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1000字

2021-04-01 01:35: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1000字

  《走进大文豪的家》是一本由【英】尼克·钱纳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17-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一):推开文豪的家门,览景色之美,闻书墨之香——读《走进大文豪的家》有感

  喜欢文豪,又喜欢看住宅,那选择看《走进大文豪的家》这本书绝对没有错了。

  《走进大文豪的家》名字就很有文艺书卷气息,本书由尼克·钱纳所著,写的是英国文学巨匠们的家。本书共写到了48位作家,有84幅插图,可谓是“一张漫步全英的文学地图,全景还原文豪故居面貌”。打开书卷,就让我们推开文豪的家门,览景色之美,闻书墨之香。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二):作家的故居,创作的源泉

  《走进大文豪的家》这本书介绍的是英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伟大作家的故居,而每一位作家的家都是独具特色的建筑。作家的故居是这些作家的创作源泉,也是其心灵的归属,在这些故居里作家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以及作家的生活轨迹,写作灵感等方面,都是在这里展现出来。

  这本书里介绍大文豪的名字,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大文豪,也是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其中有威廉•莎士比亚、乔治•戈登•拜伦、亚瑟•柯南•道尔、托马斯•哈代、查尔斯•狄更斯等等,听到这些名字就已经令人如雷贯耳,崇拜有加了。

  在内容上,书中按照故居在英国的地理位置依次进行非常详细的讲述介绍,为读者全方位地展现着故居与众不同的风格与景色。另外,在每一个故居建筑里都详细讲述了作家的背景经历,书中附有84幅故居大幅的插图,图下都有对图片的介绍,把最真实、最全面的内容展现给广大文学爱好者。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三):《一本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小册子》

  本书算是作者的一个随笔,有种游客游记的错觉,只不过这个游客旅游的景点非常特殊,都是英国大文豪的故居,看着目录我就不禁感叹,英国大文豪何其多也!

  诚然还是有过半的文学巨匠我没有听过,也没有看过他们的文学作品,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很汗颜,原来我的文学储备如此之低,幸好在每个住宅说明的最后都有一个作家简介,可以让像我这样的读者来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在这里我也建议各位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好先看这些作者的生平再回头看他们的家,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本书作者真的很厉害,各种文学轶事随口就来,我之所以感觉像在看游记的错觉也源于此,作者走在这些文豪的家,当然大部分都是古老的城堡,看见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还原出文豪在时的样子,也可以用假想的方式带你幻想文豪当年的一举一动,仿佛跟着作者穿越时空,在看这些大文豪奋笔疾书,又或在月下站在寂静的城堡最顶层扶额构思情节,寥寥几笔就让人身临其境,叹服。

  大部分住宅还有插图,看着那古色古香的城堡,听着作者如导游般在你耳边把各个文学巨匠的故事娓娓道来,真是一大享受,拿起书来就不忍放下,总想着再看一个,再看一个,而当看到熟悉的名字时,再配合作者的讲解,你会对这些大文豪了解更多,了解他们的住宅是怎么样影响到他们的作品,又在他们的作品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让多少读者为这些建筑如痴如醉。

  居住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在本书中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些世界知名作家在自己的书中都或多或少的带上了生活的影子,通过看书我们可以了解作者,而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通过作者的居住地也可以了解书,二者互通,很神奇。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是这些文豪的住处在我看来除了喜欢古老的城堡,还非常喜欢临湖,也可以叫海景房?我猜他们非常喜欢临湖看日升月落,也许只有那种人间美景才能让他们的才思如泉涌吧,羡慕。

  最后,本书在我看来完全可以作为一本导游册子,如果想去像作者一样去探寻这些文豪曾经的住处,这本书一定可以帮到你,无论是流畅的语言还是丰富的文化故事内容,都是顶级的,强烈推荐。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四):当我走进,神的宅邸

  当我走进,神的宅邸

  我们怀念的,是对经典的致敬,是对永恒的传承。

  很多人在看影视作品之前,都会看一下导演的资料,以客观的角度去欣赏及分析这部影片。同样,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也能对文章理解的更透彻,也对作品有着更深刻的感悟。

  而这本传奇之书诞生的地方——文豪们的家让我们对了解作者的背景时又多加了一条,作者的生活。

  讨论生活,不得不关注的地方就是住宅,就拿自己来说,家是收纳人的一切生活起居,记录 一切喜怒哀乐的地方,家里的装帧、家具的甄选、物件的摆设、墙体的颜色、灯具的选择,厨房、阳台、卧室、客厅等用心设计,家里的一丝一毫都是自己最熟悉的光景,家里的每件事情都让自己有不同的灵感,也许触景生情,也许睹物思人。我们所熟知的鲁迅,他的文章中有许多在家中发生的轶事。

