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梦解红楼》经典读后感有感
《周汝昌梦解红楼》是一本由周汝昌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汝昌梦解红楼》精选点评:
●周老特别看重湘云,不喜欢黛玉。我觉得他理解错了。
●虽说解梦,但过于琐碎。
●都是当年爸爸一口气买来的
●读周老的文章有一出乐趣:你自标题看起,每读一段,尽可去猜他是怎样往湘云身上去靠的,若猜得到,说明你已窥得周式红学之门径,若猜不到,亦可显周老文章之精妙,论证之玄奇。
●乏善可陈的复述
●偏爱湘云是很多男人的通病,因为湘云是那种集娇憨纯真才气浪漫侠义于一身的可爱女子。只是看完这一本,严重欣赏周氏写穿越小说的潜质,既然是认真严肃地考证,就不要异想天开。
●还是比较喜欢刘心武的
●看书没有听老先生讲来那么有趣。
●考证和杂记居多,无太多新意。
●曹雪芹写红楼还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呢。吃红学饭的反而一股脑什么随笔杂记全收录了。重复率也太高。
《周汝昌梦解红楼》读后感(一):读后感--西勾月
这是一本好书。读完梦解红楼,我脱口而出。
书中图文并茂,题诗清新脱俗,尤其是书中彩色插图,是选自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人物栩栩如生。
书中收集的是周汝昌先生说红解梦的随笔文字,通俗易懂,分析举例,无不详尽。此书对我理解红楼梦也有很大帮助。
人人皆知研究红楼梦有一专门学问,红学。阅后才知红学也有四大分支,“即一曹学,二版本学,三脂学,四探佚学。曹学专研作者的一切,是个根本工作。版本学是要恢复曹雪芹的真手笔--它被程高等人纂改得太苦了。脂学专研脂批,因为它深知作者,见过全书的惟一一种第一手资料,价值极高。探佚学是专研雪芹原著八十回以后的主要情节、基本布局和整体构思的轮廓概况。”
周汝昌先生研究红学几十年,颇多考证,但也因此受过大量批评。但我感觉考证并无错失,而是正途。书中仔细评说了考证的十大功能,“考证的功能多了,非止一端,大致说来,一是纠缪,二是辨伪,三是决疑,四是息争,五是抉隐,六是阐幽,七是斥妄,八是启智,就是破腐,十是发现!”可见周汝昌先生考据之功。西勾月
《周汝昌梦解红楼》读后感(二):握红小札:笑话一则
某公,尝以大话压人,语飞四座。
一日,某公夸夸其谈道:“《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众人惊问:“那是什么呢?”某公旁顾左右,徐徐说道:“是一部历史。”众人闻此,鼻孔都笑了;某公情急曰:“要不是一部生活实录……”众人连眉毛都笑了;某公喃喃道:“这下总错不了,那书里诗词曲赋、喜丧节令皆有,应为一部百科全书了。”孰不知众人连骨头都笑了。
某公正欲再说,中有一人,捧其腹部,摆着手道,“公且饶过我等,改日再来恭听尊论,如此下去,必笑出人命也。”某公如堕云雾,问道:“众人所笑为何?”其人曰:“公非人也。”某公愤极:“我非人,那为何物?”其人曰:“一猢狲耳。”某公双睛暴突,面色顿变,问曰:“汝奈何以此语诟吾?”其人曰:“公休恼,用一‘两脚兽’为君概之,可谓当乎?”某公挥其老拳,众人阻之。其人又曰:“要不以一碳水化合物冠之,亦可。”某公窘甚,良久方才答道:“吾谓《红楼梦》非小说,而是一不同寻常小说。”其人答道:“吾此时才知,公非人,意欲为一不同寻常之人也。”
《周汝昌梦解红楼》读后感(三):有诚心,没实力
以著书初衷和激情来看,周老令人崇敬
但从实际内容着眼,该书乏善可陈
如果你对曹学有兴趣,本书势必令人失望,除了考出曹的叔叔表字、曹去哪留过迹之类,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
对脂砚的考证更是浮光掠影,最多通过“一芹一脂”来推断是个看过脂评的人都知道的红颜知己外,再就是断定是史湘云原型
断定的有谱,但证据并不很足,感觉上还是没好好挖掘看书
从著书角度来讲,本书内容实在太琐碎了,周老自己去了哪做了什么发了什么大感慨,都得一一铭记
可惜读者我只是“红迷”,不是你“周迷”
另外看书四分看内容,四分看文笔,剩下两分要看人品
在人品上我不敢说周老不合格,但是对于外界批评明显不坦荡,对学术讨论完全缺乏谦虚,这点很不如俞前辈
现在知道为什么刘心武老拿周当盾使了
两人真有很多共通之点,除了不接受外界质疑,一被质就要反咬一口外,就是翻过来调过去喜欢没完没了拿自己一个考论点说事,还喜欢反复攀附名人。刘攀周,周攀胡适。
说一遍两遍不够吗?
还有那种满腔的百般抒发的近于谄媚的热情,人家俞平伯张爱玲对红楼的感情绝不比你们差,怎么写出的文章就高成许多?
毕竟周老研红了一辈子,一生资质平庸也就罢了,到现在老来昏庸,为刘心武之辈撑腰,令人难禁一叹
《周汝昌梦解红楼》读后感(四):周汝昌梦解红楼
久闻红学大师周汝昌之名,这次终于好好的看了一下其作。
不得不说他的精神非常值得赞赏,在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对《红楼梦》的深沉的喜爱之情和对曹雪芹的热爱之情。一个人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红楼梦》,并推动《红楼梦》研究的发展,确实值得赞赏。
最近又重新看了一遍书,距离小学六年级第一次看到现在将近十年,期间看了好几遍。名著的伟大之处是芸芸众生的成长很难越过它的本身内涵。有很多作家的文字,你会觉得随着自己年龄阅历学识的增长而慢慢淘汰下来。而在你成长起来的时候不断发掘出经典作品的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叫做博大精深。而关于《红楼梦》,真是千头万绪一言难尽。
红学发展蔚为壮观甚至走向了纷繁芜杂以致偏离正轨走火入魔的境界。作为一个出窥这个艺术殿堂的菜鸟,面对相当庞杂的各方学术和言论,其实是相当难以抉择,甚至是对于当今久负盛名的学者的重要观点都存在一定的疑惑。从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出《红楼梦》的伟大,但从另一方面也给红迷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这里是写读周汝昌先生的书的感悟,并不是系统的讲我与红楼的好机会。只是从上面的说法来谈谈我目前的看法,即:将信将疑而偏信于无。
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憾事,一是海棠无香,二是鲫鱼多刺,三是红楼未完。我想说,确实,红楼未完是个人人生中的憾事,也是我们民族文明史的一大憾事。基于这个角度,我还是很希望红学家能够有进一步的成果,不知道我的有生之年可不可以看到完整的符合原作者期冀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