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羁鸟》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羁鸟》读后感摘抄

2021-02-28 00:21: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羁鸟》读后感摘抄

  《羁鸟》是一本由包益林著作,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羁鸟》读后感(一):幻想中一颗尖锐的石子

  我一直属于看书算是比较快的那种人,而《羁鸟》这本书足足占据我13天时间,因为我...真的不忍心读下去。都说小说来源于生活,夸张点来说小说或许比现实更可怕,小说往往有一个相对美好的结局,而现实可能更加残酷。 这本小说涉及面其实很广,包括法律、职场、爱情、亲情……我看到前面有位小姐姐的书评说建议每个刚进大学的法学生读这本书,其实我很幸运能在大一寒假读到它。它就像跟小石子一样,虽小但尖锐,打破了我过于平静而又美好的法律职业幻想。我记得书中人物钱明律师回答老师的问题“法就是一直试图克服人性弱点却终会被人性所突破的一种统治工具”,我仔细想了想,如果要我回答法是什么,我觉得我更倾向于“法是一直试图克服人性弱点的一种统治工具,即使很难,但只要每个法律工作者保持正义的初衷,对得起自己良心就好”。我的小小想法可能会被很多人取笑,但是这就是我学习的一个动力吧。 书中人物很多,让我比较有代入感的无非是牛河和乌冬,缩小来看,其实有点类似于我目前人生的两条方向,我不知道我更偏向于哪一边。牛河抛开各种束缚和诱惑,选择了他的理想;乌冬了解自己的性格,选择了律师这份工作。 看完小说,我在想每个人的结局会是什么。牛河读完博后会回国去当教授?乌冬在法律圈有了她的一席之地?Tony会离婚和乌冬在一起,还是离婚后依然“流浪”,还是和妻子和平共处、相敬如宾?钱明律师在投资圈是否还能如在法律圈站在顶层?李小鸣知道后来发生的一切,会怎么样?

  《羁鸟》读后感(二):法律人的困惑

  新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作者是我硕士的同班同学。毕业近五年,他结合自己从事涉外法律业务的经历,写出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里一部分法律人的困惑与思考。

  围绕一起跨国法律纠纷,不同的法律人竞相登场,情感、理想与利益的冲突不断上演。正如书名“羁鸟”,我们都想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却发现我们都被羁绊在各种各样的牢笼之中。

  我把小说里的法律人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初出茅庐的法律毕业生,牛河和乌冬;第二类是挣扎在体制内的法律人,他们往往毕业于顶尖的法学院校,良好的法律教育让他们是怀着法治理想进入体制,但现实的困境让他们常常经受内心的煎熬,如李小鸣;第三类是起点很低,但一直坚持着法律职业的律师,他们也许学历一般,从最不起眼的小案子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律师的中坚,如王文宇;第四类就是我们常说的律政精英了,他们学历光鲜、家境优渥,一般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是律师金字塔的顶尖的那部分,如钱明。

  还记得,在法学教材上曾经接触过一个概念,叫法律职业共同体,大意就是无论是从事何类法律职业,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研究者、公司法务,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法治理想在努力。但现实社会运行的逻辑,却让法律人稍显尴尬。钱明,一个律师界的翘楚,却盘算着转行做私募基金;尤松,审判业务能手,却被冠以副处级法官;法院的牛庭长,却一心谋求去更为实权的行政机构。为委托人四处奔走的王文宇律师,只是一颗棋子,到最后也没搞清楚状况。

  小说里真正安静地坚守法律职业的人是牛河,放弃一份安逸的工作,甚至舍弃了爱情的他,远赴异国求学,但作者所刻画的这样一个人似乎是不太可能存在于真实世界的。他,青年男儿,与女友同居却无性;爱读哲学,能从头到尾读完《纯粹理性批判》。我有限的人生经验告诉我,能做到其中一样即为罕见,而能做到两者的未闻有之。一个过于理想的人物,一个仿佛脱离了现实的人物,他选择的出国留学是自我的放逐还是无法容于这过于残酷的现实。

  最后也说说,同学的这本处女作可以改进的一些地方。个人认为这部小说的戏剧的张力并不明显,人物内心的冲突体现较少,比如乌冬与牛河的分手,钱明的转行。一段校园爱情的结束到底给牛河带来了哪些冲击;年届五旬的钱大律重新开启一段职业生涯并不会像我们工作几年的人换个工作那么简单,经济原因的解释可能过于简单;作为院里的青年才俊的李副庭长在庭长可能变更的关键时期选择出国交流,是否有点不太合理;有着深厚政府人脉,久经商场的商人吴昕,最后关头被算计,反转是否有点突然。

