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100字

2021-02-10 03:14: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100字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是一本由(著)篠原薰 / (绘)麻生羽吕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一):表面一本正经,其实却脑回路很奇怪的动物科普书

  当我的目光最开始扫到这本书的标题时,还以为这又是什么“养生大师”想出的邪道点子——虽然我是一个标准的能躺下绝不坐起来的肥宅,但也是知道每天趴着不动十分不利于健康的。

  不过,我还是要承认自己被标题吸引住了,等看到本书的简介后才明白原来这是一本由日本作家篠原薰和漫画家麻生羽吕合著的一本讲述各类动物冷知识的科普向书籍,而我恰好对此类作品没啥免疫力——无论是和身边人吹牛还是自己写段子都用得上这类知识啊!

  全书一共介绍了20种风格迥异的生物,每种动物的介绍都分为脑回路略为清奇的漫画、一篇篇幅不太长的科普文、以及一份冷知识相关列表。

  为了验证一下本书提供相应知识的含金量,我直接翻到了自认为还算熟悉的“熊猫”章节。书中的漫画部分并没有如我最初以为的那样讲述太多,罕为人知的知识,只是通过略搞笑的画风告诉读者熊猫之所以濒临灭绝是因为它们的“审美”水平太高,每只熊猫对异性伴侣的选择都极为挑剔,宁愿物种灭绝也不想委屈自己……

  在科普文阶段,作者也并没有讲述过多的“知识”类内容,而是用简单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大熊猫怎样用“婴儿特征”这一生存战略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这一物种。

  在冷知识列表部分,阐述的大多都是我已经知道或者是仅和日本读者相关的知识,不过我倒是第一次知道原来熊猫只善于爬树,却不善于下来,所以才总会有各种熊猫爬树“翻车”的可爱视频。

  接下来我又把书中的每种动物都大致看了一下,应该说如果你想看一本系统全面的动物科普书籍的话,那这本书其实不太适合。但它却挺适合买来送给好奇心旺盛的小孩子,因为书中会用各种浅显易懂的词语讲述各种生物学上的名字和现象;或者和别人尬聊时将其内容拿出来当作谈资。因为书中有大量诸如:

  “在袭击蜂巢时,蜜獾有时也会因为脸部较软的皮肤被刺而痛苦得直折腾,但又会马上毫不在意地继续吞食。这份令人闻之愕然的粗犷,也值得人类学习。”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类人猿全部都是滥交型或采用一夫多妻制度(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可以原谅人类的出轨)。”

  “人们对牛往往有着安然酣睡的印象,但其实牛每天的睡眠时间约为1到1.5小时。”

  这类其实没什么道理,但却挺能让人没法接下去的话语。

  另外,书中所阐述的“哲理”部分在我看来,可能真的只适合年纪不大的小孩子了。至少在我这个成年人看来,更像是搞笑段子多一些,比如作者在科普人与猫的接触历史时就讲到:

  很多善于察言观色、笑容可掬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人见人爱的角色,但实际上在人类的众多宠物中,最受宠爱的却是相处了5000年却依旧充满野性、行为我行我素的猫。看到此处我真是一声长叹:看本动物科普书还要被教育舔狗不得好死啊!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二):揭开动物的伪装面具,看皮囊之下的真性情

  梭伦曾说,活到老,学到老。确实,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得以前行,才能到达更远的地方,看到更美的风景,才能学到更有趣的知识。比如这本《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想要了解动物,想要学习一下冷知识,大可翻开这本书。

  毛姆曾说过,阅读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确实,读《生命在于静: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作者先是以漫画形式来讲述动物科普知识,黑白色的漫画配上轻松幽默的词语,让我们看到动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它们有趣的故事。再以简短的文字向我们讲述该类动物有趣的知识,最后在汇总总结的形式列举该类动物最具特点的冷知识。

  这本《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总共讲了包括我们熟悉的大熊猫,蜜蜂等20种动物的不为人所知的小秘密。从这里面,我们体会到它们生存之道,也能悟出人类的生存之道。当然作者更多的设问,更是引领我们深度思考。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热爱生物的作家篠原薰,他著有《恋爱昆虫图鉴—虫子和人类的恋爱攻略》。而这次是他与日本漫画家麻生羽吕第二次合作,之前两人曾合著《幸存—向自然界学习最强生存方式》。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与其说是发现动物的本性,不如说是揭开普通动物的精致伪装。

