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沈醉回忆录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沈醉回忆录读后感锦集

2020-11-13 02:55: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沈醉回忆录读后感锦集

  《沈醉回忆录》是一本由沈醉 / 沈美娟著作,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318图书,本书定价:34.50元,页数:20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沈醉回忆录》精选点评:

  ●以第三者的视角讲述了唐生明、卢汉、杜聿明、溥仪、徐远举、张国焘和周佛海等人的身世漂浮,让人唏嘘不已

  ●没什么意思。高唱社会主义赞歌。一个劲地说我有罪,党和人民却宽大处理我。

  ●不错

  ●溥仪这段最好看吧,去自家院子也得买门票,习惯谢主隆恩的也会说对不起,遇到叔叔也叫嚣着按家法下跪,生不逢时的小皇帝在改造期间却最为可爱

  ●沈醉回忆录其三,系沈醉追忆挚友故交的文章合集,很难讲是不是切合人鬼之间这个主题,私以为还算合适。几篇文章里写唐生明奉旨投敌八卦最多最好笑,结尾也算高明,应当算是最好的一篇了。抛开唐生明本人,蒋汪日安暗勾结的种种,真是绝妙的讽刺和现实。写杜聿明、溥仪情真意切趣意盎然,可以说栩栩如生了,写卢汉其实就是详细讲了遍云南被迫起义始末,写张国焘多有嘲讽,写周佛海似有同情之意,写徐远举如果八卦属实就是遮掩了狱中不合的段落,虽然其实没有必要?因为最后还是和好了,但写得仍算坦荡。有些细节当然不见得精准,有些八卦十分有趣,还有些爆料对比多方观点来看,越发扑朔迷离了。不过,一但接受了沈醉粗糙的文笔,仍然是十分不错的参考史料和对真实历史的还原,已经收集全了文史资料选辑wwwww

  ●怀疑细节真实性。前半部分讲讨好戴笠,后半部分讲争权。

  ●看起来不像个特务头子,倒是像小老头回忆往事,跟一般的文史一手资料没啥差别,美化自己很多。

  ●感觉几点吧,1,沈醉面相不错,老年了看起来更加面善,出来混颜值还是很重要的。2,几首诗写的有点意思,外行眼里很棒,是个有才情的人。3,离开毛人凤去云南很有想法,眼光还是准的。后期意外被抓,也没受什么大罪,去香港一个月就回大陆,当了政协委员,算是有大智慧的人。

  ●这个就是我刚刚讲的很作孽的沈醉。其实我觉得,虽然不及他老板戴笠的名字来的婉转成诗,但沈醉也是个好名字

  ●没什么印象了

  《沈醉回忆录》读后感(一):沉醉不知归路

  这本书很好看,特务头子沈醉一生的回忆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写的既像传记,也有点像小说,正如沈醉所说,他这一生的党国生涯,确实一方面有自身的原因,运气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大时代所致,利用大二的课余时间看完了,即使是沈醉年老的时候写这本书,也从来没看见他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依然过得丰富而有感想,所以我觉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即使在迷茫的时候,也不应该有太过低落的情绪,偶尔的不顺的心情可以有,但是还是依然要做一个有目标,有希望,有内涵的人,加油吧!

  《沈醉回忆录》读后感(二):职场上司的重要性

  个人比较喜欢沈醉这个人物,看了他的照片,觉得他的形象气质挺好的。能做特工的,尤其像沈醉这样做到军统高层的,能力毋庸置疑,最后在军统还能混的比姐夫余乐醒还好,我的特务生涯我觉得写的最精彩。 像自我开解的地方很多,比如供出徐远举周养浩,我觉得讲的理由经不起推敲,什么怕他们人生地不熟乱走被人认出来跑不掉之类的,个人觉得他想“将功赎罪”的比例居多。人鬼之间写徐远举怎么有些笔下不留情呢,毕竟朋友一场。又比如携女去香港探亲访友受到旧同事朋友的劝说,可能是真的“改过自新”了,沈醉的表现我觉得他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特征。 在看这类回忆录的时候,总是想要找出作者能离开大陆的办法,个人觉得沈醉要是早先能离开军统跟着唐纵的话,后半生就不一样了,性格决定命运,他没选唐纵选了毛人凤,后来的争斗个人觉得沈的段位比起毛还差一截。沈醉因为戴笠赏识平步青云,最后因为协助毛人凤上位把自己困在大陆,职场上冰火两重天,个人觉得是沈醉自己识人不明,没有跟对上司所致。

