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11 01:51: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诗三百首》的读后感大全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由(清)蘅塘退士 編 / 陳婉俊 補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三百首》精选点评:

  ●唯文字 独美

  ●我这个败家玩意,忘了好多好多。

  ●唐诗 背过挺多的 虽然现在记不太住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心境即诗意,言已尽而情犹在,意味无穷

  ●细细读了一遍,真是……

  ●古人的思想:进,劲,谨,静,精,净,敬,竞。

  ●我爱李白爱到想穿越!

  ●此等版式古籍希望多多出版!

  ●慢慢读了数月,应该常翻翻。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一):诗词随想

  我认识你,我记得你。 文字睁着眼睛看我,一小片粉红尖尖的花瓣晃晃悠悠飘转在它湿漉漉的鼻子.上。它的眼神清澈又柔软。尽管有些字厚重,有些字暴躁,还有些字轻盈...可是这才是所有文字的底色,它们乖巧地到池子里给自己染上赤橙黄绿青蓝...有人类需要的,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他们情感的样子。 它看着我,向我展现了它万分之一的美丽。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二):中国古典诗歌(笔记)

  中国古典诗歌的样式: 四言、骚体、五七言古体、五七言近体、词、曲。

  “绝句”的“绝”是“断”的意思,“五绝”:每五字断成一句。“七绝”:每七字断成一句。

  诗三百在周朝相当于毛泽东语录在文革,在外交中会不时引用以言志。

  宫廷盲人乐师驾牛车,振木铎,去各国采风,看民间是美是刺。郑振铎这个名字其实很美

  诗是用来发表感情的,独尊儒术限制了人的感情,于是限制了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三):《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2015.04)

  1.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

  2.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3.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4.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杜甫:春思》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8.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9.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张九龄:感遇》

  10.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

  11.故人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其一》思念故友

  12.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杜甫:梦李白其一》

  13.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梦李白其二》

  14.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渭川田家》

  15.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6.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7.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8.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9.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0.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21.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韦应物初发杨子寄元大校书》

  22.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韦应物:东郊》

  23.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柳宗元:溪居》

  24.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25.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韩愈:山石》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四):不被关注的中国诗歌文化精粹:禅诗

  禅宗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也产生重要影响。禅是最典型的中国佛教,是中国文化改造印度佛教的产物。禅在印度古已有之。从佛弟子达摩东渡到五祖弘忍,禅宗在中土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使禅宗发生根本变化是六祖慧能。慧能是文盲,少数民族,地处边远,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获得衣钵,对禅宗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改革,被称为“六祖革命”。这场革命,使印度佛教改造成了中国佛教,禅宗本身获得极大发展,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禅的实质是追求真我,追求生命的自由与解放。这种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禅宗,反过来又对中国哲学、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民俗等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禅宗思想影响下产生的禅诗,成为一种“禅文学”,此外,还有充满禅味的散文、小说、戏剧等。

  在内容上看,禅诗可分为禅理诗和禅意诗两类。禅理诗,又可分为示法诗、开悟诗、赞颂诗等,这类诗富于禅家的哲理和智慧。 禅通过内省体验,产生妙语,形诸文字。禅诗精妙、小巧,注重启示和象喻,需要有深切而敏锐的感悟,读后令人“身世两忘,万念俱寂”。禅诗充满禅家超尘脱俗、淡帕宁静的情趣。禅诗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数量丰富,影响深远,其中一些名作广为传颂,如慧能的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及永嘉禅师证道歌等等,流传千古,经久不衰,广为传颂。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文人崇信禅佛,有崇佛参禅者,也有尊儒崇道者,出现了众多禅诗人,如谢灵运、王维、柳宗元、白居易、苏东坡等等,蔚为大观。崇道的李白写下《庐山东林寺夜怀》一诗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之句,充满禅味,尊儒的杜甫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咏。古人写了很多以“学诗浑似学参禅”的诗句,还涌现出了不少以禅论诗的诗学著作。禅诗是中国诗苑最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中国文学界的重视。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禅反而在英、德、法、美等国得到特别的发展”。近十多年来,在中国一部分有识之士中,也掀起了一定程度上的“禅宗热”。

  禅宗、禅诗与伊斯兰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最引人关注的派别——苏非、苏非文学,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五):最人道的关怀,最无奈的安慰 ——读杜甫《新安吏》有感

  最人道的关怀,最无奈的安慰

  ——读杜甫《新安吏》有感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东晋陶渊明说读书人乐事莫过于“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今天我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在此发言,和大家交流我的阅读思考。我的发言题目是“最人道的关怀,最无奈的安慰”,这是一篇读杜甫诗《新安吏》的思考。

