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布面精装珍藏版)》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布面精装珍藏版)》读后感摘抄

2020-12-24 02:21: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布面精装珍藏版)》读后感摘抄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布面精装珍藏版)》是一本由[日]稻盛和夫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布面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一):万人共读联盟 稻盛和夫《心》

  

Day 1

2020.10.22 读书日第一天

稻盛和夫先生说: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有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让它变得更纯粹,跟美好。换句话说,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那如何提高心性?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真善美,时时事事让良心,让真我释放光彩。因为人心的本质是真善美,所以大家都向往真善美,但要把真善美付诸实践、持之以恒,却非常困难。因为人心中有本能的欲望、有感性的冲动,有理性的计算,还有灵魂的污垢。如何净化、如何抑制?需要日常的修行,如何修行,就是需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努力,成为“六项精进”。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②要谦虚、不要骄傲

③要每天反省

④或者,就要感谢

⑤积善行,思利他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只要坚持这六项修行,心性就能提升,事业就能成功,人生就能幸福。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布面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二):始于心,终于心,也难,也不难

  

稻盛和夫先生曾说:“一切始于心,终于心。”很容易理解,但是也很难做到。其实,内心所想,认定不变,坚持到底是十分难做到的,但是却有人凭借于此成功了,而其中大多数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坚持内心的信念。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这本书是稻盛和夫先生对一生的感悟,也是他的嘱托。书中分了五个章节,分别说出了构筑人生的基础、动机善良、以强大心灵成就未来、贯彻正道、培育美好心根。其实就是讲的人要发自内心的感恩,很多事情不用过于埋怨,坚持做好自己认定的正确的事情,保持着一份善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回馈他人,回馈社会,更要将这一份心传递给后来人。

这些道理简单,从小时候学校、家长就这么教育孩子,但是真正内心强大,可以坚持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因为迷失了本心。

而所谓的迷失本心其实不一定是变坏了,而是没有坚持下来,没有按照初心一步步走下去。而这种摇摆,迷茫,甚至苦恼都是一种迷失。但迷失不是固定不变的,迷失可以很短暂,那些摇摆、苦恼也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智慧。

稻盛和夫先生在年轻时也生过病,暗叹自己倒霉,也在企业濒临破产之际枯木逢春,更在成功之时做了很多人费解的选择。但这些精彩的人生,正是稻盛和夫先生强大内心在支持。

而我国也有着“知行合一”的王阳明,还有着一生谦虚且心怀大众的叶天士。叶师在内心方面就有着明确的观点,首先,叶师十分谦逊,即便是医者大家,仍然虚心请教,认为自己总有一些不擅长的,而别的医生总能给自己指点,也因此拜了多位老师。叶师在行医的路上也保持着善心,不怕药柜蒙尘,只愿世上无疾。同时,叶师一生都在不断学习,饱读书籍,更在晚年传授医术之后也在说,不可轻言医,医药用不好也相当于刀剑伤人,由此可见叶师对自己和他人发自内心的一种仁心与责任心。

而读过《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一书,也就可以更透彻的看出这些仁者在内心思想上高度一致。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也提到,要谦虚,不但使人幸福,还可以使内心逐步强大。心怀感恩,困难也讲变成巨大的财富。其实,只要保持着本心,感谢遇到的事情,不论好坏,就会发现不一样的角度,而这之间的磨炼才会让很多事情逐渐趋于正轨,逐步向成功迈进。当然,关键的一点是要能扛得住内心的磨炼。

哪怕四处碰壁,也要贯彻正道。将做人的“正道”作为经营的原点。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后半部分已经讲得很清楚,即便一开始内心的坚持没有变,也经历了磨炼,也获得了成功,但是坚持正道才会走得更长久。即便因为坚持正道会碰壁,会引起很多周围人或者事物的分歧,但是初心的正道不能变,如果变了,那么心的方向也就变了,只会有更多的纷纷扰扰。

一年就将破产重建的日航扭亏为盈,并且创造日航史上最高利润记录,在别人眼中,稻盛和夫先生有着传奇的经营手段与经历。但只有心所想,其实才决定了命运。不但自我内心要强大,要明确,更要坚持,并且传递下去,这也是一种正道的传递。

因此,无论是感恩心、谦虚心、坚韧之心、乐观之心,亦或是利他之心、知足之心,一切都始于心,终于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布面精装珍藏版)》读后感(三):稻盛和夫的成功秘诀:一切始于心,终于心!

