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9-14 01:2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精选10篇

  《北方小镇奇谈》是一部由亚历斯·冯·华麦丹执导,杰克·沃特斯 / 安妮特·马尔赫毕 / 亚历斯·冯·华麦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一):幻象

  片子反应内容太多,影射的东西太多,种族信仰等等。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属于自己森林,在里面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哪怕违反自身所属职业道德,也是自己幻象驰骋的地方小孩发泄自由,邮差发现秘密黑人躲避追捕,猎人躲闪妻子可能放在当时确实不错,毕竟二十多年了,看这个还是觉得很拙劣的后现代。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二):无题

  想要孩子无能为力的护林人、性欲强烈的肉店老板喜欢偷看别人信件的邮差、做为观赏的黑人、具有神性的母亲……在这个奇怪的小镇生活着一群奇怪的人。当然,也不能忽视那片被导演刻意处理异常黑暗树林。它已然成为犯罪的庇护所,象征人性阴暗面

  影片构思巧妙富有张力。在同类片中比较,也应算是一部佳作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三):每个人心中的一个森林

  猎人觉得小镇里的人必须遵守他的规矩,然而正如影片所展示一样,森林象征每个人内心深处阴暗面,猎人以为自己是权威,可以控制每个人,这种权力更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影片一开始的那墙上的证书就是很明显证据。但导演赋予了他的不完美——不能生殖,这是作为人悲剧。当他得知自己确实无法拥有下一代之时,他甚至拒绝做爱,越发把森林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使命。邮差天性八卦掌握着小镇人们的秘密,猎人对他恨之入骨,囡为这是他想要得到的。当森林一有动静,他就马上奔往,因为他想要获知所有。他敏感多疑,因此错杀了白衣女孩,并把她藏身森林的湖底。他在森林里做了唯一一件不见得光的事,为此付出了看见光明代价。最终他死在了森林里,脸上是凝固的微笑,因为他终于“看清”了森林不能被控制的事实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四):一段台词

  护林员:普拉!

  护林员:你刚刚在林子里干什么?

  邮差:难道进林子也算犯法?

  护林员:为什么?

  邮差:送信而已。

  护林员:送给谁的?

  邮差:威廉。

  护林员:威廉?

  邮差:兔子威廉,住在池塘旁边那个。

  护林员:啊,兔子威廉。他在家么?

  邮差:在。

  护林员:威廉他结婚了么?

  邮差:结婚了,和卡拉。

  护林员:还有很多小孩了?

  邮差:好像没有。威廉没有生育能力

  护林员:没有生育能力?

  邮差:医生说的。

  护林员:哪个医生?

  邮差:韦伯医生。

  护林员:够了!普拉!你是不是在林子里面生火了?

  邮差:我为什么那样做?

  护林员:我能看看你的手么?

  邮差:不可以。

  护林员:在这儿我就代表法律

  (邮差伸手。)

  护林员:你的手捡过木头

  邮差:威廉的小木屋倒了。

  护林员:你生过火

  邮差:我为什么要生火呢?

  护林员:我怎么知道,但是我会查出来的。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五):荒诞的奇谈

  豆瓣上的电影介绍会给人很大的误导,而这误导主要是来自介绍中对黑人角色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的强调。这部电影更像是拼贴版一样的一部作品,黑人涉及到的内容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真正把所有零碎线索穿在一起的是屠夫一家三口:Thomas对来自刚果的黑人政客的执迷以及他与白衣女子暧昧;屠夫受压抑的性需求,以及由此而激荡起的波澜主妇对信仰的虔诚,以及置一切不顾惟信宗教的献身精神。尽管小镇很小,只有一条主路,但是真正推动情节发展场景似乎都集中在那个小树林当中。而这一切都很像是法国的荒诞戏剧,或者也可以说这是“卡夫卡式”的,尽管卡夫卡的作品中不具备这部电影的幽默感。电影中另一个很重要人物或许是邮差,毕竟是他不在镇上那段时间内小镇乱了秩序发生了一系列怪事

  尽管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解”,但是影片中那个神秘的白衣女子实在令人费解:在她被猎人误杀之前,一直以为她是仅仅存在于Thomas脑海里的幻想。另外扮演猎人的演员与扮演屠夫儿子Thomas的演员或许在银幕下是真父子吧,他们都是姓Lucieer。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六):自卑循环程序

