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纪念》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纪念》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0-12-23 03:54: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纪念》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纪念》是一部由巴沃·德弗恩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凯文·阿札伊斯 / 约翰·雷森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纪念》影评(一):随便写

  纪念的是什么呢?看丽丽安就像一株爱情滋养的植物,有爱就散发光芒,十几年而未变,于佩尔的眼睛里都是戏,从在工厂第一次见到小鲜肉的眼神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爱。但是在小鲜肉的身上却看不到,就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无能却要求存在感,我不相信这样的情,一直在等待反转结果等来了一个俗套的Fin,不尽如人意。

  不过电影里的音乐很好听。

  《纪念》影评(二):面对最爱,我们依然会热泪盈眶

  劳拉说,原以为我们都会过了爱吃薯片的年纪,其实不然…

  因为无论是爱情还是梦想,在最爱的东西面前,我们永远都会热泪盈眶。

  或许这样的劳拉已经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无需再问如何留驻青春,因为你的美,始终与时间同在。

  只要好好利用时间往前走,不止别人,就连你也能爱上自己。

  一个因爱而努力绽放,一个因爱而奋发成长。

  至美!

  《纪念》影评(三):火红的爱

  鲜艳明快的画面,流畅的叙事; 导演对红色的格外偏爱,别出心裁的运用:“莉莉”的红唇、红指甲、红色手提化妆箱、满满爱意的红玫瑰、全红的床品、拳击手那件正红的夹克、还有莉莉身着的那一袭耀眼的红裙…… 镜头下老年斑斑驳肌肤的于阿姨,如红色一般明艳动人,矫健的年轻拳击手,更是鲜红的、滚烫的、不顾一切的爱,炽热迅猛的“侵袭”了莉莉。 当拳击手骑着摩托,载着莉莉行驶在绯红晚霞漫天的街道,导演给了一个如梦似幻的镜头,那一刻,我明白了,这是一出浪漫的、火红的爱情故事。

  《纪念》影评(四):Souvenir (film, 2016)

  一個在台灣或在好萊塢不常見、但在法國可能比較常見的愛情電影故事? 一直在想對於雨蓓的愛到底真是來自演員本身、還是他人好評先入為主所造成的既定印象?嗯,去年大金馬看完Elle,在廁所裡偶然聽見其他觀眾、約是四十歲左右的三兩女子在討論:「奇怪了女主角明明也沒多正多漂亮,她鄰居為什麼會——對啦他也有問題啦——可是她殺人欸,竟然沒有被抓?好啦,可能一開始被強暴的關係。」三兩女子中講話最大聲、綁馬尾、長相最端正,看著就是意見領袖的那個不斷抱怨,口吻態度場景像煞是在叨念碎嘴一個辦公室裡比自己受歡迎的同事。如此威脅感,以後如要說明雨蓓的魅力,都該講這例子。

  《纪念》影评(五):漂亮男孩,我。愿。意。

  三星半。(这个周末的我!打分好宽容)

  本以为会很无聊,结果意外的流畅与引人入胜。

  剧情合理,节奏轻快,没有让人觉得拖沓或者费解的地方(后面小男友生气有点小突然少铺垫)

  镜头非常美,拍了很多次杯子:

  泡腾片(op就是泡腾片

  酒杯(钢琴上,酒杯旁,滑落的手中…

  一开始觉得男主丑(主要是胡子吧!一点年轻感都木有好么)

  但他早起后拉窗帘,在光中回头对劳拉笑,孩子气得弯起臂弯秀肌肉的时候,配着他的蓝眼睛,就觉得非常纯真非常漂亮男孩了。

  最后,

  为于阿姨疯狂打电话!

