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精选

2020-05-01 23:0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精选

  《唐诗三百首(作家经典文库)》是一本由[清] 蘅塘退士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元,页数:8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三百首(作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读唐诗三百首,品诗味人生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诗歌可以提升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放眼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诗歌发展昌盛,经典作品之多,当之无愧的要数唐诗。可见,要想读诗学诗,唐诗是必不可少的。这本由中出版集团出版、由清代诗学名家蘅塘退士推敲增删、精选唐代代表诗作的《唐诗三百首》,是每一位学诗、诗之人的礼物。 此书沿循蘅塘退士定本的体例主题内容共八卷,分别为五言古诗言古诗、七言乐府、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共313首。兼顾古体诗近体诗、雅俗共赏,成为不可逾越的唐诗选本,是诗歌爱好者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所说:“我的头一本诗词读物就是《唐诗三百首》。”翻开《唐诗三百首》,盛唐独特方式在读者面前缓缓铺开,犹如一幅云蒸霞蔚画卷带领读者走进大唐的壮丽山河感悟大唐的风土人情。书中既有黄沙漫天的塞外风光,也有碧草连天的远方古道;既有杨柳青青的江边堤岸,也有曲径通幽田园隐逸,既有对窗剪烛的爱人思念,也有灵犀一点通的缠绵悱恻;既有忧国忧民忠勇之士,也有孤独坚强侠义之辈⋯在潜移默化学习中,不知不觉汲取诗歌中的精神原力,获得精神成长。 在原有版本基础上,书中内容注释更加详实,更容易轻松读懂唐诗精髓。既有生僻字注音、还有精彩评析。全彩传世名画版式赏心悦目。收录唐代至近现代80余位艺术大师共245幅珍品画作高清大图全彩呈现美轮美奂美到入魂,堪称纸上“私人故宫博物馆”。典藏精装设计印刷精美宜人。自用收藏、送人皆宜。 唐诗的美在于其韵律,在于其意境,更在于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现实之美。《唐诗三百首》的内容选取是多方面的,集中反映了盛唐的社会状况诗人们的精神面貌涉及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艺术。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通过引用诗词鼓舞士气、提振信、陶冶生活、诗化人生。在下唐诗不仅仅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追求,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鲜明写照,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自强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纷繁复杂的今日,品一杯清茶,赏一轮明月,读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人生智慧。在诗词中砥砺前行,不亦乐乎?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读《唐诗三百首》的碎碎念

  说来惭愧,《唐诗三百首》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尽管其中不少的作品,早早通过各种途径看过、念过、背诵过。小时候留下的记忆,真是抹也抹不掉,《长恨歌》《琵琶行》,唐诗里算是大制作了,现在居然还能随口背诵出好几段。

  读杜甫,你会怜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字字伤心,吞声一哭;更会尊敬,“三吏三别”,针尖麦芒,刺贪刺虐。而李白,你想跟他做朋友,别的不说,就那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坦坦荡荡,不一口闷还等什么。即便成不了朋友,在一侧听他吹吹牛逼也好,那些“千金散尽”的故事,那些“蜀道之难”的故事。

  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名字忘了,讲的就是唐诗故事,由此认得不少名字,念得几首诗。印象最深的却是主题曲中的一句:“唐朝三百年,诗传五万篇。”也是诗歌的句子。如今翻着这本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诗歌选本《唐诗三百年》,这句诗又在耳畔回响,权且停下来品了品,似乎明白了什么。这句诗,当然陈述了一个客观事实,但“三百”与“五万”一比,着实显得唐诗气象万千,压过产生它的大唐,这才只是“传”下的,十之一二而已!套用张爱玲的一句名言,这大唐的兴衰存亡,似乎只为了成就一场诗歌的盛宴。文学的不朽,在此存焉。

  中学时常常在QQ空间里写点日志,时不时换个QQ签名,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中二得很,记得用的第一个QQ名是“司马青衫”,用的当然是《琵琶行》里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也不知哪来的善感多愁,过了俩月就换了别的。后来的一句QQ签名倒是一直沿用至今,“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且越来越喜欢。这句子中透露出的达观、闲散和处变不惊的态度,读之令人神旺。

  大学教古典文学的老师,是杜甫的研究者,也是崇拜者,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叫萧萧,儿子叫滚滚。不消说,用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梗,老师对杜甫的爱,真是无疑了。那会儿迷恋海外汉学研究,有一次读到宇文所安解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简直如鸿蒙初辟般豁然开朗,那种回环往复的诗意和况味完全笼罩了我。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一读宇文所安的这部小书:《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