  《沈醉回忆录》读后感(三):不见如来

  嘉佑征和/wen

  这其实是几个人物的小传记。

  01唐生明

  受蒋介石派遣进入南京汪伪集团,力行“曲线报国”道路。

  56 抗战前陈赓去上海治病,因经费紧张,曾得到唐生明经济上的资助。

  60左右??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的不同,你当着国民党人的面骂国民党不好,他反而会符合几句,和你一起骂。共产党则不然,你骂共产党,共产党员一定是会当面反驳你的。这是国共双方党性的不同。进而可以说,共产党人党性强。

  02卢汉

  和我的特务生涯中记述基本一致,没有多的情节。

  03杜聿明

  78 沈醉不喝酒,生怕喝醉之后吐露特务工作的秘密。为了既达到不喝酒的目的,又在应酬场合不给人难堪,不使得敬酒的人为难,沈醉常以“在礼”为借口婉谢敬酒。

  84杜聿明问戴笠死亡原因及是否是暗杀,沈醉说飞机失事是偶然遇上其后变化,绝非被人暗害。

  96 战犯们天天等待有人来问他们投不投降?满以为共产党对待他们会像国民党对待瞿秋白、方志敏等被俘的共产党人一样,先以礼待之,客客气气。过一阵子之后,就要求他们投降,不投降则一杀了之。没想到始终没有人来问他们这句话。

  杜聿明说,感谢政府帮我治病,我感激不尽,但这是个人感情。投降则涉及到中国传统道德和气节问题,不能同等看待。

  111 东北二瘸

  124 1960年春节,此时已经解放十年,被特赦后的溥仪收到了一份恭叩年安-臣某某顿首的帖子。溥仪发脾气说:“我早已觉得当皇帝太可耻,你们难道还觉得做臣子有什么光荣的么?”

  130父女相见不相识,睡衣改上衣。

  04溥仪

  176 溥仪与溥杰兄弟从小一起读书,长大后却又相互猜疑。日本人把溥杰弄到日本接受教育,又把皇族女子嫁给他为妻,后来又炮制了皇位继承时兄终弟及的规定,彼此间的猜疑更胜。直到1960年底兄弟二人相继获得特赦后,重新见面,才冰释前嫌,始有兄弟之情。

  180 六十年代文史专员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早打好晚打好与可能的胜负。

  181溥仪新生:外宾来访,领导介绍说,这就是中国过去的宣统皇帝。溥仪站起来很严肃地说,过去的溥仪已死,今天是新生的溥仪。中国人听了知道这是他忏悔的表示。但经过翻译,外国人听起来便不知所以。溥仪认真考虑怎样才能既表示谦虚,又能让人听懂,最后琢磨出一句比较合适的说法“今日是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溥仪”,以后每逢接见外宾,领导介绍完之后,溥仪都如是说。

  220-222批判廖沫沙。溥仪哭着说,廖部长是好人。

  228政协造反派出身都是顶好的。

  229杜聿明在政协大院门口马路上拾马粪。当时马车运输还是北京市内一早一晚不可少的运输工具,马路上的马驴粪不在少。杜聿明一上班就提着粪筐,在政协门口马路上拾粪。造反派头目怕杜聿明拾粪被外国记者拍到照片,发在外国报刊上,被诺贝尔奖得主杜聿明的女婿杨振宁看到,影响不好,遂叫停了杜聿明的自发行为。当时杨回国周、毛都是亲自接见的。

  231破四旧不过中秋,不吃月饼。

  234溥仪面对w.g乱象,哭着问:“究竟为什么这样子干?好端端一个国家弄成这个样子,是谁的主意?”