  《纪念》影评(六):给于佩尔阿姨的情书

  奔六的过气歌星隐姓埋名在肉酱厂打工,被同厂临时工,一个廿出头的精壮拳击手认出,然后谈起了恋爱,他们竟如此和谐,配上阿姨优雅动人的歌声,真是浪漫。

  于佩尔的演技和少女感的气质,简直想给她打六星。看着她,你会感觉很神奇,青春早已不知所踪,却能在她眼里看到少女的神彩。她很美很性感,令你情不自禁地靠近她、搂住她、仰慕她。所以当小鲜肉男主的爸爸表示女主是他的女神,愿意为她做一切,而小鲜肉的妈妈嫉妒万分时,观众都认同的笑了。她从没有爆棚颜值,但才华和演技给她的自信,比颜值强大一万倍。

  年轻的美,大多憨钝乏味,千篇一律,真正的美,是好好地利用了时间,一秒不停地向前走,慢慢懂得了自己,也爱上了自己。

  无论多少岁,都能像少女一样,对人生充满热情。全情投入,尽最大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越来越熟练地走下去。经历越多,她越发光;时间越久,她越美。

  不用问如何留驻青春,因为你的美与时间同在。

  《纪念》影评(七):漂亮男孩,我愿意!

  文_调反唱唱

莉莉安年过50,在一间肉酱厂当流水线工人,一日她偶遇22岁的阳光少男让,男孩的眉眼让莉莉安怦然心动。[纪念]是个老掉牙的俗套偶像剧路数,不过,它的意义所在不仅于让人相信忘年恋这么简单。在观看电影之前,你不会想到让时光倒流、青春永驻的办法,还可以是用演员、音乐、画质、色调、故事结构等全方位堆积起来的复古味电影。

[纪念]拍出了于佩尔阿姨的少女感。她第一次见到让时,就偷看他。当让向她示好时,她又脱去了成熟与高冷的外衣,像个初次陷入爱情的姑娘一样手足无措,就连欲擒故纵的套路都玩得那么可爱笨拙。诸如此类,遇到爱情的心慌、忐忑、害羞、急躁、无奈、失落的模样,让于佩尔的少女之美尽数释放,这股惊艳的清爽气息甚至可以与[初吻]里的苏菲·玛索相提并论。

另外,于佩尔用动人的声线配以优雅中带着可爱的形体动作,在舞台上诠释红粉马丁尼的歌曲,是电影的第二大看点。让第一次接近莉莉安,是因为她的身份,或者说是过去曾经的辉煌的身份,红极一时的乐队主唱。让邀请莉莉安作为歌手前去参加一个私人聚会,被莉莉安一口否决,他闹了一天脾气。这招对莉莉安很有用,她经不住让的不理睬,很快就缴械妥协了。她的第一次登台镇住全场,红指甲、红晚礼服、红嘴唇,舞台上的于佩尔红艳照人。作为第一次舞台表演的《纪念》,不仅意在纪念莉莉安过去的辉煌,它的歌词“我已归来,爱已绽放”, 也在暗示故事后来的发展走向。

因为歌太好听,莉莉安在演唱事业的发展,好像有点遮盖住了她与让的爱情线。事实上,莉莉安在歌唱事业上的每一步,都好像对应着她与让之间亲密关系的走向。选择复出,是为了顺应让的期盼。她出现在电视选秀的名单上,是让的鼓舞。他们之间的争吵看起来是在围绕复出这件事,实际上还是出于对假想第三者的争风吃醋。所以,莉莉安在复出之路上的起起伏伏,只是给他们的忘年恋做陪衬的。

  “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吗?”,这个问题横在这对爱人超越世俗的恋人身上,可是巴沃·德弗恩好像并没有给他们设置过多的障碍。他们之间爱情的障碍,更多的是普通情侣的通病,比如沟通。用电话,让与莉莉安好像每次无法正常交流。而不管莉莉安去拳击俱乐部堵让,还是让跑到莉莉安楼下大叫,或者是莉莉安狂敲让家的门时,沟通都会顺利的进行,生气也好撒娇也罢,表情暴露了爱意。所以,[纪念]是超越了带有猎奇性质的伦理问题,回归到了爱情的艺术,这种更为微小和深邃的话题里去。

要挑选电影里最最浪漫的一幕,并不困难。当莉莉安坐上让的摩托车,两张脸的近景,背后是闪着粉色朦胧光辉的街道。巴沃·德弗恩把背景处理得非常假,像是默片早期影棚里低配的粗糙背景。这在电影中两次出现,是全片最具复古梦幻质感的段落。“需要很多很多爱”的阿姨坐在小鲜肉的摩托车上青春焕发,一不小心坠入了梦里。

