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普理解《堂吉诃德》
现在你要么支持川普,要么反对川普,像我这样搬个小板凳坐在一边看热闹的人,估计会被两边的人合起来暴打---反正我觉得他们双方都并不满足于朋友圈相互拉黑,发文告绝交,他们的澎湃热情总得有个去处。就像是奥林匹亚山上的希腊诸神,忍不住要降临到特洛伊城内城外的军团中去一样。
可惜他们都不是,我也不是。和4年前相比,川普完成了他的总统任期之后,我发现有一种特别尴尬的现实处境,那就是虽然可以把川普这四年的折腾当做热闹来看,但是最终是所有人都要为这热闹埋单,无论远近亲疏。因为奥巴马上台的时候许诺的“改变”根本没有到来,反而是川普带来了无数的“改变”,所以,全世界各地人们现在的生活也都依然正承受这种“改变”的影响。而其中绝大部分的人,并不能左右这种“改变”,只能眼睁睁看着,就像是现在看国会山上的焰火直播一样。
西马第一人齐泽克当初公开支持川普,理由是希拉里接替奥巴马,并不会带来任何变化。而川普如果可以接替奥巴马,起码会为世界带来一些新变化。虽然这种新变化难以预料,可能带来非常糟糕甚至危险的结果,但依然是个变化。现在我们都看到了,的确是有变化,的确也很糟糕。人们变得前所未有的分裂,正式进入了《堂吉诃德》的那个世界。
《堂吉诃德》是一本伟大的小说,虽然写的是骑士小说,但用意却是反骑士小说的。有人拿它和金庸的《鹿鼎记》相比,认为后者同样是反武侠的。这样的比较并不公平,《堂吉诃德》的伟大之处并不体现在反对了某种流行文学体裁以及其叙事,而是在现代社会尚未到来之前许多年,就以惊人的预见告诉世人:虽然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是大家对眼前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可能彼此完全不相同。换句话来说,可能不存在大家都认同的同一现实,人们会自行构建自己所相信的“现实”。
当你翻开《堂吉诃德》的时候,会觉得可笑。一个干瘦老头怎么会觉得自己是个骑士?怎么会觉得解放一群穷凶极恶的囚徒是一种英雄行为?怎么会把风车看做是恶魔提枪纵马前去挑战?因为堂吉诃德活在自己的现实里,他看到的世界和旁人看到的世界并不相同。你会觉得可笑是因为他年迈而衰朽,血气不继,又是单枪匹马,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你不相信他所认定的现实会降临,你也不相信他追求他的骑士之旅会带来多大危害。
但如果是7000万个堂吉诃德呢?如果另一边也有等同数量级的堂吉诃德呢?听起来还好笑么?如果这些堂吉诃德都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事实,只相信他们自己认定的“事实”,并且要求世界按照他们对“事实”的理解来运行呢?如果风车并非是风车,而就是现实生活本身,那你还能笑得出来么?好像现在我们就身处在《堂吉诃德》的世界里,每一天都在看大战风车。
堂吉诃德要战胜风车(他眼中的魔鬼),是为了他的骑士之路。我们作为读者在一边观察,觉得他要找回骑士的荣光应该算是个合理的诉求,但是无论如何说,他追求的方法不能说是正确的,从中也看不出丝毫的希望。于是,他像一头苍蝇一样在世界里四处碰壁,所有的东西都在阻碍着他。这分明是个悲剧,其核心在于堂吉诃德是真正投身于理想,确实做出了努力牺牲,然而他的努力和他想要达成的目的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存在任何可能。
现实之中的堂吉诃德如此之多,对于处境如此不满,以至于他们可以把川普这样一个人选为总统,真心实意地相信他能做到“大美兴,昔日回”,这不也和《堂吉诃德》一样让人忧伤么?对于一个愿意承认症状的确存在的人,他们就已经投入了全部热情,哪怕他根本没有解决症状的能力,这和根本不愿意承认症状,觉得好日子可以永续存在下去的人相比,好像并没有谁更像是活在真实的世界之中,都更像是活在《堂吉诃德》里。四年前寄托希望于川普的人,和此时寄托希望于拜登的人,你如果说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那么大概是印刷在同一本书里的前后两页上。
四年过去之后,世界好像变得更乱了。当我们说起变化的时候,唯一能够确定的大概只有一点:所有的堂吉诃德军团从未像今天这么强大,彼此之间从未像今天这么分裂,所谓现实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之多的版本。祝这个世界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