  245重庆地下党把其主办的《挺进报》寄给了重庆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朱绍良作为该地区最高军政负责人,共产党公开活动,直接寄反动刊物给他,这是对他的挑衅和莫大侮辱,因此恼怒异常,特意命令当地军统负责人徐远举限期破案。

  294周佛海与军统局一干人等同桌吃饭,却已是座上客一阶下囚的关系。

  296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委任周佛海为京沪行动总指挥,周借助日军和伪军的力量,维护了上海、南京和杭州等东南大城市,使得蒋介石远在西南的军队得以先于东南地区的新四军和人民武装进入这一地区。

  299周佛海叛逃时带走了老婆,但把老母留在了重庆。周母后被军统抓做人质,几年后死在息烽监狱。

  周佛海说,说我们是汉奸,我们承认,有时也感觉到这两字的可耻。但说我们是卖国贼,杀了我我也不承认。因为我们无国可卖。我们只是替被占领的国土上的老百姓做点事。这点国土是敌人交给我们的,怎么反而说是我们卖掉的呢?再说了,有条件有实力卖国的,绝不是我们……沈醉估计周想说有条件有实力卖国的只能是蒋介石集团,但周没敢说出来。

  300 蒋怕日本人得了汪,从此不再以蒋作为谈判对象,所以决计将汪除掉。河内刺杀一事绝非蒋汪之间的双簧。

  2017年7月12日

  《沈醉回忆录》读后感(四):久闻其人,今见其人,和我一样,也戴眼镜——沈醉回忆录中的杜隶明印象

  不久之前读了新凤霞的一本小书,写她在文革中和末代皇帝溥仪一起劳动时发生的种种趣事,真是好玩极了。因书中提到当时一起劳动的还有沈醉,又记起沈醉也是一名著作颇丰的历史学者,便找了她的书来,打算再翻看一些皇帝陛下的糗事看个哈哈,无意中看到他怀念杜隶明将军的文字,倒无端生出许多感慨。

  我不是军事爱好者,对于淮海战役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上的寥寥数语,对于这位败军之将,除了他那著名的女婿,也只知其名而已。作为狱中难友和多年知交,沈醉对杜隶明的崇敬和爱戴体现在字里行间,我也有幸从他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一窥蒋介石爱将的人品风度。

  在战犯管理所,人民政府对战犯相当优待,供给他们丰裕的衣食,有病治病,杜隶明等人却并不感激。因为当年国民党捉到方志敏,瞿秋白等人,起初也是非常优待,后来见他们不识好歹,才动真格的。杜隶明对沈醉说,他就等着那一天,有人问他“投不投降”,然后像方志敏一样杀身成仁,以死报答校长对他器重。被俘之后,他曾经两次自杀未果,晓得自己身患三种致命疾病,故意隐而不言,想来个慢性自杀。他这样做,不是出于对蒋介石的愚忠,不是冥顽不灵,而是为固守军人的气节,以死酬知己。

  蒋介石将装备精良的百万军队交由他指挥,他却输得一败涂地,那种深深的愧疚每时每刻令他痛不欲生。六十年代蒙哥马利将军访问中国,杜隶明亦出席了招待晚宴。席间,蒙哥马利问杜隶明:“你的百万军队呢?”杜隶明指着周恩来笑答:“都送给他们了。”我想,蒙哥马利问这句话时多多少少有些轻蔑吧。百万军队输个精光,你这将军怎么当的?