  从对过时电影手法的模仿说开去,巴沃·德弗恩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仿佛是在完成一次对青春的重启。片名[纪念]取自莉莉安曾经事业辉煌时的难忘金曲《纪念》,莉莉安凭借再次演唱这首歌重拾了曾经丢进垃圾桶的事业。早年婚姻的失败,让莉莉安不再美丽,中年时爱情的突然降临又开启了莉莉安青春的轮回。热爱莉莉安的观众大多是一些诸如让的父亲、莉莉安的前夫、退伍军人、养老院的孤老等已经青春不再的人。因为莉莉安的青春与他们的青春是一起的,所以当她一袭红衣出现在舞台上,同样给了那些日渐老去的心灵一次重启青春的盼望。她的新歌不仅重提了美好的过去,同时也提到了难忘的今宵和灿烂的未来。让青春死而复生,莉莉安的爱情也好、事业也好,都大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最后,少女感爆棚的于佩尔拖着医院的吊针架,挪到过道偷看在电梯口徘徊的让,两人眼神触碰到一起,电影结束。因为他们的爱情谈得那么灿烂,让人忘记了一切,就让这对璧人继续在造梦机器里幸福下去吧,毕竟[哈洛与慕德]里的少年与老妪还没有松开彼此的手。

  本文刊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务必说明

  《纪念》影评(八):《纪念》:爱情是人生的升华剂

  伴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取悦感官来满足欲求?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或是消除个体之间因距离产生的陌生感和孤寂感? 身为动物,我们不过是在完成繁衍生息后代的任务罢了。鹿群死了一只小鹿,整个鹿群不会灭亡。即使它们拥有自我思考的能力,你也无须去问它们鹿生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它从活着的那一刻,就注定成为了自然界发展内容的一部分,成为这个世界无需解释的一部分。

  人类也是如此,虽然形式上有所差别,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你为了生活所辛苦的工作,和鹿群为了食物在草原上奔波没什么区别。人生中大多的加冕,其实都毫无意义。 就像这部《纪念》中的劳拉一样——每天在工厂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如果没有遇见让,她或许就会这样孤独地、悄无声息地死去。无论她生前拥有多少光辉荣耀、拥有多少崇拜与赞赏之词,这些都会在她死去的那一刻化为乌有。她或许会孤独的离开,就好像她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然而劳拉遇见了让。 让的温柔给予了劳拉久违的温暖,不会让她再孤身一人坐在电视节目前发呆,或是孤单的坐在工厂椅子上,默默咬下冰凉的面包片。

  导演在电影开头试图消除时间性、增强主观性,通过一系列日常镜头和细节,一点点勾勒出劳拉的孤独感——关上门的公交,絮絮叨叨的工友,呆板无趣的工作内容,或者仅仅是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在家里安静地看电视节目……导演都能巧妙地运用调度,将孤独感填充在每个角落里。而这些镜头始终保持着一种刻意的静默感。 直到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静默感。 后来的剧情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劳拉的歌唱事业所展开的。导演尽力去描绘劳拉与让之间的真挚感情,矛盾应是他们感情过程中的调味剂。电影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劳拉曾经辉煌的歌唱生涯与现在的凄凉冷景,其次则是些次要矛盾,如劳拉的年龄问题、让的家庭矛盾。而导演似乎是弱化了这些矛盾。不管是劳拉进入窘境,还是让莫名其妙的愤怒,看起来都没什么轻重的分量。

  显然,平庸的爱情故事并不能满足所有人。当一个隐退的过气明星,遇见了一个能够敞开心扉的人,两人陷入爱河之后,谁都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事。电影开头的表现手法还略有惊喜,但每当遇到主角情感发展的地方,镜头语言就显得十分平庸,十分可惜。 似乎庸俗的故事,就要配上无趣的镜头。 不过,有些地方还是有趣着的,例如慢特写镜头和悠扬配乐的互衬,将歌曲作为情感的线索和表达形式,用跳跃场景的剪辑使感受更为完整,结尾的远景处理和缓缓关上的电梯门都十分巧妙地触动着心弦。伊莎贝尔于佩尔的演技仍旧是精湛至绝,几个眼神就将情感完美的投射出来。

