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史读后感100字
《佛罗伦萨史》是一本由尼科洛·马基雅维里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0,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佛罗伦萨史》精选点评:
●在读了修之后重读马,一切尽在不言中。
●马基雅维利的这本《佛罗伦萨史》和大名鼎鼎的《君主论》,其实是互为表里的两本书
●生命不息,斗争不止
●对比一下中古时期的意大利和罗马时期的意大利,对比一下中古时期的意大利与中古时期的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就可以了解到地缘有多么的重要。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制度与古代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又有多少差别呢。
●佛罗伦萨共和国
●一眼望去,尽是纷纷乱乱的外争与内乱;而内乱,尤其是党派之争,为害更甚。马基雅维利写史,是在为他的政治理论作注脚。
●没读完。。太困难了
●即便是读过不止一遍《君主论》,也不太能适应有着“史”字冠名的《佛罗伦萨史》是这般天马行空的写法。然而行文中那个少年意气风发中年负重前行的马基雅维利本人,连同他的佛罗伦萨,连同他所处的时代,让人无法不向往,不动容
●我不太喜欢他的方式,虽然他饱含热爱。
●似稍嫌枯燥,却不知是作者的问题,还是译者的问题,抑或是我这个读者德小福薄
《佛罗伦萨史》读后感(一):近现代欧洲历史的发源地
城市国家的典型代表,现代欧洲历史的启蒙之地.商业进步带来的财富,将原由的次序推翻.教会和贵族的地位逐渐让给了商人.代表商人阶级的美第奇家族,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对欧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罗伦萨史》读后感(二):学会宽容 才能强大——《佛罗伦萨史》
作为一个爱国者,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估计心里充满哀伤,因为整本书都是写的各种斗争,对外与其他国家斗,对内贵族与贵族斗、贵族平民斗、平民与平民斗,要不是无休止的斗争,佛罗伦萨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斗争呢?
对外,从西罗马帝国开始,帝国和蛮族、蛮族之间、世俗权利和宗教权利之间不停的斗争,各种势力不断地划分势力范围,再加上世袭制度上继承权的分散,导致了意大利的分裂,佛罗伦萨的源起,只不过是这些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之一而已。
对内,作者对比了同样充满斗争的罗马和佛罗伦萨,为什么罗马能变强大而佛罗伦萨却日渐衰落呢,因为罗马在斗争中寻求双方的共存,而佛罗伦萨的斗争却是要将另一方赶尽杀绝,佛罗伦萨人不宽容、不满足,无法接受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所以予取予求,斗倒了对方,回过头就会发现自己人中间同样有太多的差距,于是就继续斗下去,最终,除了无谓的消耗,什么也没留下。
作者写到美第奇家族掌权,就结束了,但历史远没有结束,因为,没过几年,美第奇家族就又被推翻了。
自由和平等,是佛罗伦萨人的毕生追求。但世事无绝对,所以当他们要追求绝对的自由和平等的时候,失败的命运就早已决定。
《佛罗伦萨史》读后感(三):佛罗伦萨史
