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精选

2021-03-24 02:32: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精选

  《直到孤独尽头》是一本由[德] 贝内迪克特·韦尔斯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一):孤独不可避免 那就换个方式接受它

  感触最大的就是,生命中那么多的可能性,相互交叉,迭代。不仅仅是从主人公的命运,他的姐姐哥哥,阿尔瓦,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命运把你带到这里,你选择面对它的方式,决定了你的下一段旅程。我更想把阿尔瓦当成主人公,对我来说她的独立选择,她的自由,那更是我的向往。虽处在黑夜里,但心中仍有方向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二):.

  一本散文型的断断续续的私人回忆,有所爱之人一一离去的孤独与继续生活的希望。记忆是个有耐心的园丁,曾经播下的种子逐渐长成壮观的森林。我跟着作者在森林里流连,双亲逝世造成作者过早的成熟、孤僻和持续的恐惧;和父亲最后一面的争执造成的久久无法释怀的愧疚自责;和兄弟姐妹从疏远到信任的漫漫旅途;同阿尔瓦从同窗到夫妻、再到一起同疾病的抗争,直到世界又剩下自己一人...每次困苦便思考上帝能否听到祷告,上帝只是默默关注个人命运却从来不会试图改变其轨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打鱼的人才可跨越对命运不公的哀叹而寻到意义。很重要的一点是明白生活的总和是零,一处有人悲伤,另一处有人欢喜。悲伤一直都在,而为了抵抗虚无而努力生活的抗争更让人振奋。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三):人生而孤独

  童年爱的失去,是否会让人无法去爱,或者说不懂如何去爱,因为爱让人感到虚弱和惶恐。

  姐姐丽兹最让人心疼,她的美丽,她的恐惧,让她显得疯狂且迷人。她的爱情,全部短暂如烟花,她没办法停下来,就像没有双足的鸟。她渴望爱与关注,又在得到的时刻感到恐惧和荒芜,她知道痛失所爱的痛苦,她知道那该死的虚弱与无助,她的抵抗是那么的绝情,一个个本可以相守的人被她逼走,她的绝望在这个过程中疯狂滋长。

  如果双亲没有毫无征兆地离去,她可能会是一个美丽,温柔的女孩子,平顺地度过学生生涯,一份工作,一个家庭,她可能不会颠沛流离,不会渴望着爱又惧怕着失去,伤害着自己折磨着他人。生活可能有多种可能,一步步走下去的那条路却只能是其中的一种。

  最后的归宿是否能让她真正归于安宁,可能直到死亡才能知道。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四):以后还想再看一遍

  这本小说情节有些悬念,但吸引我两个晚上就看完的是他的语言和意境,一些警句很击中人心,让人觉得是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还想再看一遍,把那些触动我思考的段落标记下来,好好回味。。。

  女主年少时没有选择男主,是因为他还没有长大,她和大他30岁的俄国作家结婚,并陪伴了他10年,她崇拜他,他功成名就带她游山玩水,在他患上老年痴呆并日益严重时,男主出现了,他们自然的在一起了,他们在一起也是相爱的,或者以男主看来是更爱了,可我觉得女主对两段婚姻都是真情付出,她是活在当下的,她是好好珍惜了她的人生的。在她继承了老作家的遗产衣食无忧后,选择重回学校,体会学习的乐趣,即使后来得了绝症,知道自己没有几天好活了,还是继续看她博士学位相关书籍,她是好好的活过了,她和男主及男主的兄妹一样,在失去父母后孤独,但她活得自由随性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五):有些孤独无人可解。

  很少见的读起来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并不是说你的经历和他相似,而是在面对孤独时那种心情,那种感受。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他不爱她,他只是孤独太久,所以抓住了一个人就不想放。那不属于爱情,那只是一种彼此相依。其他人都是将就,只有你最契合。 姐姐和哥哥给我印象很深刻,他们虽然是姐弟,但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克制和放荡不羁。其实姐姐是我很羡慕的人,她心里永远有一股冲劲,追求快乐。但是她又愿意为了孩子放弃这种追求,也许人总会想安定下来?最后她有了孩子,那个也许在她眼睛里胜过爱情。 哥哥活的很有规划,他选择了一个人,就不会放弃她。他和一个女人在一起那么多年,爱她,尊敬她,不会因为她的不孕放弃他。(笑)也许他是姐弟中最幸福的。 毕竟他虽然性格古怪,却一直有人陪伴,少年时有朋友 后来有了恋人,恋人又变成了妻子。 啊,其实我是写评论的,后来不知不觉说了很多,就只好写书评了。所以写的是随性些,看客勿怪。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六):生命中有些雨必然得下