  《新安吏》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的战争动荡里辗转流落到新安县,碰见当地官吏征兵的残酷场景。杜甫惊奇发现,新兵蛋子里有一个弱不禁风的“瘦男”,岁数不到,根本不该入伍,怎么就要去送死了呢?他想了想,走上前去干预,问“县小更无丁?”官吏大概不愿搭理,又碍于杜甫也是“体制内”人员,勉强说,“昨夜府帖下,次选中男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昨天下了文件,我是按照规定办事”,很流利的官腔,言下之意:与我无关,你真麻烦。但杜甫不依不饶,“他能守住阵地么?瘦成这副德行”,他想,战事吃紧,训练是不可能的了。征兵的官员会怎么回答呢?呵呵,你肯定想不到他就不回答了,置若罔闻,假装没听见,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老子在执行公务!这一着等于给杜甫送了颗软钉子,人家是有基层执政经验的公务员。

  杜甫盯着那个一直哭的瘦小伙儿,孤零零,没人送行,大概家人也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殒命了吧。杜甫就这么看着他被拉走了,一阵心酸,“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竟然忘了和那个小子说点啥,只言片语的安慰也好呀。

  杜甫站在路边,静,静,静,天地就暗了下来。

  杜甫一路走,一路想,假如能和小伙子说几句话,该说什么呢?告诉他实话吧,“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 ,天地终无情”,好多人都在战争里没命了,你看我这一身破破烂烂,不也仅仅苟全性命于乱世吗?别哭,即使马上要送命,也有点尊严,眼睛哭干了就不好看了。还要说什么呢?还是得安慰他吧,或许,或许他又有机会活下来呢?你要去的那个地方离洛阳很近,军粮是有的,也不会有太多的苦役。假如战争打赢了——郭子仪大人肯定能带领我们打赢战争——那你还会被封赏呢。对,战争是有可能打赢的,虽然最近眼下吃了很多败仗,但也不是每个人都得把小命儿丢在安禄山的铁骑之下。总之,希望那个小伙子别哭了,“送行勿泣学,仆射如父兄”。

  为什么我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首诗呢?因为他文字不长,但给了我的很多感动和震撼。是的,初读,我觉得杜甫很迂腐,大唐王朝都要亡国了,你的皇帝在蒙难,你的政府在挣扎,你去管什么闲事?即使你要写,你也该多歌颂这个为国奉献的小伙子,称赞他的大无畏精神,敲锣打鼓送他去奉献,用今天的话来说,你该点赞!

  呵呵,杜甫你是诗人,你凭什么不点赞!

  其实,这个真和杜甫的迂腐精神有关系,他太不会幻想了。因为不会幻想,所以不会吹牛,连拍马屁都不会。我们再比一比李白,想象力像庐山瀑布一样收不住,“三山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只要你立马起用老子,我保证立马扫穴犁庭,天下太平,嘻嘻哈哈就收拾安禄山一百万小鬼,不,二百万都不怕。你仔细读一读,就知道,李白是站在云端上看老百姓的疾苦,“三山北虏乱如麻”,老百姓全都乱了,但具体乱成什么样,李白没有感受到;他看不真,也不会很仔细地观察,大概和我们在电视里看伊朗人被火箭轰炸了那种味道吧,知道怎么回事,但不会痛。相比之下,杜甫可谓是痛神经发达异常,借宿人家的老两口,隔壁吃不起饭的寡妇,路边上的新兵蛋子,他都要感同身受一把,要把他们的痛苦写成文字给你看,还写得那么好,那么深刻,那么无以复加无以复加。

  当然,我不是借李白来抬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只是分析杜甫的真实深刻。又回到这首诗来说吧,杜甫可谓“直写其事,无复依傍”,官吏怎么可恶,瘦男如何可怜,自己多么无力,老老实实告诉你,就是这么回事;战争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诗写文章,不是绣花饮酒,是杀人,是放血,是把对方的头割下来拴在腰上,是一个武装消灭另一个武装的暴力行为。所以,杜甫也没有批判谁,写实就是写实么。但,诗人总可以干预吧,试图把那个孤苦无依的小伙子救下来,试图减少一条年轻生命的消亡。假如你要问,这有什么意义?那我替杜甫回答,没什么意义,对别人产生最基本的人道怜悯不需要意义。假如你又问,既然失败了,那写下来又是何居心?我又替杜甫回答,没什么居心,就是一个幸存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好吧,说到这里,请用我用《在唐诗里孤独漫步》中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中国自古以来就从不缺盛世的吹鼓手、权位者的抬轿夫,但只有伟大的诗人,才能在一片欢呼声中看到华丽下的卑微,听到被锣鼓声掩盖的呻吟,感受到盛世之下的疼痛。

  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到此结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