  比如我们都企鹅很萌,他们是群居动物,应该更加团结友爱。平时看起来萌萌哒的家伙,却在下海之前,会把前排的踢入海水中,就是为了看看海中是否有天敌。这种牺牲少数保存多数的做法,不可否认,是值得的。比如我们都认为长颈鹿,长脖子长腿,有些呆萌。可是在非洲他们却是非常凶猛的动物。再比如大熊猫,可是人见人爱的萌宠。胖胖的团子,却是非常挑剔的。正是如此,他们的数量日渐稀少。

  这些外表看起来软萌呆的动物,却都有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凶狠或是挑剔的个性,它们这些特性,有的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保全了大团体的数量。有的可以说正是因为这种不妥协,导致了大团体数量的减少。

  如帝企鹅互相确认爱意,便是送对方一块石头。而且曾在丹麦发生过两只雄企鹅共育儿的事情。可见爱有很多种形式。不过否认,熊猫对伴侣的挑剔,可以理解,毕竟要长相,要性格,要脾气,总得挑挑。再如水豚最高时速可以达到50千米,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只要是具有血缘,就会共同担起培育孩子的责任等等。

  你绝对不会想到,书的内容绝对比书封面那明快的柠檬色,还要让人感到愉悦和酸爽。对,没错,就是酸爽,原因嘛,就是看内容笑的腮疼。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三):奇妙的大自然

  人是一种善于学习的动物,在自然观察之中汲取到了强大的力量。鲁班在草叶的齿状边缘中发明了锯子;野猪的鼻子启发了防毒面具的诞生;蝴蝶的鳞片给了科学家控制人造卫星温度变化的灵感……

  当我们从幼小的孩童慢慢长大,从蹒跚学步到去探索这个世界,我们吸收着知识,去生活,去成长。可是思考的越多越会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观察的越多越会觉得这个世界的美妙和复杂。

  或许,生命的长度,精力的分配,财富的局限,琐事的纠缠让我们无法去行万里路,但是这一遗憾能从万卷书中稍稍弥补,并不一定要带着功利的心去学习去获得,快乐的去理解去开阔眼界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我曾以为生活中最常见的小猫小狗我们极为熟悉,但是好像我的理解也仅仅是我的理解。猫猫眼中的人类是什么样子的呢?虽然已经接受了喵主子和铲屎官的设定,但是看到猫猫那可爱的眼神原来在表达“我一定能赢他”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作为“一只因为某种原因巨大化的不聪明的猫”,我也很想“在猫主子的控制范围之中”啊,虽然我不喜欢你显示“游刃有余”的猎物,也不需要被教导“怎样抓取猎物”,但是喜欢猫猫趴在腿上,睡在脸上的幸福感。

  虽然我一直知道被视为海洋中人类最好朋友的海豚,并不仅仅是温柔和友善的,他们也有一些以人类的道德观无法接受的行为,但是我依然为看到海洋中跃出海面的海豚群而兴奋不已,从前从未深究过它们的跳跃是为了什么,只是单纯地开心,才知道这一跃之中还有那么多的意义。为了求爱,为了嬉戏,为了甩脱陈旧的皮肤……原来它们的皮肤2个小时就会更新,原来他们在摆脱寄生虫,在摆脱旧皮,在这一跃之中新生……

  超萌的“闪电”是《疯狂动物城》中快乐的源泉,我知道树懒总是懒洋洋的,总是要睡上很长很长的时间,可是我从没想过它的消化也很慢很慢,吃掉的食物需要消化一个月,致使有的树懒甚至有可能肚子里装满食物,肚子里鼓鼓的饿死了,这“饱着肚子的饿死鬼”真的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挑剔的大熊猫,凶猛的长颈鹿,不好好排队的蜜蜂,炫耀石头的海獭,超高人气的水豚,勇往直前的袋鼠……

  去看看吧,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人类,也不只是眼前的生活,奇妙的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伟大的生命!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四):人类为什么要了解动物身上的冷知识

  去年,我看了一部关于动物的记录片《帝企鹅日记》。看完之后,我发自真心被帝企鹅的生活方式所感动,还为这部纪录片写下影评。那时有人曾问我:虽然通过纪录片能了解到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习性,可是我们了解这些对现实生活并无作用,也无法干预动物们的生活习性。那时候,我并没有回应他。虽然我不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我也没有想出一个答案来回答自己。直到前阵子我拿到这本书,突然心血来潮想回答一下过去那个问题。

  首先,我们撇开这本书的内容,来谈谈关于动物的冷知识是否影响人类的生活?