  唐诗是汉语美学的巅峰,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汉字组织形式,能够如唐诗般将汉语的特点、美感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读唐诗,只能再一次确信,诗歌是不可能被翻译的。方块字和字母字,简直就是死对头,玩不到一块儿去。“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怎么翻译?“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怎么翻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怎么翻译?根本不成,独属于汉语的节奏,音调的变化,遣词的巧思,思维的方式,更不用说,后面还跟着庞大的中国文化传统。

  与唐诗的故事,还在继续。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唐诗三百首 常读常新

  《唐诗三百首》在我们国家老少皆知,妇孺皆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关于唐诗,我最初的记忆就是这句老话。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竟然以为这三百首就是唐诗的全部。及再长大些时,才知晓这些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全唐诗补编》,我们得知,诗词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唐诗在体裁,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无法相比的。唐朝遗留下来的诗词作品约有五万四千余首之多。而《唐诗三百首》则是清朝蘅塘退士从这众多作品中精心编选的。披沙沥金!这浩大的工程,真是令人叹服!于书的原序中,蘅塘退士曰:“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由此可知,《唐诗三百首》中汇集诗作应当是唐诗精品中的精品,浓缩了唐诗的精华。 尽管不是擅长,但因为喜爱诗词,总是见了相关的书籍,就忍不住要入手。家里关于诗词的书籍已有若干。《唐诗三百首》也早已有了三四种版本。与这一版本的《唐诗三百首》邂逅时,仍忍不住又出手了。待收到后,发现这一版真是意料之外的令人惊艳! 这首先是一部诗集。是原滋原味原版的内容。不似我之前有的那几个版本,于作品数量上就少了不少。区区百十来首,就敢叫《唐诗三百首》,打了折扣缩了水。如同市场上购物时缺斤短两的感觉。于所选诗,于注释上,也差强人意。 这同时亦是一本画册。两百多幅古今著名大师的珍品画作全彩展现于此。当你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明丁云鹏的“浔阳送客图轴”带你身临其境;“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诗中的嫦娥寂寞悔恨,五代周文矩的同名画中的“嫦娥”形单影只,独有月兔相伴;“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的“渔翁”,配以清石涛的“桥上闲钓”,你看到了一位脱逸绝尘的老者;李商隐的“瑶池”中“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南宋赵伯驹的“王母宴瑶池”中云雾缭绕一派仙境盛世……其实,一首诗何尝不就是一幅画。而一幅画,又何尝不是一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诗中品画,于画中悟诗,诗画相融,美不胜收。 唐诗的美,在它平平仄仄的韵律中,在它一扬一抑的节奏中,在它或静或动或褒或贬或冷淡或热情或真实或幻想的意境中。唐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读唐诗了解祖国千年文化;读唐诗陶冶性情,修身养性;读唐诗,常读常新。 这版《唐诗三百首》值得拥有。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从娃娃起抓诗文

  中信出版社这一版《唐诗三百首》大大超出了我的期待,符合我对《唐诗三百首》的所有要求。我的女儿四岁半,快五岁了,她已经会背二十首以上唐诗,都是幼儿园上学放学路上重复着学会的,基本上重复两天就会了,那时候她还不会认字,已经接触了诗文的韵律之美,而且还会用她有限的词汇给我编“诗”了。她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意思,我也听不懂她的诗,但是注意到它们的押韵和字数的工整,果然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还远远不到不到三百首呢。也是我这老母亲的脑储备实在有限,每次教她一首,我总是先看着手机读给她听,读着读着我也会了,但是孩子记忆力是真的好,我忘了,她还记着呢。

中信《唐诗三百首》

  为什么会想让孩子这么早接触诗文呢?是希望她在认字之前就体会到中文的韵律之美,工整对仗,这是任何其他文字无法望其项背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汉字的力量。这个疫情期间,我已经开始教她认识汉字,学习的时候就经常引用她熟悉的唐诗,以让她认识诗文的字,明白字意。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中“明月、是地上、头、头”都已经认识了,她会指给我看。女儿也很这本书的美丽,爱不释手,碰上她喜欢的画,她会问我旁边的诗该怎么读,这就显出我的前期铺垫的“明智”了,诗文是她熟悉的形式,她不会觉得工整对仗的诗文晦涩难懂。