  远在欧洲的英国文豪们,他们在家中创作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本书作者尼克钱纳带我们穿越时空,游历了一次文豪们在英国各地的家,带我们领略了欧洲的建筑,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创作时候的情景。

  英国的建筑和中国的建筑多有不同,那这些作家的宅邸来说,有一部分是公寓和别墅,但更多的是庄园。我不禁在反思,就算没有庄园,没有别墅,拥有一栋公寓也行啊。

  多数庄园或别墅都依山傍水,风景极其优美。天气晴朗时,总会给人心旷神怡之情,在创作时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而到了夜晚,月亮高挂,湖面倒映着月亮的影子,手中拿着酒杯,脸色微醺,带着微风吹过,面对着春风好景,人生得意也不过如此,一切对文学的幻想和憧憬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

  从英格兰到苏格兰,从伦敦再到威尔士,英国著名的作家们的生活宅邸一览无余,装饰的吊花,奢华的灯饰,木质门窗桌椅,中世纪风格时钟……每个饰物都在作品中出现,形成了精妙绝伦的作品中的一部分。

  作为故居,各文豪们的房子中记录了他们在人生中起起落落。作为文化遗址,各文豪们的房子也被世界各地来对文化朝圣的人参观着。

  对于向往文学的人来说,文豪们的家就是神的宅邸。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五):作家们的住宅

  你是否对名人的住宅感兴趣,想知道他们选择的地方,房子的样式,内部的格局等等。那么这本书一定适合你。这本书就是讲述名作家的名宅故居,作者尼克。钱纳,专业作家,也是多家报刊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尼克对有关文学旅行类型的文学作品感兴趣,是社会研究领域和文学旅行研究领域的专家。

  在本书中,可以了解众多的英国作家以及在各地故居的情况。作者深刻剖析了具体环境对作家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他寻觅到的各位名作家的名宅故居的所在地,探讨了文学作品同各位作家在构思创造期间与住居所之间的内在关系。

  这些形形色色的故居,因为那些出名的作品,而更富有神秘色彩。有些是他们儿童时代就开始居住的住宅,有些是战争期间租住的一个小农舍;有些是自己建造的住宅;有些是曾经梦想的住宅。这些地方,激发着他们的想象力,磨炼着他们的创作才华,也正是这有在这些住宅里,他们勤奋写作无数小时,为我们奉献出最优秀,最了不起的文学作品。

  在众多著名的故居中,有一处便是在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出生地——多塞特郡乡村。位于普德尔唐恩森林边缘。实在是偏僻至极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哈代,估计很多人一生之中都没有听过这个地方。在这片原始林地,哈代度过了他的儿时时光,他创作的《绿荫下》和《远离尘嚣》都是在这里构思成型,并且大量吸收和引用了周边的环境素材。在哈代的笔下,呈现了古老的传统和当地的民俗,也只有住在那里,才能写出吧。

  我很喜欢的一个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的作者。她的住宅是一座庄园。位于普利茅斯海湾。当她21岁的时候,便被这座住宅所吸引,并打算住进去。《蝴蝶梦》中的曼雷德庄园,那座隐藏着许多秘密的,令人扑朔迷离的庄园,就是以此为创作灵感的来源。这就是住宅的魅力。

  作者探讨着这些与文学创作有着不解之缘的英国住宅,并不仅仅是为了评价曾经居住在那里,或者从中获取过创作灵感的作家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多是是因为那些住宅本身就带有历史色彩,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英国这个岛国历史的画卷,也展现了英国所具有的宝贵的建筑遗产。

  正是因为保留完整,至今都有很多人去参观。

  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他们的住宅!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六):感受英伦风光,看文豪八卦故事

  之所以选择《走进大文豪的家》这本书,完全是冲着阿婆去的。

  阿婆是推理小说迷们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一种昵称。这位活了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一生足足写了八十多部推理小说 ,是当之无愧的高产推理女王。其笔下的大侦探波洛以及马普尔小姐的故事几乎是每一个推理小说爱好者都耳熟能详的。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婆应该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但是她在她八十多年的人生中其实从未远离过德文郡。书中所介绍的阿婆的故居“绿巍别墅”位于南德文郡,是一处风光迷人的乡村别墅。