  女人在横躺,

  男人在直立。

  不可改变的直角,

  就那么翘着。

  远处的黑烟在召唤

  男人手拿猎枪。

  没有枝叶的树,

  笔直的忽略树下人经过

  火被禁止,用土浇灭。

  一个树洞里的黑人抽着烟。

  邮递员焚烧着他的信,

  让没有灵魂文字见鬼去吧。

  唯一留下的是本黄色书刊,

  他左右张望

  一把猎枪指向中央

  夜深了,

  神秘少女爬上楼梯

  躺在白人男孩床上,

  轻吻他的耳缘,

  脱下衣裳

  人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场。

  幻想中的老鹰恫吓了女人,

  惊醒了睡梦中的男人。

  少女爬窗而去,

  男孩骑车尾随。

  摩托胖骑手拦住去路

  男孩夺路而逃。

  密林中,骑手落水

  男孩微笑而去。

  黑人哼着古老歌曲

  制作着长矛武器

  男人擦亮枪栓,

  一场决斗就要打响。

  女人浓妆,男人执意奔赴战场

  白衣少女倒在雨中,

  男人咒骂自己的视力和枪。

  黑人一旁驻足,无奈彷徨

  痴男怨女来到肉场。

  男人左手提枪,

  右手抱起少女来到池旁。

  找来绳索石头将其捆绑,

  沉入池塘。

  老师课堂

  杂乱音响

  肉铺中的满足

  大雨中的酣畅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七):这是个操蛋的故事

  这是个操蛋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60年代与世隔绝的小镇,有一条街,大约一百多米长,街的两边各有一排房子,住着十来户人家,紧挨着小镇有片茂密的树林。 这种设定应该是营造乌托邦气氛的好背景,但很快我这自以为是想象就幻灭了,这明显是扒开生活那件华美长袍后留下的裸态。 人们拉开窗帘就能看见整个小镇的百态,同时暴露了自己。

  视刚果自由领袖鲁蒙巴为偶像的男孩将父母的争吵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他的父亲个性欲极强的肉店老板、他母亲却是虔诚禁欲的教徒,男孩的好朋友是个邮差,利用职务便利窥探着所有人的隐私,镇上还有个无法生育的猎人自以为用一杆枪控制着镇子和森林,他欲求不满老婆跟肉店老板啪啪啪也是在所难免,一个被关在笼子展览的黑人渴望着自由,跟小男孩有暧昧关系流浪神出鬼没。只有几十个住户的小镇尽是人间烟火味道,极力保持着看似平静冷漠人际网。 随着肉店老板两次对男孩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变得越来越荒唐,荒唐得越来越真实。男孩作为主角,目睹了父亲设套强奸肉店员工,好朋友邮差被人举报离开小镇,母亲因信教绝食而死,他的小情人流浪女也被猎人失手杀害,半夜救出来的黑人也乘上了远去的巴士,又从广播上听到偶像鲁蒙巴被暴民虐杀,到最后几乎失去了生命以外的所有东西,没有一点反抗机会。 如果没有了大都市繁华人类的各色面具世界是否真的像撕开华衣后的烂肉?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探索。 最后男孩又见到了邮差,邮差回到小镇上后的第一句话是:到底发生了什么?问出了所有人想问的问题,其实什么也没发生,生活一直就这么荒诞。 影片结束,这里发生的一切足可以毁掉男孩的一生,但小镇生活依然继续,窗帘一开一关,车子来了又走,没给他一次痛哭的机会。 总体来说整部电影看得让人犯困但我喜欢,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流浪汉坐在街边用平平淡淡语气讲述支离破碎童年,尽管努力克制情绪,但他戏谑的眼神暴露了对世界无尽的讥讽。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八):一个缩影