  结尾之处,在劳拉获奖前,仍旧是一个人孤独的坐在化妆室。即使她身着华美衣裳,面饰精致妆容,但失去了爱情,一切依旧还是孤独的。就好像她在惊艳众人的表演过后,一身朴素的去寻找让,那一刻的劳拉,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乞求爱情。其实她最终能否成功并不重要,而她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这才让她的人生变得更加完整丰富。她的世界里终于有一个人,可以消除她的孤独,给予她欢乐。 或许爱情的力量,要远远胜得过那些所谓的加冕。

  《纪念》影评(九):谁不爱年轻的小鲜肉啊,这口狗粮我认了。

  于佩尔是老了,六十多岁的年纪,在中国应该是跳广场舞和带孙儿的日常生活,她却喝着威士忌抽着烟落寞地高级着。

  你看到她松弛的皮肤,全身的褶皱,却不得不佩服那凹凸有致的身材。

  她扮演一个过气的女歌手,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无名。她的脸上已经消散了任何的野心,只有对世事的看穿和日复一日重复同样工作的机械力。

  冒着气泡的水,寡言淡语的时间,时钟滴答却仿佛从未流过任何的痕迹,她竭力做到让自己不被发现,不被惦记,改了名字,尽量低调谨慎,并不结交任何好友,也力求生活的简单一致,我想,心如止水也不过如此。

  这是一种看尽事实后的波澜不惊,知道自己的人生也不会再回到从前了,索性就这样平淡到老,妥协却又坚定。

  直到22岁小鲜肉JEAN的出现。

  因为年轻,所以无所顾忌。但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竟然在一起了。

  老少恋可以那么不违和,也是和演员有关的吧。

  JEAN主动示好、接近,认出老阿姨就是曾经的LAURA,那个把歌曲唱到人心坎里的歌手。他把她请到了私人聚会上,巧的是男孩子的爸爸也是一枚粉丝啊。啧啧啧,老阿姨老少通吃。

  她是有一颗不安分的骚动的心的,一开始被撩到反过来主动去撩,很难说是出于什么样的内心戏码。但不管如何,她是勇敢的。

  邀请他到家喝一杯;回家第一件事把口红抹上;第一次过夜后他的突然消失,她都决定放弃了,但在他的重新出现后又放下骄傲主动献吻;在众人面前,跳上他的摩托车;吵架后主动去他家沟通,被他妈赶走后还试图在楼下叫喊他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这种只有小年轻才会做的事,老阿姨也放下了面子。

  他虽然有一个拳击梦,但终究技不如人,倒在了比拼台上,知道自己也不是那块料,索性就决定当她经纪人,帮助她重回舞台。

  复出哪里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呢,他们只能去一些养老院,公园,台下都是面目表情不懂音乐的人,她却在台上奋力卖命着。

  但是有爱情啊,老阿姨对爱情可是毫不含糊,这不,在爱情的滋润下创作出了后来家喻户晓的《Joli Garcon》,找到曾经抛弃自己的前男友帮助自己重出江湖。这一切,也都是为了圆小男友的梦。

  后来她真的成功了,小男友吃醋了,两个人冷战后终于又和好。

  然后所有人在电视机前都跟着她欢快的哼起“JOLI GARCON, JE DIT OUI.” (年轻的男孩,我说我愿意。)

  甜到发腻的歌词啊。这一段姐弟恋,荡气回肠。男小歪显示他壮硕肌肉的当下,于佩尔宠溺地在床上笑了。你展露的稚气在我眼里就是最美好的,而我会为了我们的未来努力当一名好歌手。老阿姨的黄昏恋,绝对是生命的逆转,重燃了青春的一把火。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爱情故事吗?