  在阿婆的眼中,“绿巍别墅”是她珍贵的庇护场所,是她躲避公众视线的地方,所她从不在这里写书。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里与阿婆的作品没有半点关联。这座建造于乔治王朝时期的别墅由内而外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阿婆创造的好几部小说中都曾经出现过“绿巍别墅”的名字。别墅周围的风光也曾经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过灵感。

  每当阿婆要发表新作品的前几个月,她总会在晚饭后把家人召集在客厅里,将自己最新创造的长篇小说中的一个章节朗读给大家听,让在场的人猜测一下新作中的凶手是谁。

  这样的场景仿佛一场侦探联盟大揭秘,作为一个推理小说迷,光是想想就让人感觉到兴奋有趣。

  阿婆去世后将心脏埋在了“绿巍别墅”,将自己的精神留在了那里。每年都会有诸多阿婆的书迷来到这里,寻找书中曾经出现过的场景,感受当年阿婆在这里生活过的气息。

  喜欢一位作者的作品,便不可避免的想要知道有关于他的任何逸闻趣事,将其中的一些故事与作者的作品内容关联起来。说好听一点是通过作者的真实生活来研究其作品的创作根源,说庸俗一点其实就是好事的八卦者。

  我想我应该是属于后者的,一个挺八卦的人,所以对于那些知名作者的生平趣事,以及创作灵感,我还是相当的好奇的。

  既然此书的书名是《走进大文豪的家》,那么其内容必定不止是只描述一两位作者的故居。全书一共介绍了四十八位英国知名大文豪的故居。狄更斯、莎士比亚、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等诸多名著作家曾经生活创作过的居住地均在其次书中被提及。

  在此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那份英伦风光,感知作者曾经的生活创作经历,当然,还有一些有关于他们的小小八卦故事在等着你。或许有一天我们将会按书索骥,前往一两处去真实感受一下也说不定。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七):走进大文豪的家,走进他们作品中不为人知的地方

  读书人对于各国文豪的家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点类似如今明星们的私生饭,对于明星的家有着超乎想象的兴趣。当然,这二者兴趣相同,本质上还是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境遇也是各不相同的。国外的文豪们,在离世后,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别墅、豪宅要么被售卖,要么被当作展览馆,总有机会让读书人在感叹文豪作品的之余,有机会走进大文豪的家,去想象去揣测大文豪们是在什么样的境遇、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时刻写下那一部部流传至今的文学巨著。

  《走进大文豪的家》,带领着我们走进了英格兰的繁华,走到了苏格兰的幽静,走向了威尔士的冷落。英格兰有着众多我们熟知的文豪大家的居住之所或是倾心之地,福尔摩斯系列的作者亚瑟·柯南·道尔倾心的格鲁姆布里奇庄园、《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曾居住的乔顿村,《罗密欧与茱莉叶》的作者威谦·莎士比亚的莎士比亚出生的地方、记载了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曾停留过的纽斯特德修道院……这些庄园院落、曾居地无疑都成为了,文豪大家们的崇拜者所着迷的地方,其中一些庄园院落也正因为崇拜者的契而不舍的保护而得以流传至今,细想下,这些文豪大家的崇拜者不仅不盲目崇拜,还用自己的行动支持了自己喜爱的作者、诗人,并与全世界分享。

  相较于一些文豪对于庄园的倾心,也有不少的文豪对于写作时的居所有着极致的要求,安静且不受打扰、远离人烟却有着别致的风景,只是这些文豪对于居所的极致要求,也侧面显示着他们的收入并不如常人想象中那么优厚,毕竟,相较于偏僻的船屋,倘若有个设计巧妙、鸟语花香、宽阔敞亮的庄园,应该更能启发脑中的创作因子吧。

  在这些或庄园或院落、或茅草屋或农舍的房屋里,不难发现,文豪大家对于自己所居之处的装修布置,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虽然大致上看起来,装修风格都是欧式的,但在一些细节方面,都有些自己独特的小心思,这些小心思也变换了模样,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也正是因为这些小心思,才会让他们曾经的住所、卧室、书房充满着无限的神秘感,就如同,很多人对于当下明星的居家装修充满好奇是一样一样的。

  虽然文豪们的居所,不少已经公开,可以供游客游览,但有些只公开了居所其中的一部分,比如无关文豪们生活重心的花园,并非所有的居所都能让文学爱好者们直接看到、体验到文豪们生活过的客厅、卧室、书房这些过于私密的地方,说实在,这一点,还是略微有人觉得遗憾和可惜的。不过,既然文豪们喜欢将自己的爱好、小心思放置在自己的作品中,我们也不妨多到他们的作品中去体会他们在那个年代、那个居所、那个时刻的心境,也不失为一件与文豪们隔空交流的好机会,不是吗?走进大文豪的家,究竟是走到他们的居所,还是走到作品中他们的内心世界,你想好了吗?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八):吾心安处是吾家?