  

你可能不会在年少时理解学校老师、家长灌输给我们的道理。

但是当多年后,当我们步入社会后,当某个午夜梦回时,不经意间,我们会发现那些道理或许已刻在我们的骨子里了,而我们早已从中获益匪浅。

这样相似的经历,你会在稻盛和夫的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中多次看到。但是同样的道理,给不同的人带来的结果却不一样。

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这本书中,稻盛和夫向我们讲述了他一生的经验教训和复盘思考。他把这本书视作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悟“道”,他认为,没有道的承载,他认为再好的方法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当然,作为他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也讲述了许多他成功的秘诀。这些秘诀,或许你我都知道,只是还没意识到,还没实践……

稻盛心学

提到“心”,你会想到什么?感恩心、进取心、奋斗心……每个人对于心都有着各自的理解,稻盛和夫在回答本书译者“心在哪里”这一问题时,给出了他的答案:“心是良心”。

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呢?

稻盛和夫,上学期间,成绩一般、不太聪明,可是他在毕业后至今取得不凡的成就,成为世界有名的实业家、哲学家。这一切,皆归功于——心——真善美。

稻盛先生始终贯彻“以心为本”的方针,时时审视自己的心态,洞察他人的心态,并以此经营企业、经营企业战略战术。

正是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实践真善美,才能让宣布破产的日航在短短一年内业绩从谷底飙升至顶峰,并十年来持续保持世界第一的高收益。

由此可见,心有多么重要!

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遇到困难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选择躲在你的舒适区还是迎难而上呢?在遇到同样的境况时,稻盛和夫是如何应对的呢?

刚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的企业和你现在抱怨的公司一样,令人不满意,他也曾怨天尤人、苦闷彷徨过。然而,正是这样的境况让他下定决心改变心态——刻苦钻研、废寝忘食。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开始逐渐取得成果,并收获了不菲的成绩。

人生由心灵编织而成,发生在眼前的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所以,有时候,不妨试试改变心态、改变思维方式,你会发现周围的环境也会因此而改变。

不管好还是坏,都要感谢

稻盛和夫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一书中写到:“活着从来不遭遇灾难的人不存在,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袭来”。

仔细回想我们已经走过的路,何不是如此呢?

然而,在灾难来临之时,大多人的常态是抱怨、埋怨、意志消沉、消极以待……

事实上,这种时候,我们更不应该意气消沉。相反,反而应以此高兴,并予以感谢,然后跨出新的一步。因为,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脱口而出的“谢谢”

你是一个将“谢谢”常挂嘴边的人吗?你会在得到他人的帮助时说声“谢谢”吗?你会在花朵绽放时说“谢谢”吗?

始终怀抱感谢之心,随时将“谢谢”说出口。这是稻盛和夫幼时僧人教给他的两件事,他一生都在践行。

利他之心

人应该如何活?人应该有怎样的心态?

稻盛和夫认为:“在心中描绘什么,决定了将会度过怎样的人生。”他觉得,无论做什么事,首先应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叩问自己是否拥有一颗正直的心。

其中,最崇高、最美丽的心是——利他之心,即以利他为动机发起的行动,比起无动机的行为,其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也更容易产生惊人的成果。

所以,不论是开创新事业,还是迎接新挑战,稻盛先生会首先思考:这是不是对他人有利?

比如他在创办KDDI的前身第二电电时,他问自己:是真的出于善意、出于正确而纯粹的动机吗?而不是为了获得名声和一丝一毫的私心。

当他确信“自己确实没有私心,动力良善”时,他才决定参与通信事业。如今,KDDI已成为代表日本的通信企业之一,实现了快速成长。

可见,利他之心,这样的善意动机,能引导事业走向成功。

贯彻正道

何为正道?

稻盛和夫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中提到:“正确的就是正确的,决不允许扭曲。”在做事上,他始终按照“是否正确”采取行动,以正确的姿态、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迈进,即用正面突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除此外,他也将贯彻正道应用于企业经营上,将“作为人,何谓正确”当作经营判断的标准;与此同时,他不以得失,而以“作为人”正确与否来判断。

正是因为他的行动规范始终是基于人应走正道,所以他的经营判断一步步扎扎实实走到今天,他才能收获成功的事业。

总结

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一切始于心,终于心。想要幸福,就要有一颗能带来幸福的心。《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就是帮助我们打开幸福人生的洞见。

@驴小驴树洞 一起读一本书,一起学以致用吧~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布面精装珍藏版)》读后感(四):她的一句预言刷爆朋友圈,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如何“用心”的?

