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张居正(套装共4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张居正(套装共4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1-03 00: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张居正(套装共4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张居正(套装共4卷)》是一本由熊召政著作,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2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居正(套装共4卷)》精选点评:

  ●内容就不多评了,五星。但是本书版本太差,低成本胶订,非常不牢,前后掉页。

  ●好书,但不是我的菜(只读了第一卷)。

  ●卷一木兰歌2018年一月21日读

  ●第六届 用术存正气 结党不营私

  ●很精彩的当代历史小说,只是小说中的配角出场不均,除了金学曾外,大多数人物的归宿都一笔带过,连玉娘也是如此。但主角们都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不得不让人赞叹。令人遗憾的是,作者的政治观和历史观是我所不能苟同的。

  ●哭哭啼啼

  ●“请挑封面最好看的那一套买。”木兰歌我真的是笑得不行,风趣又真诚——我也不知道这个“真诚”形容的是什么。14都很喜欢。

  ●大二的时候 从期末看到寒假开学 酣畅淋漓的历史小说

  ●还行吧,挺全面的,不过作者政治水平似乎不大高。但是作者提出张居正和李太后有私情,不过这个论断应该是成立的。

  ●身为奇伟之士,考成清丈,勇于任事,大破常格;人是柄政宰揆,生受三公,交通中贵,私德有亏。然治绩炳然,救时弭祸,延明国祚;惜君王寡恩,身死未几,戮辱随之。刚峰赞曰:工于谋国,拙于谋身。有明一代,首辅第一。

  《张居正(套装共4卷)》读后感(一):茅盾文学奖?言过其实了。

  第二卷第十二回:探虚实天官来内阁 斥官蠹宰辅说民谣 中第5段,说杨博是隆庆八年的进士,今年已经72岁了。该文到此处,隆庆刚死没多久还没有改元万历,隆庆年号一共才六年,哪来的隆庆八年??

  第十五回 老鸨母诲淫真龌龊,白浪子嫖妓遇名媛 简直就是路边摊小说故事会的节奏。

  《张居正(套装共4卷)》读后感(二):权术

  花了10天左右的时间读完这套150万字的鸿篇巨制,算是2013年阅读的收官之作。对张居正也算是有一个较深的了解,也对那个时代(万历)的初期有了初步认识。还应该把《万历十五年》找出来结合看一看,那段历史的地位和影响。这本书对权术的描写可能会影响现在的混在官场的大大小小的官,对职场的影响也多少会有一些。看书评时意外发现作者当年和野夫的恩仇至今也为了断。呵呵,又多了故事素材。

  《张居正(套装共4卷)》读后感(三):娱乐感官的书

  二零一四年我于长沙的理发店上班时,偶然在当当网上看到了这本书,题材是历史又便宜,所以就买了一部。书很厚,共计四本约一百五十万字。那时每天上班的时间都很长,我只能在晚上回宿舍的时候读上两回;后来工作波动,但我依旧在继续读这部书。那一年我居然把这部书连续读了两遍。去年在北京的时候又萌发了重读的想法,但是书早已被我送回了老家,于是又重新买了一部,至春节期间读完。这是我第三遍读这部书了。

  这部书值得读三遍吗?

  那时有人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我说:“《张居正》。”他惊讶道:“你怎么又读这部书?”我说:“里面有权谋。”然后他着实把我嘲讽了一番。

  这部书我之所以会读三遍,不是因为它真的优秀,而在于它轻松易读。书里没有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以至于我可以快速的阅读,这个过程犹如听一首歌,看一部电视、电影。这种阅读很可以充数,但并不会让自己的思想有所得。如此可能是因为如那人所言这部小说“没有艺术性”,另一方面也在于自己的阅读能力太差而速度又太快,以至于我在读完三遍之后,能够记住的只是故事的大概。

  作者在叙事的时候所采用的是一种精工细描的手法,事件都被里里外外的反复渲染,拉成了很长的篇幅。现在我能记住的有争首辅、实物折俸、京察、税改、子粒田、土地丈量、整顿私立书院……都说人物是小说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却很少能够在小说中看到鲜活的人物,犹其是在情节被严重淡化的现在。这部小说涉及的人物很多,但让我有鲜活感的竟是没有。这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读《红楼梦》时印象深刻的刘姥姥,读《水浒传》时记住的武大郎、潘金莲。

  很多人都盛赞张居正,甚至有人把他和商鞅等对。但我在这部小说里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治世能臣,他的创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把原本应该收入国库但却因了政怠缘故而被官吏、豪强私有的钱重新收归国有。厉害故然是厉害,但这是一般层面上的整治,而不是社会力量的重组。一个人若能够进行力量重组,那才是真的经天纬地。商鞅可能是,但因为我学识太差,现在无力多言。

  就像那个人说的:“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这部小说不能说它有多好,也不能说有多差,做为一部娱乐感官的书,是可以的。

  《张居正(套装共4卷)》读后感(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买了好久的一套书,终于趁着《大明王朝1566》的劲头读完了。

  作为一部四卷本的大部头,《张居正》描绘了政治家张居正波澜壮阔的首辅生涯:盛年入阁,以皇帝老师的身份赢得了皇帝和皇太后的信任,虽与司礼监大当家冯保道不同,但是却也能相互依靠共同谋事。以霹雳之手段,行改革新政,在短短几年之中开辟了万历新政的大好局面。然而祸福难料,随着皇帝逐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主见和叛逆,最终张居正和这九州至尊还是分道扬镳,而且最终导致了张居正死后改革废除、全家被抄的惨剧。倘若文忠公泉下有知,恐怕是难以瞑目。

  生前无比的显赫,但是死后却无比的凄凉。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反差?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得罪既得利益集团太深太广。张居正整顿吏治,推行京察,得罪了一群尸位素餐、庸庸碌碌的中高层领导;改革经济,清账田地,得罪了一群吸榨民脂民膏的皇亲国戚和地方官绅。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拿掉了这些人的不义之财,必然是让人恨之入骨。

  第二,同皇室之间出现了明显裂隙。张居正主持的万历新政之所以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成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明神宗年幼时,张居正依仗着皇帝老师的身份,得到了小皇帝和皇太后极度的信任和依赖。大小事宜几乎都是按照张阁老的意思来办,而本应平起平坐的内阁成员,都成了“随”张阁老议事,实实在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随着皇帝的逐渐长大,皇帝自己的主见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步入青春期之后,由于受到了周围“不良宦官”都勾引,逐渐起了骄奢淫逸之心。但这个时候,张居正却依然按照之前的作风,正面的给皇上谏言,阻止皇上的行动,甚至在“曲流馆事件”让皇上下了“罪己诏”使少年皇帝颜面扫地。加之皇帝周围小人谗言不断,最终导致了皇帝对他的反感和抛弃。

  第三,缺乏对接班人的培养和考察。万历新政最终毁于一旦,并不是因为张居正的辞世,更多的是由于后继者的反对。继任的首辅张四维,并不是从心底认同和支撑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加之皇上彻底的对张居正进行清算,作为一个“识时务”的新张阁老,废除张居正推行的政策,借以迎合皇上铲除张居正余党的意图,顺便向皇上表忠心,何乐而不为。

  以上三条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两条,最终导致了张居正死后的凄惨悲凉。不过,倘若张居正真的能预知身后之事,他依然会毅然决然的选择走相同的道路。因为,作为一个政治家,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其次才会想到自己的利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文忠公这句话送给张文忠公,当之无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