女儿和《唐诗三百首》

  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希望她能学会不直面回答问题的另一种语言,尤其是有攻击性的、冲突性的问题,诗文是最好的顾左右而言他,不伤和气,且优雅美丽的语言,即使对方没听懂暗藏的寓意,一般也不会再次追问。诗文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冲突,曲线救国,而且够优美。我教女儿“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时候,就告诉她,如果看到葡萄、酒、杯子、吉他类似的东西,都可以把这首诗背出来,以激发她的兴趣,告诉她学了可以用在什么时候,当然女儿还小,还不适合教她抽象的概念和场景,就让她从这些可以触摸、可以想象的场景开始吧。

  这本书纸质摸起来舒服顺滑,有大量山水花草画作穿插其中,与诗文相得益彰,古色古香。一首诗三两页,分为诗作、注释、评析三部分。对于非常见字有标注发音,注释从诗文题目到诗文内容,所有不符合当今汉语习惯的词语都有注释,我随意翻看十几首,每一首诗结合注释都不再有不懂的词语,理解词意完全不成问题。这本书的亮点是少见的评析,解释说明诗作的背景,诗文在什么情景下所作,甚至结合作者的脾气性格和经历,以及当时的朝代背景,对于理解诗作大有裨益。

  这本《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如此体贴读者呢?这本书的作者孙洙,是清代诗学名家,15岁中秀才,40岁中进士,为官清廉勤政,每每卸任之时,百姓追车相送。作者本身就擅长作诗,喜爱诗文,苦于当时没有好的诗集,遂与夫人徐兰英共同搜寻整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77位唐代诗学名家共310首经典诗作,成就《唐诗三百首》,一经问世,风靡诗人界,至今久盛不衰,可以想见的是,将会继续流传于我们的后人。

  我经常拿起这本书,翻看穿插于这本书诗文之间的山水花草画作,不管有多大的烦恼,看着看着就像是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心情慢慢平和,不管当时处于什么状态,总有另一种语言能懂,诗文、画作,都是作者心态的反映,看看别人,反思自己。

  《唐诗三百首(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五):一个问题:古诗词该不该“花里胡哨”?

  外封一个问题:古诗词该不该“花里胡哨”?

  这是我在jd入手这个版本同款《宋词三百首》的时候产生的问题。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419899/

  习惯性先去看评价差评区,再决定买不买。大体看下来,差评区大部分是吐槽物流的,针对书本身的很少,只有几条,而其中一条吸引了我的目光——他在吐槽作家榜版的唐诗宋词都太“花里胡哨”了,不够素雅,失去了古诗词的“典雅”。不好,还是自己家十几年前的某版本的诗集词集好。

jd评论的截图

  我仔细看了看,然后就下了单,回过头来想了想,我觉得这个话题很适合谈一谈!

  。

  开头摆正态度啊,我,读了几本之后,目前,已经被“作家榜”系列牢牢地钉死在了粉丝墙上,它家不出什么原则性错误我估摸着我是脱不了粉。但是还是尽量在本文中保持一个公正的视角,不盲目瞎吹,但是我站“该”。

  我想我需要解释两个为什么,第一是我为什么成了粉丝,第二是我为什么觉得应该。前者我们容后再表,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我为什么认为,古诗词应该“花里胡哨”?

  首先,要看这个花里胡哨指的是什么。我随便放张手边《唐诗三百首》中的配图。

  如果说,花里胡哨指的是,把这这本诗集,与中国古典名家画作结合在一起,使它甚至成为一本诗画册,那么,太应该了。为什么不呢?

  往高雅了说,诗歌的艺术与绘画的艺术本就是紧密相连的。

  苏东坡曾赞王维作品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出处: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读一句诗,脑中不禁反映出句中之景,闭目沉吟,意犹未尽;看一幅画,墨色深浅氤氲之间,因景动情,寓于诗词。

  那你说一本集子,诗歌前后收录了名画,名画前后收录了诗词,这又有何不好,难道不是相得益彰?

  而,往平实些说,如今沉得下心来读诗读词的有几个人?

  咱们抛开专业学者不提,只谈非专业的大众,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学生党,大人,孩子……能沉下心来读诗读词的寥寥无几。

  难道诗词不美吗?

  美啊!

  那为什么大家总在他门前面迟疑却步呢?

  诗词美,有霸总、赘婿、战神、兵王香吗?

