因为不熟识带来的紧张,大概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如上的以及被烧死的女子等种种事件的发生吧。至于具体到底是那个人干的,确实是警察的事情,但已经和观者没有太大关系了。
:挺喜欢那个男主角的。有少点的文艺气质,有少点颓废,对当地的白丁有点戏谑或瞧不上眼——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他肚皮上挨了一枪。另外好像还有点安全感的,可他还是中弹了~
2:在电骡无意间下来的,看过却有惊喜的感觉,所以推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