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藏(深度好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藏(深度好文)

2020-12-03 07:45:10 作者:有书武小五 来源:有书 阅读:载入中…

藏(深度好文)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 有书武小五 · 主播 | 安东尼

  冬季之后,草木凋零,孤独寂寥。

  但是,冬不代表生命的休止,而是“养精蓄锐”,是“来日勃发”。

  人有三宝,神、气、精,气乃神、精之依托。

  人生百年过客,有人执迷于物,有人藏物寄情,有人惜气存精。境界不同而领悟各异,细品耐人寻味。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要想走得远、活得好,就要学会“藏”——“惜气存精”。

  “藏”,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藏身,生千财

  今年7月,杭州西溪医院接连确诊三位90后癌症患者,一位是22岁的杭州姑娘,一位是25岁的江西小伙子,还有一位是29岁的白领妈妈。

  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作息不规律,常吃外卖,不注重锻炼。

  人生刚开场就要面临谢场,令人痛惜。

  想起北大教授孙祁祥在北京大学2017年开学典礼上讲的一段话:

  “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

  但青春逝去,未见得活力不在、睿智不在、优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犹在,年轻于你何用?财富于你何用?时间于你何用?”

  是啊,年轻是资本,但年轻不是任性的资本,年轻也从来不是透支身体的底气。

  健康在,可以生百财千财;健康失,万财皆失,一切等于零。

  前几天,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位表弟英年早逝的事,听了心里酸酸的。

  他的这位表弟头脑灵活,通过几年的打拼开了一家手机店,不但娶妻生子养活了自己,还资助妹妹上大学,他的这份担当亲友有口皆碑,他对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为了业绩精进,三餐不继、熬夜是他的生活常态。

  家人劝他,不用那么拼,要注意身体。

  他毫不在乎地说,自己年轻,累了睡一觉就好了。

  但人毕竟不是铁打的,长期的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让他身体透支,最终患上了肝癌,刚过完30岁生日就去世了。

  在葬礼上,他的妈妈失声痛哭:

  “我的儿子啊!这么大没让我怄过气,没让我们操过心,就是得了癌症,也从未在我面前流过一滴眼泪。你这样走了,我们不是要想死你吗?

  你要是真心疼我,就不该这么早离开,你不给我们养老,还要把孩子丢给我。我的儿子,你这是不负责任啊!你叫我们以后怎么活?”

  在场的家人、亲友无不啜泣。

  其实,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生命能量场,能量场有大有小,当能量场被消耗完,这个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这就好比预算可吃一百年的粮囤,若是省吃俭用量入为出,就能吃到一百二十年;若是大吃大喝不停透支,就吃不到一百年。

  健康的体魄不是可以随意消耗、取之不竭的资源,而是需要小心呵护、及时养护的奢侈品。

  人生哪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更多的是猝不及防。

  人生下半场,最不能挥霍的是健康。

  藏神,走更远

  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哲理小故事。

  有个小镇来了马戏团,因为有很多杂务需要人做,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

  做三小时就能获得一张外场的票;做六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

  有一对穷人家的兄弟,对马戏团的狗熊、小丑表演垂涎已久,因为没钱买票,他们以为不可能看到表演了。

  听说做临时工可以得到票,他们马上报了名,而且一致选了做一整天杂工,换一张最前排的票。

  于是,他们开始了辛苦的工作——搬器具、搭台子、提水扫地、给演员们帮忙……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中午只分着吃了一个馒头。

  到下午的时候,兄弟俩已经没有力气了,但是,一定要坐在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执念支撑着他们,哪怕再苦再累,也不愿就此停下。

  兄弟俩累了一天,坐在位置上时,他们已经是满身尘土,精疲力尽了。

  当主持人刚刚出场,大家都热烈地鼓掌的时候,他们却已在众人的掌声里沉沉地睡着了。

  我为这兄弟俩的徒劳无功感到遗憾,如果他们懂得留些精力给自己,就能尽享马戏表演的欢乐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像这兄弟俩做法的人不乏其例,他们追求圆满、奢望完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件事上,不给自己一点舒缓的空间,结果身心俱疲,事与愿违。