  电影中的小镇,就是一个现实社会的小镇缩影,只不过将某些极端现象放大,赋予影片中的主人物某些象征意义,产生一种诡异距离感

  托马斯,邮差,护林员,托马斯妈妈玛莎,屠夫,护林员妻子,黑人,艾格尼丝共同组成电影海报人物,电影也围绕着他们展开。

  邮差、黑人、艾格尼丝是三种不同程度的自由人,邮差、艾格尼丝是深受代表法律与权威的护林员管制的,尽管平常没少戏弄护林员,但动起真格来,能让邮差丢了工作,艾格尼丝丢了命。而唯一能反抗代表着法治权威的护林员的是黑人。在疯狂的护林员的猫鼠游戏中,一开始只是权力的发泄,直到误杀了艾格尼丝才明白他的独裁迫害,之后的追捕黑人,在我看来,更像是在赎罪,完成之前未完成的责任。黑人与护林员两者代表的意义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护林员冻死之后,黑人的存在意义似乎失去一般,便起身离开小镇。

  野蛮独裁必将自焚其身。护林员性能力的缺陷,导致了对小镇变相的权力控制,他的妻子更像是他的附属品,连基本的性需求也不能满足,还要事事迁就护林员。出轨背叛能理解,至少在护林员双眼失明还能伴其左右,只是失明的护林员并不能看到。失去了妻子,失去了一切,冻死在日日夜夜守护的森林中,可恨可悲

  托马斯的母亲玛莎和屠夫是信仰与欲望争斗。所幸的是,托马斯并未加入任一方,而是信仰他崇拜的刚果领袖卢蒙巴,追求自由,想全力逃脱家庭束缚。屠夫可怕的性欲,母亲深受其害,也许这也是母亲皈教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全局来看,托马斯无疑是最可怜的:目睹父亲的不忠和寻找新的性欲发泄者(连老太太都不放过,禽兽不如啊!!!) 、母亲信教绝食离去、与挚友邮差的分开、艾格尼丝的死亡,最后连黑人都走了,幸好编剧没有让托马斯陷入新的孤独中,又把邮差送回来了。

  电影中的小镇居民,彼此间除却买卖关系并没有太大联系,一种冷漠安静氛围。屠夫追玛莎的尴尬时刻每家每户都能从其透明的窗口看见,也许会在背后嚼嚼舌根,却没人愿意充当干涉者,谁也不愿意打扰谁干涉谁,就这样自顾自的最好,依旧行驶在正常的生活轨道,就像影片一开头:我们不展望未来,我们只活在当下。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九):不知该起什么题目,但这是部好电影

  某会结束以后,帝都又重新被雾霾笼罩了。

  可能是个巧合,只是这个巧合略神奇了些。

  但这世界上奇怪的事儿多了,日子还不是得照样一天天的过。这部神奇的电影看完后,没准你能在它奇奇怪怪的剧情里领悟出什么道理说不定

  这是个隐蔽的小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排房子。其中一排住着小镇的居民,另一排是满足小镇生活需要商店。而这些商店的经营者就是对面住着的居民。也就是说,你起床看见的是他(她),上班时的老板是他(她),休息娱乐的时候身边是他(她),下班回家后面对的还是他(她)。

  可想而知,在这样简陋的生活条件下,小镇的居民没办法拥有什么业余生活。他们最大的爱好,就是通过每家每户那扇一模一样的大玻璃,窥视别人的生活。

  说是窥探又有些冤枉人,毕竟小镇一共就这两排房子,你不让我看外面我看哪儿呢!

  于是这也成为了小镇“奇怪”的特征之一:被迫窥探他人。

  除此之外,小镇里的居民每个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怪”点。比如喜欢打扮成黑人自由领袖的小男孩,比如小男孩的爸爸、一位性欲强烈的肉铺老板,比如小镇唯一的守林人,他将手里的那杆猎枪视为小镇的法律象征。

  然而最矛盾的,是性欲旺盛的肉铺老板偏偏有一位信教的媳妇儿,她每天长时间的跪拜耶稣,对老公频繁的“要求”尽全力抵抗结果被老公失手打破了脑袋

  而守林人的人生目标,是死守着小镇旁边的森林。他无视老婆对感情的需要,沉浸在自己对权利的迫切渴望中。他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小镇的法律。

  这可能是唯一一部观众迫不及待地希望看见主角们背弃道德、互相戴几顶绿帽子的电影吧。肉铺老板和守林人媳妇儿才是天生一对儿啊!