  当然以上我的看法也是一面之词,先给四星,把五星留给他的下一部小说吧。

  《羁鸟》读后感(三):如何操刀现实题材:一本法律小说

  一本法律小说的诞生

  由于长期居住在国外,与家人聚少离多,孤独感总是包围着包益林,读书便成为他精神上的一种羁绊,而写书,则让他感受到了从读者变成创作者的一种成就感。

  2018年年底,包益林出版了一本新书《羁鸟》,这是他在科威特工作期间利用空余时间写的一本法律题材的小说。

  这本书,一方面是源自于包益林在科威特的工作读书和生活,一方面是受《纸牌屋》的影响。2015年年初,他读了英国作家迈克尔·道布斯的《纸牌屋》,这本书并没有使他感到惊艳,相反作者在序言里讲的一件事让他很受触动。迈克尔·道布斯说他总是在妻子面前抱怨别人写的小说太差,她的妻子反唇相讥,让他最好停止抱怨,有本事自己写一本更好的小说,而这就是《纸牌屋》这本书的诞生的最初机缘。

  “我也是个比较挑剔的读者,虽然自己鉴赏水平有限,但时常觉得目前图书市场上缺少一类自己非常喜欢的现实题材小说。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就去试一试?即使写不出好的作品,也可以知晓创作之难,让自己不再眼高手低。”

  在写《羁鸟》这本书的时候,包益林并未列明写作纲要和故事走向,只是大概地列明了几个主要人物,甚至连人物性格也并未预先固定,随着人物在故事中的境遇不断变化,他才逐渐找到了想要写的东西。这些东西既是故事本身,也在故事之外。包益林觉得小说的最大价值并不仅仅是讲好故事,重要地是描写出人性和社会之间的冲撞与融合。《羁鸟》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他们不同于其他群体的唯一共性就是与法律有关。法律本身或者法律职业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性,如何影响和考验人性,如何影响人对自我价值的定位和抉择,就是这部作品的写作重心。

  “一部小说,无需承载说教和宣传的功能,她能让人看到自己思想的反面和盲区。《羁鸟》中所有的人物既处在法律之中,又徘徊在法律边缘,而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看不清自己究竟是在哪里,将要去何方,如自缚的鸟儿。”包益林这样解释道。

  读书让人永远不会孤独

  任何职业都不能像法律那样给予如此开阔的眼界,去感受人类灵魂内在的力量,去深刻体验生命的激流。它能够让从业者以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去分享生命的情感、奋斗、失望和凯旋。法律圈,就有着让编剧想破头都难以想到的现实。这是出版社资深编辑赵宏女士对包益林新书《羁鸟》的评价。

  如何写一部有趣的法律小说,赵宏女士认为法律圈有着丰富的创作素材,有不少法律圈人士曾跃跃欲试想要写小说,不过真正成书的凤毛麟角。因为小说是一个最难驾驭的题材,尤其写法律行业小说,要谋篇布局,要讲好故事,要有逻辑性、专业性、文学性,甚至还要拿捏好导向性。这有点像杂技中那种“接抛球”的技艺:只有两只手,却需要不断地接住空中抛起的数只球,要保持每一只都不要掉到地上,且还要可观赏,满足审美要求。

  《羁鸟》这本书表面上是一起股权案件的峰回路转和各种利益纠葛。但在冰山之下,是大学生、律师、法官与商人,各种群体在理想、爱情、操守、欲望、利益和权力中的找寻与博弈。围绕诉讼案件徐徐展开,案件的推进和发展如同剥洋葱般,一层一层地渐次为我们刻画出各种人物的个性、心理和抉择,展现出法律行业真实生态的画卷,不动声色地触动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在这一点上,包益林刻画的特别扎实,他也将读书、写作、工作和生活融为了一体。

  《羁鸟》读后感(四):一本“相见恨晚”的好书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多希望能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就读到这样一本与法科学生贴得很紧的书,对主要的法律职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利用大学时光多去实习、多去经历、多去辨别、多去比较,那么求职时的选择应该会更加理智、更加正确。真心觉得,每一个法学院的学生都应该读一读这本小说。当然,这部小说绝不只是给法科学生的礼物。无论你是法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还是与法律职业无关的职场人,或是普通的北漂一族,都能从这部小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良药。

  小说虽未指明故事发生地,但可以推测,A市应该就是北上广深中的某一个。作为同样在这个城市打拼过的青年人,作者精准地解释了不少北漂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直戳人心:

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人肉背景。那些苦苦留在A市的年轻人,明知道自己的梦想和兴趣在别处,却为了不成为父母和别人眼中的退缩者而留在A市(P27)。