  伏尔泰说:“完美是优秀的敌人。”

  追求卓越没有错,但是苛求完美就会带来麻烦,常常让自己在纠结、自责、失落中不断被消耗精力。

  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养精蓄锐、合理使用、做到精力再生与恢复的平衡,才能释放一个人最大的潜能和效能。

  日本内科医学博士、知名的作家医师志贺贡,提出了一个关于健康与人生的“0.8哲学”。

  他认为,不必每件事都强求做到十成满,使出80%的力气就可以了,剩下20%的力气,权当给自己回旋的余地和养精蓄锐的本钱,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被完全“掏空”。

  “0.8哲学”并不是鼓励人不求进取,而是给自己留一些空间,不过满、过溢,让自己走得更远。

  白岩松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凡事不要做得太满,要为自己留点儿喘气的空间。”

  完美的只是心中的想象,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生活。

  费尽心血去追求完美,就会错失原本不错的风景,离完美越来越远。

  藏心,防百病

  《黄帝内经》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意思是,心情安静,心平气和,则精神收藏,精力充沛;相反,心烦浮躁、情绪不安、焦虑紧张,则精气就会消耗,甚至最后耗竭消亡。

  然而,大家都在关注外部养生,却忽略了内在养生方式——藏心。

  一个人不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话语,做到神气清静、情绪稳定,才能心神平安、健康长寿。

  作者@沧海明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老家有一位老人,年轻时是国企职工,子女都在城市工作,个个有出息,他平时说话免不了趾高气昂一些,处处都要占得上风,因此经常与人争执,街坊邻里都不喜欢他。

  直到前年患了癌症,医生说最多还能活半年,老人得知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

  过去他不容易让人亲近,现在却经常买些零食分给街坊邻居家的孩子们;

  过去抠门到买菜时为了几毛钱跟商家吵架,现在自己在后院里开出了一片菜地,把吃不完的菜都送到了养老院;

  甚至还出钱添置了一套音响设备,送给村里跳广场舞的老年团队;

  过去他见人总是板着脸,现在脸上的笑容多了;

  过去他会对别人无心的一句话生半天闷气,现在别人说什么他都不在意......

  附近的人都感慨不已,那个让人讨厌了几十年的人,老了老了居然还让人恨不起来了。

  就这样到了年底,他的病情如旧,并没有恶化的迹象。

  医生告诉他,体内的癌细胞被控制了,继续保持好心态,生命再延续个十年八年也不是没可能。

  看到这个故事,可能不少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心态的力量竟是如此的神奇!

  其实,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情绪对健康影响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90%的病来自我们的负面情绪。

  而这种情绪会形成一种能量,蓄积在我们体内,阻碍身体的正常吸收,造成身体各器官机能的失衡,表现出来就成了外在的疾病。

  晋代著名养生家葛洪说:“常其宽泰自居,恬惔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

  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时常放松心态,让情绪保持稳定,就不会被灾难疾病缠身。

  不懂得藏心的人,就像给自己的身体埋下了情绪的雷,不知道何时就会引爆疾病。

  修养自己的恬静之心,驾驭自己的情绪,就是最好的养生。

  

  是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

  著名学者傅佩荣曾提出过“心斋”的概念,是指心的斋戒。

  他认为,心斋的具体做法就是要逐步减少感官的刺激、外来的诱惑、层出不穷的欲望,以及执著于自我中心的观念和成见。

  藏身、藏神、藏心,其实就是在做“身斋”、“神斋”、“心斋”。

  不过分消耗体力、精力和心力,才能不“超负荷的付出”;藏而后露、蓄而后发,才能把事做成、做好。

  与其藏金,不如藏身、藏神、藏心。

  金会消散,但精气神会吐故纳新,源源不断。

  过好“藏”生活,体悟真滋味。

  余生,愿你我都能养精蓄锐,行稳致远,静候春光,静享流年。

  - END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藏(深度好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