  拿到这本书之后,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它的英文名——Writer's Houses, Where Great Books Began. 的确是一些相当伟大,甚至不朽的作品。虽然我得承认,这书里牵涉到的不少作家的作品我并没有读过,但这并不妨碍自己认真地看完这本书。

  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旅行导览来看,作者很详尽地把英国一些知名作家的旧宅按照地域划分,每一个旧宅子尽量用两到三页图文并茂的介绍刻画清楚,末了再配上对作家的生平介绍。感谢作者和译者共同打造的优美语言,区区几页内容就可以包含足够多的信息勾勒出一个作家的生平,他或者她的性格,以及这个住所对作品的些许影响。

  按照我的看法,文学家,尤其是小说家在描绘故事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会把自己写作时的环境给放进去,比如中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鲁迅的作品里,有不少都能看到冬天阴冷的绍兴样子。英国是一个传统和现代都能和谐共存的国度,这也许就能够解释JK罗琳是怎样把一些带有浓郁中古气息的魔法故事和现代的英国社会无缝对接吧。这本书里有颇为不少的笔墨讲的就是这些。

  比如,狄更斯曾经在夏季住在布罗德斯泰斯的海滨度假,他把租住的房子很多的细节写进了“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里;柯南道尔在生命最后二十多年居住的庄园通过华生的口述出现在了“恐怖谷”里;艾米丽勃朗特写“呼啸山庄”时,一抬眼大约就能看到“托普维因斯山庄的荒凉废墟,优美的风景和荒凉的沼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很多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若非亲历,大约是很难做到的吧。

  书中的作家旧居,要么是作家童年生活,或者在出名之前颠沛流离的地方,譬如济慈在伦敦的寓所;要么,当作家功成名就之后,他或者她大可以按着自己的想法给自己建一个理想国。阿拉伯的劳伦斯大约在沙漠的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作为军人的他,在英国选的居所离博文顿装甲兵学校并不很远,而且整个屋子都是斯巴达式简朴的装饰;与之相反,弗吉尼亚伍尔夫可以用稿酬对自己的僧侣屋舍进行许多的改建,但这也没有阻止她终于被抑郁症吞噬最终自杀的脚步。

  我在翻书时会对作家按照自己意愿改建的住宅尤为感兴趣。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居所大约是内心的反映罢,作家相比于普通人,或许有更多的可能看到自己的内心,那么在作品发表之后布置起来的住处,就是潜意识里一些很本质东西的反映——有的人钟情于园艺,有的人醉心于钓鱼,但无论如何,潜意识的许多阴暗面是如此强烈,至少从这本书的记载看来,许多的作家即使在世俗意义上功成名就,但私人的生活很难说幸福。都说“吾心安处是吾家”,但这些作家大约一辈子都在不心安的状态下,不幸福也能理解吧。

  也许抑郁之类的东西真的是如影随形,而作家文豪之类能做的,大约就是在被抑郁症的黑狗吞噬前,留下些许值得纪念的东西吧。

  好友孟君游学于英国伦敦,邀请我明年找他玩,若有可能的话,至少在伦敦的几处地方是可以看一看了。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九):心灵的归宿

  世人常说,创作源于生活。《走进大文豪的家》正验证于此,每一位作家都拥有一处独自风格的住宅,那里是他们的家,心灵的归宿,创作灵感的来源。

  作者尼克·钱纳,专业作家,特约撰稿人,专研于社会历史与文学旅行。《走进大文豪的家》主要描绘着各位作家在英国独有特色的家,每一处故居就像一个独立的城堡,隔离着嘈杂的世界,作家的创作来源、心灵的归宿都在“奇妙的空间”中。在内容上,书中按照故居在英国的地理位置依次进行讲述,以及在这些住宅内发生的故事,包括作家的生活、成长、写作等多方面。在写作特点上,笔者采用两种方式,一方面展现着故居与众不同的风格与景色;另一方面在每一个故事之后都有关于作家的背景简述,哪怕你陌生或从未读过他的作品也无需担心,笔者准备了详尽的资料。另外,本书附有84幅故居插图,配上讲解,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原汁原味。但唯一的遗憾就是图景是黑白色,美感上稍微差一点。