  

说起“用心”这件事,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学习。那么爱学习的人到底有多“用心”呢?一起来看看今年的高考,我的家长朋友圈都被这么件“稀罕事”给刷屏了。

来自武汉的一位女学霸,以高考725分的成绩夺得湖北省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要说每年的状元成绩总能引发人们的热议,然而今年的这位,却有所不同,虽然她各门功课的分数的确高得离谱,但是更令人惊讶的竟然是她儿时说过的一句“豪言壮语”。

来自武汉的高考理科状元与母校老师的合影

当11年前,女生的妈妈带着她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当地的知名大学观光游览。只有7岁大的孩子得知考上这所大学大概需要600多分时,居然脱口而出一句,“我以后高考最高可以考720分,最低不少于590分。”

听到孩子这样的大话,或许很多家长只会一笑而过,甚至还会训斥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地乱讲话,但是女生的妈妈听了后,并没有去打击她,而且还细心地做了记录。果然,十一年后这个当年看似天真的梦想竟然毫无悬念地实现了。

妈妈当年的文字记录见证梦想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有点偶然,甚至还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但是当你看完世界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写的这本《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后,或许你的认知就会发生改变。

稻盛和夫的名字,相信很多国内的读者都不陌生,他被称为“日本企业经营之圣”,曾经一手造就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崛起,同时他也是一位经营哲学家,指出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之事的人。

我也是在十年前读过他的《干法》与《活法》,两本书的力量着实惊人,当读完他的书后,整个人的思想变得和从前很不一样,多年来在职场那颗闲暇而游走的心似乎变得活跃起来,干起事情也特别有劲头了。

十年之后,再次阅读稻盛和夫的书籍,依然能感受到那股激情盎然的动力,你无法想象这是出自一位高龄老人之手,即使已到垂暮之年,老人依然在用写作的方式鼓舞着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求知者们。

日本企业哲学家稻盛和夫近照

这一切便如书中所言的那个“心”字。这个心,并非我们身体内的那个自然物质,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意念。心在哪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但因为心太重要了,所以88岁的稻盛和夫把自己一生的智慧,总结为一个字,那就是“一切始于心,终于心”。

从年轻时,稻盛先生就意识到,比起科学技术,比起经营战略等,人心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他提出并贯彻“以心为本”的方针,时时审视自己的心态,净化自己的心灵,同时观察他人的心境,千方百计,努力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

人生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稻盛和夫将他的一生嘱托归于“心”这本书

01 愿望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驱动力

所谓“愿望”,就是内心的画布上描绘出的想法、愿景、梦想和希望等,可以说是心灵活动本身,亦能说是有心灵活动所产生的意图或意志。

人的一切行动,都产生于“愿望”或者说“想法”,如果不“想”,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

可以说,人类所构筑的今天这样高度的文明,其基础也是心中描绘的强烈愿望。

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正因为随时面临生存的危机,想过上安定的生活,人类祖先抱着这一强烈愿望,更进一步,想要更多的收成,想要更高效的生产方式,这种意愿越来越强烈,人类不断钻研创新,制造出精密的机器,更富裕的生活。

这种愿望,催生了许多发明创造,构建了高度文明的社会。

然而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这种原始愿望的可贵,变得只重视用头脑进行的“思考”,轻视产生这种思考的根源,以及由心产生的“想法”或“愿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亦或是职场,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

孩子特别喜爱画画,老师却说,你先考上重点小学再画,

女生想要和心中的爱人牵手终身,妈妈却说,他养不起你,

员工正在为解决工作难题冥思苦想,同事却说,老板给你多少钱,这么拼命......

美好愿望总是淹没在一片嘲笑声中

于是,失去了美好“愿望”的我们变得无所事事,随波逐流,直到有天发现那些厉害的人,那些比你幸福的人,一个个横空出世,你才发现,原来我是不是也可以和他们一样?

正是有了要上知名大学的决心,有了考过720分的愿望,那个女生花了11年的时间去追寻这个不简单的梦想。

人人都懂“十年寒窗”的苦,却难有人理解背后那份孜孜不倦追求的美。当你在愿望动摇的时刻,对方却早已在心中定下另一个攀登的目标。

不要抱怨生活的苦,不要感叹命运的不公平,当你都放弃了最初的梦想,就不要再幻想有奇迹出现的可能。

生活的苦都是自找的

在64岁的时候,李安获得了美国电影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导演。

李安曾在面对节目采访的时候说过:“我是36岁才开张,属于很晚熟的人”。

他告诉年轻人:“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抓住手里的一切,然后竭尽全力向前冲。”

创造了华语影坛多项奇迹的导演李安

所以,请一定珍惜和善待那些生命中的“愿望”和“梦想”,他们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一直把它们放在心中。

02 心中认为“能行”,它就可以实现

中国有句古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起来似乎很唯心的一句话,但实际上它所表达意义正如作者一样,如果任何事情你都全力以赴地去做了,那么结果往往是水到渠成,剩下的就是老天考虑的事了。

