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读后感锦集
《梦的解析》是一本由弗洛伊德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569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的解析》精选点评:
●梦是被压抑的愿望的表达,这种愿望在清醒时甚至不自知。看到很多梦例觉得莫名的恐怖,原来人本性里的愿望是这么难堪。从小多梦,本来是想看看自己的梦都是什么意思,看完却不太想深究了,不太能接受一个龌龊的自己。佛洛依德心理是要强大到什么地步才能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另外,梦和精神病有异曲同工的地方,“精神病就是醒着做梦”。原来神经不正常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大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只是还在可控范围罢了
●好玩好玩。总之一切都是利己,一切都是性欲,终究已注定~
●传统的解梦方法分两种:一、象征法,把梦的内容看成一个整体,并试图用另一种可理解且在某些方面与原梦相类似的内容去替换它,缺点是,在那些难以理解而且十分混乱的梦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二、解码法,把梦看做一种密码,在这种密码系统里,每一个符号都可以根据固定的方法转换成已知其意义的另一种符号,解码的过程是针对梦的单个组成部分,缺点是,全部依赖于那个密码是否可靠,而对于密码的可靠性没有任何把握。 佛洛伊德是在解码法的基础上,用精神分析的方式把梦分为片段进行解释,最后又综合起来分析,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具有复合性和伪装性,并非人散乱无序的心理活动。
●用了将近两个月拜读完这部巨作,这本书对于我来讲有点晦涩难懂。阅读过程中我曾出现走神,犯困,思维出现瓶颈的时刻。不过读完之后我认为我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这版封面挺赞
●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译本不太好,另外阅读体验让我想起我读洛丽塔时的感觉,作者非常有耐力在一个地方打转,直到把这个地方的一切都搞清楚,也只能是这样才算是分析。梦是愿望的满足。
●地铁读物(可能看的时候也在做梦吧)
●比想象中易懂,很快看完。自我本我这本果然看早了。
●随便瞅瞅,后面几章就很难看懂了
《梦的解析》读后感(一):梦是潜意识处理后的产物
梦是神奇的,往往暗示着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是潜意识的产物,有的梦还有预示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许不是是真的所谓有宗教意义,而是自己在很早就觉察过的小情绪小判断在睡梦中展示出来了,大脑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信息,一些微小的细节可能你还没有觉察到大脑就自动帮你解决了,甚至不会向你反映,这样白天醒的时候我们不会注意到,而睡眠中放松了大脑中对这些潜意识判断处理的东西艺术化的在线出来,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式自己的梦境,对于觉察自己的情绪,探索自己未知的情感体验又很深刻长远的意义…
《梦的解析》读后感(二):梦的解析观后感:我的心理学入门
梦的解析挺早买的了,2016年新年买的,2020年才看,一边读,一边验证我记忆中的那些梦,恍然大悟曾经的梦背后的含义,映射的心理想法。 整本书五百多页,加上附的几篇论文560余页,共七章。读得很好、很快的是前五章,第六章勉强读懂但有点内容散乱,第七章更是天书一般,不知所云,倒不是说哪句话不懂,每句话分开来看都懂了,但是合在一起,这一章节不知道想表达啥,即使有标题提纲掣领,也不觉得这些内容让我更理解标题多一点。 前五章让我明白了怎么解梦,特别是里面生动的案例,像看图说话一样清晰,通过里面的理论,我明白了我很多梦的心理学含义,我在梦中的故事可能是虚构的,但我的情绪是真实的,特别是焦虑等负面情绪,很可能映射了现实中的事情,就是说,现实中的事情让我产生了负面情绪,这些情绪通过梦表达、释放了出来。