  “一个值得永远居住下去的真正的家园…….一处安静的好地方”,这是作家鲁德亚德·吉卜林对贝特曼古宅的赞美。这座古宅是吉卜林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寻找到了完满的幸福,他的创作灵感也因为这座古宅重新激发,写出更多的作品。一处住宅是作家的灵感的源泉,不仅对于吉卜林,书中还有很多实例,如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背景来源与熟悉的泰晤士河环境,而对蛤蟆宫的具体描写直接指向了梅谱德拉姆别墅。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将神秘气息的绿巍别墅带入多部小说中,《啤酒谋杀案》里的德文郡阿尔德布里别墅家园,《死人的殿堂》中的纳瑟别墅,附近具有特定气氛的船务描写都来源此处。

  一处住宅其实也是各位作家心灵的归宿。T.E.劳伦斯的云山故居,是他回避兵营生活的一种选择,远离世事,退隐静居,给自己一个安宁的环境;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僧侣屋舍,在这里给情绪不稳定的她一个自己喜欢的生活空间,自由、无拘无束,与家人、朋友可以一起放松休息。最后她的骨灰也安葬在僧侣屋舍花园的两棵榆树下面,她的挚爱丘陵的阴影之下。不禁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最终选择住在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那是给心灵寻找一个家,最好的归宿,同时也创作出一幅表现伊甸园的旷世奇作。

  笔者在书中带来了故居的美景,故事等等。同事曾有幸去过大师莎士比亚的故居,我当时问过她什么感觉。她说,在那里会有尊敬、崇拜,更多的是带你回到他的时代,嗅到他的气息,感受到他的灵魂,甚至可以隔绝世事。这就是故居的魅力所在,《走进大文豪的家》也许想给我们呈现的不仅是故居本身,更是它的魔力,一场文学与文人的心灵之旅。

  《走进大文豪的家》读后感(十):现实与文学的重叠

  ——

  上高中时对于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描写十分心折“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顿时想,这样的美景现实中存在么,有没有缘分能得一见,陶老爷子是不是真正的见过桃花源?后来看国外的一些文学作品,对里面景物的细致描写也大为叹服“擦得铮明瓦亮的老式家具,凸窗胖的绿色圆形风扇,粗毛地毯,猫,水壶架,金丝雀……”这些是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眼中的场景,事无巨细,一一在狄更斯笔下鲜活过来,感觉就像是在现实之中。有时候总会想这些大文豪的脑袋是怎么长得,怎么就能描绘出如此细致入微的描述呢!在读完尼克.钱纳的随笔以后,我才发现,文豪们笔下那些细致的描述其实是对现实场景的一比一的描述,将生活中的场景挪到了书中!他们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背景或许是结合了事实和他们自己的幻想,但是他们笔下的美景确实实打实的!而且他们很多创作的灵感都来自于对自己的住宅!尼克在书中带着我们去寻找那些名作家大文豪的故居,去寻找住所与创作灵感之间的关系!

  知道为什么作家都喜欢到处采风么,因为他们笔下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故事之所以会动人,主要就是来源于对生活中,让你感觉到那是实实在在的。如果给你描述一个虚无缥缈的描绘,你很难去想象是什么样子!如果描绘的很写实,你就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那些脍炙人口的名著就会让你有这种感觉!

  “居如其人”,一个人是什么样子,那么他居住的地方也会是什么样子!并不否认有的人出门穿着打扮的光鲜亮丽,但是寓所里却是邋邋遢遢,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对于一个干净的人来说是无法忍受自己的公寓太过脏乱的,而且他喜欢什么,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他的房子就能看出来!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家里肯定会有许多书,一个喜欢收藏的人肯定会有很多藏品……莎士比亚、拜伦、狄更斯等大文豪已经故去了太长的时间,想要去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只能从他们的作品或者是他们的故居去寻找。那些他们笔下曾经描绘过,他们自己生活过得地方,结合他们的作品我们就能大致推测出这些地文豪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英格兰有一座西辛赫斯特城堡,是萨克维尔.韦斯特曾经居住过的。在这里韦斯特夫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点一点的把一座破败不看的遗迹变成了美丽的庄园。在这里,她写出了《婚姻画像》、《耗尽的激情》等作品,几乎所有的文豪的作品中,都离不开他们居所的影子,狄更斯《远大前程》里那座鼠患堪忧的旧宅;伊芙琳《旧地重游》中那座奢华壮丽的豪宅。住宅可以说是文豪们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

  真的好想去英国,去英格兰、去苏格兰、去威尔士,去看看莎士比亚、去看看狄更斯、去看看拜伦他们曾经居住过得庄园,去寻找他们笔下与现实的重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