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婴儿连闯红灯家属拒作证,网约车司机的权益应当被重视
12月14日,广东东莞网约车艾先生在接送乘客时,车上婴儿突然发病休克,`为送孩子及时就医,艾先生连闯八个红灯医,为此他要扣18分,交六百元罚款。事后艾先生解释理由时,交警表示需提供相关医院证明,但婴儿家属却拒绝作证,称闯红灯跟他们没关系。新闻登上热搜之后,网友纷纷谴责乘客“冷血无情”、“没良心”。确实,“救命之恩”却换来如此冷漠的对待,实在令人寒心,但情绪宣泄之后,此事件也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在网约车行业中,不仅乘客的权益需要保障,司机的权益也应当被重视。(12月14日 环球网)
试想,如果新闻中的艾先生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遵守交通规则、平稳驾驶,却因此耽误了婴儿的治疗,那么婴儿家属会不会放过他?舆论又会不会放过他?如果艾先生的车内没有装录像设备,如果新闻报道没有登上头条,并在舆论中发酵,那么他的权益还会不会得到快速维护?自从2018年“5·6空姐打车遇害”、“浙江女孩搭乘网约车遇害”两桩命案的相继发生,网约车保障乘客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迅速出台,车内录音、一键报警等功能纷纷上线,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措施是必要且有意义的。但是网约车司机群体在这些事件中除了背上沉重的刻板印象之外,并没有得到相等的权益保护。
事实上,同乘客一样,在密闭的车内空间里,司机也受到安全威胁。2017年汉中市网约车司机田某凌晨接单后,被车上三名男子袭击抢劫,不幸遇难。2019年湖南常德市一名男子因精神崩溃杀死网约车司机。不仅如此,上车摔门、车内抽烟、踩踏座位、乱扔垃圾甚至醉酒后对司机恶语相向、拳打脚踢的乘客大有人在,但此类媒体报道却少之又少,网约车司机的权益未能得到重视。不仅如此,虽然各大网约车规则在不断完善,但总体上却偏向乘客,无缘无故的差评、心情不好的投诉都能直接影响司机的评分和收入,但司机对素质低下乘客的投诉却很难被受理。由于刻板印象,一旦司机与乘客之间发生冲突,舆论偏向往往会先给司机带来巨大的压力。2020年云南文山市尚先生投诉司机把自己“扔”在高速公路上,遭到网友的激烈谴责,然而之后根据司机提供的视频才发现是乘客突然冲到前排拉扯车门,要求立刻停车,司机劝阻无果。真相反转的背后,其实是很多网约车司机有苦难言的现状。
因此,当全民高呼呐喊保护乘客安全时,也不能忽视网约车司机的权益。首先,社会公众要保持理性,放下对网约车司机的刻板印象,关注该群体的权益保护。网约车平台要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乘客和司机间的矛盾中保持客观的态度,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令人欣慰的是,在此次新闻中,警方提起调证流程后,滴滴已将车内录音录像提供给警方,并积极向警方提供其他证明素材。网约车司机本身也要提高权益保护意识,就像艾先生一样,完善车内的录音录像设备,在保护他人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动机不纯的司机,也一定有素质低下的乘客。其实大部分的网约车司机都是勤勤恳恳,老实本分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小家努力工作,用最大的善意对待每一位乘客。他们也需要社会的关心、需要公平透明法律法规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