  在这个脚步匆匆的时代,很少有人静心读诗词,这并非因为它们不美,而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去学会如何感受诗词的美。

  人们很难在醒目张扬的“立刻就爽”面前选择沉默却后劲儿强大的“延迟满足”。

  同样的例子还有,传统戏剧它不好听吗?

  京剧、昆曲、黄梅戏等等等等,它们不是不好听,只是听众没有时间去学会感受它们的好听。

  比起先学,再欣赏,再体会的漫长曲折……R&B的动人,摇滚的狂野,Rap的张扬等等等等,全都那样直截了当、扑面而来。

  那么这个时候,诗词、戏曲等等,它们该怎么做?

  是保持着自己的“高贵典雅”,鄙夷着新兴文学样式、音乐形式的“简单粗暴”,然后把“读诗词”、“听戏剧”束之高阁,成为一种莫名优越感的来源、贵族气质的象征?

  还是积极地探寻出路,放下偶像包袱,尽力融入最广大的读者、听众群体,降低鉴赏门槛,让更多人,更多更多人可以轻松、愉悦,充满好奇心的进入这个世界,然后再也舍不得离开?

  举个例子:一首歌,京剧+R&B (求你们了听听吧我好喜欢这个歌)

  。

  我有一个很喜欢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是业界被称为小冬皇的瑜老板王佩瑜。

  我之所以喜欢她,就是因为她这么些年一直顶着业界不愿意放下高雅艺术包袱的同行的压力,也顶着听惯了流行音乐因而对戏剧充满嘲讽的听众的压力,坚持不懈地把戏曲介绍给大众。

王珮瑜奇葩大会教学_腾讯视频

  然后大众发现,诶?京戏好有趣!诶?这个有点好听?诶……?我为什么又听了一遍《击鼓骂曹》(著名京剧戏目)……

  当我因为王佩瑜外号“小冬皇”而充满了兴趣,去听冬皇孟小冬的唱段录音时,看到了这样一条留言,大意是:“这个什么王佩瑜还好意思叫冬皇,每天不干正事,上什么综艺节目。一帮人还在那儿瞎吹,她哪能跟冬皇比。”

  嗯,你看这话,跟说“这诗集祠集花里胡哨的,不干正事,哪能跟某素净的版本比”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彼时我给那人回了一条:“也许她比不上冬皇,可是……如果没有她,我真的不知道冬皇,也不会找冬皇的录音来听啊。”

  同样的。

  也许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这版本比之没有图画的版本过于浮艳,没有那些风格古朴的版本符合心意,可是这大多是建立在,这部分人已经真心的、痴心的进入了诗词的世界,痴迷于此。但是还有更多的人,他门还在等待一个美得很直接的契机,让他们推开诗词世界的大门。

  就像,为什么给孩子准备的少儿版名著,比起成人版的,要多了许多色彩与图案。因为只有那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孩子开始阅读这些名家名作。

  而在诗词艺术的面前,大部分的读者,都是孩子。

  。

  啊,我希望我大概把这件事说清楚了。

  。

  然后就是粉丝时间。

内封。我发现上了年纪以后对粉色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痴迷……因为太厚,所以用了一个宽窄合适但长短不合适的书衣

  我的妈呀……这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太,太,太,太,太美了好吗?!

  我为什么被“作家榜”系列圈粉?完全是因为这个系列的书做得太良心了。

  那种感觉是,你只要翻开,就能看见书里塞得满满当当的诚意。

这么厚,看书页,是全书彩印,配图全是名家名画

  不说排版有多用心,但凡自己动手(给论文)排过版的人都懂……

  他们选用的每一幅图,都会认真标注出作者、名称。如果当时篇幅不允许,就会统一在书后做出一个画家小传的附录,供大家了解检索。

画家小传首页因为是唐诗三百首,所以还配了诗人小专的附录

  不只是这个唐诗宋词集子,他们几乎所有的,书,都是这样做的!

  而作为本体的诗歌文本,他们吸取(宋词三百首的)教训,采用了文本+注释+评析的格式,没有贸然加入全诗翻译,而是把这个任务交给读者自己!

  因为原本,那翻译不出来的部分才是诗啊。

  这本诗集,就是,美啊。

  我觉得很难找到其他词来形容这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作为从小(被要求)读到大的一本经典诗集,市面上可以找见的版本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是美编能出这个版本之右的,印象里从没见过。

  最后再放几个图,啊,美死我了…

  aws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