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广告大师奥格威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广告大师奥格威读后感1000字

2021-01-24 01:37: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广告大师奥格威读后感1000字

  《广告大师奥格威》是一本由(美)奥格威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元,页数:1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广告大师奥格威》精选点评:

  ●第二本奥格威 广告好多事儿还是不懂 好的广告应该是sales的 但是怎么甄别怎么创作都难 甚至量化的结果都没法量化过程 太神了

  ●看不明白

  ●任何领域都有大师,在广告界David Ogilvy的名字本身就是品质。他说被牛津退学是最挫败的时光,但没搁浅野心。他说无法忍受庸碌平凡和懒惰,也常觉得无聊乏味。但广告是一生热爱,所以才坚持下来。如今大师远去,但毕生心血奥美公司不仅留了下来,还遍及全世界。我想这就是最完美的结局。

  ●他写东西喜欢列条目,1、2、3……

  ●如何推销将军牌炊具?

  ●也许我应该看看他那本《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奥格威,广告巨人

  ●一个活人就站在眼前。。。怒目金刚。。呵呵

  ●几乎每个投身广告事业的业内人都读过的书。

  ●看过后,都忘记了好多。。。

  《广告大师奥格威》读后感(一):立一块千年不倒万众敬仰的好牌坊。

  他总是轻描淡写的把各种丰功伟绩一代而过,文字利索地翻译成中文后让我想到了冯唐。作为出来卖的、立牌坊的、教人卖的、教人立牌坊的广告人,他真是古古怪怪的。不做婊子,但要学会如何立牌坊。还要立出好牌坊,千年不倒万众敬仰。

  《广告大师奥格威》读后感(二):不得不说的好书

  书很薄。

  很有意思。

  当成一本广告书来看无妨。

  适合当着一本管理学来看。

  当然奥大爷的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的方式太值得学习了。

  人家为什么能成为牛人。

  不是有多聪明,因为他在书中所说的,也许你都有意识到。

  而是人家系统化了,并在实践中检验了,哪些是以为对的,实质错的。哪些恰恰相反。

  这样的书如同一方故乡的小吃,分量不多,吃的上口,久久回味。

  《广告大师奥格威》读后感(三):如何推销将军牌炊具?

  奥格威学历不高,工作经历复杂。在不惑之年投身广告业的举动显然是热血青年的一剂强心针,然而更可贵的是奥格威得以在广告行业成功的基本:态度。对待customer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他早年写成的推销员手册至今仍是广告界的必读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诚品性和专业精神令人咋舌。

  值得一提的是,三联书店早年出版的此书价格便宜了不少,比起后来再次包装的版本。

  多嘴一下,现在的出版物真是浪费纸张,看那些夸张的行间距页边距,让人想起巨大的平原。。。。

  《广告大师奥格威》读后感(四):重读奥格威选集

  有些书是需要反复读的。这两天晚睡前,又一次瞄了一遍《广告大师奥格威——未公诸于世的文集》。该书仅仅177页,薄的就像一本学生笔记本,但文中涉及的经验含金量可说是书页的N倍。值得研读。

  最得意书中的两个部分——《便条、备忘录和书信》和《附录》。前者多是奥格威写给同事、董事会的工作便条、备忘录或特定人的书信回复。这些三言两语的便条、寥寥几行的备忘录,秉持了所有老板的个性——直接、简练,偶尔不乏一点粗鲁。如他 1980年4月17日给创意部分负责人的备忘录是这样写的:

  几个星期前,我要求各位给我一张名单,写出部门里最有资格在日后担任创意指导( creative director)的人选。

  我一共收到了二十位主管所列出的四十九个名字。有一位给了我六个名字——我猜这八成是他整个创意部门的成员。好一个慈善家!

  另外十一位告诉我,部门里没有任何人能在以后胜任创意指导的工作。这些主管显然有问题。是不是找人的技巧出了岔错?

  还有十位没回音。一群混蛋。

  做老好人、抵制提拔属下、领导者唯我独尊、不愿意担负培养阶梯人才的领导职责……20多年后,这样的剧情其实还在许多企业的主管身上上演。仔细琢磨,文中的每一个memo,都能拖出长长的现实场景。

  《附录》部分是奥美观点的主编拉斐尔森,在奥格威75岁生日前,造访他在法国的住所并就他70多年的过往进行的采访。基于奥格威当时挂职董事,不在担任经营职责,所以很多作答坦率而且坦诚,一如他自信、自负的个性。在被问及辞退客户的问题上,奥格威说“我压根儿就不愿意和那些王八蛋做生意。我为什么要?我们一辈子只活一次。”被奥格威称作王八蛋的客户,有的是自己虐待员工,还打击奥美人的士气,有的是产品不过关。通过诸如此类的回答,让我们看到的是判断事情的角度,是经验的高度总结,非阅历,非智慧,无以体会。所以,看这一部分有一种看传记文学一样的魅力——通过别人的成长故事,获得间接经验。