  以下是我在影评里整理出来几条关于帝企鹅生活方式的总结:

  1.据说南极曾经是热带地区,随着地壳迁移才逐渐漂移到地球最寒冷的地方。茂密的森林被最终冰雪替代,大多数原住民被灭绝或者迁移别处,只有部分生物不畏严寒还留在那里,帝企鹅就是其中之一。

  2.大多数帝企鹅会与固定的异性企鹅相守一生,每年也只会与相同的伴侣交配,繁殖。

  3. 为了生存和繁殖,帝企鹅会迁徙70英里以上,还必须存储三个月的粮食来应对艰难。公母企鹅会共同携手向前,在雪茫茫的冰封雪谷中变成一只长长行进的大军。

  4. 在寒冷的冬季来临,帝企鹅们会抱在一起互相取暖,这也是它们抵抗严寒的唯一办法。

  5. 产下企鹅蛋的雌性帝企鹅必须马上离开雄性帝企鹅回到海边进食充饥,为即将诞生的孩子准备食物。而雄性帝企鹅则会用自己双腿之间的育儿袋孵化企鹅蛋,这个过程中雄性帝企鹅必须不吃不喝125天才能完成任务。

  6. 雌性企鹅补充完食物后,会马不停蹄赶回雄性企鹅和宝宝的身边,用叫声呼唤它们,然后抱在一起相认,可惜团聚的时间并不多,饥肠辘辘的雄性企鹅必须尽快回去补充食物和为企鹅宝宝准备食物。

  从总结的第1条可以看出,帝企鹅原本的生活环境并不恶劣,在南极变得寒冷之前,帝企鹅可以迁移到其他地方,但它最终没有选择离开。如果把帝企鹅的生存选择映衬到人类身上,像不像人类至今还生存在寒冷地方的爱斯基摩族群呢?

  接下来看第2条,从帝企鹅选择配偶和繁衍方式可以看出,帝企鹅拥有独特的情感,一生钟爱一位伴侣,并且齐心协力抚养后代。帝企鹅这种忠贞的品质不正是人类在寻求爱情时一直向往的择偶方式吗?

  最后再看第3条到第6条,帝企鹅的生存方式从来就离不开互相协助,特别是繁殖的过程。群居、储存粮食、互相挡风取暖,分工明确的各种体力劳动,这一切难道不像古代群居的人类吗?不恰恰验证了人类是从森林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吗?

  回过头来看《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我们看到了关于帝企鹅群居的各种协作方式,也感受到帝企鹅对爱的理解,除此以外,人类还能够从其他动物身上获取各种启示。

  打个比方说:狮子。从书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每只狮子捕猎的成功率仅有20%。而狮子恰恰是以群居方式生存,这么低的捕猎率难道真的能让整个族群存活吗?事实上,狮子被称为百兽之王不是没有理由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尽管狮子捕猎很少能够成功,但狮子们为了族群不被饿死,它们往往只会对猎物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直到成功捕杀为止,而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狮子们至今仍存活非洲大草原的唯一原因。

  如果把狮子身上的精神联系到人类身上,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对人类而言,人生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失去生命,除此以外的失败都有挽回的余地。或许现在的我们会经历失败,一段低潮,但反过来想,我们还拥有漫长的生命。人类只需要不断去挑战,直到成功为止,而这个世上也不会存在真正的失败。

  人类为什么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灵长类动物?不是因为人类拥有最大的脑容量,而是人类比其他动物更善于去学习和借鉴。自古以来,人类制造大多数的生产力工具全是从动物的生活习性上借鉴出来,比如说潜水的蛙鞋(蛙类),飞机的翅膀(鸟类),镰刀的刀身(昆虫)等。而这些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力,促进了历史进程。

  我想现在的我能够回答文章最初的问题了,人类去了解动物身上的习性和冷知识并非是一件没用的事。至今我们仍在从动物身上获得各种知识,不全是因为这些动物的冷知识有趣,而是这些有趣的冷知识终有一天会让人类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改变人类的生活。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五):这些可爱的动物们~就是人类的老师呀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可以说是和小动物们一起长大的,会抓小虫子玩,家里还养了小兔子、羊、蜜蜂等等可以为家里带来收入的小动物们,山间水里全都是一些或野生或家养的小动物们。人和动物有着奇妙的平衡,和谐共处。长大来到城市打拼后,突然就很少能看到家里随处可见的小动物们了。

  神奇的地球,人类是最小的孩子

  “在具有约46亿年历史的地球上,生命诞生于40亿年之前”,而人类的祖先,猿人,诞生于大约700万年前,如果把地球的历史以日历的365天来计算的话,人类就好比是诞生于12月31日。

