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关系》读后感100字
《危险的关系》是一本由[法国] 拉克洛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60元,页数:36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险的关系》精选点评:
●书信是最私密的联系方式之一 内含着对人性的拷问
●流连花丛片叶不沾追女宝典。(值得深思)
●不是很好读,书信体好怪,而且还是讲故事
●我们的关系 危险么
●前面好看,后面如嚼蜡(翻不出花儿)
●译林这个版本不错。
●书信形式的小说
●绝对强!大学时代看过电影后,找来看的书。
●跟土地和井原西鹤那两本是在图书馆里随便找到的一部“禁书集”中读到的,读的时候还三番五次的跟朋友推荐来着。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些看到好书就要看看作者,看看书评这样的臭毛病~所以竟不知道是评价如此高的一本……主要是土地写的太好了……以至于我忘记了这本书也在其中。
●语言在爱情面前无法自制,错误百出。欲望往往言辞拙朴。果然还是阅读让人平静。
《危险的关系》读后感(一):危险的关系
刚刚开始读这本当初之禁书。可能有些地方还是不能够读明白。但是这种书信体的写法真的是很给力。虽然是欺骗与占有的主题,是俗女子与坏男人的骗局,可是真的是笔触新颖,值得一看。我要继续看下去,一直把它看完。
《危险的关系》读后感(二):Jeu: 游戏与赌局
爱情是什么呢?
C'est un jeu (游戏,赌局)。
是上流社会尔虞我诈的普遍游戏。
是女人互相攀比提升价值的借口。
也是最后必然造成两败俱伤的惩罚。
危险的关系,梅特伊和瓦尔蒙,以及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他们的情人们之间的种种关系。
危险吗?是的,因为最后没有人是赢家。
当巨大的天真与巨大的阴谋算计结合在一起时,
忽然发现,许多东西的界限消失了,人走向何方都成为可能。
道德和爱情,都是被人赋予了极其粘稠的意志的名目,
有一些行为被归结为出于爱情,因为普遍的规律使人们总结出他们普遍的特点,并给出了定义,
还有一些行为被划为符合道德的界限之内,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既定的默契。
而这两者,同时被放到此书中接受了拷问。
符合一切爱情特质的行为,背后是否具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另有算计。
不符合道德的行为,若以为善牺牲为理由,是否就可以逃脱道德的谴责。
虚伪,自然而然被揭露出来。
而这虚伪,不仅来自对他人有目的的欺骗和引诱,用甜蜜的外表包装龌龊的内心,
更在于在引诱他人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引导他人模糊道德与非道德的界限,不断利用爱情的行为以期获得自我证明,最终
真正沦丧的却是自己。
因为要让别人相信,首先说服自己相信;因为要让别人堕落,首先自己先选择了堕落;因为要让别人遗忘,首先自己彻底遗忘……
连自己的心也欺骗,虚伪也可以用坦诚的形式和对话出现,难道不是另一种可悲?
也许这是一种选择。萨冈写:
我考虑要过一种卑鄙无耻的生活。这是我的理想。
可是还剩下些什么?
赌局赢了,奖品是什么呢?
胜利的快感,侮辱他人的乐趣,使那一男一女成为了同盟,也成为了他们最终分崩离析并走向灭亡的原因。
当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并且不再那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只是分别使用了自己最惯常的手段来对付对方。
而最后,终于什么都没有留下了。
很喜欢故事的结尾
尽管瓦尔蒙死了,沃朗热进了修道院,那位忠贞的信女疯癫致死,
但毕竟故事还是给人留下了一点喘息之处,不至被巨大的惩罚压迫着而感到窒息。
梅特伊夫人病了,痊愈之后,容貌尽毁,但人们说,这次疾病之后,仿佛她的容貌和她的心灵整个掉了个。
这里指的是美与丑的对调。
于是读到最后一页,总算可以叹一口气,一解郁结之情。
全书用书信体写成,据说是当时流行的方式,
很能给读者造成一种偷窥他人隐私的感觉。
情结的连贯则主要依靠读者的联想和判断。
只是翻译后的中文句子略显晦涩和不连贯。
《危险的关系》读后感(三):这不是我的错
“人们对一切都厌烦,我的天使,这是自然规律,这不是我的错。”