  书中《管理原则与企业文化》及《领导——被遗忘的管理要素》两部分,颇值管理者们学习。尽管奥格威是广告行业,说的是广告行业的事情,其经验、道理同于所有行业。管理问题,其实不分行业,同宗同理。个人观点是,一个领导者置身一个行业7、8年,其所有的经验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换句话说,一旦遭遇过,一旦通透了,其思维方式便形成系统,犹如筋脉自通。几年前,我在制定招聘岗位描述时,经常明确要某某行业,某某岗位多少年经验等等,现在评价一下,纯粹是死板,简直是瞎扯。而有些博学的hr们还在死板还在瞎扯呢。

  书中还有一部分《清单》,这些或要求,或回复,或观点,折射的是奥格威的处世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我以为绝大部分是需要学习的。

  另,书中有一处将AE(Accounting Executive )翻译错了。瑕不掩瑜,这是一本好书,才8块钱。

  《广告大师奥格威》读后感(五):那就再等等~

  从巴黎的某餐厅的后厨走出来,以销售将军牌燃气灶开始,奥格威最终成为了广告界教父级的人物。那本被很多人奉为经典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更是打着“如果一个中国广告人只知道一个外国广告人的名字,他知道的多半是大卫奥格威”的旗号,可见这个奥美缔造者的成功与知名。我刻意的想要在这薄薄的书里面窥探出他的曾经,曾经他是否也茫然,曾经他是否也并不知晓他会成为怎样的人,曾经他是否也质疑过要拥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看惯了别人的成功,见多了领域大师时代名角儿的故事,我开始觉得其实他们的成功并非是天上掉下个馅饼,他们刚好接住,路上躺了个死号子,他们刚好经过,很多原因成就了他们的今天,不过其一大概便是他们在人生的某一刻起真真正正的知道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因此他们努力,因此他们坚持,也因此他们才拥有了自己的帝国。

  人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寻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不是椅子,不是沙发,而是不会因为你肥胖而略显狭窄、不会因你消瘦而空洞的刚刚好为你预留的那么一个地方。相信真正找到的人并不多吧,所以更多的我们成为了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情,在闲暇的时候仰望那些成功人士,自愧不如或是慨叹万分,而其实,他们不过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了他们真正的自己罢了。

  这个过程需要的是什么呢?敏锐的洞察力,坚定的意志力,还是?……而无论如何耐心的等待都是必备的吧?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位置,一根筋儿的坚持到底,这个,就像那句“不抛弃,不放弃”一样,看似容易其实做到却很难吧?

  初冬的某日和老同学吃饭,我说,我又想辞职了。她说,再等等看吧。并给我讲了他们的一个副总是如何历经数年的等待后终于做到了现在的位置。我说,我的等待是没有意义的。她说,他当时真的就知道他那时候的等待是有意义的吗?我闭了嘴。突然想起原来我们一直缺少的不是机遇,不是认可,不过是一份坚持。

  在每份工作最初的时候总是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新鲜感以及成就感,然后,就会觉得,恩,这就是我这辈子要做的了,就像是个女子终于找到了无比合适的意中人,打算义无反顾的进军围城,投身坟墓一样的笃定,并且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然而,当一切最初的新鲜与小成就被熟悉以及重复所取代的时候,我们便开始怀疑,所以常常是在说“I do”之前做了落跑的新娘,继续寻找,一个又一个,直到累了或者是没有力气和资本再继续找下去,而最后我们落脚的那个地方却不见得真的是属于我们的那块方寸之地,而属于我们的也许早已经在我们来路上错过了的,又或许其上正蹲坐着一个如我们般的找错了地儿的倒霉家伙。原来,我们竟然是如此的没有耐心,原来我们竟然是如此的不明了我们自己。

  那么大卫又知道吗?

  也许大卫在餐馆忙乱的后厨中切堆儿配菜的时候他想过要成为个厨师;也许奥格威在推销炊具的时候想过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不过当他叫啸着“你们作稿的时间比母猪怀胎的时间还要长”的时候他显然已经清楚了最后他要成为一个被记住的伟大的广告人,所以他今天成为了让人仰望的一段传奇。那么我们呢?

  如果找到了想要坚持的,那么就再等等,其实时间是可以这样被“浪费”的,因为这样的“浪费”有时候是值得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