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叫》读后
今天早上一家伙起猛了,6点过就爬起身来。结果发现时间过于宽裕,发现网上有人在力荐日本作家叶真中显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绝叫》,刚好发现微信读书有电子版,就一不小心读完了。既然如此,就写一篇读后感发在这里。
我觉得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谈这本书,一个层面针对读者,一个层面针对写作者。
对于读者而言,我觉得《绝叫》是一本适合打发时间的书,有阅读快感,让人有一口气读到底的欲望。当然,它并不是靠悬念取胜,书封上的字已经非常清楚地定义了这本小说:社会派推理。推理小说粗略可以分为本格推理和社会派推理,本格推理是侦探搜集信息,用强大的逻辑一点点拼凑出罪案的真相,《福尔摩斯》这一类的小说就是如此。可惜,本格推理小说大概是前人已经写穷尽了各种可能,所以这些年更多看到的是社会派推理。所谓社会派推理,就是不那么讲求精巧的罪行,迷离的线索,惊险的追击,而是讨论人何以犯罪的缘由,一般都是把这个责任推给社会,怎样的社会造就怎样的罪人,所以在这一类小说里罪犯比侦探更迷人,更丰满,也更有魅力。简单说起来,其实应该叫个人犯罪史。
《绝叫》也不算非常严格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也有一点本格推理的影子,因为最后隐藏了一个大反转,唯有侦探知道的终极秘密。所以,我看下来觉得比单纯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强,尤其是比东野圭吾那种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强,感觉都是看了社会新闻之后针对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人工制造一篇小说出来,缺了一点真正的小说味道。
我猜测女性读者可能会比较喜欢《绝叫》,因为无论罪犯还是侦探,都是女性。全书自始至终,都是从女性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所以看起来会比较亲切。日本经历了泡沫危机和金融灾难,这是小说的大背景。在两次冲击之下,对普通人家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影响。而归根结底,最后承受压力的都是家庭中的女性。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讲述一个在家庭和社会里苦苦挣扎的平凡女孩子,如何努力获得一点点个人梦想,但随即又如何一次次被家庭、男性和社会打得粉碎的故事。其实,女性读者看这部小说应该感觉很励志,因为罪犯和侦探都达成了某种女性的自我觉醒,做控制自己人生和命运的主人,无非一个是对外,一个是对内。
《绝叫》用三线并进的方法讲述故事:女主角、女侦探还有一个蠢笨男嫌犯。三条线相互补充,到最后合二为一解开真相,所以不难读,不需要猜,读起来非常流畅。三条线侧重点并不相同,最重的一根是女主角的人生故事线,作者非常诡异地用了第二人称视角,以“你”相称,如同一个始终悬浮在女主角身边的幽灵,不断在她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之间穿梭,显得鬼气森森。我觉得这个写法很有趣,也是拉住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根由。
你要说这本书有多好,文学成就有多高,那我觉得还是算了吧。这一类型的通俗小说有它的天花板,来来去去不脱对社会的控诉。这本《绝叫》略微有些不同,那就是额外控诉了家庭,尤其是虚伪的日本中产阶级家庭中的父母,还控诉了男性,全书无论正面还是反面角色,男性没一个是好东西,不是欺诈背叛女性,就是压榨侵害女性。所有的坏事都让一个女人给碰上了,所以这本小说的天花板也就到二楼这个程度。不过,女生看过应该很解气就是了,有纾解情绪的效果。
针对写作者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借鉴的地方有很多,尤其是针对商业化写作而言。作者看起来对于本格推理或者社会化推理的原则不是太在意,倒是更在意读者的感受一些。《绝叫》可以分别按照两种推理小说模式各写一本,但如果那么做了,可能会比较缺乏新意,而且对读者不算是友善,很难跟上故事的走向。现在这种混合制,倒是很有效地避免了两种模式各自的缺点,保留了悬念,同时又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兴趣。否则,无论是《密室猫吃人事件》,还是《被嫌弃的阳子的一生》,都没有那么强大的叙事驱动力,表现出来的可能就是一个三流推理小说。
作者把大时代和女性视角结合在一起,我认为这是相当讨巧的做法。这样很容易激发起读者的共鸣,大时代在上,女性命运在下,这种随波逐流的人生即便在人物性格没有很好展开的情况下,也很吸引人。读者想看到一个所谓平凡女性在大时代变迁下的命运流转,很好奇她究竟是会沉沦下去,还是完成一次漂亮的逆袭。我们重新翻看一下这本书,会发现女主角始终是个面目模糊,没有鲜明特色的女性。这样的人物一般很难写,关于她的故事读者也没兴趣。但是叶真中显却成功利用这一点,让角色更具真实感,更容易让女性读者代入到平凡女子的这个身份,激发起同情心和好奇心,一直把读者拉到全书结束,内心喜忧不定。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推理小说中看到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以前我觉得这种写法太文艺了,放在小说里说不出的奇怪,有种拿腔拿调的感觉。没想到,叶真中显用了这种手法,效果还不错。最初几章的不适感很快消失,奇妙的是,我反而感觉这样的叙述方式速度很快,叙述手法很流畅,还有种诡异的偷窥他人生活之感。我觉得,这本小说的魅力有一半是来自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非常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到了最后快结尾的部分,让我恍然大悟必须是用这种方式,才能揭示出主人公内心的疯狂,也揭示出这本书的社会化主题:异化自己,成为理想中的她。无非社会是用消费主义进行驯化,女主人公是用犯罪行为进行抵抗。总之,都不是为了接纳谅解自己。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找来看看,倒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商业化写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