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方小故事》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东方小故事》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1-04-11 04:38: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方小故事》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东方小故事》是一部由张韵华 / 冯广泉 / 史久峰执导,袁岳 / 徐峥 / 余彬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 / 历史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小故事》精选点评:

  ●还不错

  ●!!!!太复古了!

  ●选题很好,拍瞎了。当时作为一个小学生,就能感觉到本片粗制滥造,演员也难看(至于“城北徐公”都不敢露脸)。最近重看,没有改变看法。当然最糟糕的是那首难听更不知所云的片头曲(“太阳爱,爱太阳”,呃),当年每次看时都要在唱歌的时候暂时换台,如果被大人听到我会非常羞耻。

  ●一撇一捺写个人,   一生一世学做人.   打开历史的书,   点亮诚信的灯.   东方的美德,   东方的精神,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到现在都会唱的~

  ●印象模糊。。。

  ●每天吃饭的时候就听那个主题曲,说实话当时蛮讨厌这个片的,但是父母很喜欢我看这个....

  ●歌还挺好听的

  ●小时候喜欢历史,这样的电视怎能放过???

  ●真想让自己的孩子再看一遍

  ●太阳从东方生,这里的花先开。东方人爱东方,最早沐浴太阳爱。太阳爱,爱太阳,把它留住捧在怀,捧在怀……

  《东方小故事》观后感(一):小时候超喜欢的历史剧!

  剧集篇幅适中,刚好小朋友有耐心看完,故事也很有教育意义,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另外,拍的故事也是深入浅出,同时又很富有趣味性,真的适合小朋友观看!

  现在的电视节目虽然丰富,但确实缺少一些这样的优秀电视剧作品。

  一撇一捺写个人,

  一生一世学做人.

  打开历史的书,

  点亮诚信的灯.

  东方的美德,

  东方的精神,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东方小故事》观后感(二):东方的美德,东方的精神

  一撇一捺写个人,

  一生一世学做人.

  打开历史的书,

  点亮信念的灯.

  东方的美德,

  东方的精神,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堂堂正正的人

  东方的美德,

  东方的精神,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堂堂正正的人 近代版片尾曲

  一丝春风绿新芽,

  一缕阳光照万家,

  一个故事记心间,

  一生伴我走天涯。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一生伴我走天涯。

  《东方小故事》观后感(三):这样的小故事是所有人文化知识的启蒙

  在娱乐快消费的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近乎来自于网络。

  今天某“男女有别”作家包养“金丝雀”,

  明天某只会嘟嘴自拍别无长处小鲜肉总是叫嚣无助,

  后天某首富之子的前网红女友们哭泣怀孕,

  貌似我们的生活除了这些谈资好像再没有其他能够涨姿势的系列。

  错,好东西一直就在那摆在,关键在于你去不去挖掘。

  巧了,今天为大家挖到一部经典的涨姿势系列小故事。

  《东方小故事》是一部反映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系列故事集,分为古代版100集和近代版50集。

  每集讲述一个人物,故事中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有的为人类科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观看过程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

  而且这部150集,每集10分钟的小短剧还是许多人当年的中华文化的启蒙。

  《东方小故事》的推出带着浓浓的政治色彩,可是根正苗红的“小粉红”,是国家“六个一百”工程少儿VCD系列之一。

  它的口号是这样的:

  为了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抵制不良文化对少年儿童的侵蚀,以主流文化占领少儿文化市场,倡导少年儿童读好书、看好片、听好歌。

  因此,中央电视台为响应抓好长篇小说、电影、少儿文艺作品“三大件”的号召,与上海声像出版社联合推出“六个一百”工程少儿VCD系列。

  其中包括:百集国产动画片、百集新儿歌、百集木偶剧、百集童话剧、百集儿童纪录片、百集游戏节目等。

  形式活泼多样、寓教于乐,是目前国内素质教育中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

  最后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大,那时候推出的“六个一百”系列放在今天来看都是质量上乘的高分作品。

