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森林》读后感1000字
《秋日森林》是一本由(日)林真理子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日森林》精选点评:
●“神给我们考验,但绝不抛弃我们。”
●林真理子的书在刻画女性方面很深刻,这本书除了婚外情的描述,还有家里有帕金森老人的看护问题,感情与现实的矛盾。
●日下裕子、伊藤、新井
●很日本中年危机……
●出轨也如此的小清新…描写很细腻,感动的是对母亲的感情,由此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希望她健康!结局…表面维持婚姻,婚外情依旧…
●裕子选择了婚外情是因为逃避患有老年痴呆的妈妈、可能背叛过自己的丈夫、一直想把妈妈送到养老院里的无情的哥哥和嫂子、周围同样大学毕业但生活却过得比她优渥的同龄女性。裕子选择出轨确实是错,无法原谅,但要为了名誉选择了精神出轨来抵抗住肉体出轨也是伤害自己的行为。女性到了中年,烦恼也会变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守住心中的年轻,不随便放纵自己。裕子应该坦然面对一切,应对所有不顺心的事情,不能以婚外情为借口逃避一切。
●不喜欢这样的故事。还是看推理好了。
●与渡边淳一的外遇相比,却有逊色。一个女人真的可以保持外遇而又兼顾家庭吗?对母亲的执着最后也化为虚无,为什么亲情的温柔永不及男人的热吻呢?明明后者要冒险得多。女人对于爱恋总是身心结合,而男人却不是,感觉女主既没有不顾一切的魄力与勇气,也没有淡定自若的责任与坚定,只是游走于现实之中逐步妥协,淹没了自己而已。
●小说里很多关系,可能都是中国人无法理解的…尤其是母亲第二天就要检查,而自己今晚还去彻夜喝酒的做法;或者是介绍里说的新井给予的真心关爱,总觉得就是tama的浮云,纯扯淡
●婚外情写得没有青果好,挺俗套的说。不过那段对母亲的感情,我真的非常感动非常触动。让我想到广告狂人里面,Betty母亲去世后那种无法释怀。父亲痴呆后,神智不清逐步走向死亡那段时间,再也没有人叫Betty小公主了,宠溺她了。双亲死后她失去精神依靠的一种凄凄然。我有的时候想,像我这种不婚众叛亲离的人,如果妈妈去世了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如何在世间度日。在这个世上,除了我妈妈,还会有谁再设身处地地为我着想,爱护维护我。我一遍遍不停地散发负能量的时候,除了我妈妈不厌其烦听我神经质的絮絮叨叨,想方设法回应我,引导我。其余人早把我当loser,消费我的痛苦,讥笑我的啰嗦,看轻我了。我卑微地存活在世上,因为母亲的一点血亲之爱,才让我有点存在感,可以有勇气努力活得更好,才能憧憬一下明天。说到底,我的依靠只有我妈啊。
《秋日森林》读后感(一):有点渡边淳一的意思~
还没读完不过蛮吸引我的,向来喜欢日本文学,他们对社会的描写很细致,能从中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每个国家道德观都不尽相同,我们和日本向来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隔岸观火看他们的社会有时也像是看自己。没看完但是觉得有点渡边淳一描写两性关系的感觉,是本有意思的书。
《秋日森林》读后感(二):40岁女人的悲剧
第一次读林真理子的书,被书名迷糊了。《秋日森林》?与森林有关吗?亦或是40岁的人生已经走到秋天,却在迷途众多的森林中徘徊、彷惶。
这本书很好读,流畅、明晰,翻译也很流利。 故事也很简单,40岁的裕子,有丈夫与10岁的女儿,家庭生活很枯燥,母亲似乎老年痴呆症了。 双线式的叙事,一边是关于母亲,一边是裕子的婚外生活。 应该说,故事讲得很流畅,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也很到位。 不过也正因为流畅、明晰,这本书缺少张力,缺少想象空间。
大概也正因为这样,林真理子成为日本国民通俗小说家。
《秋日森林》读后感(三):昼颜妻的烦恼
到上海之后才看能去的书展活动,发现林真理子这一场时间地点都允许,就是没读过她的书,一点也不了解。当时正好在福州路的淘书公社里,低头一看,手边就是一本《秋日森林》只要8块钱。想着如果能签上名就好了,当然真是奢望,举办方不同意的。但是让她知道她以前的书还是有人买的,也不错啊。
《平民之宴》她下笔犀利,清醒清晰,剖析起中产家庭的伤痛一点不手软。涉及的各个人物面面俱到,绝不拖泥带水。还是很佩服她的笔力的。
所以一鼓作气接着读这本。
这本主角还是主妇,日下裕子,42岁,大学毕业后在某高档家具店做店长,丈夫是名校老师,女儿也在女子名校学习,常见的职业妇女。主要描摹中年妇女会遇到的一切,情感纠葛,家中老人,丈夫外遇等等啦。