  女主角乌冬也曾问自己那个“安静听话的”男朋友牛河,“你这辈子究竟有没有疯过?”(P11),牛河也会反思自己的“靠谱是一种放不开”(P27)。很多人都在“疯过”与“靠谱”间纠缠着、徘徊着。“鲜衣怒马地活一次”(P163)是每个人的梦想,但在我看来“鲜衣怒马”并非着美服、开豪车,更多地是指一种做人自由不放浪、做事自信不拘束的精神状态。作者落户大北京,身处科威特,但在他身上我却看不到羁旅客子般的奔波,也难觅“逃离北上广”“到小城市才能安放青春”的想法。利用假期,他抱了成都的熊猫,踏了曼谷的海浪,吹了东京的海风……他去看了那么大的世界,丰富了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这不就是让人欣羡的“鲜衣怒马”地活着吗?

  书中还有许多很有意义的话,指向了财富、爱情、婚姻、人生、信仰等一个个高深莫测的话题。作者总能举重若轻,以过来人的口吻,用实在而不说教的语句去解读这些宏大命题,让读者品到个中滋味。

  书里有生意场上的话术:“生意可以散伙,但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可不会散伙”(P39)。甚至有“不懂的生意不做,不靠谱的人不合作”(P41)的生意经。作者看到了财富的作用,指出“物质是体面生存和人格自由的保证”(P36),正因如此那些“富二代”得以“很早就能通过家庭支撑超越对物质和名利的迷恋,而能够去寻找真正值得自己一生追寻的东西”(P27)。这确实是让像牛河一样的普通人家的学生都羡慕的事情,不过,面对不充沛的财富,更需要充沛的才干和自信。就像作者一样,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力,不仅在现实世界里得到了“体面”,也在文学的海洋里获得了“自由”。

  在书中,他像一个情场高手,告诉了我们爱情的无奈:“时间不会给青年男女好多次疯狂追求爱情的机会,或者说,当一次爱情把人掏空,使人变得心灰意冷时,他或她便会如一只温顺的羔羊,投向命运的安排”(P12),“岁月是最无情的对价,足以换走一切”(P36)。他告诉了我们异地恋的难处:“你根本不知道此时此刻,对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和行动去沟通”(P82)。他告诉了我们爱情的无理由:“每个在你面前肆无忌惮的魔头,都会在另一个人面前变成心甘情愿、任人宰割的羔羊。”(P277)他告诉了我们很多婚姻的苦楚:

非因爱而结合的婚姻都是建在沙丘上的房子,根基不稳,然而最终土崩瓦解的婚姻还是少数,不知是该庆幸还是悲哀(P146)。

  甚至,他告诉了我们女生顶着“黏腻的头发”是不愿出门吃早餐的(P203)。他还热心地告诉女读者要辨识出这样的渣男——

礼貌而不走心,因时而动,因人而异,他们在完美性格的演示下,留给身边每个人一个无法揣度的幻想,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他会不会跟你说拜拜,也不知道完全不需要你的他会不会给你一个冰与火的转变。他们习惯把爱挂在嘴边,却比谁都薄情,但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不懂得什么是爱的人,才会空虚到到处寻找性快感。(P44)

  不过,绝非经历了爱情与婚姻的痛苦才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年初在和作者夫妇一起吃饭的时候,看到他们默契眼神、会心微笑,我知道,这个渴望纯粹爱情、完美婚姻的大男生也已经成了一只心甘情愿的“小羊羔”,在那片只属于他的丰美水草里快乐地呼吸着洁净空气、沐浴着灿烂阳光。或许正因置身幸福,所以才能以超脱的视角去审示那些不幸的结合吧!

  他告诉我们,“在现实的倒逼之下,安全感的缺失会让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成熟起来”(P160)。职场里“总会有一些自己无法以操守和原则对抗的事情和人,工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那些深不见底的人心,或丑陋,或贪婪”(P226)。“性格决定眼光,眼光决定格局,而具有格局的人总是极少的”(P148),但我们总要努力成为有一定格局的人。“情商高的人从不为自己无力改变的过去而后悔,即使偶尔会有些纠结,但强大的理智也会快速把自己拉回现实”(P148)。这对每个为过去耿耿于怀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提醒。

  作者刻画的人物都很丰满,对法官尤松、老总吴昕、富二代Tony的着墨,应该不比对乌冬的描写少,但或许因为牛河、乌冬是我们的同龄人,或者是曾经的我们,我更愿意把他们当做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乌冬借过的“王泽鉴的民法著作”(P2)也厚重了我们的青春,牛河最喜欢的“4楼阅览室的落地窗”(P212)也映照着我们的岁月。我们可以在书里找到自己的过去,看到过去的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