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大晒》的观后感大全
《一家大晒》是一部由李思捷执导,李思捷 / 狄龙 / 元秋主演的一部喜剧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家大晒》精选点评:
●本来对李思捷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挺期待的,但是没看之前口碑已经扑了,看了之后觉得也该如此。思捷其实想尝试很多风格或者说更偏向于好莱坞荒诞小成本的喜剧风格,可惜功力不足、不伦不类,本地观众看不明白,也无法买向海外市场。思捷的喜剧表演风格有浓重的许冠文痕迹,但是与其他演员同台就弱爆了。
●想不到可以给分的理由
●李生请问现在是什么年代?许冠文都已经改了演戏方式,你还在抄到足吗?恕我才疏学浅理解不到你的笑点与戏剧冲突,除了打天才波的林敏聪,整体就是戏里面神雕的一堆排泄物。
●李思捷表演渐入佳境,的确学紧许冠文,不过比起奇才林敏骢,还是逊色了点…很多笑点的确是国语区没法掌握的,那就祝那些听不懂的一星比阖家富贵咯
●#2018#第52部#有点无聊,不知道为什么要拍这种电影,为了搞笑?为了给人带来欢乐?但是这种欢乐太廉价了,而且太无聊了?不知道在说什么!钱小豪很帅
●Lee Sh It
●i really cant finish it...
●4.0/10 分。整体乱糟糟的,极个别的比较搞笑,其他全是莫名其妙。。。嘲讽迈克·杰克逊的那一段真心无语,人家根本不是娈童癖还拿这个来乱扯淡,可见看热闹群众的愚昧无知。。。虽然本人不是他的粉丝,但也要对导演和编剧伸个中指。。。年青时帅爆的狄龙老成这样了。。。周星星+许冠文的山寨模仿秀。。
●买了wonder wheel结果进错,看到超级烂片,一星都不值
●这个叫李思捷的就是个傻子!
《一家大晒》观后感(一):看得有点尴尬
吃饭时候看的,笑点一般般,可能不太习惯这种黑色幽默,感觉即使是黑色幽默也是幽默不足,对比下白头神探那种无厘头,这个剧没有看第二次的必要。大鸟的存在有点莫名其妙,游戏环节并不感人,感觉主角的老婆反而戳中了几次内心。死犟的老爸看到儿子回来后,和儿子冰释前嫌的时候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生活场景那种,没说出口,但是靠嘴唇嚅动那感觉已经可以表达了。这点细节还可以。
《一家大晒》观后感(二):时无英雄使竖子(庸才)横行
难以想象都什么年代还会有这种玩游戏为主要篇幅的电影。当年许氏兄弟的《鬼马双星》有过玩电视游戏赢大奖的桥段,N年后,一堆明星拍了部《悭钱家族》,至少观照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如经济不景气,失业中年人躲茶餐厅扮上班以免家人担心、为省钱到超市试吃等无所不用其极,但老实说电影很不好看。想不到马斯克都要上火星了,还有人在拍综艺游戏电影,很显然这是看见内地的综艺电影大卖也学着博一博变摩托,可人家都是大明星一堆撑着,你这个也就狄龙了(有点情怀因素在),就算加上元秋、钱小豪和廖伟雄,这种卡司还是毫无吸引力。
人家《头号玩家》玩的才是游戏式电影。
整个电影最好就在狄龙的豪宅一段,劏柜和绝命内衣炼毒少女创意很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林敏聪全程黄到西咁,猥琐佬形象活了,但他的搞笑天才用在这些咸湿上面实在是明珠暗投。
想不到会用两个《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演员,大概是想以合拍片的名义来坑一把广东市场的。
李思捷也来当导演了,主持优则导,而且还自演,倒是没有自编。李思捷本是以模仿起家,综艺节目做得还行,电视剧演得就并不出彩,福禄寿三人,王祖蓝在内地爆红已经不用考虑回香港赚辛苦钱,阮兆祥卡位不够,别说导演,做主演都远不够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香港影视猛人都跑内地的情况下,这些只能混香港的二三线就有了机会。
《一家大晒》观后感(三):回到那些年我們所熟悉的港產喜劇
過去90年代,過年睇賀歲片係一種習慣,可能係成龍嘅動作片,可能係家有囍事呢類劇中一家人搞到你唔笑都唔得嘅喜劇。當時入戲院只有一種期待,好笑又要大團圓結局,開開心心行出戲院過年團圓。而睇賀歲喜劇亦無話要有幾複雜幾有深度嘅劇情,最緊要開心,要warm,因為周街都過年歌又難得放假嘅時候,唔通要塞自己個腦好有深度又要諗爆頭嘅劇情?咁最好睇完之後出黎會講番幾句頭先邊幕勁好笑,咁就好滿足。
但時代發展得越快,人嘅需求亦越高,電影亦必須越黎越重口味,當然係科技發展上這是時代進步嘅必然趨勢,不過亦因此簡而有力且能閤家觀賞嘅電影亦變得少見。能與家人一齊睇戲嘅年代似乎離我們遠了些,可能陪你睇戲嘅係同學,係情人,係朋友,但成家人呢,大家都好忙,你喜歡嘅劇情唔係賣飛佛,你睇你嘅我睇我嘅,賀歲電影似乎就咁少咗點family味。
《一家大晒》呢部戲,讓人情不至禁地想起那些年如富貴逼人此類賀歲片,電影1個半鐘裏一家人所發生嘅故事,好自然地牽動著每位觀眾跟住難過跟住笑,更自然而然地帶動自己諗起與家人間嘅喜怒哀樂。
今次係《一家大晒》呢部賀歲電影裏,可以睇到劇中一家人如何去共同渡過一些每個家庭都難以避免嘅情意結,睇佢哋如何一齊去創造回憶與笑聲,簡潔地讓我們重拾家庭疏離嘅感情。有時候,回到最簡單嘅初衷,正是我們呢個如此複雜嘅世代最需要嘅核心價值。至少當你攞起手機嘅時候,你會再次想起有時放下最尖端嘅科技連結卻反而換來最初人與人之間嘅情感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