  比如《东方小故事》虽然是政治产物下的硬指标但是它并不是死板的说教,那种寓教于乐的风格还是蛮令人接受的。

  第一集《赵祯纳谏》。

  赵祯,庙号仁宗,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

  也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共42年,而他只活了54年。

  其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称“仁宗盛治”。

  当然,他最为人所知的故事还是他母亲李宸妃《狸猫换太子》的典故。

  他一生中宅心仁厚、广纳谏言,重用范仲淹和王素等人。

  《赵祯纳谏》便是他和谏官王素之间的故事。

  在一日早朝,王素向仁宗上请奏折,

  说其“后宫嫔妃、宫女太少,应当适当裁剪”,这话里明摆着透着说皇上太近女色会贻误朝政。

  赵祯思虑一番便让百官暂且退下自己思考思考。

  回到寝宫,因为头痒,没有脱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唤梳头的李才人进来替他梳头。

  李才人梳头时见赵祯怀中有一份奏折,问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赵祯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

  李才人说:“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还要增置。陛下侍从并不多,他们却建议要削减,岂不太过分了!”赵祯没有接口。

  李才人又问:“他们的建议,陛下准备采纳吗?”

  赵祯说:“谏官的建议,朕当然要采纳。”

  李才人自恃一贯为赵祯所宠信,就不满地说:“如果采纳,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

  赵祯听了,顿然站起呼唤主管太监入内,按名册检查,将宫人二十九人及梳头的李才人削减出宫。

  事后,皇后问道:“梳头的李才人是陛下多年的亲信,又不是多余的人,为何将他也削减?”

  赵祯说:“她劝朕拒绝谏官的忠言,朕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除了这些素人之外,一些现在知名的明星也参演过这部教育性的历史故事短剧。

  如第27集《鲍宣娶妻》里边鲍宣就是徐铮,

  当年的他还未发胖,也是一掐就出水的嫩皮肤。

  鲍宣和上边的王素一样,同样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臣,

  在王莽篡汉之后,不屈服于他,王莽便将其下狱致死。

  鲍宣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年少时就学于桓少君之父门下。

  桓父对自己的这个学生非常欣赏,虽然他出身贫苦,但品性高洁,立志高远,刻苦勤学,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之后,桓父更加满意。

  桓父看出鲍宣是个可造之材,很想将女儿桓少君许配给鲍宣,在征求了女儿同意后,桓父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鲍宣见了并不喜欢,就告诉妻子说:“你生长在富裕骄奢的环境之中,习惯了美丽的装饰。而我确实是处境贫穷,不敢承受这样的厚礼。”

  妻子回答说:“我父亲因为先生注重品德修养,保持俭朴的生活,因此让我出嫁而服侍你。既然我乐意嫁给你,你的意见我都接受。”

  鲍宣高兴地笑着说: “你能够这样,这就是我的愿望了。”

  于是少君把华丽的服装和饰物全部归藏起来,改穿短布衣裳,和鲍宣一起拉着小推车,回到家乡。

  拜见婆母后,就提着水瓮去汲水,奉行做媳妇的礼节,鲍宣家乡的人都称赞她。

  《苏武牧羊》的故事肯定广为人知,苏武的扮演者是国家一级演员马少骅。

  他是《走向共和》中的孙中山,也是《春天里》里为讨拖欠工资的包工头。

  他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邓小平,也是凭借《沂蒙》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的“革命人士”。

  他的演技,毫无质疑,即使在这部面对小孩子的短剧里他也将苏武的不甘心、落寞和心存希望演绎的淋漓尽致。

  另外,看《东方小故事》还能增加成语的词汇量,

  因为古代版的100集小故事,每集都是一个成语。

  如添字得驴、半鱼之训,乃们都知道什么意思嘛。

  来,敲黑板,划重点了。

  诸葛亮是三国时候蜀汉的丞相,他有个哥哥,叫诸葛瑾,字子瑜,在吴国做官。

  一次,孙权举行宴会,招待文官武将,诸葛子瑜带着小儿子诸葛恪来参加,宴会上,

  大家喝酒猜拳,十分热闹。

  孙权喝了很多酒,不觉有些醉了。

  他望着诸葛子瑜的长长的脸,突然闪过一个好笑的念头,就向内官招一招手,这样那样地吩咐了几句。

  内官出去了,不一会儿,牵了一头驴来,文官武将不知是怎么回事,闹哄哄的宴会厅突

  然静了下来。

  孙权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驴跟前,从内官手里接过一支毛笔,在驴脸上写了四个字:诸葛子瑜,文武百官哄堂大笑。

  诸葛恪见大伙取笑他的父亲,心里很生气,他不声不响地走到孙权跟前,对他说:“主公,请您允许我在驴脸上添两个字吧。”孙权应允。

  诸葛恪接过笔来,信手在“诸葛子瑜”四个字下面,添了“之驴”两个字。

  参加宴会的文武百官又一次大笑起来,大家都夸奖诸葛恪是个机灵的孩子,孙权也乐呵呵地对诸葛恪说:“凭你这两个字,就把这头驴送给你吧!”