  一开始结局已经注定是个悲剧了,丧父丧母丧妻,人生四大苦有三个找上了这个没有坐错什么事的男人。然而虽然整本书的基调都是悲伤的,但这几乎是我读过最治愈的书。让我想起余华的《活着》。

  其实有时候我也会像主角一样,会如果我没和那个只活到九岁的女孩吵架,我不背负那份愧疚是否会变得阴郁?如果我上初中时上了另外一个条件一般的中学,会不会更适合我,我是不是会交到一些同样出身同样阶层的朋友 ,渡过开心的三年?如果我的家庭还完整,生活是否会更美好?然而生活是没有如果的,电影《蝴蝶效应》告诉我就算可以穿越回去改变过去,命运也不会轻易放过一个人。我开始佛系,渐渐让自己相信经历的一切就是命运最美好的样子。我也渐渐知道孤独和痛苦才是生命的本质,生活中有些雨必然得下,生活是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以后命运也不见得会多优待我。

  孤独的尽头不一定是勇气,但是一定是坚韧。命运无法选择但是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命运。人生而孤独,有些路总归得一个人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七):因为爱,所以孤单

  全书采用插叙的手法,描述了“我”犹勒斯伴着悲喜的成长。情节并不复杂,但有不少打动人心、细致入微的描写。

  一

  从儿时丧失双亲开始,自己和哥哥姐姐都被送到寄养学校,哥哥姐姐都有各自的生活,而自己在入校一开始就陷入对生活的怀疑中“我”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成长,直到遇见阿瓦尔,才又一次感到生活的光彩。

  她曾是自己生活中的全部,可我却失去了她。

  我曾以为,一别就是永远,直到再次见到了她,又见到巧笑嫣然

  我问阿瓦尔,是否还记得我们如果到了30岁我们还没有孩子,就在一起的约定……

  她没有拒绝。

  二

  在和阿瓦尔以及 罗曼诺夫所在的庄园中,我和她,也和他度过了长久的一段时间。

  哥哥和姐姐也曾来访,

  我遵守着与罗曼诺夫的约定,在他离开之前,不搞他的妻子,可是我和自己的挚爱,还是在一起了,有时就在他的卧室的旁边。

  罗曼诺夫有过一分钟的选择,是生命,还是理智。

  三

  我和阿瓦尔在一起了,我们有了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可是我总担心阿瓦尔要选择离开,总担心她会不辞而别。

  不想失去阿瓦尔,正如不想自己的孩子也是和自己一般那样难过……

  时光荏苒,孩子们在渐渐长大,我也一如既往的爱着她,知道孤独尽头。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八):强大到娘胎里

  大哥马蒂、姐姐丽兹、小弟弟尤勒斯,三个性格迥异的兄妹,突然间失去了自己的父母,整个命运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哥马蒂从一个怪异沉闷的人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专长,成为了中间最快成功的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他新的家庭中的隐痛就是夫妻俩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姐姐丽兹遗传了母亲美丽的样子,但是突然失去父母的庇佑后,害怕自己的孤独,所以甩开了哥哥和弟弟,奔向了那些本来就在深渊的人。她所付出的代价是自己浪费的青春和诱人的容貌,在自己四十多岁的时候和三个人的挚友,一直深爱丽兹的男生怀孕,完成了想要一个宝宝的心理。

  小弟尤勒斯同样的悲惨,本来是鬼灵精怪的性格,一下子就被寄宿学校的环境影响到自卑,深受校园欺凌的影响。但是有一个和他很像的女同学阿尔瓦,他们身上有着相同的气质,但是在青年时代一直在彼此错过。在阿尔瓦经历第一次婚姻的末段,尤勒斯再次和她联络上,最后甚至怂恿已经痴呆的丈夫自杀。他们后来结婚后,有了两个可爱的龙凤胎,阿尔瓦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学术,尤勒斯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一切似乎都到了正轨。但是阿尔瓦得了癌症,幼年失去父母的阴影又落在了尤勒斯的身上。最后,他自己也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使他骑着摩托出事故。但是,在他崩溃的时候,不像小时,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见了,就他独自面对。他的哥哥和嫂子帮他照顾两个孩子,同时也抚慰了他们没能有自己亲骨肉的心。自己的姐姐也来到他身边,带来安慰。