  这样算起来,是不是突然感觉,哇,原来我们人类竟然这么年轻,地球上大多数的生物,都比我们大,是我们的前辈,我们的生存方式还远远“没有成行”,他们的生存之道,将会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示。

  那些你不知道的关于动物的小秘密

  这本《生命在于静止 有趣动物的冷知识》,用漫画+文字的形式,为我们讲诉了20种生物不为人知的生存方式,就像人有人处世之道,这些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它们是如果繁衍生息,内部的优胜劣汰,让我们反省,也让我们学习。

  “真社会性”群体

  我们都知道,蜜蜂、蚂蚁等动物,都是有蜂王、蚁后统治群体,裸鼹鼠群体亦是如此,群体成员相互分担工作,仅由女王留下后代。这些生物的“真社会性”与我们人类社会有着很多共同点,如职场或家庭中的各司其职,又如,群体中种有最勤劳的和最懒惰的。书中是这么解释的

  “从人类的角度来考虑,懒惰者便是“吃白饭的”。大部分人会觉得,这样的人必须解雇并驱除,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所有的蚂蚁均付出同等劳动的话,这个群体的寿命就会缩短。有可能会在同样的时间,造成所有的蚂蚁过劳死。如果不能保证有个体能够存活下来,便有可能导致整个群体的毁灭。”

  事实上,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即使把偷懒的蚂蚁集中在一起,其中自然而然也会出现一些蚂蚁逐渐开始劳动,最后大致达到并保持同样的比例。

  是不是很神奇,我想这些“真社会”群体,带给我们的深思便是,自己该如何平衡无论是社会亦或是职场或是家庭。

  所有的生物都在用尽全力去生存。让孩子看完这本书,懂的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

  一鲸落,万物生

  所以动物中,牺牲最为壮烈的当属鲸落了吧!都说一次鲸落,就能形成一个小生态圈。

  鲸落是世界上最温柔的死法,一只鲸鱼会给大海提供百年的生态环境,这是世界上最温柔的死法,是鲸鱼给大海最后的温柔。

  我记得一句话,我们拿走地球的,地球会想办法拿回来。所有生物,在生存时,从地球索取,又还给地球,如,食草动物,它们啃食草地,但它们的排泄物又可滋养土地,使植物更快生长。

  人总是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现在的我每年回到家乡后都会发现,家乡的环境日益恶劣,那些以往多如牛毛的小鱼小虾,现在都很难看到了。所以无论是鲸落或是其他动物,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便是,爱护地球,便是爱护自己。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六):有钱不用,等于没有——松鼠的启示

  春暖花开,全家在疫情之后第一次出游。在玄武湖畔发现了公园新的小主人——几只小松鼠。公园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放养,游客可以自己拿坚果喂松鼠。

  儿子对喂养松鼠特别感兴趣,在松鼠园玩了好久。在《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这本书中,有关松鼠的段落标题用的是——“有钱不用,等于没有”。

  这句话非常符合松鼠的储藏食物的性格了。

01

  在《伊索寓言》里面,有一则《蚂蚱和蚂蚁》的故事。

冬天来了,蚱蜢又冷又饿地路过蚂蚁窝。他想要问蚂蚁要一点食物,蚂蚁问他,夏天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储存食物呢? 蚱蜢说,我哪里有空存食物,我每天都忙着唱歌呢。 蚂蚁说,那你冬天只好空着肚子跳舞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未雨绸缪,才能抵御困难和灾害。

  《生命在于静止》这本书中,却给你来了反套路。

  众所周知,松鼠是啮齿类动物,喜食坚果,也特别喜欢储存食物。在冬天之前,松鼠会不停地储存食物,然后找地方藏起来。比如在地上挖个洞,把坚果和植物种子买起来。

  等到冬天的时候,松鼠信心满满地去找自己储藏的食物,会发现,啊咧,我的食物呢?

  原本藏食物的地洞里面长出了一颗小树苗,储藏的食物发芽了。

  为什么差不多的故事,结果却相差这么大呢?那是因为松鼠并没有正确的安放自己的食物,才导致了这个结局。

  于是由松鼠得到的人生启示1——努力得来的成果,也要正确的使用。

02

  现在常常会听到这样类似的鸡汤文,人生只有不停地努力,才能成功!

  那作为一个普通人,该如何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呢?从动物界的各种厉害的动物中观察,可以发现,狮子有锋利的爪子,猎豹有过人的速度,那小小的松鼠的武器是什么呢?

  松鼠是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人们常常会被它蓬松的大尾巴吸引,殊不知,这毛茸茸的大尾巴就是松鼠最大的武器!