裕子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老妈可能老年痴呆了,哥哥嫂子执意要送妈妈去养老院,裕子不能接受。家有健康老人是每个人的心愿,但是事与愿违,父母老了生病也是没办法的事。如何对待,真的是大问题,于情于理,确实应该是儿女尽孝,但是能做到哪一步呢?裕子不惜搬回家住,找家务助理,最后也是无可奈何,妈妈依旧发展到不认识儿女的地步,终究要住进养老院。裕子本身遭遇两场外遇,被人狠狠追求,一场是花花公子的猎艳,后一场是温暖男的执着爱意。只是读起来觉得后一场也不过是作者的金手指好意罢了,也是一场不堪重负的婚外恋吧。这本书写婚外恋情,有渡边淳一的味道。
读下来偶有金句,鼓励妇女还是要有工作的,要奋发自立,要正视自己的欲望。还有化妆品衣服的搭配指导,以及美食,意大利菜法国菜,和食。他们很崇尚意大利的东西啊,家具食物等等。
这本书读过可弃。可能还没跟上作者的思路,这也许就是大女主。我觉得她要求丈夫有点过高,自己可以享受追求,享受被爱,丈夫就不可以?要求丈夫接受妈妈一起住,丈夫在说到公婆时候她也直接拒绝;要求哥哥嫂子照顾妈妈,她自己还是要去约会,一直说女儿是自己的,也没见她和女儿互动,不过是带在身边而已。也兴许女人就该这样,以自己为中心?我还是没跟上脚步,觉得家庭还是有商有量好,不管男女。我大概困在其中太久了,被同化了。
为什么叫秋日森林?不明白呢。
《秋日森林》读后感(四):40岁女人的恐慌和渴望
或许我也越来越接近这个年龄,所以在犹豫之中还是翻开了这本书。
我想要有这种经历的人才能体会书中裕子的心情吧。长期繁琐的家务;让人心神不宁、为之烦恼的妈妈的病情;日复一日、平淡乏味的家庭生活;还有来自工作上、周边朋友群的压力,都让一个40岁的女人觉得生活完全失去了年少时梦想的色彩、觉得自己完全被隐去。成为家庭生活的祭品,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
与伊藤的交往或许就是在这种心态下,才让裕子觉得又回到了少女般,每天都是如此期待的新一天的开始。
可是,我想作者在这里也揭开了人性和社会丑陋和冷酷的一面,男人只是猎奇,得手之后,就会立即离去。这个打击让裕子彻底崩溃了。40岁的女人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无论是身体和心理,都觉得无法与年轻女孩去竞争,所以这个时候,除了疯狂的自虐,一边在心里暗暗悔恨、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另一个期待年轻的自己又不顾一切的坠入自己编织的爱情谎言里,执拗的认为对方是爱自己的。
这个年纪的女性,真的还能拥有爱吗。这个打击是致命的。
在明确被伊藤玩弄之后,裕子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开始转移注意力,家族的矛盾凸显,当妈妈病了之后,怎么样去照顾,谁来照顾妈妈这个问题,成为了主要的冲突。哥哥和嫂子的拒不接受照顾妈妈的请求,面对丈夫的冷漠,将寻求丈夫帮助的想法放弃了。
作为女儿,一边眷恋着儿时印象中的母亲,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着母亲的病情,还要照顾女儿、家庭,平衡公司和家庭的压力,害怕、焦虑、不安,让裕子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再加上对丈夫的信任危机。立即将裕子推到了漩涡的中心,在心力交瘁时,另一个男人来到了她的身边。我觉得这个纯属是小说编的,不过没有办法,我们是看客嘛,或许世界就这么巧合吧。
新井作为解忧草来到裕子身边,只是默默、适当的关心,关于他的描述也是让人感到心安的宽阔胸膛、温暖有力的大手。我觉得这是个作者刻意安排的理想化的人物,或许也表达的作者的一丝希望和期待吧。
也是,如果没有这个人的出现,就一直处于灰色的生活之中、压抑、崩溃着过完余生,那么通篇的基调就会太沉闷了。
但有些遗憾的是,小说最终也没有逃脱俗套,结尾处两个有家庭的人裕子和新井还是在爱情旅馆发生了肉体关系。这表达了什么呢?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对相爱却无法在一起的挣扎?不知道。我也很困惑。不知道怎样去评价。
所以觉得结局或许是最真实吧。虽然相爱,但是打碎一切正常、平稳的步调去应付一个你看不到、把握不了的局面,对于40岁,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太难了。所以就只有这样,逃避吧。在爱情旅馆里去品味这 迟来的爱情,带着内心的愧疚和社会的苛责。或许这是个社会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