  导演还算是善良,影片中的小男孩并没有受到成年人影响。崇拜黑人自由领袖的小男孩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只能和小镇里唯一的邮递员成为了好友。虽然邮递员对他不错,但邮递员自己也有个令人不齿的毛病:偷看小镇所有居民的信件。

  这样表面平静、实则混乱奇异状态本来还能维持,但导演给小镇送来了锦上添花礼物——一个黑奴。本来,两排房屋一条街道一片森林就是小镇居民的整个世界。而黑奴,一个外人的到来打破了小镇的平衡。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闹剧就这样上演了。

  很难讲这部影片是什么类型,但它确实足够怪,足够引人注目,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不同寻常。

  但细想来,其实他们身上的“怪”点并不陌生,导演只是将这些特点或缺陷夸张了。外加诡异的配乐与令人压抑的氛围,一个看似平庸无趣的小镇就这么变成了我们所有人所处的社会,小镇里的每个人就是我们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射。

  所谓奇怪,所谓荒谬,其实就存在于咱们每天过的生活。

  影片导演在荷兰还是很有名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他的作品看一看,都比较另类,但也都很好看。

  《北方小镇奇谈》观后感(十):北方有小镇,遗世而独立

  列宁同志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有些事物珍贵之极绝非用钱财可以衡量,比如久旱之时的大雨,比如噩梦惊醒时的爱人的拥抱,再比如说信仰、比如自由。

  帕特里斯·卢蒙巴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在他的领导下,刚果推翻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自由,后被反动者杀害,年仅36岁,被刚果人民誉为民族英雄。

  人总会被一些非实质的东西所吸引,宗教就是典型,一些人寂寞,所以创造了神,神因为寂寞创造了人,人因为寂寞创造了性和信仰,人们一边祷告一边沉溺性事,一边犯罪一边祈求谅解,自由这种东西在他们看来,还无暇顾及,世界就是这样,有人愿意付出,有人愿意自恋。

  丹麦导演亚历斯·冯·华麦丹是极编剧、导演、演员、作曲于一身的怪诞鬼才,如果说希区柯克一生只拍悬疑剧,那么华麦丹就是十分执着于怪诞题材,自1986年指导处女作《阿宝》以来,导演在荒诞剧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剧中的人物不是莫名出现就是莫名死掉,正所谓看透世间事,傻糊涂才是真聪明。

  《北方小镇奇谈》是华麦丹的第二部作品,延续了他偏爱的题材和要素,神秘人、性、宗教和政治,电影的开篇摄影师在指导一家三口拍摄房地产宣传画,被房地产商大肆宣传的开发地结果成为了烂尾工程,四处可见的水泥、建筑残渣与孤零零的住房形成鲜明对比,这个与世隔绝的小镇上住户不过几十人,雅各布是一位性欲旺盛的屠夫,无奈妻子玛莎是一名虔诚的信徒,儿子托马斯崇拜黑人领袖卢蒙巴,总把自己涂黑,狩猎人达肯以守林人自居对其他的是毫无兴趣,有趣的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却对房事满心欢喜,故事就围绕这奇怪的两个家庭展开。

  世界本来就是爬满虱子的华袍,导演只是把遮羞布撤掉让我们免费欣赏了一次裸体盛宴,雅各布在妻子身上没有办法解决的性欲只能靠偷窥别人来发泄,但又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和丈夫,他在儿子面前可以保持慈父,妻子身体抱恙时还能细心照料,但是“好人”这本就是一个虚幻之词,佛洛依德说性是天性,不能压抑,被性欲控制的男人,和求换不成的女人,干柴遇烈火,雅各布和伊丽莎白最终还是没有办法逃脱性欲的控制,但两人都知道只是性,没有爱,西方文明果然很先进,几十年前的男男女女就知道肉体与灵魂可以单独思考,互不干扰。

  少年托马斯偶然间救下了一名黑人,此时他崇拜的领袖卢蒙巴正在被严刑拷打,忍受折磨,少年将这名黑人视为偶像的寄托,人在无助的时候往往幻想有一个“希望”,即使所有人都知道那只是一厢情愿,但结果呢,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他还是离开了,少年望着他的背影,随着偶像被刺杀的消息一样,手足无措。

  妻子玛莎被神父塑造成了烈女形象,她分不清信仰给她到底带来了什么,她热爱的神父实则是一个敛财有方,荒淫无道之人,信仰让她服从却没让她去选择。

  王小波曾说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不知道20年前的今天他是不是因为突然聋了,才死掉了。

  更多影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碎语小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