通过解梦,我回顾学生时期的性格、行为,从心理角度思考这些性格和行为的成因,儿童期形成的性格特点影响了我很久,我也区分了人格中自我、本我、超我部分,这本书对我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不愧是经典,20世纪初出版,在那个年代就写下这样的作品,让我佩服。这本书也让我找到我的兴趣点:心理学。我从小的好奇心,就让我对别人的想法、群体的想法感兴趣,越不懂越好奇,到现在,这份好奇心让我有动力去看这个学科相关的知识。 我想,怀着好奇心,也就是兴趣,去做一件事,才能让人有获得感,梦的解析是我心理学的入门,从我阅读的兴趣延伸到心理学,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
《梦的解析》读后感(三):梦的解析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腹肌撕裂者鹿晗(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50435581/ 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稽查现象导致了梦的伪装。 梦的内容具有多重决定性。 梦的材料:梦依据与清醒记忆不同的原则选择材料,梦总是偏重选择最近几天的印象,它忆起的不是本质且重要的事,而是次要且不受注意的琐事。梦总是为我们童年时期最初的印象所左右,甚至那时的一些琐碎小事,以及在清醒时根本想不起来的事情也时时入梦。 梦的工作主要通过凝缩、移置特征、象征、润饰的过程把梦的显相完全歪曲。凝缩,是梦的某些成分被略去,另一些只以残缺的形式出现,或将多种元素压缩进同一人、物体或事件中,形成复合意象。移置,即一个不重要的观念成小事,梦中却变成大事或占据置要地位或颠倒事件发生的顺序。象征,以具体的形式代替抽象的欲望,多用视觉形象表现且采用的是潜意识思维中已经存在的象征。润饰,即把无条理的材料加以系统化使其富有逻辑,常发生在半清醒状态。 成人的梦大多涉及性的材料,并对性欲愿望加以表达。因为性本能及其各成分,从儿童期起就受到强大的压制,所以遗留下众多、强烈的潜意识欲望,随时准备在睡眠中制造梦。 梦的遗忘是抵抗的产物。 梦具有回归作用,指精神结构或表现的正常方法被旧的精神结构或原始方法所取代 做梦的情境是,要么前一天的清醒活动残余仍然持续着,而不能从中撤回对这些活动的全部能量贯注;要么白天的清醒生活中的活动激活了某一潜意识愿望;或者这两种事件偶然结合到一起。
《梦的解析》读后感(四):人的精神心理与梦的关系
1.梦是愿望的达成
2.梦是选择新近生活的不重要经验、精神残余和幼年最初印象
3.梦具有精神病的一些状态
4.对梦愿望实施稽查作用时,迫使梦在表达压抑愿望时采用伪装的形式
伪装是显意转化为隐意,通过材料的移植(强度不高的观念逃脱审查,从强度高的观念提取能量进入意识)和凝缩(将几个梦念集合为一个梦的意象,通过省略的方式来实现)形成梦的活动
梦的伪装是稽查的第一结果,梦中情感压抑的平淡无奇是稽查的第二结果
为了让支离破碎梦的片段不那么荒谬,以半醒半睡的思维对材料进行梦的润饰作用;梦的遗忘是稽查作用的抵抗产物
5.潜意识(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前意识(储存在长时的记忆的信息,审查潜意识进入意识)-意识(现实的心理现象)
知觉产生的记忆痕迹属于潜意识,在睡眠中前意识的稽查放松,让梦念进入意识
一种观念退回最初产生的感官,是梦的回归。回归也是某一观念不能进入意识的一种抵抗产物。幼年记忆藏于潜意识中,又不能被意识记住,却又因为稽查的作用让不能得到表达的新近的经验思想施加影响,这些思想被潜意识的幼年记忆引入回归,通过梦的形式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童年景象所替代
6.原发系统就是对外部带来的痛苦体验进行条件反射的本能反应;继发过程,则是通过经验和联想来判断本能的条件反射可能是一种误判,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痛苦,达到满足的体验
精神机构最早产生的是原发过程,继发过程可以抑制和掩盖原发过程,继发过程出现的太晚,永远只是帮潜意识引导一条便捷的道路和更好的目标
7.童年潜意识的愿望既不能毁灭也不能抑制,这些愿望又与继发思想相冲突,从而不能实现这些愿望产生了痛苦情感就是压抑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