  松鼠的尾巴非常的蓬松,所以夏天的时候,松鼠可以用尾巴遮挡阳光,冬天的时候,用来当自己的第二件衣服,可以保暖。

  当松鼠在林间跳跃的时候,尾巴的毛全部张开,可以作为降落伞,借助风力让自己滑翔起来。睡觉的时候,松鼠的尾巴就是它的被子和抱枕。

  遇到敌人,可以使自己的体积增大,吓退敌人,或者直接断尾求生。

  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武器或者过人之处,也许不如凶牙利爪那么吓人,但只要物尽其用,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所以,由松鼠得到的人生启示2——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以这个才能作为武器,这样的努力才能让你事半功倍!

03

  《生命在于静止》告诉我们,在很久之前,松鼠肉是可以吃的!

  据说味道有点类似羊肉和鸭肉,(说到这里,口水都流下来了)。但是因为松鼠太可爱了,以至于人们都不忍心吃他们了。

  在美国和欧洲,人们还会把松鼠放在公园中放养,投喂他们食物,以至于松鼠在很多地方都很泛滥。

  城市中没有天敌,松鼠火速繁殖,很多地方的植物都深受松鼠的公害。以至于欧美国家不得不面临捕杀松鼠的境地。

  由松鼠得到的人生启示3——对于自己的可爱,不要造成危险的结果哦。 在这本书的其他段落,还有很多其他动物的有趣小知识。比如企鹅会把第一只企鹅踹进海里,试探有没有虎鲸出没。裸鼹鼠居然和蜜蜂一样,是女王群居形态等等。每一篇前面都有很有趣的漫画,让读者能火速进入状态中。

  这本书不光我喜欢看,我一年级的儿子也看的津津有味,完全可以作为一本亲子共读的书。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七):你所不知道的动物的奇葩冷知识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动物真尴尬:

  鱼没有眼睑,害怕的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骆驼有长长的睫毛,想哭的时候说自己眼进了沙都没人相信;鹦鹉可以学人说话,尴尬的时候却不敢装咳嗽;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哽咽的时候大概会很难受;大象的鼻子很长,大概因为它们从小就经常说谎;哈士奇遇到危险时会迅速跳起,挡在你胸前,保护你不被攻击,同时发出“嗷呜嗷呜”的叫声,提醒你扛着它迅速撤离……

  如果真正走进动物的内心,大概真相就是这样让人崩溃。

  前段时间我带孩子们去动物园,看到河马一动不动地趴在水里,孩子问我:妈妈,你知道吗,河马看起来很懒,而且还很臭,但它也不是一无是处,据说它的汗能防晒,但是具体原因我还不清楚。

  我听了以后大吃一惊,心想:难道防晒霜里面有河马汗?!

  回到家里,我就开始查资料,这才知道,河马凭借其得天独厚的遗传基因,在太阳光刺眼的夏天能够自产防晒剂——汗液,而且它们的汗液还是红色的。

  一位叫桥本贵美子的母亲有一天带着她的孩子去动物园游玩,小孩看到了红红的河马,童言无忌道:“妈妈,河马受伤了吗?”桥本回答说:“那是它的汗。”

  “为什么我们的汗没有颜色,而河马的汗是红色的呢?”孩子的问题把妈妈问住了。

  于是这位科学家妈妈回到办公室后查资料,居然发现这个问题是科学上的空白。于是,桥本率领自己的团队投入到了对河马汗的研究之中。后来他们从河马汗中分离出了红色的物质:河马汗酸。在这之后,以日本京都药科大学的桥本贵美子为首的研究团队在世界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揭开了河马汗的神秘面抄。

  这就是河马自给自足的防晒利器,能够杀菌、遮光、防紫外,是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质。

  当我把这个关于河马汗的冷知识讲给孩子听之后,孩子便对动物的冷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正巧,赶上书香节,我就给孩子买了一本《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里面的内容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就拿大熊猫来说吧。在我们的印象中,大熊猫的饮食比较单一,只要给它扔一把竹子,就会吃得津津有味。

  但是《生命在于静止》中提到,在日本和歌山冒险世界乐园中的大熊猫永明,对食物十分讲究,对竹叶饲料总是会仔细确认其香味,然后从大量的竹叶中挑选出一部分中意的竹叶食用。对于带有废气气味的大都市产的竹叶,则绝对不会动心。因此,和歌山冒险世界乐园需要特地从大阪岸和田的山中或兵库县的丹波篠山订购竹叶来供其食用。