  最后,同时待过娘胎里的三个人,又紧紧的贴在了一起。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九):生活不是零和游戏

  我已经开始阅读《直到孤独尽头》里阿尔瓦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心是孤独的猎手》,所以必须立刻马上把这本书的感想记下来,否则就连主角的名字都会很快忘记。

  作者讲述了一个极其难过的故事:由于父母发生车祸意外身亡,尤勒斯和姐姐丽兹、哥哥马蒂三人一夜之间成为孤儿,就像河边家庭野餐时对面那家追逐树枝不幸落水失踪的狗一样,从此开始寄宿学校孤独生活。学生时期过后,三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不同的爱情态度:尤勒斯念念不忘寄宿学校时认识的阿尔瓦(后者已经嫁给67岁作家、男方死亡后二人结婚生双胞胎、阿尔瓦最终癌症身亡),逐渐认识爱;丽兹则是一生爱自由,直到四十多岁才想要有一个孩子,并最终接受长期追求者的爱;马蒂是兄弟姐妹中物质条件最好的一位,但他和妻子埃琳娜膝下无子,全心照顾弟弟的孩子。

  作者将孤独的基础放在两件生命转折事件之上,一个是父母突然离世,一个是爱人离世,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几十年间周遭的变化和心态的变化。

  实话说,全书读罢我没有共鸣,体会不到尤勒斯的孤独感,甚至都模糊了自己对孤独这个词既有的揣摩。就是说,我知道尤勒斯在那样的故事背景下应该会非常无助、痛苦,但没有体会到他的孤独之感。孤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尽管和北漂的人的感受不一样,但我想,尤勒斯的孤独与之应该还是有些相似之处吧。

  20191209分割线

  ———————————————————

  生活是零和游戏吗?这个故事给出否定答案:有时候极度痛苦并不意味着苦尽甘来,说不定还有更绝望的事会发生。

  找到活下去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尤勒斯而言,俩娃就是他活着意义。

  于我们呢?

  《直到孤独尽头》读后感(十):心有戚戚

  大半夜的哭的稀里哗啦的,真爽!

  你觉得人生有很多的岔路口,每一个路口都能引向别样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而已。但其实这就是你的人生了。我觉得这个故事并不别致,甚至有点老套,但他的描述引人入胜,有直白的新手的稚嫩感,很能打动人。我也是从这本书开始,觉得自己的表述有点问题,怎么说呢?太喜欢一语惊人,也太喜欢总结了。写着东西,不像对着自己,而像在舞台上,对着众人,每个字落地都在猜测别人的反应。

  其实看完了之后,我很想带着我的孩子一起去看星空。我对爸爸,最美好的回忆是在小学时候,有个很热的夜晚,他实在是无聊吧,然后教我认识星星的名字,牛郎织女启明星,我到现在还是找不到这个星星,但这个事情我一直记在心里,觉得很美好。我突然也想教我的孩子认识星星。

  我的父母一直好好的,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一直觉得孤独。人的成长,并不是学会对抗孤独,而是接受吧。接受这样苦味的人生,然后从里面找一点点甜蜜。接受这样糟糕的自己,然后坦然的面对。我很喜欢尤勒思和阿尔法重逢的那段,当然也是我觉得煽情的那段。于我自己而言,我同样恋旧,从从旧时光里走出到我身边的人,我都珍惜。时光飞逝的无力感,我同样感同身受,并容易沉醉其中。所以对于尤勒思,少年时那般彷徨封闭的他,我觉得我也是。

  细节铺陈的非常好,尤其是里面钟爱的音乐和书名。我有意向一一了解下。还有他虚构的作家,必须有原型吧,写的太好了。尤勒思自己构思出来的两个小故事,也很是可爱。年度阅读二十佳,这本书应该在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