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70年:日本肖像》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战后70年:日本肖像》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日本主演的一部2015-08-15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后70年:日本肖像》精选点评:
●我们的老师没走出阴霾已经衰老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以邻为鉴。虽然我国与日本在很多方面不同,但是这个纪录片反映的事实很有参考价值。
●制作极好极好极好
●朝鲜战争救了日本。国运。
●值得再看。很棒,感动。但是第一集中在谈及二战时,没有看到日本对战争的人道主义上的反思,只是反思了科技上的落后。
●看了泡沫经济那集,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我觉得泡沫经济揭示的就是这个,你不用提供价值就能轻松获得巨额财富,几乎所有人都调转枪头去投资金融房地产,实业家停掉生产疯狂买地买房,人们掉以轻心地享受这些轻而易举得到地财富,突然之间,泡沫戳破了,大家从云端一直跌到了谷底,其实最惨地还是底层百姓。你才醒悟过来,没有实体经济支持的泡沫迟早要破,再低下头来,踏踏实实找回平凡生活的本质。
●50-60年代飞速发展,日常生活起源于60年代;80-2000s(金融自由化;金融骨干助长股价膨胀;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影响出口;) 80年代末泡沫经济,原则被打破。工作不一定富裕,不工作也能富裕;只看到了美国的衰退,实际上美国制造业衰退,信息产业增长,这才是经济好的转型。3还没看
●NHK的一部非常客观理性反省自己——日本人在二战以及之后经济外交建设的纪录片。这可以说是我真正理解日本的开始(以前我跟很多其他同胞一样对日本非常不理解)。从此,我也喜欢上了NHK的纪录片,尤其是他们关于二战以及中国的纪录片,非常有意思。视角独特,相对于很多西方媒体客观理性多了!
●所以领导者就是看人的能力吧
●说不定,这样的经济规律会一再上演
《战后70年:日本肖像》观后感(一):岛国人的心思不能用猜的
用什么内容、方式和心情做一个回顾? 庶民应该是主人翁 各阶段做人做事一脉相承但又大不同 从追逐繁华转向内视自醒 说到底,打败日本的是西方国家 鬼子虽然利用战后形势逃过了彻底的战争清算,但绝对不可能就此脱身,信任值永远是赤字 世界需要秘密和交易,日本确实在相当一段时间充当了亚洲的领行角色 永远的棋局 活用理论特色政策发挥实力开发潜力,几乎100%抓住了机遇 成于实业,败于虚拟,没有经济主权是根本弱点,岛国结构弱点上限如此 竞争对手群雄并起
日式经营往何处去
中式又在哪里???!!!
《战后70年:日本肖像》观后感(二):泡沫经济时代
看过许多相关论文、资料,到日本相关纪录片,再到此片。感受就是在广场协议之后的东西没有说清楚,金融自由化也比较模糊。很多人把泡沫经济时代的起点看做广场协议,这没错,可广场协议并不是主要原因,发动泡沫经济的犯罪,要归咎到日本人自己身上,简单来说。
1.广场协议的背景是美国为了降低国内通胀,大幅度加息,美元升值。因此当美国要求大家一起干预外汇市场时,几大国普通接受并且积极主动。
2.日本愿意升值,以推动日美贸易摩擦的平衡,同时寄希望于对外投资,降低本国的顺差压力,推动日元国际化,推动国内市场化与自由化的改革,因有前面日元贬值,日本政府迫切希望日元升值解决矛盾,更放话美国接受一定程度的升值。
3.各国都进行了外汇市场干预,但一开始并不顺利,美元坚挺。
4.后来日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造成了“円高不况”,打击了对外出口企业的利润,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营难题,不过很快走出了困境,证明日本产业之坚实。
5.为了降低贸易顺差,日元升值并没有打击出口,反而迅速反弹,这时的日本政府同步进行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且为加大对美进口,更担心日元升值打击出口,决心降低“公定步合”以扩大内需市场。这就出台了《前川报告书》。
6.《前川报告书》是讨好美国人的一个短篇的经济政策报告,为了扩大内需市场决心迎合美国。很快,泡沫化发生了。
7.日本银行内部针对过热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内部对立,然而日银却依旧跟随大藏省的步伐多次降息,泡沫越吹越大。
8.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后,虽然意识到不能再降息,但也担心加息给市场带来降温甚至更严重的影响,因此加息派的代表人物失去了话语权。
9.长期的低利率导致泡沫越吹越大,日本股市和楼市于1989年5月迎来了日本银行内部长期的加息派代表-三重野康。
10.三重野康认为必须要大规模戳破经济泡沫,果断下手,日本经股市崩盘了,随着市场的资金紧缩,信用紧缩,房价陷入长期的下滑,跌幅达到80%
11.事实证明,越是泡沫化严重的地区,房价下跌越是惨烈,尤其是东京、大阪在内的六都尤其惨烈,其他地方小型城市倒影响较小。
12.三重野康内部预演了泡沫破裂的情形,不过崩盘幅度却超出了预料,从1992年开始,他不断尝试修复负面影响,却没有成功。
《战后70年:日本肖像》观后感(三):这部纪录片是我真正理解日本的开始——一部日本人客观理性反省自己在二战以及之后经济外交建设的纪录片