  有,但基本上绝种吧。

  首先男主,现在的小鲜肉,大多要匹配网红,你说要找老阿姨,那也是保养得像网红的老阿姨,哪里会是差了四十多岁的真正老阿姨啊,这样的欣赏还不是一般人可以拿下的。 其次父母那关,这个家庭虽然母亲反对,但是父亲的开明还是有助于两个人减少一些阻碍。 再者,社会。这里基本上都乌托邦化了,世界和平,一切以他们为主,剧情帮助他们相知相爱,误会解除后又重新在一起,基本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世界上有不在乎皮囊的爱情吗?有啊,但是,世人大多肤浅,而目光所及之处又太容易被蛊惑,城市的灯红酒绿与琴瑟喧嚣,终究迷失了你我。偶尔做一场美梦,也挺好。

  人气公众号“上海公交”主笔。关注女性成长,职场达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新浪微博影评团认证成员。毒药认证影评人、书评人

  《纪念》影评(十):看伊莎贝尔•于佩尔如何最新演绎这“老少恋”

  作者:方汉君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片,仅仅是说一对老少恋,那你就错了,或者你以为只是他们在寻找幸福,那你也错了。

  相对于爱情,信任显然比爱情本身更靠谱,如果没有信任,幸福也就皮之不存。

  比利时新锐导演巴沃德·弗恩在执导《德州北海》(2010)后,再次以“超脱世俗的顽劣和清新之风”,拍摄了这部《纪念》(2016),可以说让我有点小小的讶异,其老道的掌镜能力,畅快的叙事,如片头啤酒泡沫般晶莹而口感清醇,让影片始终深处于宁静的精致状态中。

  如果说《德州北海》对准了“同性恋”,只是导演本身性取向的内敛表达,那《纪念》即跳出了这个框框的局限,有着超越性别和年龄之上的深度阐释。在我看来,出演女主角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在她风生水起的2016年,倒是《纪念》最符合她本色性情的演绎,比之她的《她》《将来的事》,更有张力。那种对角色丽莲·琼斯的渗透力,合二为一的融入其中。

  于佩尔说过“自由源于融合,源于在演员和角色间建立起不可言状的联系,演员们拥有自由以最大的限度发挥自我,却要受塑造角色的限制。这是一项细致和令人兴奋的工作。成为自己,又不是自己。”我特别喜欢她这句“成为自己,又不是自己。”可谓演员的经世格言。片中她饰演的丽莲正是一个孤独者形象出现的,她乐享于这种格式化自我世界的生活,但这并非说她就注定甘于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如果改变让她觉得更舒适,她何乐而不为呢。

  但常态下的丽莲,每天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如时钟指针般精准,分毫不差,去肉制品加工厂上班,将青绿的月桂叶放置肝饼盒上,钉子般流水线的工作,下班后准时坐上巴士,翻下书,看看窗外一成不变的风景,回家后坐在桌前饮几杯威士忌,抽支烟,看看电视,两点一线的生活,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这种设定好的程式化生活,在外人看起来未免呆板或一潭死水,但在她看来可能很享受,理所当然又波澜不惊,谁要想改变她或打乱她,她一定跟谁急。你可以说这种习惯性生活呆板无趣,缺少点嘻哈的神经质,太枯燥,但她一旦进入这种习惯生活的状态,要想改变则是很难的,犹如拔出那根让她生活散架的钉子。

  当业余度拳击手让(凯文·阿札伊斯饰)试图靠近她时,一开始她是万分警觉的。清一色大妈的工作车间,突然来了一位毛头小伙,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当然也包括她,但当让在用餐时以关心饮食的名义,让她多吃点东西时,她即刻启动了自我防御机制,他说三句,她只回一句“我就吃这么多”。

  第二天,她就独自就餐。下班也一样,让故意等着她,她也会避开。只有当她错过了她的准时巴士,无车可坐的情况下,她才不情愿的坐上他的摩托。他让她搂紧他,不搂紧,有点危险,这小子开的贼快。

  既然人都送到了,哪有轻易让她开溜的,他必须进去坐一坐。她无奈地让他上楼坐坐,细节是她马上进小间涂了口红。对于让来说,只要能进来坐坐就是胜利。但五十多岁的她,跟二十二岁的让有可能继续下去吗。之后,他在家看电视,发现了一个秘密,电视上经典回放,正在播出丽莲七十年代演唱的画面,这让他喜悦,其实,同时看到的,还有丽莲自己,但她看了一回就转台了。似乎过往的浮华早已成云烟,她也不再留念。