“如果今天我对一件整整花了我枯燥无味的四个月的艳遇感到厌倦,这不是我错。”
“如果,举例来说,我拥有的爱情同您拥有的道德一样多(这当然有点言过其实),爱情消失了,道德也同时消失,这并稀奇。这不是我的错。”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我在一段时间没欺骗了你,你的无情的抚爱有点强迫我这样做。这不是我错。”
“今天,我疯狂地爱着的女人要求我牺牲你。这不是我错。”
“我明确地感到目前是大声抱怨伪誓的最好的时机,可是如果大自然赋予男人的手坚贞,而赋予女人的手固执,这不是我的错。”
“相信我,选择另一个情夫,就同我选择另一个情妇一样。这个忠告是对的,非常对,如果你认为不对,那不是我的错。”
“再见,我的天使,我高高兴兴的占有你,我毫无遗憾的离开你,也许我会回来找你,世界就是这样。这不是我的错。”
这应该是史上男子最厚颜无耻的分手信吧。但不知是不是用了大量的排列句,好像有一种说不出美。当年张生不明不白的甩了崔莺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唱着道学家的调调把莺莺骂比作是尤物,好像白蛇精一般。
这封信之后《危险的关系》里的人物关系变得危险起来,就是从这封信之后德•图尔韦院长夫人认清自己被抛弃的事实,并断绝了她的书信生涯,事实上,她病的写不来任何信了,(除了那封她口述的语无伦次的信)关于她的命运我们只能从他人的书信来往中得知。但是奇怪的是,我读起来,这种第三者的复述要比当事人自己精神错乱般的抒发感情要好看多。这也解释了之前她与德•瓦尔蒙子爵长篇大论的讨论“她的友谊和他的爱”很难看的原因——贞女的遭遇只有在第三者的传颂中才是迷人的,带着传奇性的,惋惜的色彩。
与之相比,本书中第二个受害者赛西尔•沃朗热的书信就大有看头,就如本书的坏女人德•梅特伊侯爵夫人所说的那样,她写信永远像个孩子,想什么就全都说出来,加上她又一个按照序言里的说法是个“纯情少女”的缘故,她的书信部分把一个少女从刚从修道院里面对社交的不知所措,对只从传闻中才得到依稀轮廓的未婚夫的恐惧,情窦初开时的茫然,被他人诱惑时的堕落,一步一步交代的清清楚楚。最初她每走的一步路,都有她天真无邪的理由。当瑟尼骑士第一次写信对她示爱的时候,她回信的理由是不忍心看到骑士的愁容,虽然我不应该回这样一封信,(当时她已经是有婚约的人了)但是我既然答应了你就必须信守诺言,这才能证明我对你的友谊。看来妄想当不成情人当朋友的纯情女性自古有之,可是赛西尔的结局没有这么美好。
有时候也会疑问,德•瓦尔蒙子爵到底有没有爱过德•图尔韦院长夫人,《危险的关系》曾经被翻拍成好多次电影,只有勾引不动真情的子爵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无一例外都让人觉得他是爱她的。单从德•梅特伊侯爵夫人对德•图尔韦院长夫人(愿上帝原谅她们冗长的名字)的妒嫉来看,他也必然是爱她的,旁观者清嘛,可是即便是浪子的爱情在阴谋的影子下也显得苍白。德•图尔韦院长夫人临死时听到德•瓦尔蒙子爵的死讯,她急急忙忙的拉开窗帘,让医生复述一遍整个事件,然后她突然打断叙述,嘴里说:“够了,我听够了。”对于院长夫人来说,她所知道的仅仅是她自己的遭遇,她被一个男人追求,然后又被无情抛弃,这个世界其余的乱事儿脏事儿她都不知道,但是这个女人觉得:够了。因为德•瓦尔蒙子爵的爱对她来说就是全部。
《危险的关系》读后感(四):三位夫人
小文写的是除了梅特伊侯爵夫人以外的几位夫人。
(一)德•沃朗热夫人
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这位夫人了,原因在于图尔韦院长夫人因为瓦尔蒙子爵的示好而给她写求助信。沃朗热夫人在第32 封信里回复了她,对瓦尔蒙子爵这样一位游戏于花丛之中的放荡公子实在是分析得不能再透彻了。
“(图尔韦院长)夫人,您要我相信德•瓦尔蒙先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我承认我无法决定,仅凭您告诉我的一件事,我很难断定他是一个好人,正如我发现一个有好名声的人犯了一点错误,我也不能相信他是坏人一样,无论哪一种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坏人和好人都一样。坏蛋也有道德,正如正直的人也有弱点一样。这个真理我认为必须相信,因为就是从它才派生出宽大仁厚的必要性,不管对坏人还是对好人,都是一样;对好人可以预防他们骄傲,对坏人可以避免他们丧失勇气。您一定会发觉目前我并没有好好地实践我所主张的宽大,因为这种宽大引导我们同等地对待坏人和好人,我就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软弱。”(这种观点真的是不能更赞)