  可见,大熊猫尽管只吃竹子,但对食物的口味和产地也很挑剔,大概这就是它们成为珍稀动物的原因吧。

  书上还提到:人类钟爱的大熊猫,之所以如此受宠,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其憨态可掬的姿态。熊猫宝宝一般都具有脸圆圆,眼睛圆圆,脸部五官呈下垂状,手脚较短等特征,称为“婴儿特征”。让成年人觉得可爱,并愿意保护自己,这是一种生存战略。而大熊猫即使长大之后,脸部和身体的比例几乎与幼时没有区别。

  还有一个原因,是其动作特征。人类往往有一种倾向,即对于与自身相似的事物会觉得可爱,而大熊猫的动作就与人类十分接近。比如,大多数动物都是用臀部坐在地上,而大熊猫则不同,是用腰部坐在地上。这种姿态看起来就好似“在房间内休憩的大爷”(大熊猫的臀部有味腺,用于做记号,而平时为了藏身,往往用尾巴遮住臀部而用腰部支撑坐姿)。

  简简单单的一段话,既写出了大熊猫招人怜爱的憨态,又普及了知识。

  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猫,也有自己的冷知识。

  书上说,猫大多仅用于观赏,充其量是被养来捕捉老鼠的,所以其品种不像狗那么多。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也无非是毛的长短及毛色不同,或尾巴的形状有所不同。而且猫一般都比狗要小得多。

  但是在自然界就不同了,猫科动物往往比犬科动物大得多。

  犬科的狼,最大也仅有105千克左右,而《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记载的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即狮子与老虎的杂交品种狮虎兽的体重竟然达到418千克。人类特意不培育巨大的猫,是因为现有的猫的大小是人类能够安全饲养的最大限度。

  在猫看来,铲屎官是“由于某种原因巨大化的不聪明的猫是由于某种偶然原因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朋友。”

  比如,有时候猫会一边嬉戏一边咬饲主,这是猫经常用于招呼兄弟等年龄相近的同伴进行吵架游戏的信号。这种时候,如果饲主下意识地进行反抗,就是表示“赞同”之意,猫会变本加厉地同饲主嬉戏。

  所以,猫并无法认识到饲主的地位与自身有什么不同。或许在它们看来,饲主是给自己食物、与自己一起游戏、情投意合的伙伴,是虽然身体很大但动作迟钝的“猫”。

  但是,并不是说人类和猫之间就无法建立信赖关系。猫会来舔饲主的脸和手,会用前爪来踩主人的肚子,当主人回家时会主动迎接等,所有这些行动都是猫在以自己的方式向饲主表明爱。也许,这就是猫让人类爱得欲罢不能的原因吧。

  在《生命在于静止》中,还提到了其他各种动物的冷知识,比如企鹅的脚不会被冻伤、狮子吃了猕猴桃会酩酊大醉、长颈鹿有5个角、大象的嗅觉灵敏度是狗的两倍、海豚妈妈会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等等,尽管里面会写到一些关于求偶、交配等知识,但是家长可以有选择、有策略地给孩子进行讲解。

  总而言之,《生命在于静止》适合大人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孩子明白自然界中的动物是与人类一样聪明的,它们同样拥有亲情和喜怒哀乐,更有着改变人类的神奇力量。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懂得怎样与动物和谐相处。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八):来自大自然的动物们特供,超有趣人生哲学

  这是一本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又不住连连点头的好书。作者妙趣横生的讲述,配合着漫画家生动有趣的插图,让人飞快沉迷其中,看完了还意犹未尽。

  没错,我说的就是这本《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

  我们都听过“生命在于运动”,而这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称之为“生命在于静止”,能让我们想起来静止的动物,肯定是树懒了,但是这只是这本书的一个主角,还有21个动物主角们的冷知识,等着我们发掘,也带给我们启发。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

  《树懒的启示:知难而退亦为明智之举》

  既然已经提到了树懒,那么就从它开始,这本书的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动物,去面对生活,看完给人的感受是我的视野被打开了很多,因此带来的是世界都随之改变。

  在我的记忆里,树懒给人的印象就是《疯狂动物城》里的公务员闪电的样子,做事慢吞吞,讲话慢吞吞,就像开了超慢镜头,一举一动都是慢慢慢,哪怕遇到了天敌,的只会选择毫不反抗束手就擒,对我这种天生暴脾气不好惹的人来说,和它们相处都是折磨。

  而作者却说,树懒慢有慢的道理,它这种慢吞吞的生活方式存在的意义,对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对于它身边的动植物,都是有好处的,而一味追求更大更强更彪悍不是唯一的进化方式,变得友好,才是最大的进化。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