书中说到,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厘之差。关键在于,当遭遇前所未见,如同绝壁一般的巨大障碍时,在那一瞬间,能不能对自己说“一定能跨越”,并走出第一步;敢不敢想“是我的话,一定能攀登。”

“可能跨不过去吧”,这时候,只要有这么一点点踌躇和犹豫,腿脚就会瘫软,导致无法攀登。即使过后拼命给自己打气,“不,应该能跨过去!”也只能是马后炮了。就这一步之差,命运就迥然不同。

跨出第一步,就离成功不远了

所以,首先要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行”,相信光明的未来必定到来。“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正因为情况困难,所以才要相信局面必能打开,一味向前。

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你可以,而是你本可以。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相信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我们经常讲主动性,但主动性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会说,你凭什么说我不主动?

我主动吃饭了,主动上课了,主动写作业了,主动去考试了。

我还主动加班了,怎么就不主动了。

所谓主动性,其实是你追求的目标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很多人上学的目标是什么,应付考试,上班的目标是什么,赚工资,这是绝大部分人的目标,当然我们不能说不对,所以绝大部分人也就因此而平庸。

比如在职场上,大家最喜欢吐槽的这句话,“老板才给我这么点钱,凭什么让我主动。”

但是薪酬和待遇是你对主动性的奖赏,而不是促成主动的条件。

主动性的学习和工作是为了提升自己,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而不只是为了一份工作或者一个老板。

往往那些最优秀的那些职场人士,他们的工作,首先是取悦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

只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提升自己的专业认知,那你的价值就会被职场广泛认可,也许某个公司确实没有发挥你的价值的空间,但人力市场最终会给优秀人才开出公正的价格。

很多人经常问,我换个领域行不行,是不是更有钱途。其实每个领域都有有钱途的人,但很可惜都只有顶尖的人才有资格享受高薪。

有时候,如果你不够主动,就算进了快车道,可能也会被甩在后面。

03 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并不属于天生的聪明人,他甚至在初中、高中、大学考试中常常不及格。他原本想当个医生,可是却只能在一个陶瓷厂找到一份工作。

然而这个既无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年轻人,却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

当谈到成功的原因,他却说,那绝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提升了,也不是因为公司给了优越的工作环境。仅仅是改变了思维方式,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周围的境况便焕然一新。

这里所指的心态,就是一种纯粹、美好的利他之心,带着“利他之心”做事,往往事情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命运也会出现转机。

“利他之心”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注定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

我们不妨看看祖先们留下的种种为人类生活做出的贡献,无论是哲学、艺术、自然科学还是公路和建筑,这都是生命合作的过程和结果。

所以,合作与奉献就是生命的真谛。我们如今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类祖先对我们的奉献。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这样问,“如果生命的意义真的只在于奉献、在于关心他人、在于合作,那个体怎么办?总为了他人好而奉献,这难道不损害自己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先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者培养强大的人格吗?”

著名行为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让他希望有所奉献,而他所有的情感都指向这个目标,他自然且必然会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国庆热映大片《中国女排》将女排姑娘的夺冠精神再次带入观众视野,激情而震撼的场景让很多年轻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夺冠》国庆上映,口碑爆棚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女排的高峰与低谷、成与败,主教练郎平都亲历过。有人去问郎平,女排精神是什么?

她的答案是:“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很显然这个赢字,不是代表她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一个国家。

巩俐饰演的女排主教练郎平

当下的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问题,经济倒退,全球变暖,疫情严重,战乱频发,然而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如何去拯救这个世界?

就像之前的一个新闻,一个武汉的快递小哥在当下疫情如此严重的时期,主动接送一线医护人员上下班,他就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这个世界。

因为他意识到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医护人员也正是在抢救他人的生命,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无论遭遇多么艰难的困境,最终都能被一一化解。

感动中国人物-快递小哥汪勇

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道德,而是让自己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让自己明白,我们和这个世界是有联系的,而如何联系,构建一种怎样的关系,决定了你人生价值的一部分。

孤立地看,一个人的自我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到更大的价值体系中去审视,把自己看成是人类与社会的一员。这样才能看清,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行动到底有没有意义?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稻盛和夫在五十多年的经营生涯中,创造了多个企业奇迹,在迎来事业巅峰以后,却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转而去追求至高的人生财富,那便是提炼心智。

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

借由这本《心》,他向世人发出郑重的嘱托:只要凭着利他之心、感恩之心、谦虚之心、知足之心、强韧之心,坚持贯彻正道,时刻培养美好心根,积极实践,没有人不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利用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心之所向,幸福永不缺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