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牛郎织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牛郎织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1-03-24 03:19: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牛郎织女》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牛郎织女》是一部由尹丽川 执导,颜丙燕 / 吕聿来 / 张一主演的一部中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郎织女》观后感(一):很好

  此片来自阿美的小说,编剧也是尹丽川和她一起,就此想到了十多年前刚刚改版的《芙蓉》杂志,阿美的小说横空出世。那时改版后的《芙蓉》,成为先锋文化的代表,虽然不久就被打压下去,但却成了我永久的记忆。尹丽川导演把片子拍得非常稳,平实冷静,虽然是拍底层人物的故事,但没有强调所谓的关怀,没有什么悲悯和不公,没有站在道德的顶端俯视众生,拍得不粗糙也不喧闹,虽然情节很丰富,但拍得并不戏剧。

  《牛郎织女》观后感(二):混沌和爱

  电影节里连日看了多个语言精致的影片,然而说的都是人家的事,,牛郎织女看得开心,虽然明显的声音薄,有些空镜不知所谓,种种种种

  克制。这是见聪明和功力的地方,因为克制而骨骼清奇

  婉转。生命力的强悍以一种柳暗花明的方式被表达出来,所以质地轻盈

  混沌。你可以说混沌就是我们的现实,,你也可以说是感性充沛,理性缺席,,你也可以说,去他的价值观判断,那是男人的无聊小气事。。无论如何,尹丽川爱她的人物。。。

  三个人的表演也都绝了,吕文艺让人叹为观止,虽然伊不是叙事重心所在,,我怀疑伊的血管里流的不是血,而是清水,,可惜这次错过观瞻伊的机会料。。。

  《牛郎织女》观后感(三):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

  尹丽川原来是写诗的,

  下半身诗人。

  ——“出门别忘了带B哟…缝缝补补又十年”

  ——“再深一点再浅一点再轻一点再重一点

  这不是做爱 这是按摩、写诗、洗头或洗脚”

  后来去拍电影了。

  《公园》拍的一般般。

  《牛郎织女》拍的真不错

  ——陈进大坏蛋!!!张海丽狐狸精XXX

  湛江烧蚝。织毛衣。

  ——有番茄炒蛋吗?

  没有~有菠菜炒蛋,西红柿炒蛋…

  ——怪不得爱吃馒头,越吃越笨

  ——你是我滴爱人像百合花一样滴清纯

  用你那淡淡滴体温抚平我心中那多情滴伤痕

  ——坏女人你怎么不死呀!

  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

  这拍的不是电影,还是下半身诗人

  可我有时候还拎不清。

  尹丽川这个名字。

  是男的。

  还是女的。

  《牛郎织女》观后感(四):克制又放松的一部电影

  《公园》还带有那么一点文艺青年的姿态,但《牛郎织女》讲的完全是最

  普通的人的故事。扯什么“视角”“关怀”“女性主义”,都是过度阐释,也是最无聊的。这就只是一个好故事,一部把故事讲得很好的电影而已。

  原来的小说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北京的,但拍摄的地点是广州,所以片中有很多广州话和广州的街景,很好地融入了这个城市,就像《公园》和昆明一样。

  我记得尹丽川有一首诗是讲民工的,还有一首好像提到了对民工的性幻想,然后有位居住海外的精英女士就出来说什么女人会想要和民工搞?真恶心。

  片中有很多刀郎的音乐,如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就是尹丽川的厉害之处,学院派的出身,和摇滚民谣圈关系密切,但仍然不妨碍她接受这种音乐,不装真的很难得。表现出来的克制也是国产的电影里少有的品质。

  最后还想说:那一墙福利彩票真是杰作,还有,颜丙燕真是个好演员。

  《牛郎织女》观后感(五):新鹊桥会

  在城市,她会唱歌一直到日出

  有时是在高高低低的床上

  并且如他们所言,张张嘴就会来事儿

  每当她的隐形眼镜变得模糊

  或者裸着身子在他们面前炫耀

  一个为钱会迷糊会发疯的女人

  像蝴蝶不能角落。相反

  抓住她的是那些年轻更加年轻

  所捕获的赞美,或许

  这里所有的第一次都是缓缓编织的借口

  每一次拆开,那轻微的疼痛

  至今仍是可以想象的

  在乡下,她的丈夫对此一点

  也不了解:如同他自己的不幸

  把一切暂时想象成习惯

  那里,每一个本地生物都在奔跑

  和着他的日子,他的土地,他的孩子

  用狗咬着尾巴的故事来诱惑或嘲弄地模仿

  他的本地口音,和他明天的新房

  而这个陌生人,就是无法吞咽的自己

  只是将白色粉泥一遍遍地涂抹在那面

  属于她的墙上,仿佛听见她遥远的哭声

  过年在家里忙乱的三天,还有上床

  可是甚至连这种短暂的乐趣也减弱了

  《牛郎织女》观后感(六):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

  尹丽川原来是写诗的,

  下半身诗人。

  ——“出门别忘了带B哟…缝缝补补又十年”