作品是马基雅维里除去《君王论》之外最著名的书籍。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直至洛伦佐·美第奇死亡为止。在此书中我感觉到为什么所谓的民主国家反而容易沦为专制国家,可以说在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历史上我看到了当今台湾的影子,只不过把城市内战改为“议会”打架,把暗杀改为法院诬告,也许这正是此书最大的启示。 意大利的中世纪的历史一直很奇怪,不仅四分五裂,争斗、内战、战争与阴谋不止。可是搞笑得是其争斗委实“搞笑”,书中写道有一场持续了四个小时的战争,竟然只死亡一人,并且此人还是意外身亡。在我们看来这与小孩过家家并无二致,当然大量的是抢掠,内战,暗杀,流放等等。最终劳民伤财,大家一无所获。 可是问题出在哪里,除了有教会、地方政治势力、周围势力之外,其实内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事实上死于内斗的人数远高于战争死亡者,这也许就是意大利久久无法统一崛起的原因,反倒是周围的各专制政权纷纷把力量伸入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代表),弄得争斗永无休止。 当然我不是说民主不对,专制集权就好,而是两者在政治上必须融合。而佛罗伦萨的历史上也确实是美第奇家族温和专制统治时期最为强盛。也许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的政治意图。不能不说,我同意这个结论。
《佛罗伦萨史》读后感(四):黑帮共和国
阳光透过五彩斑斓的窗户,照亮大教堂穹顶之下簇拥着的人群,他们围成半圆,绕着祭坛前两位身份显赫的人物——枢机主教与洛伦佐·美第奇,他们谈笑风生,这是欢迎主教大人到访的庆典。这融洽的气氛被一声惊恐的尖叫打破,一位胸口插着匕首的青年倒在地上,人群骚乱了,有人拔剑、有人惊恐、有人奔逃、有人则挤向骚乱的地点打算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刺客乘乱冲向洛伦佐,或许是刺客不够果断,或许是有人掩护,总之他逃过一劫,却无力营救倒地的朱利亚诺·美第奇。
恐怖、仇杀、暴动、政变,自共和国甫一建立就连绵不绝,贵族骄横、平民暴戾,时常为了家族事务、党派权势在市政厅前的广场上兵戎相见,俨然一派黑手党的作风。这是一个血淋淋的佛罗伦萨,马基雅维利颠覆了世人心中文艺圣地。
皇帝党、教皇党、贵族、上层平民、底层平民、行会,轮番当政,旧的统治刚被推翻,新的政权往往尚未巩固便迅速垮台。佛罗伦萨人是最向往自由的人民,却永远不得安宁。为了自由,他们打垮了皇帝党与贵族,限制国家拥有军队,换来的只是暴君的苛政、庶民的凶残、雇佣兵的背叛。没有了贵族阶层,他们的尚武精神亦彻底丧失。出卖国家的行为乐此不疲,即使是在最危难的时刻。
追求自由,或许令他们无缘波澜壮阔的历史,却赋予他们塑造文艺复兴辉煌的无尽创造力。而马基雅维利艳羡的威尼斯帝国,却在稳定的政局中走向平庸。
《佛罗伦萨史》读后感(五):一个人的历史
所谓作者
按照Niccolo自己的说法,他是佛罗伦萨的秘书和公使。
而即使在最挑剔的历史学者眼中,他也是意大利最好的爱国者之一。
所谓史书
佛罗伦萨史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
八卷,一百多个人物,百四十年的历史,长达六页的英汉人名对译表。这本书很难不给人冗长杂乱的印象。
做为美第奇家族的史官,佛罗伦萨史无论在遣词还是用典上都比君主论时期,亦或者是李维论时期的锋芒弱了一截;也不似兵法七卷那样能给无产阶级也带来有益启示。然而在奉命给洛伦佐的颂歌之外,依然有马基雅维利式的令人芒刺在背的见解。
也只有这本书,能够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下反诘一句,经过一千年的辛勤劳苦之后,佛罗伦萨竟然变得如此衰微,究竟原因何在?
所谓风格
这本书并不是编年史的写法。从人物派系,到大大小小战争,甚至是内部争斗,完全是由着他自己一贯主张的,人物活动背后的隐藏意义来天马行空的写。若是有可类比的作品,竟也只有他本人那部绝妙的五幕喜剧曼陀罗而已。
所谓建议
看这本之前,若是能看过君主论的前七章便问题不大,否则最好是放弃。
这不是一本常规的史书,也算不上是一本好看的史书。然而每一个喜欢他的人大概都能从中找到那个青年时候意气风发出使罗马,与公爵建立了奇妙的友谊;中年失意而困在山中写作,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为自己的祖国寻找自由民主的道路的那个人的影子。说到底,这是佛罗伦萨的历史,也是他一个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