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读后感锦集
《穿透》是一本由严飞著作,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透》读后感(一):穿尘埃透希望,携光芒迎风立。
《穿透》封面设计鹅黄与浅灰作主色调,象征一束光坚定透彻尘埃温暖未来的力量。
书以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为中心贯穿始末,旨在引导读友小伙伴们透视生活中熟识却困惑的社会现象与问题,通过 慢慢抽丝剥茧思维帮助理解社会常态的深刻背后,最终走上理解自我之道路。
行章融合学术创新的深刻逻辑思维且关注时下社会热点的边缘群体的同理心人格温度,是当今难得一见之沉淀嘉作。
《穿透》读后感(二):欠些火候,梁文道欺我!
比如他说的他在汶川10年的社会改良工作,这其实应该有很多东西可写,但是不知为何都藏起来了,他例行公事一样的语气仿佛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仿佛不值得一提。
此书读起来与熊培云先生的《自由在高出》类似,通篇都是摘录……除了介绍三大社会学巨头的思想之外,涉及到自己对社会学的思考或论断似乎没有这么多,经常是一个段落就是:
涂尔干说:……。涂尔干的意思是……。书名的口气也过于大了些,虽然不是《一本书读懂xxx》之流,同一般的学术著作相比,少了点收敛,通读之后,自然没有做到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也没有真正的感受到他说的社会学“女王学科”的优势地位,颇有王婆卖瓜之感。
书里的引用,有些多余。除非必要,勿增实体,如果非通过他人口说出来不可,那大可摘录,可是作者引用的一些话语,也不并不是这么重要,甚至有些口水话也拿来。成书本来就不厚,读完至少可以再精简三分之一。
再说说书里的内容吧,有点像社会学导读,又结合了自己一点思考,体例又和教材有相似之处,读起来相对活泼一些,但是有足够的热情,少了点深刻。也很明显地能看出,严飞对社会学的研究停留在学科层面,缺乏社会实践,田野调查地很少——书里面介绍的几个实践经历恐怕就是全部,对于以接地气、中国当下的社会现象的卖点,也似乎没有独到的看法,提出来现象描述了现状,但是缺乏解释的能力,很多时候就是匆匆扼腕叹息一下。
我能感到他对社会的关心,确实也似乎想做一些事情改变——或许他真的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他没有很好的在书中体现,比如他说的他在汶川10年的社会改良工作,这其实应该有很多东西可写,但是不知为何都藏起来了,他例行公事一样的语气仿佛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仿佛不值得一提。
除了批评之外,从这位青年的书中,我们还可以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例如他谈到的在快手里面进行通过“附近的人”进行调查,就让人耳目一新,我甚至想尝试一下。但其实转念一想,这种实验性的善意可能对城市务工者有鼓励的作用,但是就像他说的,这给陌生人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鸦片一样的满足”。
没有那么好,成书有点仓促,我也是在梁文道的推荐之下买的,读完之后,不过尔尔,下次梁兄推荐的自己的书,再读就要谨慎一些了。
《穿透》读后感(三):作为读者的你是否被“穿透”了?
最初很期待《穿透》这本书,尤其是听了严飞先生作为嘉宾的一期播客后,便在双十一期间毫不犹豫的入手了这本书。
或许是和自己的预期有点出入,在读完这本书后,感觉从书中并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种深刻的、震人心肺的结果。
就好像满怀期待的去一碗面,结果吃着吃着便感觉清淡不少。
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和自己去年读《与社会学同游》时,带给我震撼的书。但是现在想想,这可能会是一种奢望。尤其是在社会学的领域。
与社会学同游9.2[美] 彼得·L.伯格 / 2014 / 北京大学出版社如果选一本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我目前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与社会学同游》。
这是一本可以让我攥紧拳头,心跳加快,发现另一片世界的书。
当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自己已经迈进了后半生的大门。
完整内容链接:是啊,我们都是书的囚徒
《穿透》读后感(四):穿过
透过
社会学厉害,还是物理学厉害? 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为什么消失了? 为什么我们永远在“剁手”? 婚姻里真的是谁收入高,谁就更有话语权吗? 面包和理想,“社畜”的我们选哪一个? 人类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成为自己的“造物主”吗? 抖音、滤镜、后浪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吗?...... 社会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社会运作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摆脱“理所应当”的思考方式。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沉淀百年的经典社会学理论作地基,从构成社会的秩序与人性出发,探讨和理解当下中国。从社会学家的专业视角,视察最普遍、热门的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世界。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揭示背后的社会问题。以七位社会学奠基人的经典社会学理论,结合30多个案例现象与分析。让读者了解社会现象的核心本质,同时理解其中的社会学规律。带领读者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穿透生活日常,观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培养独立思辨的品质与勇气,从理解社会蕞终走向理解我们自己。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学者刘瑜,作家郝景芳推荐,媒体人梁文道作序。 【作品看点】 ★ 一本写给每个人的社会学通识书——清华大学热门全校公选课主讲教师、看理想APP社会学第一课《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主讲人严飞作品。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故事,切入生活场景,以通识理论带你思考社会,用考察经验感受社会冷暖。 ★ 7位社会学奠基人经典理论,带你解读30个你身边场景现象及问题——“手机上,如何相信陌生人?”,“办公室,996何时停止”,“电梯里,外卖小哥在哭泣”,“深夜里,双十一剁手开始了”。这些你熟悉的生活场景,背后藏着怎样的社会学问题,而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们的沉淀百年的经典理论,又是如何可以解释并预言当下的。 ★ 理性批判,感性共情,面对社会的真问题——社会学常对生活中广为接受的信念与日常实践常常报以批判。一针见血地穿透社会运作的基本逻辑、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用新的目光去审视我们生活于其中自以为非常熟悉的世界。 ★ 收获一个更清晰、立体的中国社会图景——以田野调查、干预实验的故事分享,观察和理解社会秩序的构成与意义,理解人性的幽暗与良善,让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社会学家。 【名人推荐】 严飞的这本书,用社会学家的思考,去透视那些我们熟视但困惑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他讲述的故事都是中国今天的,却把其中的社会学思想脉络,一直追溯到100多年前的七位经典社会学家。这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经典社会学理论的现代解释力,也让我们学习到如何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钱颖一(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社会学家怎样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社会学家怎样思考?或许是因为,理解社会是通向自我理解的道路。我们的焦虑从何而来?我们的欲望是否是一种幻觉?我们为什么要被职业所定义?我们和邻居的距离是否自然?生活在现代世界,我们真的更自由了吗?或者,自由本身的意义被高估?......通过《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严飞像个耐心的导游一样,给我们讲解现代社会的“构造”。理解现代社会未必能消解我们的迷惘,却能给这种迷惘投射过去一丝光亮。 ——刘瑜(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严飞老师这本书,用一个个现实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话题与故事,引出社会学理论中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一方面有理科的严谨逻辑,另一方面有文科的个体温度,是将个人体验与框架思维结合的最好中介。对于任何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个绝佳的切入路径,读起来感同身受,也不知不觉间理解了社会学经典理论,学会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郝景芳(作家,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童行学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