2015年,偶然看了一部日本讲二战的电视剧《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391952/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视角非常独特,讲一个日本女孩子到当时日本殖民下满洲当护士,随后被卷入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目睹战争残酷和中国百姓的涂炭,在二战后又被我们光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感化吸收成为外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光辉是因为日本帅哥扮演的共产党军官帅爆了,旁边日本少女心花路放。。。)这个电视剧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立场在很多愤青看来有点五毛!但我查看了很多资料,没发现中资机构或人员有参与该片。但我从小一直以为日本媒体影视作品不是都常以负面的方式展示中国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随后又在acfun看了NHK推出的这部纪录片《战后70年:日本肖像》。这部纪录片从20世纪初的日本的国内外环境讲到二战再讲到了战后经济重建和外交发展。影片里多次提到并讲解中国:首先是20世纪初的日本殖民地满洲,然后讲到了二战全面侵华战争,而后在经济重建时期的后半段有提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崛起。我特别注意了主持人和专家们在提到中国时的表情和态度。在讲20世纪下半页日本经济下滑中国的崛起海尔进军国际市场抢夺日本产品空间时美女主持人的惊奇和笑容让我印象深刻。当然也有专家后来一直提到要阻止中国崛起这个观点但没阐述原因时,我也并不理解。纪录片里面凡是涉及中国的内容基本都比较客观理性,并没有太偏激。改变了我对日本媒体总是负面报道中国的偏见。一查发现,NHK是日本国家电视台。从此也越来越发现NHK的纪录片很有意思,我看了尤其多NHK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纪录片系列是《巨龙中国》:越到最近的纪录片也是以更客观更肯定中国崛起的角度来报道中国。
言归正传,本片《战后70年:日本肖像》内容涵盖太大,我这里就举一个我很感兴趣的内容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日本为什么道歉这么困难的问题。
我们认为日本没道歉或者道歉这么困难其实是站在我们这个角度来看的,而如果结合日本国内外环境换位思考一下就更好理解了。
15年NHK推出的这部纪录片是有很客观的回顾历史,里面提到了为什么道歉这么难。二战后中日刚建交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发言访华发表讲话时用了这样的外交词汇:他把二战时给中国带来的战争和苦难称作“添了麻烦”。这样的字句造成了当时中国在场人员的反感。其实这样的声明时经过日本政府反复研究探讨得出来的,他们的主要态度其实是在二战后作为“战败国”需要作出“不卑不亢”的态度。为什么不卑不亢的态度这么重要?因为日本政府是多党制,执政党的行为包括外交声明是需要给国内民众看的来获取他们的支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这当做政治作秀的一部分,不然在野党就可能乘势夺取政权。
其实当时中国政府在中苏交恶急需外交援助的情况下,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然后也急切与日本回复邦交。但毕竟日本在二战给中国带来了那么多苦难,而且才过去30年,很多经历过二战的中国老百姓都健在,他们怎么愿意接受日本呢?为了中日建交,所以“在具体认知上,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开始,中国历代领导人都认为,必须把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和普通日本国民区分开来,也就是一分为二的理论”。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已经把战争根源归于了二战时日本高层的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和现在的很多日本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这在当时看来是很大度很正确的方式,但这就留下了知道现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实日本NHK也做过早期的一部纪录片《日本为何通向战争之路》来讨论战争根源,他们的结论是:1、日本军部控制了内阁,全面侵华前日本内阁包括首相已经被日本军部的高官所取代了;2、大量日本媒体被主流媒体裹挟,一边倒地进行战争宣传;3、日本民众对战争狂热。也就是说NHK也认为很多日本老百姓对二战时全面侵华是负有责任的!
所以,在中国提出了“一分为二的理论"后,声明发表后的乃至现在的日本人都认为你们中国人都这样归因了,已经发表在正式的声明里了,说好了只关当时日本的一小部分人的事,不关我们事了,所以也就不该来烦我们了。既然日本民众这么想,日本执政党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权,所以要坚持顺从民意,尤其是在中国对日本在战争遗留问题上施压时,他们就更要表现强硬,甚至反着做。他们说:我就不!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