  但在我的印象中,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繁多,争斗不止,大战当前互相拆台挖墙,友军陷入重围时作壁上观的情况多有发生。张灵甫之死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很像被自己人按到砧板上,等着敌人来砍。客观地讲,蒋介石也不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争是一门严谨的艺术。不是说占据绝对数量上的优势,你就一定能取胜。家族越大,越难维系;公司越大,越难大理;军队越大,越难指挥,越需要科学的战术。可以想象,杜隶明当年指挥淮海战役时所面临的重重困难:无知而又自以为是的上司,居心叵测不顾大局的同僚,与腐化堕落不堪大用的下属。

  那么这场战役的惨败到底与杜隶明本人有没有关系呢?恐怕只有军事史学家说得清。我对他的军事才华不敢妄加评断,所以这里只谈他的人品风度。

  尽管杜隶明隐而不报,他的重病还是在体检时被发现。人民政府花费巨资为他医治。他晓得所费不赀,问医生,医生笑道:“花了两个铜板。”他当即泪落。因为想起了一件往事。一九三一年,蒋介石受汪精卫排挤下野,他的嫡系学生跟着失业。有段时间,杜隶明仅靠黄埔同学会的一点抚恤金过日子,手头非常拮据。有次带着妻女逛西湖,女儿杜致礼看到有卖油炸臭豆腐的,吵着要吃。一块臭豆腐卖两个铜板,杜摸遍全身,只摸出一个,不得已只能抱着大哭的女儿回家。杜隶明和蒋介石师生一场,不是只有共富贵的风光,也有共患难的辛酸。

  即使是身居高位,杜隶明律己甚严。在战犯管理所,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军还会踩缝纫机,缝衣服,指导难友钉扣子,修理各类机械,修剪嫁接果树。沈醉给难友们缝制短裤,粗心大意,敷衍了事,杜隶明逼着他重新再来。沈醉辩解:“反正都能穿,那么讲究做什么?”杜答:“人家穿了会不舒服。”反反复复给他讲道理,并且说:“我一生的成功建立就建立在认真二字上。”随便一件小事,哪怕是浇花除草,他坐起来亦是一丝不苟。就像杜隶明所说的,他的成功不是源自偶然。这样的人可能会失败,但一定会成功。

  特赦之后,杜隶明被安排进入政协担任历史研究专员,分了房子,有固定工资,生活安定了,便给在美国的妻子曹秀清写信,请她回来团聚。信中,他提到自己有房子,院子,卫生间,以为很不错了,却不知曹秀清住在女儿家,是带花园游泳池的漂亮房子。尽管如此,杜夫人还是千里迢迢奔夫而来。杜隶明曾经对新凤霞说过:“我的妻子抚养大六个孩子,劳苦功高。”曹秀清吃错药昏迷入院,杜隶明守在妻子床边哭叫了三个小时,痛不欲生。夫人病愈出院,一见丈夫便泪流满脸。沈醉奇怪地问:“你生病时,一直是大哥哭。现在你病好了,本来该高兴的事,怎么又哭了?”杜夫人答:“我不过病了半个月,他就憔悴成这样,叫我看了怎么不难过呢?”

  在政协工作时,研究专员们一样要劳动,侍弄花草,栽培果树。杜隶明真心喜欢做这个,有阵时间穿着粗陋的工作服在街上拾骡马粪,给花草当肥料。某革命干部见了,怕给外国记者拍到,传到杜的科学家女婿耳朵里不好,硬是把他送回来。他嫁接的梨树,一棵树上结三种梨子,别人见了啧啧称赞。

  因为有著名女婿,他在文革中遭受的苦难还不是很重。有次红卫兵小将冲到他家,见一个穿工作服的老头在做木匠活儿,便对着他大吼:“杜隶明呢?叫他出来。”老头不慌不忙道:“你们已经看到他了,有什么话就说吧。”红卫兵小将见他如此朴素随和,做的木匠活儿又精致,很是敬畏,谈了一阵就离开了。后来,邻居家小孩发现,某个戴眼镜的调皮小将还在杜隶明的木匠活上留诗一首:“久闻其名,今见其人,和我一样,也戴眼镜。”

  六十年代,人民政府组织政协人士到全国各地旅游。在西安,杜隶明特地去参观关羽墓,对于这位身首异处,以忠义著称的古代将军十分关注。也许,不能杀身成仁是他终身的遗憾。然而,在我眼中,他仍然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