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韵七言-唐宗与魏公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古韵七言-唐宗与魏公

2020-11-14 21:18:23 作者:李树身P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韵七言-唐宗与魏公

  古韵七言-唐宗与魏公

  作者:狼头长啸李树身

 

  雄文掷地声铿锵,笔大如椽兵十万。

  千秋词赋讴翅楚,君王股肱避邪奸。

  魏公掏心苦进谏,细说利弊照肝胆。

  太宗胸怀如海阔,盛世气象满民间。

  (2020年11月15日于

  成都崇州街子古镇)

  【后记】史载,唐朝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讨论如何才可能成为“明君”这个一般人所避讳的问题。

  时任谏议大夫的魏征说:“唐尧、虞舜之所以成为一代圣主,受天下万世称道,关键在于他们能够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听取臣民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选取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而秦始皇、杨广等君王之败家亡国,是因他们塞聪闭听,只偏信小人的奸邪妖言而造成。所以要成为一代明君的最好办法,是打开言论大门,兼听纳下,使权贵不能壅弊,下情能够及时上达。”

  魏徵明确提出:“君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针对这个问题,魏徵后来又继续上疏说:“君主是元首,臣下是股肱,元首与股肱有机地连成一体,才能成为机能健全的人;元首虽处于领导地位,但离开了股肱的协助便什么事也办不成,所以君主必须依靠臣下成体治政。”

  魏徵还引用孟子的训导告诫李世民:“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粪土,臣视君如寇仇。”

  魏征主张君主对大臣要诚信不疑。比如他说:“上之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矣。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疑矣。(假如)上下相疑,则不可以言至治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