  是的,丽莲的确是位七十年代著名的歌星,以微弱之差败给了瑞典ABBA乐队,为法国拿下了“欧洲歌唱大赛”的第二名。要知道ABBA(阿巴合唱团)可是我八十年代超喜欢的《给我!给我!给我!》的演唱者,败给她们不丢脸。

  让第二天在车间对她的笑就显得有点怪异了,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他的父母倒是开明,说你的眼光不错,我儿子这回追求的对象,看来很靠谱。但丽莲说你得想清楚,我们年龄相差太大。让说我喜欢你的气质,我们很合拍,沟通很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二人有了激悦的碰撞,她说这让我愉悦,让则说真是意犹未尽。她也在让友人的唱吧一展歌喉,让的父母赞不绝口。

  爱情的路上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先是让离开工厂的不辞而别,幸而在他的拳击场还能找到,再就是他居然让别人知道她的过去,电视台前来采访她如何从一个歌星来到流水线的车间工作,她淡淡地说我老了,不想唱了,就这么简单,有点王菲回应狗仔队的味道。

  这还不说,最主要的,那天她的生日,说好要来的,结果他竟然跟着父母亲郊游,当他前来赔礼时,她说生日都过了,你来干什么。她多憋屈,独自在一束红花前等待,他却放了她的鸽子,她不可能胡思乱想。但他来点硬的,强行拥抱她。爱情就这么回事,抱抱就啥气也没了。

  让这小子还是颇有野心的,他想做丽莲的经纪人,让她东山再起,重回演唱的巅峰,她摇头不可能。在他的恳求下,她只得说那就试试吧。从露天小舞台、军营到酒吧驻唱,都试过了,没人气就是没人气。她说过做经纪人得懂宣传,还要善于疏通关系,显然,让太嫩了。她私下找到了她以前的老板,让他帮帮忙。果然,她的演唱事业有了起色,当让拿着一束花献上来时,他感觉到了什么,看到了丽莲跟那个老头的亲热劲,以及她再度红火后跟他拉开的距离,让有了打退堂鼓的借口。

  让这小子在家抡起拳头使劲地打在沙袋上,而他的父母却津津有味地看着丽莲参加的“法国好歌声”。外在的光鲜,显然不能替代让对于她的感觉,反而这让她委屈和难过,如果爱情只有伤害,如果爱情没有起码的信任,那还要谈干吗。倍受打击的丽莲终于在决赛直播时,倒在了演唱台上,这吓坏了现场及让的父母,当然还有制造这起“悲剧”的让。跌倒了可以重新站起,那他俩的爱情呢。

  片尾,让跑着去拥抱着丽莲,但这种缺乏信任的爱情能持续吗。让说过“舒服你就叫出来”,但她此刻一定会屏声静气,静听琴瑟相随的和谐。我们当然希望他们的爱能持续,但对于信任的爱却不能怀着侥幸,只有坦然面对,不怀猜忌,才能逾越一切障碍,也许这才是真挚爱情的不二法门。

  由此,片名《纪念》,也才有着现实的意义,这既是对于丽莲当年演唱辉煌事业的纪念,也是对于他们爱情中曾经失去信任的一种警醒,所以我一开始就说这是一部有关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电影,这不单说爱情,包含一切人际间的交往,这也使《纪念》有了普世的现实性。

  如同丽莲工作放置的月桂叶,看起来的青绿很诱人,其味浓香,可作烹饪的调料,却饱含苦味,这多像看起来总是美好却注定隐含艰辛的爱情。当丽莲重新穿上红裙子,跟让谈起了炽热的爱情,这时他们只沉浸于幸福之中。当她再度穿着金闪闪的演出服,重新登上万人瞩目的舞台,爱情却在行进中偏了轨道,有了质的转变,男友让期待着她的成功,却在不安中悄悄撤退了。影片的思辨和审视才有了进入实质的可能。

  想想,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信任,不要说爱情、亲情和友情,那世上的一切也就黯然失色了。我想问的是,人类彼此间的信任咋就这么难,人类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要到何时,才会有相互间真正的信任呢。也许,这永远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2017、5、17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