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关系滋养
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内在的关系,如果能够相互滋养,那么就可以说,你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通常我们看到听到的所谓关系中的纠结颇多,也有貌似很好的关系,成了相互利用,但也确实有人能够将自己周围的一切巧妙转化为滋养自我生命的关系,这样的人,我们不得不潜心学习学习。
人与物之间的滋养,人的自身的滋养暂且不论,今天着重谈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转化成滋养关系。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在任何有人的地方,就形成了江湖。凡有江湖,就有利益之争。让自己的身心,完全超越利益,不太可能;以利益之心与人交往,你不论如何巧妙运作,说到底还是会被人察觉,那么究竟该如何去做呢?
以放下之心,去做事情。做事情是为了享受做事情的过程,而不纯粹是为了一个什么结果;如果做事情的过程不开心,那么辛辛苦苦换来的结果,有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快乐可言;如果把做事情当成一种有价值人生的体验,也就能接受任何一种结果。
不念旧恶,去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子。太阳升起的一瞬间,就是在提醒人,你应该以全新的眼光看眼前的世界了。
对人好,有时候只需要你有这个心念就可,当能够帮人的时候搭把手,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很多人抱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送人礼物不吝啬,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人,而不是把自己不喜欢的送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着人的好,即使有人做事不妥当,那也属于那个人个人的事情,自己不生气,原谅一切人和事,才叫真修养。
人与人的心量,不可能没有知觉,所以即使善念被误读,也比怀着恶念生活要好一些;如果我不能原谅人,总是想着人的恶,其实是我自己内在的恶还在,没有清理出去,(本来不以为自己会有恶,或者说不愿意放弃对人的偏见)否则我看不见人的恶,我只与善相互吸引。
当我们感觉到自己被误解被冤枉的时候,给那些懂得你的人讲一讲,是好的;给那些不懂你的人发泄一下,也是可以的,至少应该知道,人都是有底线的;人不可能一直被误读,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会因为一个人一味的忍让就能缓和就能和解。做了这一切,还能让滋养你生命的东西重新回到你的生命当中,这才叫能耐。
母亲和婴儿之间能相互滋养的时候,母子健康快乐;父母亲和成年子女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双赢,亦可以是伤害,双赢肯定能相互滋养,伤害关系
师生之间能够相互滋养的时候,才接近最本质的共同体,或者说,当师生能够构建起一个课堂共同体,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更不是以教师为固化的主体,主导,师生关系才更可能相互滋养。
那些自以为真理在握的人,当众侃侃而谈,忽略他人的存在,完全不在乎他人的感受,这样的交流不可能相互滋养,倒是哈佛的博导们,招博士生的目的,不仅是指导学生,同时很有可能是获取青年人身上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