  ——“再深一点再浅一点再轻一点再重一点

  这不是做爱 这是按摩、写诗、洗头或洗脚”

  后来去拍电影了。

  《公园》拍的一般般。

  《牛郎织女》拍的真不错

  ——陈进大坏蛋!!!张海丽狐狸精XXX

  湛江烧蚝。织毛衣。

  ——有番茄炒蛋吗?

  没有~有菠菜炒蛋,西红柿炒蛋…

  ——怪不得爱吃馒头,越吃越笨

  ——你是我滴爱人像百合花一样滴清纯

  用你那淡淡滴体温抚平我心中那多情滴伤痕

  ——坏女人你怎么不死呀!

  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

  这拍的不是电影,还是下半身诗人

  可我有时候还拎不清。

  尹丽川这个名字。

  是男的。

  还是女的。

  《牛郎织女》观后感(七):现实边界

  相比娄烨,她更接近许鞍华,只是没有许的温情;相比贾樟柯,她更接近周浩,只是没有周的粗粝。导演北大毕业,写诗,在法国学过电影,还能拍出这样气定神闲的东西,没有姿态,不装外宾,毫不艺术,我真心佩服她老。

  现实主义、纪实主义以及纪录片,从拍摄对象到叙事方法,创作者们都在试图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然而导演们下意识的美学诉求和批判倾向,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把现实给修剪了。现实在电影里依旧呈现各式各样的形态。

  这部电影好像处在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其他的现实题材电影与它相比,就会显现出各自的矫情或真诚、粗糙或细腻、生动或僵硬。于是它自身便有了试纸一样的客观。

  在这样平坦的冷静中,脏、土、丑、讽刺、残酷、道德、情分等等这些,好像都沦为多余的修辞。剩的就是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赚钱,一个女人给一男人生养,一个女人打另一个女人。没有注释,没有渲染,只有巨大的生活匀速平静的碾过所有人,然后一切照旧。

  虽然这终究是一个虚构故事,但我好像从中看到了现实可以呈现的边界。类似我是一个游戏里的虚拟替身,突然走到了地图尽头。

  如果边界外的现实世界就是这样,我一定会立即退回去。

  《牛郎织女》观后感(八):温情小幸福

  小王子说,使沙漠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了一口井。

  今天北京有雨。中午的时候,天完全的黑掉了。

  我又要挨打的想到老成的话,这也是人生吧,灿烂和阴霾都在眨眼间。

  晚上在校园里走,贪恋雨后的清新。我多高兴啊,转圈圈,喝酸奶,装可爱,我和这个世界在一起。

  《牛郎织女》看过了很久,总是在看到活蹦乱跳的人们时会想起,我是多么喜欢这部电影啊。

  想起李大萍和张海丽,和那个逃遁了的陈进,就想笑。文艺女青年尹丽川,眼里有人,心里尊重人,洗练的镜头里有大爱。那些人,那些画面,不过是在现世的天空下,一般饮食男女的一点私心杂念,一些对抗生活的乐观坚强,不过是让生活更好一点,真要不好的话,也得一起抗过去的“活法儿”。太足够了。

  2006年6月14 日, 尹丽川在博客上写道:“从今天起,演一个导演。”像她那样,能知道节制的女人,我还真是佩服。我在那份文里写,“尹丽川动用了最大程度的克制,使得影片骨骼清奇而出奇制胜;发挥了一个聪明女人灵性最佳的婉转,让顽强的生命力以一种柳暗花明的方式被表达,所以质地轻盈。”嗯,喜欢她和她的人物,暖暖的温情。(哈,暖暖的温情,我整天都在写错字,造病句。中文系的败类。)

  最后,人们得和解,相互之间得借肩膀依靠,我也在别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害怕孤单的懦弱,尊敬讨生活的人们。我知道了,和生活紧紧连在一起,然后再生活。逻辑原来是这样的。于是,我也想做温暖的人儿。框框就是个幸福的孩子。幸福是没法定义的,但是在每个人身上。虽然蚊子叮了城市的左脸,我嘟嘟的想,还好,我也是幸福的小孩儿,自私地的嘟嘟的想。