但院长夫人觉得瓦尔蒙已经悔过了,于是沃朗热夫人又写道:
“一个人悔过的时候,只有上帝能赦免他的罪,因为上帝能识透人心,而人类只能根据他人的行动来判断他人的思想;任何人只要失掉别人的尊敬,就没有权利抱怨别人对您有必要的怀疑,这种怀疑很难恢复别人对您的尊敬。请您尤其要想一想,我的年轻的朋友,有时只要对这种尊敬表现得不十分重视,就能够丧失这种尊敬。不要认为这样严厉有失公允,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有权利获得尊敬的人,是不会放弃这种无价的珍宝的,只有不受这种强有力的控制约束的人,才是会做坏事的人,这就是您同德•瓦尔蒙先生关系密切的外观表现,不管这种关系多么纯洁。”(忘记谁说的了,大意是人爱惜自己的名誉,正如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
这位夫人对瓦尔蒙子爵的认识很到位,但是不幸的是,她没有认清她的女友梅特伊侯爵夫人,以致于明着被她暗着被子爵玩弄于股掌之间,赔上了自己女儿的清白,甚至连自家女儿流产了都不知情(第141封信里梅特伊侯爵夫人在信的末尾说:“我对您将丧失后代表示哀悼。晚安,子爵。”),最后沃朗热小姐落得退婚且进修道院的下场。
(二)德•图尔韦院长夫人
必须承认,这位夫人的经历是个悲剧。正如上文沃朗热夫人所说的,对待坏人的宽大是一种危险的软弱,院长夫人正是败在了软弱、不够坚定上,虽然她是谨慎小心、力图远离的,但是面对瓦尔蒙这样的花间高手,这些远远不够。在第56封信,即院长夫人回复瓦尔蒙子爵的信中,很明显地能察觉出这位夫人已经陷入了挣扎之中。
“被一个我热爱和尊敬的丈夫爱着和尊敬,我的责任和乐趣就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幸福。如果有更强烈的乐趣,我并不希罕,也不愿意尝试。内心平静安详,白天心情安定,睡觉没有惊梦,醒来没有悔恨,还有比这更甜蜜的日子吗?您称之为幸福的,无非是感官的骚乱,是激情的狂风暴雨,这种景象是骇人的,连在岸上观望,也是如此。唉!怎么抵抗这暴风雨呢?怎么赶在布满海难残骸的海面上登船呢?同谁一起登船?不,先生,我留在岸上;我热爱维系住我的缆绳。我可以斩断缆绳,可是我不愿意这样做;如果我没有这些缆绳,我要赶快去抓一根。”
“我应该幸福”道出了现在的不幸福,“内心平静安详,白天心情安定,睡觉没有惊梦,醒来没有悔恨”,这些只是院长夫人美好的愿景而已。“同谁一起登船?”难道不是对接受瓦尔蒙子爵的一种假设和幻想?这一段话就是可怜的院长夫人用来安慰、说服自己的自欺欺人之语。
来一段瓦尔蒙子爵在给梅特伊侯爵夫人的信中的自述:
这时候,我紧紧搂住她,她一点也没有反抗。我从这个忘却一切礼节的举动中判断她的感情多么激动和强烈,我冒险用热情的口吻说:“可爱的女人,您无法想象您点燃了怎么样的爱情之火;您永远不知道您被我爱到什么程度,而这份爱情比我的生命更宝贵!希望您的每一天都是幸运的和平静的!希望您的每一天都被您剥夺我的幸福所美化!对这个诚心诚意的愿望,您起码得用悔恨或眼泪来赔偿,而且请您相信,我的最后牺牲,不会是我心中最难的一个,再见。
这样热烈的表达再加上以自身生命为要挟对院长夫人来说可真是抵挡不住了,而也正是在这样的会面之后,院长夫人屈服了,由此也可以看出瓦尔蒙子爵的甜言蜜语可不是一般水平。不过,现在说的有多好听,最后的抛弃就有多残酷。
忘了以前从哪里看到过一句话:女人一旦精神出轨,就很容易成为男人的俘虏,感情沦陷之后就是肉体上被男人轻易占领。最终,图尔韦院长夫人还是栽进了手段高超的子爵挖好的情爱陷阱里,最后赔上了性命。
(三)德•罗丝蒙德夫人
一开始对这位夫人是没什么太深刻的印象的,她也不过就是在院长夫人离开乡下后因为感情纠结问题回复了一些安慰的信件。直到书的末尾,在经历了内侄瓦尔蒙子爵因与当瑟尼爵士决斗而死、梅特伊侯爵夫人虚伪丑恶的作为被揭发之后,她在给当瑟尼爵士的信即第171封信中说道:
请您允许像我这样这种年龄的人,向您提出一个像您这种年龄的人很少想到的想法,那就是:如果一个人看清楚自己真正的幸福所在,就永远不会逾越法律和宗教规定的界限去追求它。
私以为这段话是整本书最深刻的教诲。这样的话果然是产生在岁月、年纪、阅历的积淀之下吗?可是要做到“看清楚”怕是很难吧,不然院长夫人和沃朗热小姐也不会有那样凄惨的结局。
突然就想起了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这“幸福”所需要的,正是自知和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