  随之便向诸葛子瑜致歉。

  清末松江府陆稼书进城赶考前一天,他的母亲为了视察儿子有没有不畏权势当个清官的抱负,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母亲在吃晚饭前,把中午儿子吃剩的半条鱼翻个身,装成一条新烧的鱼。

  她一边叫儿子吃饭,一边对儿子说:“这是娘刚才新烧的一条鱼,你尝尝看娘的手艺如何?”

  陆稼书仔细看了看盘中的鱼,心里想这分明是中午自己吃剩的那半条鱼,便说,“娘,你在说笑吧,这明明是中午吃剩的那半条鱼。”

  母亲顿时板起脸训斥道:“怎么,你连娘的话都不信了?”

  陆稼书见母亲发怒,连忙下跪赔礼说:“孩儿不孝,顶撞母亲。母亲说的对,是刚烧好的鱼。逆子惹母亲生气,确实该打。”

  母亲这才放下了筷,正色教训道:“稼书,你明明知道这是中午吃剩的半条鱼,为什么要附和娘的话,说是一条刚烧的鱼呢?我担心的正是你赶考得中,当官后畏惧权势,践踏王法,才试探于你。不想你果然现在就懂得迎合,轻易改弦易张,日后怎能为官清正,为民做主呢?”

  母亲又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我儿一旦为官,须为民做主,这才是娘的好儿!”

  陆稼书牢记母亲的教诲,后来成为一位廉洁的清官。

  说了些古代的小故事,再来侃一侃近代名人的小故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郁达夫无疑是最富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是《沉沦》中的颓唐作家,更是感情泛滥的名城浪子;他身为创造社巨子、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开拓者和新文学的重要奠基者,却同时又是文坛的最大“异类”;

  他谈了“现代文学史上最知名的婚恋故事”,却以最不堪的方式结束;

  他长期被认为革命意志消沉,最后却成为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

  在那个天才名士纷出的年代,郁达夫以其惊人的才情和风流的禀性成为当时颇为耀眼且特异的存在。

  而在他的诸多传奇中,以他的自叙传小说和众多风流韵事最为世人所知。

  这则故事就是其自叙传小说中比较重要的一篇。

  郁达夫自小家道中落,他和家中的兄弟姐妹过着清苦的生活。

  在他考上秀才录取之时,由于心中的攀比心作祟,一定要让母亲给他买双皮鞋以证自己并不贫寒。

  母亲带着他去鞋铺里买鞋,起初老板们都是笑眯眯地相迎,在听说要赊账之后都把他们赶了出去。

  一上午去了好多家鞋店都遭遇了别人的挖苦、讽刺和闭门羹。

  最后,母亲当了家里的衣物给他买了一双鞋,郁达夫看到后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攀比,好好学习。

  后来,在郁达夫成年后一直都把钱放在鞋底,友人问其原因,他答道:“这玩意儿在我小时候老压迫我,现在我站起来了就来压迫压迫它。”

  还有林巧稚考试的故事。

  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也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

  刘天华,我国现代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二胡鼻祖。

  他一生致力于改造国乐,极力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

  只是在1932年6月1日赴天桥收集锣鼓谱,染猩红热离世,年仅37岁。

  《东方小故事》里他不畏身份差别和别人的劝阻以及异样的眼光向一位沿街行乞的拜师学习唢呐技艺。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尽管现在来看,这些小故事显得有些稚嫩,拍摄手法也是粗糙,

  但是其中真善美、不古板的教育意义却永远没有过时。

  就算没有受教,至少还能掌握100个成语和50个近代名人的小故事,

  何乐而不为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