  《蜜蜂的启示:驾驭你的生意,否则它将驾驭你》

  对于我这种朝九晚六的社畜,用一种昆虫来形容,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蜜蜂,或者说是工蜂,为了糊口,根据个人能力的不同,有到处采蜜的,有站岗放哨的,有照顾幼虫的,有维修蜂巢的,看着每个人都各尽其责,各为其主,分工明确。

  但是这里作者提了一个刁钻的角度去看蜜蜂的工作,那就是:

工作能力强的蜜蜂会不断地被指派新的工作,因此寿命极其短暂。但不努力就没有工作,而老老实实工作会让自己减寿。能否量力而行,酌量工作,决定了你的苦乐程度,这也许就是人生吧。《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

  再附加上一个冷知识:

繁忙时,蜜蜂毎天的工作时间为六小时,可以算是白领。

  我还想说自己的工作强度肯定是不如蜜蜂的体力劳动大,可看看末尾的冷知识,又噗嗤一下笑出声,嗯,不能高兴地太早才对。

  不管做什么工作,有人拼命,有人勤劳,有人怠惰,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要记住,不要被工作给困住,是我们驾驭工作,而不是工作支配了我们的人生。我想这也是作者希望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

  这本书的乐趣还不止我提到的这两个,像企鹅的《枪打出头鸟》的故事,猫的《人类观》:永远独立,永远做自己,松鼠的人生哲学:把自己的尾巴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也是一种武器等等,如果要我举例,我都想把这本书都给说一遍,还期待它都出下一部,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生命在于搞笑:有趣动物的吐槽集锦》,我一定会去贡献一下销量的。

  End。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九):孩子真的会觉得有趣么?

  出版社编辑约稿,我拒绝了,但愿意了解下此书的大象部分,承诺会随笔写些评论。

  绘者麻生羽吕我是有些了解的,看过他的《弥留之国的爱丽丝》,不太喜欢。乍一看到本书的图,觉得有些惊奇,根本看不出画风上有任何的相似。

  大象内容方面,我个人觉得很一般,即使是从儿童的角度。

  这部分没几页,图片都是非洲象,但表现的很多内容是属于亚洲象的。大象部分第二页(上图)画了头非洲象,写它体长6-7.5米。实际上能达到这个范围的只可能是最高的雄象。罕有非洲象雄象能达到3.75米高,可能只有沙漠区域的几头非洲象能达到3.75米。这些大象如果配上7.5米的体长,形态会变得像爬行类。大象的高长比达到1:2是不太可能的。

关于这一页,我不知道这三幅图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大象的脚要支撑大象巨大的头部和身体,因此无法自由行动。”什么意思???

  大象弯曲的是手腕的位置,而非胳膊肘或膝盖。大象“跪”并非很难见,工作象每天要卧跪很多次。非洲象有时会跪着吃草、喝水。

  “大象用长长的鼻子代替脚的功能。”???

  关于大象画画。不说训练的问题,比较复杂。关于大象画画的伦理问题,网上讨论很多,也有研究表明画画对满足大象精神需求、降低刻板行为频次没有帮助(文献出处见段尾)。画画大多只是亚洲象的表演项目,且没有几头是完全自己画的,大多需要象夫操作着鼻子或脸进行指导。很多的画可以说是象夫指挥着鼻子画的。图中画的是非洲象握着画笔。首先极少有非洲象会画画,其次画画的都是捏住画笔而不是握。非洲象取食时主要用捏而不是握。亚洲象取食是用握,但画画时是捏画笔。

  English M, Kaplan G, Rogers L J. Is painting by elephants in zoos as enriching as we are led to believe?[J]. PeerJ, 2014, 2: e471.

  最后这些文字真是很难去评论什么,不知道孩子们能接受到什么正确的知识。

我个人认为原文说的是高度。但超过3米高的非洲象雌象极少,现在亚洲象雄象超过3米的也没那么多了。

  我手上的这本书是出版社第一时间寄过来的样书,我没有接受他们提出的商业约稿。只是因为其中有大象部分我才愿意看一看。内容好,我会无偿去宣传。好书应该脱颖而出。我不知道评论里有多少人是看了这本书的、真的认为它好的。只论大象部分的水平,相比我看过的其他日本儿童科普作品,它不合格。放在中文作品里它什么位置?我真不知道,所以姑且给个及格吧。

  写完这篇,可能不会有出版社再跟我约稿了。我想说的是,如果我认为作品好,绝不吝啬赞美之词。

  《《生命在于静止:有趣动物的冷知识》》读后感(十):动物界的高能骗子,蠢萌只是我的假象啦!