  《牛郎织女》观后感(九):在影像中找寻记忆

  真是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因为当年拍电影不容易,一年出的国产片也就那么几十部(当然还有部分知名度极低毫无影响力的),所以但凡有那么一部片子在媒体上有点消息的,很容易就被记住,只是小众电影想看到非常艰难,盗版也难寻。

  作家出身的女导演尹丽川,也是个人物,当年可比现在的李玉、马俪文等牛逼多了,但奇怪近年反而不见了消息。原来她还跟摇滚歌手何勇结过婚,可惜四个月就离婚了,艺术家就是有个性。

  又又又是吕聿来,文艺片小生专业户,却一直红不到一线。闻说他转型到导演,不知道拍的片子怎样。

  颜丙燕年轻的时候,看着竟然跟关晓彤有点相像。

  刀郎那年已经有点过气了,印象中他最红是在2005年,某天在公交上,听一个西装男用笔记本播放重复了一路的《冲动的惩罚》。

  剧情其实很简单,于男主来说是二女共侍一夫,娥皇女英,尽享齐人之福,爽得不要不要的。于旁人来说,就是两个女人争一个男人的故事,最后两个女人居然达成了和解。

  小巴司机,那些年我从家里到大学每星期都会坐中巴,可说都是回忆,记得一次遇到小偷坐我身旁,但他的目标是前排睡觉的乘客,还让我跟他换位,当时广州的公交小偷基本都是同伙作案,还是学生的我,慑于淫威,默默换位,下一站即到学校,马上跑去用IC卡电话报110,不过接线的敷衍了事。

  电影是在广州拍摄的,我努力地寻找着那年的记忆,只看到了南沙的某个地铁站,如今在不少广州的地铁站依然活跃着拉客的黑车、摩的、电动车,在公交如此发达共享单车满地,网约车到处的广州,居然还有这种现象,也是想不明白。最大问题还是无人监管吧。

  《牛郎织女》观后感(十):“快上”就是她们的态度

  谈阶级,谈女性主义纯属扯淡,对导演的情怀和智慧是一种侮辱,然而《牛郎织女》确实存在一种态度,就此而言,或许《公园》是中性的。

  第一场烧烤戏,男人点了啤酒,却未等上来就主动放弃了。

  最后一场烧烤戏,同样点了啤酒,两个女人齐说,快上!

  这样的态度,曾在洪尚秀片中得到表明——“女人是男人的未来”,或,《海边的女人》。他的韩国男人们永远围困在海边,女人却洒脱离去。这样的表述要更预言一些,更知识分子气一些,也更男性一些。

  这样的判断不是尹丽川希望做出的,她只想表明一种迅猛的、一瞬间的态度,管它未来如何,面对迎头扑来的生活,快上。

  在混沌的现实、破碎的价值观面前,在个体生命的美好与缺陷并存,一片暧昧之美面前,无需犹豫,无需判断,惟有“快上”。

  在这样的态度面前,小伙子陈进是软弱的,但他无需汗颜,导演也没有任何指责,因为他在脚踏实地的生活。

  电影之外,该汗颜的倒是广大男导演们。再谈张先生陈先生和冯先生的古装大片已经没意思了,顾先生和娄先生还久久沉浸在往事中无法自拔。一提现实,就是喜欢在河边桥下溜达来去的贾先生,热衷关怀“底层人民”的李先生,还有把现实处理的比电视剧还乏味的王先生和路先生。当然还有尚未出名渴望像以上几位先生一样出名的某先生、某先生和某先生。

  环境当然很复杂,然而大家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凶险的环境,谁并不比谁多好一些。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存在一种创作智力上的竞争,那么技法比拼退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创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体验、感受、消化能力。

  终于出现了一部好片子,它出自尹丽川的手笔,而不是以上任何一位先生,这已经是一种态度了。

  没有比韩东这段话更好的结尾了:

  “小尹走的不是地下电影的路子,老老实实地讲故事,规规矩矩地送审电影局。这真是太好了,脚踏实地,不铤而走险,不受制于负气偏激的情绪。智力出众瞧不起弱智是无聊的,生性高洁不屑与平庸为伍也是一种做作。将最好的智力投入到最混沌暧昧的区域,以期某种程度的改观,是中国电影之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