  本期动物大赏Top5:

  企鹅/熊猫/海獭/猫咪/树懒

你?你……是要说我吗??|一号选手

  企鹅——愚蠢的人类,蠢萌只是我的假象啦!

  企鹅真真是一路“走”红的生物,每天迈着六亲不认又欢乐的步伐,在雪地上反复上演着摔跤大赏,尤其是呆萌可爱的小企鹅,周身长满小小的绒毛,简直是可爱的化身。

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

  当然,如果第一只没有浮上海面,就还需要有第二只挺身而出的企鹅……

  走在最前面的企鹅,冒着最大的风险,但也可获得最多的食物。

  因此,我们常常把第一个挑战未知领域的人成为“第一只企鹅”。

马云:莫Q我呦!钱有什么用?我对钱没有兴趣企鹅:我对食物也莫得兴趣!我只负责可爱!

  另外,企鹅对于爱情都很钟情。

  一生只会与固定的企鹅相守一生,每年都会和相同的伴侣交配,即使双方都是雄性,也会一生只钟爱一位伴侣。

  在丹麦的动物园中,就有两位雄性企鹅伴侣共同育儿的事例。

|二号选手

  熊猫——每逢佳节被相亲,熊猫:“我还不是一样的?!”

  大熊猫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据统计,野生的大熊猫只有1800只左右。

  而之所以濒临绝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挑选异性时:

  过!

  于!

  挑!

  剔!

  尤其雌性大熊猫,五官清晰,圆耳圆脸的熊猫被认为是“美人”,择偶标准也是相当颜控。但是,大熊猫的发情期与人类不同,一年之中仅有几天,动物园为了拯救这一现象,还会播放专门的视频教材,对大熊猫进行性教育……

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

  除了择偶之外,造成大熊猫濒临绝种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食物。

  竹子占大熊猫主食约99%的比例,而实际上大熊猫是熊科动物,消化器官是典型的食肉动物。

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凭啥给老子吃素!!~!|三号选手

  海獭——除了爱暖手,还比李晨还更爱石头

  “睡前擦香香,会变更漂亮”

  海獭因为手心不长毛,冷的时候会做出各种萌萌的动作来给自己暖手,也是因为这样而给自己圈粉无数。

  而除了揉脸之外,海獭还有一大喜好,那就是收集中意的石头!

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图片来自|《生命在于静止》

  相比执着于送各届女友石头的李晨,海獭对石头的喜好似乎更胜一筹,就连在虐狗上也是毫不认输。

  它们睡觉时为了不被水流冲走,会和同伴的海獭牵手入睡哟~

|四号选手

  猫——主子就是主子,铲屎的你在想什么?!

  都当过市长的猫了,咋能向你轻易低头?!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塔尔基特纳市在15年前,曾因选民对候选人不满意,而开玩笑的推举猫咪斯塔布斯为候选人,并最终真的当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猫市长”,自此,塔尔基特纳市的旅游也开始蓬勃发展。

  在猫主子眼里,饲主是“由于某种原因巨大化的不聪明的猫”,是由于某种偶然原因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朋友。

  所以,铲屎官还是安分的好好给朕铲屎吧!

五号选手

  树懒——“生命在于静止!人生并不只是一味地燃烧哦!

  大家对于树懒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疯狂动物城》中的“闪电”,以0.25倍速敲击着键盘,戏份不多却成功出圈,而他的原型也是相当的缓……慢……,真实的生活习性更是人如其名:懒。

  懒得吃:

  懒得动:

  每当遇到了天敌老鹰,它便会松开抓紧树枝的爪子,来个垂直落体。

  哪怕是摔成骨折,也依然以不变应万变的:一动不动任其欺负的方式来减少疼痛。

  而其实呢?

  并不是因为树懒不想动,而是因为肌肉太少而动不了。

  除此之外,激烈的运动还会使树懒因体温过高而死。

  懒得吵:

  树懒是彻彻底底的和平主义者,每只树懒喜欢的作为食物的树木各不相同,且各自只在喜欢的树上踱步生活。

  就连在它们身上安居乐业的昆虫和藻类,都能与之和平相处。

更多即将出圈选手:

  长颈鹿,小狗、袋鼠、狮子、松鼠……

  想要了解他们的故事,快开启《生命在于静止》!

  日本知名科普作家×知名漫画家再次携手联合打造!

  权威有趣又有料,一本书,解锁你对20种动物的所有好奇心。

  了解众多动物的趣事!

  书中同款小猫咪出镜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